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一种主要形式,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说话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图对说话训练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以期有助于中学阶段说话能力训练的开展。
一、说话训练的目的任务
1、说话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语文能力
从现代语文能力结构看,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四头并举、不可偏废。
语文能力系统由听、说、读、写四要素综合而成。这四要素并不是像玩具积木一样随意地堆砌或凑合,它们之所以能“综合”,是因为有关键性的因素——思维在起作用。思维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居于基础地位,如果听、读是输入信息,说和写是输出信息,那么思维就是控制它们出入的中心枢纽。心理实验表明,“说”的思维效率是最高的。所以说,说话训练是种很有智力价值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它对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非常有益。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说话训练,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说话训练,既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能促进听、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说话训练是面向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说话”作为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主要靠“说”。因此,重视并加强说话训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21世纪的语文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因为未来传声技术的发展将突飞猛进,语言输入、文字自动输出的智能化电脑工程将有更大发展,有声语言将利用高新声控技术来传递信息、服务生产、指挥工作。时代对人们说话能力提出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训练学生使用规范化的、逻辑性强的标准口语——普通话,学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用清晰的语音、适当的音量、简洁的语句、完整的意思进行人机对话,使口头信息的传递进入非人工的智能化实用阶段,这将是21世纪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当前说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中考、高考语文不考听说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说话的教学和训练。即使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并能身体力行,但终因不成气候而浅尝辄止。说话能力训练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处于一种无目标性、无恒性和随意性的无序状态中。
当然,中考和高考试题中,听说能力的考查也得到了一些体现,比如考查句子中某些字词的重音、同义的选择、语句的停顿、语气的连贯、语音的得體、表达的简明等,但口语能力在考试中还是受到了以书面表达为主的检测形式的极大限制,以至于学校在教学和训练中,仍然是重读写、轻听说。而这种教学和训练是跛足的,它不符合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背离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
时代呼唤语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说话训练,而现实的应试教育又严重地阻碍着说话训练的充分开展,这就构成了当今语文教育的一个尖锐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除了要大力推进语文考试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从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做起,在语文教育中加强说话的训练。
三、关于说话能力的训练
1、训练目标
关于说话能力的目标,教学大纲对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分别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可将其分解为层次不同的目标,分步实施。
(1)说话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正确使用普通话;掌握朗诵技巧,养成注意语气、语速、语调等的说话习惯;掌握说话礼仪,不造作,准确使用态势语等辅助手段;养成口头表达的勇气和主动表达的习惯。如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适合采用“介绍我自己”的练习方式,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请每位学生上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在让学生练习前,教师可先做示范,讲清要领。对这一训练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话者能大声地把话说清楚,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说话的勇气和主动表达的习惯。
(2)复述性说话训练。它是以语言的思维和组织能力为主,突出内部语音的外化。主要包括:重组现有的语言材料(如介绍事物、复述课文、讲故事等);说话有条理,语脉连贯;根据目的、对象和场合转换语言形式;复述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事物介绍”这一训练适用于初一年级。如以“我家的屋前屋后”为题,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环境特点,要求介绍时讲清具体方位,能运用最常见的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进行准确而形象的介绍。九年级的学生,则适用情景对话、一事一议的训练方式。如“给××打电话”,要求根据目的、对象、场合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设计对话;“受到老师批评以后”,要求能简述事情经过,并指出自己的明确看法。要做到仪态自然大方,口语连贯有条理,语气、语调有变化,从而养成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良好习惯。
(3)创造性说话训练。它是说话训练的高级目标,以培养判断评价、定向表达和应变能力为主。主要包括:说话扣准话题,观点清楚;在特定情况下能即兴发表讲话;根据不同场合、对象、目的进行交谈;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论辩能力。这个层次的说话训练,要求学生能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交换意见、发表看法。如对某篇作品、某些现象的评说,对某个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培养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中说话的应变能力。通过评说、辩论、演说训练,培养学生大胆讲话、陈述己见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本着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有“序”的原则,结合教学培养目标对各年级说话能力的要求确定的。三个层次既有互补效应又有同步效应,为加强说话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保证。
2、训练方法
(1)开设说话课。将说话课列入教学计划之中,每单元安排一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介绍说话的有关知识。正确使用普通话,是说话能力训练的起点,对此可参考普通话测试的有关知识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掌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常识,介绍说话的有关知识,如说话的礼仪、态势语、中心和主旨及准确、连贯、得体的要求等,进行专门训练。教师应充分利用说话课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讲故事、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以激活学生的说话兴趣,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2)利用语文课堂。语文课是说话训练的主课堂,其训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每堂语文课进行“三分钟说话”训练,利用课文词语联词对话、答问、复述、朗读等,也可评说课文、介绍见闻、口头作文、课文角色扮演等。在教学中以学生强化训练为主,并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音、配音、录像等,来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开口说话的良好习惯。
(3)开展语文活动课。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说话训练的大课堂,它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行朗诵、书评、影评、演讲、辩论,还可以采取和社会实践、文娱活动结合起来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如:让学生参加围绕学校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采访、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观察事物现象的能力和说话能力;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既激发学生训练说话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课余生活;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谚语、俗话、歇后语等,向人民大众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总之,课外活动无疑是学生说话训练的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强化说话训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真正使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经常化、规范化,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定能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承明、赵宗琨主编:《中学语文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卢明德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3、《口才学》,四川大学出版
4、《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会刊
一、说话训练的目的任务
1、说话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语文能力
从现代语文能力结构看,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四头并举、不可偏废。
语文能力系统由听、说、读、写四要素综合而成。这四要素并不是像玩具积木一样随意地堆砌或凑合,它们之所以能“综合”,是因为有关键性的因素——思维在起作用。思维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居于基础地位,如果听、读是输入信息,说和写是输出信息,那么思维就是控制它们出入的中心枢纽。心理实验表明,“说”的思维效率是最高的。所以说,说话训练是种很有智力价值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它对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非常有益。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说话训练,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说话训练,既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能促进听、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说话训练是面向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说话”作为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主要靠“说”。因此,重视并加强说话训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21世纪的语文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因为未来传声技术的发展将突飞猛进,语言输入、文字自动输出的智能化电脑工程将有更大发展,有声语言将利用高新声控技术来传递信息、服务生产、指挥工作。时代对人们说话能力提出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训练学生使用规范化的、逻辑性强的标准口语——普通话,学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用清晰的语音、适当的音量、简洁的语句、完整的意思进行人机对话,使口头信息的传递进入非人工的智能化实用阶段,这将是21世纪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当前说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中考、高考语文不考听说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说话的教学和训练。即使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并能身体力行,但终因不成气候而浅尝辄止。说话能力训练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处于一种无目标性、无恒性和随意性的无序状态中。
当然,中考和高考试题中,听说能力的考查也得到了一些体现,比如考查句子中某些字词的重音、同义的选择、语句的停顿、语气的连贯、语音的得體、表达的简明等,但口语能力在考试中还是受到了以书面表达为主的检测形式的极大限制,以至于学校在教学和训练中,仍然是重读写、轻听说。而这种教学和训练是跛足的,它不符合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背离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
时代呼唤语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说话训练,而现实的应试教育又严重地阻碍着说话训练的充分开展,这就构成了当今语文教育的一个尖锐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除了要大力推进语文考试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从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做起,在语文教育中加强说话的训练。
三、关于说话能力的训练
1、训练目标
关于说话能力的目标,教学大纲对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分别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可将其分解为层次不同的目标,分步实施。
(1)说话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正确使用普通话;掌握朗诵技巧,养成注意语气、语速、语调等的说话习惯;掌握说话礼仪,不造作,准确使用态势语等辅助手段;养成口头表达的勇气和主动表达的习惯。如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适合采用“介绍我自己”的练习方式,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请每位学生上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在让学生练习前,教师可先做示范,讲清要领。对这一训练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话者能大声地把话说清楚,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说话的勇气和主动表达的习惯。
(2)复述性说话训练。它是以语言的思维和组织能力为主,突出内部语音的外化。主要包括:重组现有的语言材料(如介绍事物、复述课文、讲故事等);说话有条理,语脉连贯;根据目的、对象和场合转换语言形式;复述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事物介绍”这一训练适用于初一年级。如以“我家的屋前屋后”为题,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环境特点,要求介绍时讲清具体方位,能运用最常见的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进行准确而形象的介绍。九年级的学生,则适用情景对话、一事一议的训练方式。如“给××打电话”,要求根据目的、对象、场合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设计对话;“受到老师批评以后”,要求能简述事情经过,并指出自己的明确看法。要做到仪态自然大方,口语连贯有条理,语气、语调有变化,从而养成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良好习惯。
(3)创造性说话训练。它是说话训练的高级目标,以培养判断评价、定向表达和应变能力为主。主要包括:说话扣准话题,观点清楚;在特定情况下能即兴发表讲话;根据不同场合、对象、目的进行交谈;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论辩能力。这个层次的说话训练,要求学生能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交换意见、发表看法。如对某篇作品、某些现象的评说,对某个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培养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中说话的应变能力。通过评说、辩论、演说训练,培养学生大胆讲话、陈述己见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本着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有“序”的原则,结合教学培养目标对各年级说话能力的要求确定的。三个层次既有互补效应又有同步效应,为加强说话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保证。
2、训练方法
(1)开设说话课。将说话课列入教学计划之中,每单元安排一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介绍说话的有关知识。正确使用普通话,是说话能力训练的起点,对此可参考普通话测试的有关知识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掌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常识,介绍说话的有关知识,如说话的礼仪、态势语、中心和主旨及准确、连贯、得体的要求等,进行专门训练。教师应充分利用说话课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讲故事、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以激活学生的说话兴趣,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2)利用语文课堂。语文课是说话训练的主课堂,其训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每堂语文课进行“三分钟说话”训练,利用课文词语联词对话、答问、复述、朗读等,也可评说课文、介绍见闻、口头作文、课文角色扮演等。在教学中以学生强化训练为主,并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音、配音、录像等,来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开口说话的良好习惯。
(3)开展语文活动课。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说话训练的大课堂,它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行朗诵、书评、影评、演讲、辩论,还可以采取和社会实践、文娱活动结合起来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如:让学生参加围绕学校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采访、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观察事物现象的能力和说话能力;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既激发学生训练说话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课余生活;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谚语、俗话、歇后语等,向人民大众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总之,课外活动无疑是学生说话训练的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强化说话训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真正使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经常化、规范化,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定能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承明、赵宗琨主编:《中学语文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卢明德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3、《口才学》,四川大学出版
4、《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