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跷的生化妊娠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女士婚后做好了迎接下一代的各种准备,却一直没有动静。在医院做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叫他们耐心点。上个月初,张女士欣喜地在一次晨尿试纸检测中发现,试纸上明显两条杠!而且该来例假也没有来,于是坚信自己怀孕了。可万万没想到是,几天后例假又来了。张女士失望之余更感到蹊跷:测试说明怀孕了,怎么还会来例假?
  很可能是遭遇隐性流产
  隐性流产专业名为生化妊娠,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受精卵形成后,在子宫中“擦肩而过”,跟着剥落的子宫内膜一起流出;另外一种是受精卵在子宫中着了床,甚至已形成胎囊,可胚胎很快就停止发育并被清出体外。
  生化妊娠的隐蔽性很强,一些查不出原因的不孕育女性,很可能就是在无知觉的情况下遭遇了隐性流产。由于受精卵没有发育到出现明显早孕症状的阶段,因此,大部分有此遭遇的女性都会如期来例假;小部分女性经期会延后数天,经量增多;更有极少的女性出现疑似早早孕的症状,比如乏力、嗜睡、乳房胀痛、尿频等,但仅仅存在数天的时间。
  就张女士的情形分析,可能受精卵的确曾在子宫内存在过,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子宫里扎根留下,而是随着月经不知不觉流走了。
  引发原因很多
  发生生化妊娠的主要原因是胚胎发育不好,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不正常。近年来提出的子宫沙化,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后,会在子宫内四处游走,试图找到合适的环境扎根成长。如果女性体内的孕激素太低,黄体酮不足,子宫沙化,受精卵要么扎不了根,很快就停止了发育;要么扎下去的根很浅,遇到一些异常情况,在萌芽状态就被“悄悄带走”了。比如,有的女性在此期间曾为赶车急跑过、干过重活或工作时间太长等,甚至一次过激的性生活或一次便秘时的屏气用力,都可能成为受精卵悄悄溜掉的诱因。另外,精神过度紧张,尤其是因未孕而产生严重焦虑,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适龄女性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恐,这是自然淘汰的结果,一般不影响下次怀孕。如果多次遭遇“隐性流产”,就需要排除子宫沙化等影响受精卵着床、发育等原因。
其他文献
通过对赫章铜矿化带的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室内显微镜下分析、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成分分析,研究了铜矿的矿物组成、矿石类型特征(初步划分为砂岩型铜矿石和蚀变构造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开展,新的抗肿瘤药物大量用于临床,需要静脉给药的患者越来越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
国家一直在对教育体系进行合理化改革,在不断探究和摸索的过程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改革之路上才能更好地发展。当然,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
期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操作安全、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可输入各种药物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导管功能丧失、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显示,老年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51%[
胃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保护屏障,能够帮助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和攻击,其保护屏障分别为: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
研究是否使用营养支持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的影响,是有关营养支持是否让患者受益的重要课题,是有关转化医学T3阶段[1]合理营养用药的药物经济学课题,也是政府医疗保险目录今后需要的资料,例如,社会劳动保障部2009版的医疗保险目录,就将患者是否有营养风险作为报销营养支持费用的依据[2].过去的研究通常把感染性并发症作为营养支持有效性的参数,而“成本-效果”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轮班工作导致作息不规律,会损伤人体将近1 500种基因,这也解释了为何作息不正常与大量健康问题有关的原因。为了评估睡眠受干扰对人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唤醒和培养,创业创新的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同时,本文探讨了创业创新教育与培训的实施应以学生为导向: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1 营养风险和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几项研究首次指出了“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 disease-related malnutrition,DRM)这个从未被关注的临床问题.此后有很多基于不同患者群体、不同基础疾病及不同年龄组成的营养不良发病率的调查研究相继发表.总体来看,营养风险和DRM的已发表研究涉及呼吸内科、心脏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内科、老年精神科、肿瘤科及儿科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