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下)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的小说,刚才我讲第一的致命是没有叙写,直奔一个故事,然后仿佛把这个故事说完就大功告成。就是刚才我讲的贝尔讲的有意味的形式,当我们只是匆忙地把所有的经历都集中在对故事的设计推进,对事情来龙去脉描写的时候,其实这个小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尤其是当我们只是集中在叙事,看不见对别的因素的刻画描绘,或者用我的话讲叫作叙写的时候,那么这个小说是缺少意味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文学艺术最最基本的是诉诸情感,它首先规定的是人的情感状态,它不光是要求我们的作品要写出情感,而更重要的要求是我们写作某种情感的时候写作者自己必须处于这种情感状态中,自己首先被这种饱满、强烈的情感所控制。但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一个无动于衷的人像涉及电子游戏一样写作。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读一句话我就知道,说老实话不客气的话就是可以不读下去了。但是出于某种礼节性的原因愿意为大家努力读一些东西。
  那么铁凝的这篇小说我们看也是一个没有完整的事件,就是一个孕妇去赶集回来,家里给她配了一头牛,牛叫黑,牛也是孕妇,铁凝写了她们是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从母性上来讲一头怀孕的母牛和一个怀孕的女人没有什么差别,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她们受孕的道理是一样的,胎儿成长的规律是一样的,胎儿成长过程中带给母体的那些基本的感受,当然我自己不能直接怀胎,但是我相信它大概是一样的。她跟黑不太一样的是,她的思维人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叙写出来的那种状态来加以呈现。这个小说比刚才那个小说长一点,女性刻画更细致,也就五千字。五千字讲了一个场景,而且没讲她怎么赶集,已经赶集回来了,一个事情已经结束了,马上要回家了,有点累,走到村口了,村口有个牌坊在那儿歇一歇,突然这个不识字的孕妇看到放学的孩子了,看到这些字,她觉得她应该要认识这些字,为什么要认识这些字呢?为了她的孩子,孩子都还没有出生,她已经在设计孩子出生之后面对的种种景象,这是情感,这是最深刻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可以转移。当她照猫画虎写完这些字,抄完这些字之后她就跟她的牛一起回家。这个时候她舍不得骑她的牛,因为她知道她的牛怀孕了,那么这就是第二种情感,又是第二种情感的熟悉。就出现刚才我讲的这种情况。
  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真正的仁者不仅仅是爱人,我们还要爱整个生命界自然界,那么这种情感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延宕和延伸。而且这种爱中互相有一种感应和感动,它描绘出来,这是写的一种情感。小说当中写的什么东西呢?写的一种情感。如果前一个小说写的是一群小孩子的期待,与其说是写那个水电站,倒不如说是一群小学生对于一种新生事物的向往。昨天雷平阳讲对现代性有很多批判性的表述,这是一件事的两面。但当一件新的事物最初开始出现的时候,还没有呈现出那么凶恶的结果的时候,它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这是实情的两面,所以我们不要非常简单。昨天我听一些微信上说雷老师是愤青,不是愤青那么简单,大家不要急于贴标签。
  昨天在开饭的仪式上我已经讲过雷平阳的意义跟价值,我相信我看得更准更有意义。不要急于贴标签,我们都变成一些贴标签的人了。贴标签的人是做不成文学家的,我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文学家是写出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只要是我们接触到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样的词,贴标签就是失效的无用的。所以在这儿我们要看到另外一种小说,这种小说甚至没有一件事情发生,它只是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以不用小说呈现,它可以拍一张照片,我们可以请一个油画大师来画一幅画,比如伦勃朗来画一幅画,我们看过伦勃朗画过很多乡间的场景。那么它又如何成为了一个短篇小说,答案当然是情感,情感的抒发,不光是她写出了孕妇隐约的曲折的通过字表达的对于腹中胎儿的那种情感。也因为自己有了这种感受对牛黑生出的那种怜悯。大家经常讲最高级的感情是什么东西,当然最高级的感情是爱。那么爱的最高级的方式是什么,肯定不是make love ,而是慈悲慈爱怜悯。慈悲慈爱怜悯都是爱的最高级形式。因为我们是说到那种极端的爱它总是针对少数人的,特定对象的,但是当它变成慈悲慈爱这样的形态的时候,它才能使我们的爱变成一种普遍性的意义。这是哲学在追求的意义,这也是哲学宗教学声称它们在追求的意义。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声称,但是在我们古往今来文学史上艺术史上我们奉献给人类世界的最伟大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就是向人类向世界传达这种普遍的广泛的爱意。《安娜·卡列尼娜》是这样,《复活》是这样,很多庄严的作品是这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这样,柴可夫斯基的《悲怆》,这样伟大的音乐作品也是这样,相同的。
  大家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她的眼神有什么东西呢,为什么那双眼睛,那种微笑能够征服世界呢?她不过是某种技巧和怜悯混合构成的神秘吗?这种神秘一直让我们今天总要去破解它为什么要这么微笑,它不就是一种情感状态对人的控制,这是艺术,情感也是艺术实现自己的最基本的途径。但今天我们大量的文本,包括在滥情的诗歌中我们看不到真正的情感。所以答案当然是情感,情感的抒发,但问题是情感如何抒发,那么对于小说来讲,一定是没有脱离叙写的抒情抒发,就是潜藏在叙写背后情感的流淌律动,而且情感或者是爱也是有不同的呈现状态的。在大多数时候爱经常就是一种感动。孕妇因为孕育新生命而充溢着爱意,但这种爱意是通过她对于同样状态的牛黑的怜惜与慈爱来表达出来,而对腹中胎儿的爱又有别一种情状,那是带着希望的爱,这种爱肯定不是通过书写,而是通过对于这个不识字的妇人突然产生的对于字的尊重而曲折表达出来,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到潜藏在叙写背后的这种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的流淌还决定小说语言的节奏与格调。
  我们经常讲什么是小说的节奏?难道只是那么简单地起承转合吗?那么它内在的节奏是什么东西?这就是小说处理情感的方法,是小说使自己显得丰腴饱满的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情感的抒发。注意我在这里用的是丰腴饱满,我想我们今天小说的鉴赏,我们对于一个文本的鉴赏,我们鉴赏的那种美感不是今天形销骨立的美感。广东人说要屁股没屁股要胸没胸,不丰满。曲折有致,说起来有点俗,而小说的美感它要求,过去有个词叫有血有肉,现在只剩下一把骨头,一张苍白的纸,现在有个词纸魅,确实是一张纸糊的。所以小说一定是细节丰富丰满的,丰腴饱满过去更多更直观的描绘女性的身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一个美学经验的转移。那么今天为止,我相信一个干巴巴的形销骨立的小说是引不起我们任何兴趣的。所以我们在小说趣味,小说文体本身的趣味上,我们应该像唐代的人一样更有力更健康,这就是舒服。   我们继续。先做一个小补充,关于在小说文本或者别的文本建构当中,情感抒发我还想补充一点论证。因为这种情感抒发的演变不光是体现在小说这样的叙事文本中,因为这种变化我们关注文学史会发现在文学史上也在平凡地发生。论述的结果就是中国古文总结过古代诗歌,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毫无疑问从《诗经》到清代,文学成绩最高的一定是诗歌,一定超过叙事文学本身。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当中我们的批评家们,或者文学理论家们在总结中国诗歌不同阶段的理论的时候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其实通过这种理论表达我们也会知道说这种抒情当中要包含什么样子。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我就在读曹操曹丕曹植这三父子的诗,我之所以要读这些诗不是因为诗,我是对魏晋南北朝历史又有特殊的兴趣,而三国刚好结束东汉然后开启魏晋南北朝短暂的历史时期。那么在这个历史时期当中是中国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其实也是中国诗歌发生演变的时期。因为这之前,我们知道中国诗歌无非两个源头。一个是孔子删定的《诗经》三百首,那个时候中央集权并不能抵达的南方长江流域或者长江中流一带,湖南湖北一代的楚文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当然跟《诗经》不一样,《诗经》是无名氏的作品,我们只知道一个编者的名字叫孔子。但是《楚辞》当中有一个卓越的大师叫屈原,这也是我们作家文学的开始。
  接下来汉代的诗歌,有一些诗歌像楚辞的遥远的回声,包括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种曲调或者用多丽丝莱辛的话来说是腔调,这种腔调是“楚辞”的腔调。刘邦是南方人,项羽是南方人,但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还在中国的北方。所以汉代的诗歌流传下来主要是汉代的乐府诗歌以及文人模仿乐府诗歌所创作的《古诗十九首》。那么其实汉代的乐府诗歌和《古诗十九首》形式上已经有所变化了,昨天雷平阳提到中国的文字是从四个字一句开始的,这个时候它已经开始向五个字六个字转化,不要小看这些字数的增加和转化,这也是一个问题嬗变的历史踪迹。如果我们愿意更多的,不是接受文学史上的固定结论,而是作为写作者愿意深入到这种语言嬗变的过程中去体味,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巨大的启示。
  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刚好是像曹操这样雄才大略的人开创新一代诗风建安文学,因此我们对于诗歌第一次有一个总结,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呢?说有风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建安风骨,那么曹操这样一个人,一心想当皇帝的人但是他会看到民生的艰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也写出了最早的中国文人游历的诗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而且我们突然发现诉诸到人的最基本情感的时候曹操这样雄才大略的人内心还是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挫败感,感到人生的短促,所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时,他也只能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的诗句。其实触摸一部中国的诗歌史散文史,其实就是一部实际地考察体味中国人情感抒发演变的一个特别有趣的过程。因为今天我们文学的方法论,在大学的课堂上早已经把文学史上的所发生的活生生的例子变成考试的某种知识,而不认为它们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是可以产生激荡,可以产生激发的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并不能建立起来外国历史学家所讲的同情之理解。刚才我们讲同情不是人的基本情感,是人类最伟大的爱的情感的一个分支。过去我们一看欧洲的诗歌,拜伦雪莱也许他在欧洲的诗歌史上非常伟大,但是在中国人看来,无非有些格言警句,直抒胸臆,写什么就是什么。西方人真正在诗歌上的觉醒,文本情感抒发上的觉醒,因为西方文学传统和我们不一样,如果中国是一种抒发文学的传统主流取得了最高的成就,那么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叙事文学,他们的《圣经》本身就是特别好的文学样本。如果大家不会写小说不会叙事可以直接去看《圣经》,那么有力简洁干净。但是他们的诗歌那么滥情那么直白。
  在西方现代派运动上出现第一个流派就叫作意象派,从美国开始,第二个叫象征主义,从兰波波德莱尔他们开始,他们不约而同的,当然也有他们对自身诗歌道路的反思。他们也从别的艺术样式中得到启发,但是他们有一个更重要的出发点,对于诗歌本体的抒情文学在文本当中如何抒发情感、表达情感的认知来自于对于唐诗宋词的翻译。他们就发现原来有一种方式是我悲伤的时候不用直接把悲伤两个字说出来,我高兴的时候不用直接把高兴两个字说出来。当然杜甫他们偶尔也会突破这个界限,因为那是感情太强烈了,只好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但是大部分时候中国诗歌不是这样的状态,同样是杜工部的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的。所以意象派就是中国诗歌中任何一个形象是别有意义的,别有意蕴的,别有意味的。今天修辞学的角度讲它可能叫象征,叫隐喻,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文学理论并未发明出那么多词汇来命名这样的修辞方式的时候它们是什么呢?外国人给它们的第一个定义就是“意象”,通过意义的形象的描述来呈现情感和意义。所有东西都潜藏在这个意义背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给了它一个中国式的命名。我们今天一看文学理论不同的词、不同的概念指的是同一个事情,那么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风骨说”“情韵说”“情趣说”之外又建立了一个诗歌评判标准,叫“意境说”。今天我们在大量使用这个词汇。而且王国维举了很多很多古往今来的诗来说明什么是意境,而且把意境做了区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意象诗歌也是这样,当全世界的意象派发现了用“有意义的形象”来诉说情感,比如法国起源的象征主义兰波凡尔哈伦这样的一些诗,他们觉得诗歌里面还有一种东西叫象征。那么象征某种时候也是隐喻的延伸,是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的建立,一个文本的价值系统的建立。不管它怎么讲,外国人都在中国文学的启发下学会了把情感潜藏在叙述之后,潜藏在刻画之后。但今天在写作的时候很多中国人在忘记自己的这样一种隽永的含蓄的美学资源和美学传统,我们在走一条非常直白的路线。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在美学上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的时候,不要说今天我们在讲写中国故事,我们都没有中国方式了你怎么样写中国故事呢?那么倒是外国人做得比我们好,所以说我在想选第三篇小说的时候我给自己一个规定,一定要有一个外国小说来谈想象或者继续地来谈诗意,所以这三个小说不是割裂的。第一个小说谈叙写,第二个小说谈情感抒发,但是情感抒发的小说当中也有大量通过叙写来实现。那么第三个我们来谈想象,但是想象的时候这个小说是一个连环扣,这里头也有大量的诗意的描写或者更加诗意的描写,跟《孕妇与牛》相比,但是为什么她是让我们叹服的一个人。其实这个小说我是突然想起来,因为我读它是在三十年前,以至于我的书柜里不太能找到这本书藏到哪儿了。   当时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叫《东方奇观》,尤瑟纳尔是比杜拉斯年纪长一点的一个法国作家,她过去的写作主要是一些历史性的写作,主要是写拉丁民族的源头就是罗马,她写过很多东西,她是法兰西院士,但是有一天她突然觉得写一些她想象中的东方的事情。但是她的东方有时候远有时候近,在法国人眼中俄罗斯已经是东方了,所以她一路写到了中国,中国就是这一篇《王佛保命之道》。我想最好的方式,也是我在西方受到的启发,有一年,十来年前吧,我在德国出了一本小说,是个中篇叫《遥远的温泉》。出版社给我安排了很多活动说你要去很多图书馆,因为他们的图书馆不只是读书的地方,经常有作家艺术家或者别的领域的人去做讲座。我拿到名单的时候我觉得很恐怖,每天有时候有三场或者四场。后来我发现很轻松,之前已经发了预告,那些人已经读了你的书。他们不是来看稀奇的。有些时候二三十个人,有些时候几百个人,跟城市的大小有关系。而且他们的交通很可靠,比如在瑞士坐火车我一天走过五个城市。去到这个地方大家也没有什么寒暄客套,说开始我们就开始,结束以后把你送到火车站,火车站的精确程度在一分钟以内。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又到另一个城市,说开始我们就又开始。每天走五六个城市,我就这样走了德国瑞士,这个世界上所有讲德语的地方。但是在那个地方呢,很少讲小说。他们叫朗诵会,刚才我讲小说一定要听,我们很多文本一定要听。
  今天我们已经把它变成沉默的文本,其实不对。其实听的过程中得到的东西要比默默地看得到的要多,也比那种空洞的讨论得到的东西要多。他们朗诵。朗诵完了读者提几个问题,但你就知道读者的问题非常专业的。我们到大学去演讲,经常站起来的是在学生会活动积极,想挣一点社团积分,口气都很大,像共青团干部我代表八零后向你提一个问题。我一听这问题跟文学哪跟哪,你最多将来到共青团当干部去,别骗我,这样说话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我们大学在培养这样的人,热衷于培养这样的人,但是今天我们在这要用文学的方式谈文学,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在谈文学,但是谈的方式不是文学的方式的时候,这样的文学是没有意义的。法国一个哲学家讲过,今天我们很多时候不管是在网络还是在社会的公众论坛,在课堂我们正在用一些无效的方式讨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最后直到我们让有意义的对象在无效当中消解了所有的意义,而我们造成了一种意义的空转,这汽车发动不往前开,不往前开你发动发动机干什么呢?过去发动机比较原始的时候需要三五分钟的空转,因为要预热,技术进步,今天的发动机都不用了。但是在人文上我们在退步,我们在进行大量的表示我们在讨论文学这种工作,在耗费时间。所以我们先读一段再讨论这个小说写了什么,我从中间开始。
  “老王佛,朕也恨你,因为你已能够使人爱你。卫兵们,把这个狗徒弟杀了。”
  琳向前跳了一步,想不让自己被杀时流的鲜血弄脏了师傅的长袍。一个卫兵举剑一挥,琳的头颅顿时从颈上掉下,就像一朵花被剪了下来。宫中的侍从把琳的尸体搬走,王佛虽然悲痛欲绝,但仍在欣赏他徙弟留在绿色石块铺成的地面上的、美丽的猩红色血迹。
  皇帝做了一个手势,两名太监就去为王佛揩拭眼睛。
  “老王佛,你听着,”皇帝说,“揩干你的眼泪,现在不是啼哭的时候,你的眼睛要保持明亮,眼里仅有的一点亮光不要让泪水弄模糊了。朕想要把你处死,并不只是出于仇恨;朕想要看到你受折磨,也并非只是出于残忍。老王佛,朕有别的打算,在朕所收藏的你的画中,有一幅令人赞美的作品,上面的山峦、河口港湾和大海相互映照,当然是大大缩小了尺寸的,但其真切性胜过实物本身,就像从球面镜中看到的形象一样。不过,这幅画没有完成,王佛,你这幅杰作还只是画稿。你大概是在画这幅画时,坐在一个寂静无人的幽谷中,看到了一只飞鸟掠过或一个小孩追捕着这只鸟。小孩的面颊或鸟嘴使你忘掉了那些像蓝色眼睑的波浪。你既没有画完大海的披风上的流苏,也没有画完礁石上的藻的长发。王佛,我要你把剩下的、眼睛还能见到天日的时间用来完成这幅画,让它留下你在漫长的一生中所累积起来的最奥秘的绘画技能。你那很快就要被斫掉的双手无疑地将会在绢本的画幅上抖动,由于将要遭到不幸而使你画出来的那些晕线,将会使无限的意境进入你的画中,你那双将被毁掉的眼睛,也无疑地将会发现在人的感觉极限内所能看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老王佛,朕的打算就是如此,朕能迫使你完成这项计划。如果你拒绝,那么,在把你弄瞎之前,朕将派人把你全部作品都烧毁,那时你就会像一个所有的儿子被人杀死、断绝了传宗接代的希望的父亲。不过,你要相信,这道最后的命令全出于仁慈之心,朕知道,绘画是你过去抚爱过的唯一的情人。现在给你画笔、颜料和墨,让你能排遣最后的时光,这就像对一个将被处决的人施舍一名神女一样。”
  记得某次讲座上有人讲了一句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讲课讲过的一句话,叫“贴着人物法写”。因为沈从文这个人嘴巴很笨,文字很好,所以他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中威望并不高,因为他表达有困难,但是因为他这一句话一直被人写,所以这里头的比喻修辞怎么贴着人物写呢?都是贴着一个画家的身份写的。今天我们写小说有一个问题,所有的描述都是同一套描述,描述谁都是这一套词汇。画家有画家的词汇,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词汇,一个烧窑的有烧窑的词汇,一个妓女接客还有妓女的词汇。但是我们没有身份,我们小说中的叙事语言没有身份的语言,贴着人物写,所以这里边的所有比喻修辞即便是皇帝把这个话说出来皇帝都照顾到了王佛是一个画家,所以里头用的那些词,有的人讲皇帝不会这样讲话呀,因为我们简单地模仿很糟糕,难道我们在日常对话当中有些拘泥于真实的人就会问说皇帝会这样说吗?比如说“无疑地将会发现在人的感觉极限内所能看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有人说我们生活中不这样说话,问题是小说一定是生活吗?如果一定要说小说就是生活,等于取消了小说。
  每个人都在生活,要你干什么呢?现在王佛开始作画了。
  “在那幅画中,王佛已勾勒了大海和天空的形象。王佛擦干眼泪,微笑起来,因为这幅小小的画稿使他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整幅画表现出一种清新的意境,王佛后来已不能自夸仍然具有这种表现的才能,但画中还缺少一点东西,因为在画这幅画的时期,对于山峦和濒临大海的光秃的绝壁,王佛还看得不够多,对于黄昏的哀愁的感觉也体会得不够深。王佛从一个太监递给他的几支画笔中挑了一支,就开是始在从前没有画完的大海上泼上了大片的蓝色,一名太监蹲在他脚下磨研颜料,但干得相当笨拙,王佛因而更怀念他的徒弟琳了。   王佛又开始把山巅上的一片浮云的翼梢涂上粉红色,接着,他在海面上画上一些小波纹,它们加深了大海的宁静的气氛。这时,玉砖铺的地面奇怪地变得潮湿了,全神贯注在工作上的王佛没有发觉自己的脚已浸在水中了。
  一叶轻舟在画家的笔下逐渐变大,现在已占去了这幅画的近景,远外忽然响起了有节奏的桨声。急速而轻快,像鸟儿鼓翼似的。声音越来越近,慢慢地布满整个大殿,接着这声音停止在船夫的长柄船桨上,那些凝聚着的水珠还在颤动着,为烫瞎王佛眼睛而准备的烧红的烙铁早在行刑者的火盆上冷却了,水已漫到朝臣们的肩头上,但由于受到礼节的拘束,他们仍然动也不敢动,只能踮起自己的脚跟。最后水已经涨到皇帝的心口上,但殿中却静得连眼泪滴下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这真的是琳站在那里。他身上依然是日常穿的那件旧袍子,右边的袖子上还有钩破的痕迹,因为那天早上,在士兵来到之前,他没有时间缝补。可是,他的脖子上却围着一条奇怪的红色围巾。
  王佛一边作画一边低声说:
  “我以为你死了。”
  琳恭敬地回答:“您还活着,我怎能死去?”
  他扶着师傅上船。用玉瓦盖成的大殿屋顶倒映在水中,看上去,琳就像在一个岩洞中航行。大臣们浸在水里的辫子像蛇一般在水面摆动,皇帝的苍白的脸儿像一朵莲花似地浮在水中。
  “徒弟,你看,”王佛怏怏不乐地说,“这些可怜的人将要没命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过去一直没有料想到大海会有那么多的水,足以把一位皇帝淹死。现在怎么办?”
  “师傅,不要担心,”徒弟喃喃地说,“他们马上就会站在干燥的地上,甚至将来会想不起自己的衣袖曾经湿过,只有皇帝的心中会记得一点儿海水的苦涩味儿。这些人不是那种材料,是不会在一幅画中消失的。”
  接着琳又说:
  “现在海上的景色美不胜收,和风宜人,海鸟正在筑巢。师傅,我们起程吧,到大海之外的地方去。”
  “我们走吧!”老画家说。
  王佛抓住船舵,琳弯腰划桨。有节奏的桨声又重新充满整个大殿,听起来就像心脏跳动的声音那样均匀有力。峭拔高大的悬崖周围,水平线在不知不觉地逐渐下降,这些悬崖又重新变为石柱,不久,在玉砖铺成的地面的一些低洼之处就只剩下很少几摊水在闪闪发光。朝臣们的朝服已干,只有皇帝的披风的流苏上还留着几朵浪花。
  王佛完成的那幅现在靠着帷幔放着,一只小船占去了整个前景,它渐渐地驶远,在船艄后面拖着一条细长的航迹,接着这航迹在平静的海面上消失了,坐在船上的两人的面目已看不清,但还能望见琳的红色围巾,还有那王佛的胡须在随风飘拂。
  脉搏般跳动的桨声变弱了,最后完全停止,因为距离太远,听不见了,皇帝俯身向前,把手掌平放在额前,看着小船越去越远,在苍茫的暮色中变成模糊不清的一个小点儿。一股金黄色的水汽从海面升起并向四面扩散,最后,小船沿着一块封锁着海门的礁石转了弯;一座峭壁的阴影投在船上;船艄的航迹消失在那空旷的海面上。老画家王佛和他的徒弟琳从此在这位画家刚才创作出来的像蓝色的玉那样的海上,永远失踪了。”
  小说最后一段皇帝要一个画家死,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画家在他创作的艺术作品当中得到了永生。这是一个想象的故事,这也是关于信念的故事。什么样的信念呢?艺术家相信艺术具有永恒的力量的信念。今天写作界所面临的问题是,就比如说刚才说很多人都在无奈地重复那句话说现实比小说更复杂。然而我们没有想过对于文学家来说这句话的荒谬性,而我们在附和这句话来为我们写不好小说寻找借口。一个士兵刚刚走上前沿阵地,还没有到达最前沿他的战位上,他已经在寻找撤退的路线,这样的士兵没有走向前线之前就该把他毙掉。那么不相信艺术本身具有力量的人,他们却要从事跟艺术相关的工作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呢?所以在这样一个想象性的作品中强调两个信念,我们讲小说第一部分皇帝要把王佛抓来杀掉,为什么?皇帝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因为宫中收藏了许多他的前辈——他的父皇收藏的王佛的画,他自己从小在皇宫受到很多教育,包括美术的教育,那么他就观赏过王佛的画,他也没有走出宫外,想象也要切合实际,他没有走出宫外,所以他以为他将要继承的江山一定像王佛的画一样美丽。
  大家知道释迦牟尼的故事,释迦牟尼也是一个王子,住在深宫高墙当中,他的幡然悔悟就是有一天他突然走出寺门之外看到了这种世界不符合他的美好想象的,看到生老病死都是如此残酷。释迦牟尼的方式是避世出世,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如果这个世界实现不了,我们构想一个世界。所以宗教有时候也是基于一种更宏伟的想象。那么这个皇帝的方式是什么呢?我当上了皇帝,继承了江山,又留念这个权力,不能所有的王子都是释迦牟尼,那全世界宗教也太多了,那全世界庙宇比坟墓还多,那也是很糟糕的事情,那么怎么办呢?他觉得他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接受现实,接受现实的东西,接受现实的丑陋,条件就是我把你创造的那种美好毁掉,甚至怕你再创造那种更美好的画,我要把你杀掉。所以这里要杀掉王佛的皇帝是相信艺术的力量,崇敬艺术的力量,不过他作为一个国王要面对这样丑陋残酷的现实的时候,他为了当好这个国王他觉得他一定要把他心中的美泯灭掉。
  想象也要有个旨归,不是今天的穿越小说,如今中国实现婚姻法,不能娶三个老婆,那我穿越到多妻多夫时代去娶几房妻子,过几天西门庆的日子,这个就太等而下之了。人为什么要有想象,想象要旨归到哪里?我们讲好不好高低雅俗就在这里,皇帝都相信这个力量,要杀掉王佛。但是创作这个小说的尤瑟纳尔更相信艺术永恒性的力量。艺术确实有永恒性的力量。过去我问他们那些特别爱钱的人,你们哪一家还在用清朝的钱唐朝的钱,但是我们还在读唐朝的文章看唐朝的画。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是这样一个缘由,这也是文化最根本性的力量,我们不是别的人,不是猪牛牲口也是这个原因。但尤瑟纳尔自己更相信艺术的力量,所以她觉得国王是杀不掉这个画家的,画家在自己的画里头,画的海洋变成真的海洋,画的船变成真的船拯救了他。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发生呢?这又是另外一个事情。   艺术一定要写真实的生活中必然发生的吗?艺术大多数时候,好的艺术是在描绘书写那种我们愿意它发生的事情。这个词我们经常把它叫作可能性。什么叫可能性,从情感的逻辑,事理的逻辑上,社会制度本身向着良性运作发展的逻辑上那些将要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有几个逻辑基础。今天借着想象这个词胡编乱造,没有前面几个情感的逻辑,人类认知真理的逻辑,社会制度向着良好方向运行的这样的逻辑跟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可能性。当然今天还会加上科学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小说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寓言,艺术最终战胜权力的寓言,你相信吗?我愿意相信。美好吗?非常美好。从短的时间尺度讲往往是权力驾驭艺术,但是我们把这个时间尺度放成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五千年来看从来都是艺术战胜权力,不是吗?
  今天我们并不会因为谁家有皇帝的夜壶而成为中国人,而是因为我们读过司马迁读过苏东坡而成为中国人。今天不是谁手上戴着的一块从古代官僚墓里挖出的一块玉炫富而成为中国人,而是因为我们读过蒲松龄读过《红楼梦》而成为中国人。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不会真实发生的故事,但是从情感底子上这个想象的建立是基于我们的一种强烈的艺术信仰,艺术家要有信仰,但是艺术家,所以我经常遇到说我皈依哪个喇嘛了我入天主教了,我想那你成了一个教徒,你不是艺术家不是作家。艺术家的信仰就是美,你信仰美之后你还需要信仰什么东西呢?如果你没有信仰这个东西你才需要别的信仰。真正的艺术家都是有信仰的,尤瑟纳尔写出来的就是这个信仰。这个小说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是这种想象是如此真切。与其说它真的会发生,倒不如说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这叫情感落脚。其实这篇小说就是探讨关于信与不信的故事。一个艺术之美与实际存在之美之间的相互对看与比较。国王被王佛的作品征服,当他发现他统治的江山并不如艺术世界中的美丽,所以他因此要将使他对江山之美动摇的王佛杀掉,这是失去了自信的极端情形,那些杀人最多的皇帝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自信自感不安全的皇帝,而我们在崇拜他们的时候我们在崇拜他们的权力。而王佛却因为相信艺术的力量而创造了奇迹,他拿起画笔画下海水船,奇迹的发生在于这些画中情景具有了真实自然的力量,变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更高的现实。他从容地驾驶这艘船,离开了国王统治的并不美丽而且邪恶的权力所统治的世界,这是对于艺术力量有着高度信仰的人才能写出的动人的美丽故事。
  那么什么是想象?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我比较欣赏科学家或者接近科学的心理学家们对它的规定,因为文学理论家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过,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依赖现代科学的方式可能更为可靠。接近心理学或者分析心理学对想象是这样规定,说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的头脑中对已经储存的种种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使之形成新的形象和新的事实的心情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有机体的调节的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王佛的保命之道》说的是古代的故事,其实对于权力与艺术之间的互相较力它也是有洞见的,那么这个小说要我改我会改个名字,它叫王佛的保命之道太消极了,王佛只是保命吗?不是。不如说是“王佛的取胜之道”或者“王佛的长生之道”,我们说艺术家是通过艺术来长生。心理学上就是指在直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跟新的事实,这是想象。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想象是一种特质。他说得不清,他说出了它的作用。但是到底这个特质呢,刚才我讲的上一条定义可能更准确些,但是什么特质呢?不能说,说不出来没有科学方法,所以他只能说出他的重要性。说如果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我们就在现实给我们的规定性当中生活爬行。给你一坑稀泥,你就像猪一样在里面打滚,没有超越性没有规定性。而我们的文学就叙述打滚的种种惨状,丑态,以丑为美。然后我们分别给它命名,这个叫官场小说,那个叫什么,太恶心。其实我们是根据这样三个具体的作品在讨论短篇小说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所以结合前面刚才我说的我们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总结,短篇小说首先是形式,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刚才我讲过,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的提出,他们就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的形式有没有意味,有没有蕴含,这种形式就是作品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它要主宰小说能够唤起人们审美的情感,所以说小说也是一种情感,无论它是风格上是节制的还是放纵的,它是简约的还是汪洋恣肆的,但是在写作者身上都是充满强烈情感的。
  美国有一个我认为是短篇小说大师级的人物,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写过很多美国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我很少听见中国人谈论这个作家,今天我们谈论一个特别干巴巴的叫卡佛的人,愿意推荐另外一个更丰腴一点的,叫约翰·契弗。那个干巴巴的没屁股没胸的卡佛,叫极简主义。约翰·契弗在1979年他曾经在芝加哥的一次宴会上做演讲,他在演讲当中说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人与人的交往,但是他说这不只是为了社交,而是为了文学,他说文学是一种大众的幸福事业,大众的幸福事业应该时时存在于我们的良知之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我认为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东西了。约翰·契弗他自己所有一生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短篇小说写作上,过去我们已经习惯美国的短篇小说就是欧·亨利那样的,经过精巧结局的人,但是小说其实在往更自然更丰满更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部分发展,我们今天讨论的三个小说都有这样的特质。所以欧·亨利那样一种简单的写法就会慢慢被我们唾弃,当然我们也觉得小说中通过情节巧妙的设计有某种深刻性,比如《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绿叶》,但是你读这样一种人工小景一样的小说你觉得它不是充沛的元气淋漓的和生活接近的。小说正在往另外一个方面发生变化,那么要追踪这样一种变化,有很多人写得很好,我就不讲了,比如说海明威的很多短篇小说,我尤其给大家推荐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写一个少年,但是所有故事都以这个少年为中心,结合起来看是一个长篇小说。写《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写过一本特别冷静的短篇小说叫《爱尔兰人》,写爱尔兰首都的那个城市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胡安·鲁尔福,发明了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式的一个墨西哥作家,他创作的这种方式导致了像马尔克斯这样的人的出现,但是当他写出世界上第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佩德罗·巴拉莫》,以前他写过一本特别精彩的短篇小说集叫《燃烧的平原》,这些都是,前几年俄罗斯又发掘出来一个短篇小说大师巴比尔,写战争小说,经常写一千字两千字,这部小说叫《骑兵军》,还有一本小说叫《奥德萨故事》,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些作家,而这些小说正是在引起今天我们关于小说观念,小说体味,尤其是短篇小说体味的变化的一些人一些作品,他们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一种特别成功的实践。约翰·契弗还说没有文学,我们就不可能了解爱的意义,我们可以同样用对于爱的意义的肯定来肯定我们今天所举例子的后两篇小说。   《孕妇与牛》我们已经讲得很充分了,那么一个文本的丰富性是可以多个方向对它展开讨论。《王佛的保命之道》刚才我们提到最主要的是关于信仰的,艺术信仰的一个故事,那么它还有别的意义吗?有。信仰是基于热爱的,没有脱离开热爱的信仰,所以真正要做一个佛教徒是很难的,你爱你的师父爱到什么程度呢?你要当一个基督教徒也是难的,你爱你的神父爱到什么程度呢?但是艺术不设定这种界限,我们可以热爱它本身。本质上来讲,两个短篇都在揭示爱在生活中的具体呈现,所不同的是一种把存在于生活当中,我们所忽略了的情感现实加以了呈现。一种是把这样的情感关系在某种极端的情形下最可能的状态加以了冷静地呈现。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文化批评家叫苏珊·桑塔格,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最好的批评而且是不落俗套的批评就是把我们对于内容的过分关注转化为对于形式的关注,今天我们很多时候总在讨论小说的意义,意义有什么?从古到今我们创造出来新的意义吗?
  《诗经》里面写情感大家都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那个时候叙写爱情,难道今天我们写爱情的时候有突破这种手段吗?我们大多数就是网上写肉文突破,直接写身体,写感官,写复杂一点的关系,我们其实通过一种无奈的挣扎想去突破,但是从模式上我们能突破吗?
  《诗经》里头几句话写了一个离别,“今我往矣,杨柳依依”,我出发的时候杨柳刚刚发芽,我回家的时候离家太久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们写种种离别能脱离这种模式吗?你能创造什么意义呢?你能创造出什么情感范式来?那么在什么地方突破呢?所以要转化为对于形式关注的批评。所以苏珊·桑塔格曾经说过,她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拒绝阐释》或者叫《反对阐释》,说我们的批评家包括我们的编辑,整个文学生产现场的人都在做一种在小说当中追寻寓意的事情。最厉害的有两种,一种是马克思主义,一种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把所有的意义都归在脐下三寸荷尔蒙,马克思主义把所有东西都归结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果真如此吗?也许他们说出了这个世界的某些秘密,但是果真如此吗?艺术一定要按照它们所规定的路径,因为弗洛伊德学说就有很多提倡女性主义写作,说我的身体我做主,写点性。但是都写成性,所有东西都归结为性的时候其实也是挺无聊的。你总得起床吃饭,你总不能做爱到死吧,那你得写写吃饭,吃饭就出现第二个问题,你要吃饭你得出去工作吧,一旦工作就有了人跟人的关系就有了社会对不对?如果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活动《资本论》当中的一些规定都是正确的话,大部分时候描述生产过程是正确的,但是用来描述艺术描述人的心理,那么王佛这样的小说是成立的吗?不能。所以西方还有一个文论家说过这样的话,说写作其实是关于生成的问题,就是看见一个逐渐生命成长一样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刚才说到胎儿,每一个生命诞生的时候,带给我们孕育生命的个体的感受是为什么产生的,既然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个道理就是意义。而真正产生作用的是感受,但当每一个胎儿出现在每一个独特的子宫当中,那个子宫的所有者的感受还可以继续往下写,所以写作是关于生成的问题。它总是未完成的,总是处于形成之中,以此超过任何经历的或者已经经历了的体验的内容。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穿越了可经历的和已经经历过了的生命过程,因此写作与生成密不可分,所以在写作中人生成女人,动物和植物,生成分子,甚至生成不可感知物。
  我想就小说来讲,这可能是我们最需要的更本质的看法,而我们在实践写作中更需要的刚好就是在三个地方的互动跟往返,一个是我们的生活现场,刚才已经讲了我们的经历或者是可经历的,但是这种经历往往是不够的;第二个超越它,超越它就是我们形式上的探索,美学上的追求;第三个也确实是需要一些理论上的指引,但是不是那些过去式的理论,而是前沿的,跟今天的创作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辅相长的。有些理论是死去的,不适用的,就像过期食物一样吃了只能使你中毒,而没有任何滋养。食物是能滋养的,但是过期的食物是有害的。今天我们的理论当中、观念当中有大量的过期有害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区分,包括今天我们常常给人贴标签,这也是简单的“文化大革命”继承下来的红卫兵作风,这是一个最有害的归类方法,那么今天到此为止。
其他文献
打字机  在一家叫作7017的餐厅吃晚饭。餐厅装饰很别致,一进去可以看见一面啤酒瓶搭成的墙,白晃晃的,有点像一面屏风,把卫生间隔在后面。我走过去用力拽了一个瓶子,发现它被一股很大的力吸附着,根本拉不动。转一圈,看到窗格上摆放着很多上世纪的日常物件:音箱、黑白电视、唱片机、磁带播放机……另外,我特别留意到一台已经坏掉的打字机,白色的,按键上的字母排序跟现在的键盘一样,Q、W、E、R、T,下面由一根根
期刊
王倩 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赏辞典》(中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梧桐叶落纷纷,每个微明的清晨,在清冽的风里踩着铺满整个时节的黄黄褐褐的叶子,听急促脚步下窸窸窣窣的微响,心
期刊
消息来源于中国日报中文网。10月23日,江苏扬州举行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份炒饭”挑战赛。上午11时30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经过现场认证,这份炒饭最终总重量为4192公斤,成为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是好景不长,有媒体报道新纪录结果宣布后,这份世界最大份炒饭被工人任意踩在脚下,大量成品被装进垃圾车运走、被用来喂猪等消息。此举引发网友吐槽,指责主办方“浪费粮食”“作秀”“处理不当”。扬
期刊
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一日,青春就这样消逝过去。  ——三毛  一  这是立冬前的日子,清晨和夜晚都会有风,下过一场颇显盛大的雪。出了山口的强大的风裹挟着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顺着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的沟壑变得愈加猖狂,降温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只有午后,慵懒的阳光照进窗,和这个冬天一样,变得迟钝的大脑才被这温暖的光束唤醒。窗外洋槐树光秃秃的枝丫像大地上无数只瘦削
期刊
消息来源于微社区。10月5日,17名驴友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露营遇险获救。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17名“任性”驴友每人处以1000元罚款。  媒体报道后,部分网友提出在罚款之外,还应对涉事驴友收取救援补偿。对此,广西来宾市市委宣传部一负责人称,驴友也是纳税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应当进行救援。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明确规定。  此次
期刊
鼠  为什么站在队列前面的会是矮小,庞大会有让位给渺小的时候吗?  你是在问佛么?佛向来是微笑不语,却在微笑里传递妙不可言。  倒是《伊索寓言》中《狮子和老鼠》的故事说得明白些,一个关于大和小的故事:  某天,一只奔跑的小老鼠不慎碰到太阳下美梦正酣的大狮子的脚,惊扰了狮子,狮子恼了,威胁要吃掉小老鼠。小老鼠哭请狮子不杀,容当后报。狮子本来不饿,又见这小老鼠滑稽,就只当是听笑话,以一颗玩乐的心参与到
期刊
【作文题目】  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一株小白杨嫌自己的衣裳旧了,吵闹着要秋风给它脱掉。秋风告诉它,只有承受了瑞雪的洗礼,春姑娘才肯赐予它一身新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9月湖南省新化一中、娄底市一中、益阳市一中等校联考作文试题)  【写作指导】  本次高三高考作文模拟题目为新材料作文。材料提
期刊
太容易到达的,不叫远方;太容易实现的,不叫梦想。  ——题记  毛毛虫变成蝴蝶时,需要奋力展开它的双翅,如果有人在它即将破茧而出时帮了一把,那么蝴蝶当然可以轻松地飞出来,但却会因为翅膀没有用力,水份没有挤进翅膀里而雌伏于地,徒待死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不经历磨练就没有韧性,未接受洗礼便难成大器,反之亦然。  左丘明盲而著《左传》,经历了多少艰难,可他依旧砥砺前行,任凭苦难的洗礼,终成《左传》。他
期刊
当你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美丽的身影,曾经却是一只只能在地上或者树上爬行的毛毛虫呢?它经历了多少苦难才破茧而出,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彩蝶!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只有敢于破茧,敢于吃苦,才能化蝶而出,展翅高飞,赢得成功。  晋代有个将军叫祖逖,年轻的时候就心怀远大理想,每次和好朋友刘琨谈起报效祖国时,就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实现破茧成蝶的梦想呢?祖
期刊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泠然若浮,绵连成珠。这细碎的琼露敲打在杏花上,敲打在青瓦上,敲碎了一池青萍。朦胧烟景,飘逝了去年,缥缈了来日,唯独在此间方才得以真实,方才可以体悟,可以触摸。  九百年间,雨终归一直是下的,何曾有过止歇?有别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度红尘,几番烟雨,自然各有姿态,然而这由古及来的心境,竟是难以揣度的重合。  乌台的噩梦郁结了一百余日,生死的界限几时竟迷离得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