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b”含义的一点建议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两点欠妥之处,对问题一“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用符号“”表示的欠妥原因提出了材料力学、设计习惯及学习理解习惯上的依据;对问题二“基础底面宽度”表述的欠妥原因进行了推导论证。并给出了各自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宽度 力矩作用方向 偏心距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08-02
  1 引言
  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02规范)是对已废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以下简称89规范)进行修订而成的,修订过程中有关单位及起草人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事业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欠妥之处,如02规范的符号“”表示“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以及第5.2.5条“当偏心距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中的“基础底面宽度”。现提出,希望在本规范的学习、应用及今后的继续修订中,能有些许帮助。
  2 问题一
  2.1 问题一的由来
  2.2 问题一欠妥的依据
  2.2.1 材料力学上的依据
  2.2.2 设计上依据
  在基础设计中,当作用在矩形基础上为单向力矩时,设计人员通常会把基础底面的长边与单向力矩方向设置成同一方向;当作用为双向力矩时,通常也会把基础底面的长边与大值力矩的方向设置成同一方向。由式可知,当较大时,得到的较小,这样设计时可以减小基础尺寸,从而更为经济。
  2.2.3 学习理解上的习惯
  2.3 对问题一的建议
  3 问题二
  3.1 问题二的由来
  3.2 问题二欠妥的依据
  3.3 对问题二的建议
  对于问题二,02规范应将“基础底面宽度”改为“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由于02规范原文未用符号来表示该“基础底面宽度”,所以建议修改时也不用符号表示,只修改文字。这样能将条形基础与矩形基础统一起来,且不易产生混淆。但在具体计算过程中的符号表示,对不同的情况则会有“”与“”两种不同的表示。
  4 结论
  问题一与问题二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都是沿力矩作用方向基础是长边还是短边的问题。对条形基础,都不存在问题。对矩形基础,問题一是符号表示习惯上稍有欠妥,问题二则是文字表述上欠妥。
  规范的编制与修订,工作量很大,起草人难免会有疏忽。笔者旨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人为规范的完善而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 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 孙训芳,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 翟洪飞.按变形控制确定地基承载力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江苏:南京工业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我于20世纪60年代末学习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内在论的科学史和价值中立的科学哲学受到兴起的科学社会史的挑战.我放弃了单纯的科学主义,开始批判地看待科学.对科学和技术的批判
20世纪50—80年代是中国动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其间,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影坛上频频获奖,声名鹊起,被誉为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而后却未能延续辉煌而逐渐式微,构成了一种中
期刊
期刊
期刊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研究先民生活的重要文献。其中宴饮诗作为《诗经》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先秦时代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本文主要从饮食美学的角度切入《诗经》。首先,对于饮食美学进行概念界定,并对饮食美学对古典文学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其次以《诗经》中的宴饮诗为案例,从饮食美学角度分析《诗经》的艺术魅力所在。   关键词:饮食美学 《诗经》 宴饮诗 
期刊
今年春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到我市视察慰问,并挥毫题词;“开放开发,真抓实干,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实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服务和保证市委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断树立创
使用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开展远程审计rn俄罗斯联邦审计院数字转型司司长Mikhail Petrov、数字转型部部长Ksenia Kostash和信息化中心副主任Aleksandr Chistoborodov在《国际政
期刊
摘要:重庆地区村镇新建筑大规模兴起,居民对建筑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增长迅猛。为了得到气候地理条件特殊的重庆地区的村镇居民建筑外遮阳及相关情况,以及在重庆村镇地区使用外遮阳设施的适应性,进行了对重庆村镇建筑全面的现场测试和问卷调研,统计分析合理建立重庆村镇居住建筑模型。依调研结果选取建筑朝向为东向、东南向、西北,继而对典型空调房间设置水平1米外遮阳板并做其适应性研究。包括使用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