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中央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愿者服务,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是志愿服务行列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提前认识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在各种志愿者活动中,大学志愿者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实践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志愿服务短期化,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孝心护理”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社区养老为切入点,探索出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目前,中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由此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发生转变,关于养老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居家养老”是我国的新生事物,是区别于“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新模式,但兼具另两种养老模式的优势。然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早已经有序的进行开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志愿服务模式已经拥有了常态化和专业化组织和队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通过培养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并以实际行动“扶老”、“助老”,引导青年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者。
一、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
(一)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能够为解决居家养老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效途径。目前,居家养老面临许多困境,社区普遍不具备关于老人照料的场所以及人员配置,不能完全满足老人养老的生活、健康需求。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在一定程度解决这些困境,这一模式的建立将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工作增加新的内容。
(二)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能够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扩展平台。高校承担着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高校具有专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具有为社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智力支持、健康服务、生活帮助的可能性。这一模式的建立将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效拓展新的领域。
(三)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能够成为高校师生弘扬志愿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高校师生志愿者对居家养老问题进行调研,是探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也是高校志愿者参与在弘扬志愿精神的过程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二、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探究
(一)前期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情况调研
熟悉和了解学校周边社区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关注老年人生活状况,对居家养老提供个性化方案设计。结合本市特点,并对本市老年病进步初步调研,进一步提高全市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一对一帮扶
青年志愿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志愿服务,这样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以湖北职院“孝心护理”志愿者服务队为例,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护理专业,一对一帮扶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建立帮扶老人卡片,采取多种形式的帮扶手段,提供健康体检、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志愿服务,同时提供房屋打扫、衣物消毒、读报等家政志愿服务了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三)定期到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
目前,本市的养老院、福利院老年护理机构专业人员不足,工作强度大,学生定期到公益养老机構开展专业服务、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针对需要帮扶的老人的具体需求设置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一年级学生以基础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二年级学生以专业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同时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护理工作,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力所能及行动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给其带来心灵的慰藉。
三、建立“高校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的常态化机制
(一)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建设。
以湖北职院“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为例,其实践团队主要由护理学院党总支负责,团总支具体实施,工作团队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注册青年志愿者等师生组成,每年吸纳一次成员。在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形成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品牌。
(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机制。
加强与社区的共建,形成了“学校+社区”二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建立服务队与社区结对定向帮扶的制度,志愿服务队定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完善服务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福利院、养老院的联系,建立定期到社会养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的制度,弥补社会养老机构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以“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建设为工作载体,完善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形成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工作案例
(一)优秀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孝心护理”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孝文化与时代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感恩、忠诚、责任、奉献”品格,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职业精神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
“孝心护理”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在活动设计上,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工作场景,真实的服务对象,学生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熟悉了职业岗位、提升了专业技能。
(三)职教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把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养成过程有机地结合到“孝心护理”团队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在学习期间给学生创造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机会,尊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以“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的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建成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形成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同时培养学生成为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3.
[2]许亚玲.浅析志愿精神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基础[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3]孙立国.开展社会化教育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4]闪茜蓄、戴卫义.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5]江汛清.中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 (1).
[6]李世云.大学生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启示[J].青年探索,1997, (06).
[7]王敏.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O1).
[8]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一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7).
[9]潘雯.弘扬志愿精神与提升公民意识[J].北京观察,2009,(04).
[10]朱莉玲.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2).
[11]赵朋宏,杜玮.构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学术交流,2011.(12).
[12]朱红.香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培养和规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1)
作者简介:唐凌霎,1989年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省孝感市、就职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目前,中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由此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发生转变,关于养老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居家养老”是我国的新生事物,是区别于“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新模式,但兼具另两种养老模式的优势。然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早已经有序的进行开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志愿服务模式已经拥有了常态化和专业化组织和队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通过培养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并以实际行动“扶老”、“助老”,引导青年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者。
一、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
(一)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能够为解决居家养老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效途径。目前,居家养老面临许多困境,社区普遍不具备关于老人照料的场所以及人员配置,不能完全满足老人养老的生活、健康需求。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在一定程度解决这些困境,这一模式的建立将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工作增加新的内容。
(二)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能够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扩展平台。高校承担着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高校具有专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具有为社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智力支持、健康服务、生活帮助的可能性。这一模式的建立将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效拓展新的领域。
(三)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能够成为高校师生弘扬志愿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高校师生志愿者对居家养老问题进行调研,是探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也是高校志愿者参与在弘扬志愿精神的过程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二、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探究
(一)前期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情况调研
熟悉和了解学校周边社区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关注老年人生活状况,对居家养老提供个性化方案设计。结合本市特点,并对本市老年病进步初步调研,进一步提高全市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一对一帮扶
青年志愿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志愿服务,这样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以湖北职院“孝心护理”志愿者服务队为例,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护理专业,一对一帮扶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建立帮扶老人卡片,采取多种形式的帮扶手段,提供健康体检、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志愿服务,同时提供房屋打扫、衣物消毒、读报等家政志愿服务了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三)定期到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
目前,本市的养老院、福利院老年护理机构专业人员不足,工作强度大,学生定期到公益养老机構开展专业服务、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针对需要帮扶的老人的具体需求设置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一年级学生以基础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二年级学生以专业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同时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护理工作,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力所能及行动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给其带来心灵的慰藉。
三、建立“高校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的常态化机制
(一)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建设。
以湖北职院“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为例,其实践团队主要由护理学院党总支负责,团总支具体实施,工作团队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注册青年志愿者等师生组成,每年吸纳一次成员。在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形成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品牌。
(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机制。
加强与社区的共建,形成了“学校+社区”二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建立服务队与社区结对定向帮扶的制度,志愿服务队定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完善服务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福利院、养老院的联系,建立定期到社会养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的制度,弥补社会养老机构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以“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建设为工作载体,完善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机制,形成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工作案例
(一)优秀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孝心护理”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孝文化与时代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感恩、忠诚、责任、奉献”品格,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职业精神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
“孝心护理”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在活动设计上,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工作场景,真实的服务对象,学生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熟悉了职业岗位、提升了专业技能。
(三)职教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把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养成过程有机地结合到“孝心护理”团队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在学习期间给学生创造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机会,尊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以“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的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建成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形成青年志愿者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同时培养学生成为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3.
[2]许亚玲.浅析志愿精神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基础[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3]孙立国.开展社会化教育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4]闪茜蓄、戴卫义.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5]江汛清.中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 (1).
[6]李世云.大学生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启示[J].青年探索,1997, (06).
[7]王敏.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O1).
[8]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一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7).
[9]潘雯.弘扬志愿精神与提升公民意识[J].北京观察,2009,(04).
[10]朱莉玲.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2).
[11]赵朋宏,杜玮.构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学术交流,2011.(12).
[12]朱红.香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培养和规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1)
作者简介:唐凌霎,1989年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省孝感市、就职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