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之下的守望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虫:嗨,各位,都认识我吧?一只疯狂钻书的虫!因为我爬过四大名著,游过世界经典,遛过童话寓言,蹚过散文小说……所以我经纶满腹、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近视整整一千度,我骄傲!
  经纪人小樱:好了,好了!知道你要开讲,赶紧入题,要不读者都走光了……

【读前花絮】


  小樱:话说起来,你上一次给父母写信是什么时候呀?
  书虫:中学的时候吧,写信抗议,我不想上那么多的辅导班了!抗议成功!
  小樱:唔,写信真是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呢。
  書虫:是啊,鼓起勇气,才能和我们最爱的家人真心交流……

【虫家讲坛】


  这一期,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本我的床头书——《亲爱的安德烈》。
  当你和家人沟通的时候,如果感到你们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不妨读读这本书。也许书里没有关于亲子问题的标准答案,但是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得到属于你的答案。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三年中互通书信的结集。三十六封家书展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方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这些书信最初的目的,是龙应台想借此走入十八岁的儿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她发现,她和儿子,几乎已经无话可说。那个曾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手,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冷冷地看着她,爱她却不喜欢她的安德烈。她无法忍受和儿子成为这样有爱,却彼此不认识、不了解、不喜欢的人。
  下面,就让书虫带你一起看看,这对在信件往来中逐渐重新熟悉起来的母子,他们到底都谈了些什么呢?
  (一)谈教育
  与所有的父母一样,妈妈龙应台自然也是望子成龙,但在教育孩子时,她非常注意方式。
  龙应台说:
  你小的时候,我常带你去剧场看戏,去公园里喂鸭子,在厨房里揉面团,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在花园里养薄荷、种黄瓜,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现在你大了,自己去走巴塞罗纳,看建筑,看雕塑。安德烈,我和席慕蓉的看法是一致的: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教育从来不限于书本,教育的意义,很多时候是帮助我们走出书本,用我们的眼睛去感受这个世界,用我们的双脚去丈量世界。
  当成年的安德烈真的走入了真实的世界,他对人生有了许多疑问。安德烈问龙应台:你怎么应付人们对你的期许?人们总是期待你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独特见解,有智慧,有意义的。可是,也许你心里觉得“老天爷我傻啊——我也不知道啊”。基本上,我想知道:你是怎么面对人家总是期待你有思想、有智慧这个现实的?
  龙应台这样回答:
  安德烈,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假装聪明。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座谈、上电视的邀请吧?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慧可以天天去讲。
  相信这样诙谐的智慧,不仅会给安德烈带来启示,也给读者们的人生道路新的提醒。作为一位母亲,同时又作为一名学者,龙应台写下的叮嘱,如同大海上的灯塔,照亮了儿子人生的黑暗。连书虫都忍不住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呢!
  (二)谈亲情
  安德烈和母亲龙应台的通信,仿佛生活的望远镜,让人们看到了远方的天空,又仿佛生活的放大镜,让人窥测到生活的不易和平凡。信件里的道理之所以被讲述得如此动人,除了深邃的哲学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那份动人的守望——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20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座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逐渐逐渐地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地注视。
  ……
  毕业,就是离开。是的,你正在离开你的朋友们,你正在离开小镇,离开你长大的房子和池塘,你同时也正在离开你的父母,而且,也是某一种永远的离开。当然,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读到这里,书虫忍不住湿了眼眶,深深沉浸在这份柔情的守望中。安德烈和妈妈龙应台的信足足写了三年。这三年里,龙应台感应到了安德烈的成长与烦恼,安德烈也再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跨越几十年阅历的银河,两个灵魂慢慢地接近,从分享彼此的生活,到认真地对话。那千言万语,共同书写了爱的真谛。
  【周边知识】
  1.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外文系。
  2. 1984年,《龙应台评小说》一书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3. 龙应台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其他文献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就一定能够做出好饭吗?也不尽然。要想做出好饭,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好米,二是做饭的人要巧,两者缺一不可。有了好米,巧妇能变着花样做出各种好饭,而拙妇只是用电饭锅煮饭煮粥而已。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了材料,还要有匠心,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好的文章。  NO.1 剪辑就是匠心  什么是剪辑?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最早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
期刊
如果你想要无可替代,就必须时刻与众不同。  ——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  这是一位传奇的女性,从未学过服装设计,却变身为设计师,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从孤儿院弃女到时尚帝国掌门人,她戏剧般的华丽蜕变,满足了世人对成功最直观的想象,也使她与戴高乐、毕加索一起被誉为20世纪法国的三个伟人,成为20世纪时尚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方上流社会,在众人还忙于设计繁杂琐碎的蕾丝和绑带束
期刊
新冠肺炎的疫情打乱了新学期到校学习的节奏,隔开了学校与少先队员们的距离,但不能阻隔辅导员对队员们的爱。滁州市紫薇小学的辅导员们放假在家也忙得不亦乐乎!召开视频会议解读文件精神,依托工作微信群思考“停课不停学”的方案,制定各学科各年级队员们的学习任务单,开展“抗疫共担当,携手共健康”线上队会课……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紫小的辅导员们在这个共克时艰的时期,用忙碌的身影向队员们传递着温暖而细腻的爱!  滁
期刊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的石头小路上。他穿着一袭白色的长袍,脚踩一双早已被岁月磨破的黑布鞋,低头看着小路上光滑细腻的鹅卵石。一个人站在明晃晃的月亮下,仿佛更能看清楚人世的沧桑。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如此美好的月光下,竟然没有人和他一起散步,谈心。  这时,一股奇异的花香扑面而来,好像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神秘。李白决定一探究竟。沿着花香,他找到了一张被群花簇拥着的石桌。蹲下来仔细去看,原
期刊
2020年的春节,武汉乃至世界上好多地区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被病毒夺去生命,很多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大街上空空荡荡、没有生气……我想:假如我有一只食疫兽,该多好呀!  既然是“食疫兽”,那肯定是能消灭病菌的超级神兽。它有着大象一样的鼻子,老鹰一样的翅膀,最厉害的是它消灭病毒的速度非常快,只要用它那长长的、大大的鼻子使劲一吸,一个地区的病毒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假如我有一只食疫兽,我会带着
期刊
旅行地:美国南部电影简介:  托尼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一次,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此取消,所以他不得不去寻找另一份工作,来填补这几个月的资金空缺。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名叫谢利的黑人钢琴家决定雇佣托尼。  谢利即将开始为期8个星期的南下巡回演出,可那时美国南部对黑人的歧视非常严重,于是托尼便成了谢利的司机兼保镖。一路上,两人迥异的性格使得他们之
期刊
龙应台和安德烈是一对平常的母子,但他们自己都觉得,两人有时候就像一对陌生人,不了解,也不知道对方的性格。  龙应台经常说安德烈写作太潦草,不认真,而安德烈也常常说龙应台写作认真得过分。母亲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而孩子却只想做自己,这在家长的眼里是“叛逆”,而在孩子们心中则是“自由”。  现实中的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都相处得不好,像我本人,就经常和父母发生争执,也常常抱怨父母不理
期刊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层出不穷的美颜相机、美图软件用实力“打眼”!人人都会“P”一下的时代,滤镜是理所当然的标配,“生图”真的够“生”吗?  P图  “P图”是从著名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演变而来的。英语里,“Photoshop”简称“PS”。“PS”还可以作为动词,指在电脑上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修改图片。  当“PS”进入中国后,其用作动词时被缩略为“P
期刊
《亲爱的安德烈》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他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  這说的大概就是我和妈妈的现状吧。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无法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说上五分钟的话。她控制我的一切,进我的房间从来不敲门。在家里,她永远是对的,我的任何质疑
期刊
读罢孙犁的《荷花淀》,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荷花淀》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农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生死殊搏,展现出中国农民的朴实和英勇,同时也从侧面讲述了日本鬼子的凶狠和残暴。  日本鬼子的残酷侵略,使村民立刻团结起来。在这个叫白洋淀的小村庄里,朴实的村民们决定齐心打倒敌人,还自己一个安乐的家。  在这里,每个人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时刻准备着为了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