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中翻拍剧得失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跨文化传播”指的是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化的过程以及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成功的跨文化语境翻拍剧利于文化的跨国传播,反之则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探索如何合理利用跨文化翻拍剧,让其在以后文化传播的道路上担任重责。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翻拍剧 得失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从古至今,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游说,国家之间的经济等都属于跨文化传播。”①因此,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是不同种族交流后自然产生的。“在文化双向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介作为传播方式之一开始向外传播本土优秀文化。它通过画面、声音、技术等方式与其它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作为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承担了各国文化交流的责任”。②千禧年始,大陆原创剧在量上还不够充分,翻拍剧成了负担电视台收视率主打。借助互联网全球化,跨文化翻拍剧开始活跃于大众视线。2010年迄今,随着电视剧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跨文化翻拍成了不同国家编剧创作剧本的重要灵感来源。而由于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等原因,三国互相翻拍的剧作日益增多。各式的翻拍剧随时代而变化,成为电视剧发展历程中不可小觑的一分子,是特定历史的一种产物。因此,对跨文化语境翻拍剧做一些粗浅的得失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韩国翻拍剧《花游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道德伦理秩序:《西游记》中的人物从唐僧到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是师父与徒弟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尊卑强弱的等级秩序关系。改编的《花游记》虽没有清楚刻画师徒四人尊卑的等级秩序关系,但猪八戒害怕孙悟空的功夫,悟净对悟空的尊重等通过剧情呈现在大众眼前。
  整部剧情虽然有很大改变,但是“强者立规矩,弱者讲包容”这一关系却得以保留和认可。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与中国大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中国文化中儒家的道德伦理秩序接受是自然而然的。《西游记》的翻拍,体现这一观念的深刻认同性。
  (二)影视作品建构新的可能性:“独创性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独具慧眼的主题加上匠心独运的故事形态。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③跨文化条件下的改编要符合本国文化欣赏的习惯。首先,如果人物在剧情中的核心作用不能改变,应对人物形象加以改变。“新作品VS原作品,《西游记》在我国是一套成功的范式,而翻拍者对于它改编取得成功的要素只能是来自于文化要素的替换。若改动幅度较大,有可能让观众难以接受。观众能够接受的改编,只能结合本土的文化语言通过原本的故事结构来重塑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花游记》的成功就在于其做到了将自己本土文化元素有机地添加在剧中。在对师徒四人基本关系并没有大改变的前提下,打破在原产地中国的传统塑造,赋予人物鲜明的韩国特色。让这些被赋予了新智能角色的人物在现代社会闯关打怪,既有韩剧特有的浪漫爱情故事,也有近年流行的惊悚魔幻元素。这些文化要素在这部片子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视听感受。人物的性格以及初衷与原作不谋而合。翻拍剧不同元素的使用做到了“自圆其说”,使翻拍剧看似不同却又不谋而合。这样创新的人设和人物关系,对中国观众来说,对经典IP的改编更易接受和喜爱。而对韩国观众来说更是在符合他们原有的观影文化的基础上引进了更加新鲜有趣的情节。
  总而言之,制作方通过符合原剧思维的剧情再构建,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本就成功的魔幻主义作品,使得经典的跨文化语境的改编或者翻拍成为可能。
  (三)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西游记》本身是一部很具中国色彩的神话小说,在跨文化翻拍中电影投资制作人必须在对文化差异有足够的认知下,用自己国家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从整体看,《花游记》不再只是一部西天取经的东方魔幻文学,在加入韩国要素之后,它变成了喜剧、惊悚、魔幻的混搭版。将具有艺术色彩的电视剧情与观众所处的現实社会建立联系,制造出很多笑点,如:当红明星在剧中变成“妖怪”。这样的设计在不显突兀的同时也奠定了该剧喜剧色彩,符合现下韩国利用电视剧抨击现实的趋势。同时,它没有使整部剧完全变味,虽然用明星代替了“妖怪”,但在东方魔幻文学《西游记》的基础之上,保留了“妖精”、“妖怪”这些中国古典奇幻小说中的元素。因此,《花游记》在喜剧、惊悚、魔幻、文化融合这几个要素的比例搭配上把握的很好。在内容上迎合韩国观众的口味,而在题材上,选用了中国观众熟悉的西游IP。
  《花游记》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制作方在原先具有魔幻色彩的IP基础上加入了新鲜的符合自己国家文化特色的元素,让一个本就成功的魔幻主义作品以新的展现形式呈现给大众。然而,不是每部跨文化翻拍剧的播出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以《步步惊心·丽》为例,它本是一部以历史文化作背景的影视作品,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性,若毫无创意地照搬剧情会在历史、语言等文化因素会产生消极影响。
  (一)受众对于文化的不确定性:“跨文化电影翻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出现文化误读现象,如何再创作使翻拍影片更具本土性,避免文化误读现象是翻拍电影面临的挑战”。④《步步惊心·丽》剧情的高度还原是翻拍中最大的文化错误。
  首先是剧情层面。原剧是现代人在熟知清朝历史的情况下想要改变历史,却因阶级地位低无力抵抗而失败。根据韩国历史,高丽太祖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登过位,此外老八被追尊为戴宗、十三被追尊为安宗,而翻拍的故事与本国历史有较大出入。
  其次是在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此翻拍,一可能会让韩国观众对虚无缥缈的历史产生迷惑,二使得中国《步步惊心》迷产生鄙夷。《步步惊心》在中国成功,穿越只是其剧本的一个外包装,真正的内核是“九子夺嫡”这一段历史。清朝这段历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版拍出了属于这段历史的痛点与无奈,这对不熟悉这段历史的韩国观众来说是不可能体会到的。这部翻拍剧忽视了两国文化差异,没有融入韩国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韩国观众的认同感。   最后是语言层面。“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语言作为重要的艺术媒介,对其他艺术而言是不可缺失的基本言语要素;但无论是基于信息传递,还是着重艺术表现,视听语言中的“说话”都与其他语言形态有所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⑤电视中的语言要素是传递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步步惊心·丽》在架于韩国历史的场景下,却使用了大量中国语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文字通过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然后通过不同的形象来传达审美情感,由语言形成的艺术形象经由读者想象产生各异的感受”。⑥这些没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是无法形成的。有一段的剧情是女主为各位皇子制作不同样式的茶具的场景印象深刻。高风亮节的梅花,温文儒雅的木兰,雍容华贵的牡丹……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的典型象征意象。历史和语言象征的随意搬运,对于熟知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可能只是觉得剧本存在问题。而对于一些正在健全思想的青少年,就会误以为这段历史本该是这样的,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例如之前沸沸扬扬,韩国说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等。这些观念有时就是因为电视剧的移花接木,从而变成一个“事实”植入在青少年脑中。
  (二)落后价值观的传输:作为清宫剧,《步步惊心》本身就带着封建主义思想。而翻拍后,这些当时的错误价值观也会在其他国家传输。权力至高者的滥杀无辜,男尊女卑等。这种落后观念的输出可能会让外国人觉得这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国度。《步步惊心·丽》这类历史剧本若无法得到合理改编,所传输的内涵对两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电视剧的艺术品味一直存在着争议,影视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功的跨文化翻拍剧通常会在原作文化基础上加上本国文化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编观众既定的价值观念。跨文化翻拍剧的文化碰撞、理解很有必要被认真对待。那些长久以来观众不了解的其他国家的文化领域需要通过跨文化翻拍剧的渗透来一点点填充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跨文化翻拍剧对受众的文化补缺作用,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跨文化翻拍剧来进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金质纯.浅谈翻拍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文本实践——以吴宇森导演的《追捕》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85-88.
  [2]王文娟,刘芹.从好莱坞翻拍《西游记》小议中西神话的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07(25):83-84.
  [3]沈炎.论韩国版《小森林》翻拍成功的原因[J].电视指南,2018(10):32-33.
  [4]杨杨潇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新世纪后大陆翻拍电影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8(07):95-98.
  [5]叶静.国际IP本土化翻拍项目的要素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06):22-26.[1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6]王丽娟.视听语言教程.2009年4月第1版.
  [7]彭吉象.艺术概论.2015年5月第4版.
  [8]邓佳英.跨文化传播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66-67.
  [9]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14年9月第1版.
  [10]李景强.论跨文化传播的性质[J].新闻界,2010(06):26-27.
  [11]张媛媛.中国近20年(1985-2005)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D].云南师范大学,2007.
  注 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011年4月第2版.
  ②金质纯.浅谈翻拍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文本实践——以吴宇森导演的《追捕》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85 88.
  ③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14年9月第1版.
  ④沈炎.论韩国版《小森林》翻拍成功的原因[J].电视指南,2018(10):32-33.
  ⑤王丽娟.视听语言教程.2009年4月第1版.
  ⑥彭吉象.艺术概论.2015年5月第4版.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变化、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网络剧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感染力、生命力。本文着重探讨在大数据时代中,中国网络剧在叙事特征上呈现出的叙事类型多样化、叙事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从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以及传播策略。短视频因其操作便捷、传播迅速的优势给大众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风险,探索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法和措施,能引导短视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广电科学技术的应用进步,人工智能赋能广电的生产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广电的节目制作效率和精准性。从2018年新华社推出“AI合成”项目以来,人工智能对传统电视节目生产模式发起了挑战,标志着智媒时代的崛起。在一些难度大、周期长、时效性强的节目生产中,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极大地优化节目制作流程,提高整体效率,为节目组带来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和国际广电媒体生产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节目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广电节目生产的影响及带来的变化,提出未来广电节目生产的可能
红色文化作为精神或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我国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凝聚而来的共同意志.在当下新媒体应用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中,红色文化的传播也面临着全新的环
2017年是综艺节目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观众对以竞技为主的户外真人秀产生了审美疲劳。在此背景下,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餐厅》《见字如面》等节目,因其较为真实的、生活化的和慢节奏的节目内容,获得了观众喜爱。本文以优质的慢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从节目的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宣传入手,通过探究新媒体对慢综艺节目制作流程的影响以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出新媒体背景下国内慢综艺在节目内容制作中逐渐形成的特点。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产生了多种影响。面对这一趋势,必须有针对性地优化创新媒体融合,同时,也应结合电视新闻制作的需求,促进电视新闻制作内容与传播模式的创新,分析研究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
电影作为一种叙事媒介,在传播国家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动漫电影因其独有的画面风格更是广受大众喜爱,但我国动漫电影在国际上却一直处于“失语”的状
内容摘要:美育被重视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抓好各项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美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美育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育教育就显得尤为突出,然而,部分院校对美育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美育师资短缺,教育设施不足,美育教育课程开设不够,
2020年,国内首档公路喜剧式户外真人秀《哈哈哈哈哈——很高兴遇到你》第一季在网络和电视频道同步上线.《哈哈哈哈哈——很高兴遇到你》以“公路喜剧”为节目的核心创作理念
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搬上了电视荧幕,国人精神上追求的提高也对文化类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当下,电视节目的类型、形式逐渐趋向同质化,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节目形式、播出渠道、文化内涵和受众参与等方面入手,浅谈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