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亲早晨怎样去的菜市场,下午怎样收拾房间,他们找谁聊天,向谁倾诉?
“银发中国”、“未富先老”、“空巢老人”,每一个词汇都在提醒我们,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迅速老去。
大连68岁的宋老太平时一个人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去摁一下抽水马桶,两个月放掉98吨自来水;青岛退休老人李树安每天坐着公交车兜圈,只为打发时间;广东的陈奶奶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所住的车库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偶尔遇到熟悉的说上一两句话——这是她每天能当面说上话的所有人;重庆老人吴豁然在家附近的张贴栏发广告:寻找勤俭懂事、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合住,零房租,只要能陪自己聊聊天……一桩桩“匪夷所思”的事,无不反映出老人的无边孤寂和落寞。至于老人独自在家中去世的事情,也曾见于报端。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你在外面打拼社交,是谁在陪你的父亲母亲?你有同事聚餐,有同学聚会,有QQ空间,有微博关注,但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亲早晨怎样去的菜市场,下午怎样收拾房间,他们找谁聊天,向谁倾诉?
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机构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对对看,你做到了几条?
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孝”应
A、子女:从现在开始弥补
网友周雪莹:看完“新二十四孝”,我哽咽了,我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了!现在开始我要弥补!
读者竖心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新二十四孝”每一项都是生活中的小动作,体现的却是子女的用心。现代社会,儿女们或谋生在外,或成家立业,肩负更多责任与压力,但无论如何,不要把孝顺这件事儿放在角落。
网友紫晶灵:远在外地工作,想常回家看看都不容易,别说是给父母做饭、陪父母看电影了,太难了!下次回家给爸妈装上网线,每天视频。
网友张海澄:五个字:“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退而求其次,“常打个电话”。如果这也做不到,干脆承认自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读者李平彤:100个家庭的老人会有100种不同的性格爱好,子女不一定非得按照标准做。但平时要多注意老人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二十四孝”,只给“对的”,才是真的尽孝。
B、父母:愿子女常说知心话
读者朱女士:“新二十四孝”我能背下来,但不求孩子们都做到。孝顺主要是用心。他们果真照标准做的话,反倒成戴上道德枷锁了。
读者王全发:孩子大了,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要是他们能常和父母说说知心话就好了!
网友非典型50后:这二十四条是从老年人需求出发的,但孩子们做不全也不要紧,只要把父母的事放在心里,仍然是孝顺孩子。家庭幸福讲究的是父慈子孝。
读者郭老太:子女经济要独立,要能赡养年老久病的父母,这是最基本的孝顺。
网友念亲远:平平安安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C、深度关注:离不开子女的“小孝”,更离不开社会的“大孝”
临沂市孝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梁作军:孝是道德层面上的一种倡导,这二十四条标准是个理想化的模型,意义就在于引导,尤其是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教父母学会上网等,与时俱进,倡导关注老人精神世界。
刘俊博:“新二十四孝”是对孝的回归的呼吁,重要的是唤醒匆忙往返于名利场的每个人回过头看看自己的父母,重要的是建构起一个孝道社会。
网友张贵峰:孝道不仅是个人家庭的“人子之孝”,还是整个国家社会制度之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之孝。老年人能否有体面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既离不开来自子女的“小孝”,更离不开源于社会的“大孝”。
网友石城客:没有养老体制的基本保障,没有户籍制度的深入变革,没有公共服务的健全,乃至于没有人性化的休假制度,做子女的想好好服侍老人,并不容易。
读者南方:计划生育导致的“4 2 1”的家庭结构,产业分布不均导致的异地求职,外加婆媳矛盾、老人与年轻人分开而居的现实让“四世同堂”的养老愿景受到了空前挑战。单靠子女的孝心,很难解决。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在生育意愿很低的中国城市中,即使现在允许生二胎,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危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每个劳动者能够创造出的财富得到增加,使更少的人口能够抚养更多的老年人口,这是解决养老危机的关键。
外国人如何尽孝
放眼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又是如何体现孝道的呢?
A、法国:成年子女离家,给双方自由
父母会让成年子女离开家,本意不仅仅是给孩子自由,还包括还自己自由。虽然他们也享受跟孙子、孙女之间的一些生活,但是其余时间想出去旅游,或者要出去见朋友,或者要去看电影之类,非常自由。他们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丰富,而不像中国父母围着子女转。所以在法国,子女成年后离家恰恰是孝的一种体现。
B、日本:尽孝费用一年14万日元
母亲节、父亲节是很重要的日子,幼儿园的老师会教孩子们给父母制作礼物、日本人一年为父母尽孝所花的费用平均大约是1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其中主要花在为父母买礼物,一起去吃饭和回乡探望父母上。日本每年的盂兰盆节和元旦也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全国大移动,都是回家乡看望亲人的。
日本的子女在结婚以后基本就是另一个独立的家庭了,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但常年为子女带孩子的并不多。
C、非洲塞拉利昂:一生不分离
家庭概念比中国人的还要强,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一生中根本就不分离,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怀,只要有年轻人一口吃的,是一定不会落下老人的。出国打工赚钱的年轻人,会把一半以上的收入寄回家乡孝敬父母。
年轻人外出归来,一进村都要先拜访长老,以示对老人的尊重;老人去世后,很多家庭把墓葬安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
“银发中国”、“未富先老”、“空巢老人”,每一个词汇都在提醒我们,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迅速老去。
大连68岁的宋老太平时一个人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去摁一下抽水马桶,两个月放掉98吨自来水;青岛退休老人李树安每天坐着公交车兜圈,只为打发时间;广东的陈奶奶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所住的车库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偶尔遇到熟悉的说上一两句话——这是她每天能当面说上话的所有人;重庆老人吴豁然在家附近的张贴栏发广告:寻找勤俭懂事、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合住,零房租,只要能陪自己聊聊天……一桩桩“匪夷所思”的事,无不反映出老人的无边孤寂和落寞。至于老人独自在家中去世的事情,也曾见于报端。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你在外面打拼社交,是谁在陪你的父亲母亲?你有同事聚餐,有同学聚会,有QQ空间,有微博关注,但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亲早晨怎样去的菜市场,下午怎样收拾房间,他们找谁聊天,向谁倾诉?
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机构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对对看,你做到了几条?
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孝”应
A、子女:从现在开始弥补
网友周雪莹:看完“新二十四孝”,我哽咽了,我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了!现在开始我要弥补!
读者竖心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新二十四孝”每一项都是生活中的小动作,体现的却是子女的用心。现代社会,儿女们或谋生在外,或成家立业,肩负更多责任与压力,但无论如何,不要把孝顺这件事儿放在角落。
网友紫晶灵:远在外地工作,想常回家看看都不容易,别说是给父母做饭、陪父母看电影了,太难了!下次回家给爸妈装上网线,每天视频。
网友张海澄:五个字:“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退而求其次,“常打个电话”。如果这也做不到,干脆承认自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读者李平彤:100个家庭的老人会有100种不同的性格爱好,子女不一定非得按照标准做。但平时要多注意老人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二十四孝”,只给“对的”,才是真的尽孝。
B、父母:愿子女常说知心话
读者朱女士:“新二十四孝”我能背下来,但不求孩子们都做到。孝顺主要是用心。他们果真照标准做的话,反倒成戴上道德枷锁了。
读者王全发:孩子大了,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要是他们能常和父母说说知心话就好了!
网友非典型50后:这二十四条是从老年人需求出发的,但孩子们做不全也不要紧,只要把父母的事放在心里,仍然是孝顺孩子。家庭幸福讲究的是父慈子孝。
读者郭老太:子女经济要独立,要能赡养年老久病的父母,这是最基本的孝顺。
网友念亲远:平平安安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C、深度关注:离不开子女的“小孝”,更离不开社会的“大孝”
临沂市孝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梁作军:孝是道德层面上的一种倡导,这二十四条标准是个理想化的模型,意义就在于引导,尤其是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教父母学会上网等,与时俱进,倡导关注老人精神世界。
刘俊博:“新二十四孝”是对孝的回归的呼吁,重要的是唤醒匆忙往返于名利场的每个人回过头看看自己的父母,重要的是建构起一个孝道社会。
网友张贵峰:孝道不仅是个人家庭的“人子之孝”,还是整个国家社会制度之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之孝。老年人能否有体面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既离不开来自子女的“小孝”,更离不开源于社会的“大孝”。
网友石城客:没有养老体制的基本保障,没有户籍制度的深入变革,没有公共服务的健全,乃至于没有人性化的休假制度,做子女的想好好服侍老人,并不容易。
读者南方:计划生育导致的“4 2 1”的家庭结构,产业分布不均导致的异地求职,外加婆媳矛盾、老人与年轻人分开而居的现实让“四世同堂”的养老愿景受到了空前挑战。单靠子女的孝心,很难解决。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在生育意愿很低的中国城市中,即使现在允许生二胎,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危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每个劳动者能够创造出的财富得到增加,使更少的人口能够抚养更多的老年人口,这是解决养老危机的关键。
外国人如何尽孝
放眼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又是如何体现孝道的呢?
A、法国:成年子女离家,给双方自由
父母会让成年子女离开家,本意不仅仅是给孩子自由,还包括还自己自由。虽然他们也享受跟孙子、孙女之间的一些生活,但是其余时间想出去旅游,或者要出去见朋友,或者要去看电影之类,非常自由。他们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丰富,而不像中国父母围着子女转。所以在法国,子女成年后离家恰恰是孝的一种体现。
B、日本:尽孝费用一年14万日元
母亲节、父亲节是很重要的日子,幼儿园的老师会教孩子们给父母制作礼物、日本人一年为父母尽孝所花的费用平均大约是1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其中主要花在为父母买礼物,一起去吃饭和回乡探望父母上。日本每年的盂兰盆节和元旦也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全国大移动,都是回家乡看望亲人的。
日本的子女在结婚以后基本就是另一个独立的家庭了,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但常年为子女带孩子的并不多。
C、非洲塞拉利昂:一生不分离
家庭概念比中国人的还要强,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一生中根本就不分离,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怀,只要有年轻人一口吃的,是一定不会落下老人的。出国打工赚钱的年轻人,会把一半以上的收入寄回家乡孝敬父母。
年轻人外出归来,一进村都要先拜访长老,以示对老人的尊重;老人去世后,很多家庭把墓葬安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