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块黑板上的党员梦想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j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有多少人能看到党报?以山西省临猗县牛杜镇牛杜村为例,全村580户、2268口人,只有村委、卫生所和另外的4户人家订阅了报纸。正是鉴于这样的现状,激发了牛杜村杨恒渡老人抄写黑板报的愿望和热情。
  从1991年到2011年,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坚持不懈向村民宣传党政方针、传递惠农信息,普及农科、法制知识,20年间,老人换写黑板报1.6万次,换写字数450万字。一个寥寥几户人家订报的小村,竟成为当地政策宣传最好、信息传递最快的村子。
  老人与黑板
  2011年5月26日,在前往牛杜村的路上,临猗县人大副主任杨建民向本刊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杨恒渡老人不容易,1986年开始下肢就萎缩了,逐渐失去行走能力,1990年老伴瘫痪在床,杨恒渡在家专职照顾起老伴,但是几年后老伴还是走了。虽然老人有三个孩子,但都各自成家独立生活了。”按照杨建民的描述,杨恒渡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艰难。
  此时车子已经驶进村子,穿过一片绚烂的花丛,一堵院墙露出一角,直到完全暴露在记者的视野中。这一幕极为震撼,二十多米宽的院墙上,大大小小挂了近四十块黑板,有些还可以算黑板,有些却已失去了光泽和色彩,在雨水和曝晒中只剩斑驳,充其量只能算木板了。黑板上的字轻重有别,错落有序,木板上的字也是认认真真、工工整整。记者大致记下了黑板上的要闻——“应胡锦涛总书记邀请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铁路不可能私有化,高铁降价”、“骑自行车撞人算交通肇事吗?一样判刑”、“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二审维持原判”、“农资大餐送农民,带着诚信上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法制新闻、惠农信息应有尽有,一面墙,几十块黑板,大千世界尽在其中,大门正中显眼处写“欢迎大家观花看报。”
  此时正有村民推着自行车路过,在老杨家门前停下来默念着某条新闻。这位村民姓张,就住在村北,每天路过杨恒渡老人家门前都得停一会,已经养成了习惯,“这门前几丛花都是老杨种的,一到开花的时候确实好看,不过观花是假的,看报倒是真的,有时候来去匆忙,就是顺势瞥那么一眼,也收益很多,每天路过至少也要看看那块黑板。”记者看到,在门侧低处挂着一块黑白相间的小木板,上面写——5月26日天气/晴转多云/17至35度。
  杨建民说,老杨只要在家,大门是不锁的,记者上前敲门,发现脚下踩了几个粉笔字,“我——去——吃——饭”一笔一划有板有眼。十分钟后,一位老人摇着轮椅从村头马路慢慢驶来,还不时得向这边打招呼,杨建民副主任告诉记者,“他就是杨恒渡。”
  
  牛杜街上的“新华社”
  和记者打过招呼后,杨恒渡老人落了锁,把记者一行请到屋里。问及老人的年纪、身体,“今年83了,身体好的很。”老人回答很轻松,仿佛腿上的残疾根本没有对生活造成伤害。记者注意到,老人说话时倚坐的位置,后面就是老伴的遗像,老杨说,“老伴在的时候我就给村里送送报,后来老伴不在了,说话的人少了,看报的时间多了,就想着抄在黑板上。”杨恒渡年轻的时候,是生产队为数不多的识字的人,虽然只上过小学,可杨恒渡喜欢认字儿,很快就成了生产队的板报员,那年他20岁;直到1991年老杨又重新拿起了粉笔,这年他63岁。
  老杨说:“第一块黑板是石壁,我门口有一块石壁,我在石壁上面写。”后来老杨用家里一块破木板,刷上黑板漆,钉装结实制作了一块黑板,再后来又在外面拣了一些木板回来,黑板也就渐渐多了起来。老杨说,“我每天取报回来就先看报,把重要的新闻在小本本上抄下来,等送完报回来,再把小本本上的新闻抄到黑板上,然后就挂出去,我现在有43块黑板,每天写三块黑板轮换。”杨恒渡老人平均三天用掉一盒粉笔,这高于当地教师粉笔的消耗量。
  杨建民向记者介绍,“我们得感谢老杨,现在责任制以后,村民开会少了,党的政策的宣传力度也小了,通过这个板报宣传老百姓受益很多。”
  杨建民还说,“有一年,《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报纸相继报道了秸秆还田的科学方法,杨恒渡很快把这些信息抄到了黑板报上,当时这在村里引起了一些争论,多数人持怀疑态度。之后有几户在老杨的鼓励下尝试了秸秆还田,第二年大获丰收。”
  老杨准备出去写板报了,今天要写的是村委会门口的黑板,由于黑板比较高,老人要事先把“家伙”备齐:一把比老人个头还高的铁椅,一把齐腰的木板凳,两把拐,一个本本一盒粉笔。当老杨把铁椅子、木板凳都架到轮椅后面时,记者担心轮椅不能承受如此之重,杨恒渡笑着说,没事。老人借助双拐的支撑,先把铁椅摆放到黑板下,再把木椅架在铁椅上,一层叠一层,对于身材矮小的老人来说,就像砌起了一座“山”。黑板足足有10米宽,而老人的手臂范围仅有一米,要想顺着往后写,老人就得爬下来,重复前面的步骤,重新寻找位置。
  有时候下雨了,雨水会冲刷墙上的粉笔字,杨恒渡刚刚写好的板报,很快就没了模样。杨恒渡说,最害怕下雨,40多块黑板要一块一块往回递,晚了黑板就被雨水泡了。
  老杨坚持不懈,牛杜村花花绿绿的粉笔字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老杨的板报大部分内容来自党报党刊,多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惠农信息,因此老杨被村民们称为“牛杜街上的新华社”,陌生路人也时常会对院子的主人产生好奇,总会走进院门看看这黑板是谁写的。老杨说,“他们都会问我,你是老党员了吧,我说我不是。”
  
  八旬老人的党员梦
  说起杨恒渡老人的交情,杨建民告诉记者,“我2000年来到这里任副县长(县长助理),2002年开始分管残疾人工作,在走访中发现了老杨的事迹,最初我也以为老杨是党员,后来才得知他不是,难能可贵的是,老杨作为一名普通群众,一直在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在以党性原则要求自己。”之后杨建民和杨恒渡老人结下了情谊,县里出资把老人的危房翻修了一遍,把残垣断壁推掉,垒起了砖墙,一是为了居住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老人在墙上挂黑板。
  杨恒渡老人想入党其实很多人是知道的,只是老杨自己不说,到2008年老人已经80岁了,老杨说:“哪有80了还入党的”。牛杜村村支书陈万元说,“入党是老杨20多年来最大的心愿,老杨的觉悟绝不亚于我们任何一个党员,最终我们决定把老杨想入党这件事详细汇报给县委。”杨建民说,“60岁以上就算是高龄入党,需要经过组织的特殊审批,但我还是鼓励他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
  2008年8月的一个晚上,80岁的杨恒渡戴着老花眼镜伏在案前,一笔一划写下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他余生唯一的愿望。
  第二天,入党申请书就交到了杨建民的手上,杨建民连同一份关于杨恒渡老人20年义务宣传党报的事迹报告交到了县委组织部,经过层层审议,临猗县委组织部做出决定——吸收杨恒渡加入中国共产党。鉴于老人的身体条件特殊,县委还决定把入党仪式搬到杨恒渡的家门口。杨建民拿出一张老杨入党时的照片,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2008年10月,在杨恒渡家门前,映衬着鲜艳的党旗和43块历经风雨洗礼的黑板,老人左手紧扶着轮椅,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回想起那一刻,杨恒渡老人有点激动,“那天我戴上了大红花,还上了报,全县都知道我入党了,我是党员!”
  
  450万字书写的信仰与忠诚
  记者问及为什么要写黑板报,杨恒渡老人说要老有所为,杨建民补充到,“其实这也是老有所乐,这种‘乐’不拜金、不功利、不低俗,这种乐能缓冲失去亲人的痛苦,能抵御接近死亡的恐惧,能抗拒一个八旬老人独自生活所要面对的孤独。”
  从见到杨恒渡开始,记者很难在杨恒渡的脸上看到任何沮丧或失落,老人一直是笑着的,给人的感觉很乐观。杨恒渡说,“我现在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早晨早早起来要看《朝闻天下》、天气预报和其他中央新闻,看完新闻节目就要去取报、送报,午饭后就要开始看报、抄板报,但是只要黑板挂出去了,我看着就高兴,就觉得幸福。”
  谈及建党90周年,老人兴奋地说,“我准备在今年党的生日那天,把黑板增加到90块,黑板上的内容也会着重介绍党的历史,这90块黑板,是我给建党90周年的献礼。”
  采访结束后杨恒渡将记者送到院外,记者最后回首时看到,老人和黑板凝成一幅别有风情的画面——43块黑板静静矗立,有的残缺了边角,有的退去了颜色,有的饱经雨水浸泡改变了形状;是一个老人赋予了它们生命,让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庄严,肩负了神圣的使命;也正是这些黑板,陪伴老人走过了艰难岁月,让老人忘却痛与孤独,它们和老人不离不弃。
  杨建民说,“20年,老人换写黑板报字数达到450万字,如果你看见过老人每写一个字的艰辛,你就会理解450万字要付出怎样的心血。老人在43块黑板上写下的,是对人民的深深情意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29日是第6個世界卒中日,由卫生部主办,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承办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走进乡村”暨“关注卒中——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社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宣读了《中国卒中宣言》。    国民健康“头号杀手”  脑卒中俗称中风,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认识他是通过电视。那天,央视《实话实说》节目组请丁大卫去做嘉宾。崔永元保持着他那招牌式的“坏”笑,而丁大卫则是一副诚恳的样子。   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先去了某市郊区一所最普通的小学教书。因为为人和善与教学认真而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最后当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看一看的大卫来到了甘肃兰州,应聘西北民族学院教师职位。   “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的时候,
因为早上喝了在超市买的一瓶纯牛奶,我开始频繁的上厕所,于是下班后找到那家超市理论。  超市的服务员冷冰冰地说:“我们的奶绝对没有问题,肯定是你吃了其他不干净的东西。”可我除喝了一瓶纯牛奶外,并没有吃别的东西呀!于是我又让服务员找来部门经理,经理说:“我们都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货,绝对不会有问题。经理认为我无理取闹,让保安把我轰了出去。  顿时,我的气不打一处来,本来只想讨个说法,没想到他们如此不讲道理
高天天万万没有想到,8个月前在银行的一笔存款,会成为一直折磨她的“心病”。  今年2月,新婚燕尔的高天天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  从未理过财的她首先想到的是,去银行将这笔钱存成定期。3月1日,当高天天怀揣着父母给的那张银行卡欢快地走出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呼家楼支行,并为自己的理财头脑沾沾自喜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存款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保险。    利益的驱动  活跃在银行
10月31日,一场关于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研讨会在人参种植大省吉林举行,让近期一度被媒体喻为“中国稀土”式遭遇的人参产业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时值我国东北三省人参产销的“黄金季节”,如何全面促进我国人参产业深入发展,怎样解决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呢?    尴尬:70%的产量,4%的产值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近2万家企业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但由于缺乏大品牌和骨干企业致使很多企业只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人贩子的落网,让一个久居深山、与世隔绝的16岁少年进入公众视野。2010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打拐”专项行动办公室破获一起拐卖案件,据犯罪嫌疑人交代,有大量男孩经他们之手卖往福建各地。随后行动小组远赴福建进行解救。本刊记者随同公安队伍,一起走进大田县深山之中,体味少年林起富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在福建大田县,一个名叫林起富的被拐男孩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个男孩被人贩子以一万元的价格
崔玉涛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医生。微博粉丝超300万,在年轻家长中有极高的口碑!每年多次的国际医学交流,他能把最前沿的育儿知识传递给你。著有《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近几年,大家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少了,越来越多的妈妈努力做到母乳喂养。可是,有的妈妈在坚持时变成了“非自然”的母乳喂养,很可惜,本来很好的一件事却变了模样。下面这几种做法,说出来可能很多妈妈都觉得
45岁的闫明最近有点闷闷不乐。  自己的孩子今年高考,虽说发挥得不算出色,但是因为平时成绩一直不错,被省内的一本院校录取还是不成问题。朋友的孩子,平时学习就不算好,听说今年高考连专科线都没上。对比之下,闫明本来可以颇为得意。  然而,那天饭桌上,提到孩子,朋友说,他的儿子虽然平时学习不好,但是关键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近日被北京某著名大学录取了,脸上满是得意之情。  闫明知道朋友儿子的高考分数,碍于
谢立亭,一位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经历了新旧社会的老谢常说:“我从一个农家苦孩子成长起来,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一切!”  1995年7月,他从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委老干部局局长的位置上退到二线后,不少亲朋好友都劝他该好好享福了。可他却说:“我虽然退休了,但宣传党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退!”16年来,他用三轮车在济宁市宣传服务,行程相当于四个半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宣传员”。   
看我腊英女,  一天到晚忙不到头。  早起迎寒霜,  晚睡斜北斗。  吃饭不讲究,  衣裳无添头。  一天里无数趟来回奔走,  每日里无数次热汗流……    这是新编现代戏曲剧本《高平好人毕腊英》里的唱词。毕腊英,女,1963年生,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人。作为一个以养猪为生的普通农家妇女,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养猪、种地的同时,累计为教育事业捐资30余万元,资助优秀教师和贫困学生近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