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大学教授吉纳接待了自己的一位学生——原来其他班的一名学生对他出言不逊,当众讽刺其理论过时,见解平庸,令他大为恼火。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来向导师讨教。
吉纳沉吟了一下,这样教诲道:“有时候,别人的言行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我给你这样一个小建议——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子,就是今早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大衣挂到一边,专心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再去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瞧,轻轻弹几下就没事了。”
吉纳最后补充说:“我年轻时不善于控制情绪,深受其害。慢慢地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让我恼火的事搁在一边,晾一会儿,等我冷静下来后,再去对付它们。如果你现在就去质问他,你会更生气,矛盾会更严重。我建议你等情绪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再来想这件事。到那时,如果你还打算讨伐他,请再来找我。不过晾干水分后,你也许会发现那‘泥点子’也淡得找不到了。”
老教授睿智的处世智慧令人折服。那个聪明的学生也顿悟,连连道谢。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善于“晾干身上的‘泥点子”’。
有一次,杜威应邀为在某名校的资优班进行一场互动式的心理辅导座谈。该班学生虽然天资甚高,聪明绝顶,但在待人接物上都自视清高,谁也不服谁。整个互动过程中,孩子们对杜威的态度十分傲慢不恭——恶言冷语甩了他一身“泥点子”。杜威一直微笑着善待这些妄自尊大的孩子,不愠不火。
座谈会即将结束时,杜威也已经“晾干身上的‘泥点子”’,接着,他从容地从自己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铁盒子摆在讲台上,并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们:“这个盒子里有一张全世界最傲慢动物的相片,有谁可以猜得到,到底是什么动物?”大家对此问题大感兴趣,议论纷纷,有人猜是天鹅,有人猜是孔雀……任何一个答案,杜威都摇头否定,并邀请他们依序到台前来看看究竟。
谁知,当孩子们掀开盒子的一刹那,都愣住了,然后一个个低下了高傲的头——谁也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看到了什么。原来,铁盒子里贴了一面镜子,每个孩子看到的“傲慢的动物”其实就是他自己。
细想,班主任在处理一些较棘手的问题时,有时也需要先“晾干身上的‘泥点子”’,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否则,可能会出现令人徒生喟叹的结果。
这就有个因班主任冷静不足而引发出外交事件的一事例,读来让人唏嘘。
这是中新网的一则旧闻:2010年的某天,一名在日本上五年级的中国学生崔桐,仅仅因为将饭粒弹在老师身上,便遭到老师的野蛮殴打,致使头部受伤。那天午饭后,崔桐和同班的男同学在班主任高木老师的要求下听他讲野外训练的有关事宜。由于长时间席地而坐,崔桐感到腿脚有些麻木,想站起来。这时,高木老师发现了崔桐衣服上还粘着中午吃饭时留下的饭粒,就嘲笑他,令崔桐感到很尴尬。崔桐立刻就想用手把饭粒弹下来,结果却弹到了坐在他对面的高木老师的身上。高木在崔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他摔倒在地,致其后脑着重重地撞倒地面上。高木老师还觉得不解气,让在场的其他同学回教室上课,又对崔桐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殴打。晚上八点半左右,崔桐母亲发现孩子“呕吐发烧,意识不清”,马上送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随即,又与学校联系。可是,校方当晚竟无一人来医院看望崔桐。崔桐一家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寻求帮助。领事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将积极向学校和区教育委员会联系和申诉,维护中国公民在日本的合法权益……
如果黑木老师先“晾干身上的‘泥点子”’后再去处理以上问题,事情缘何至此?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班级管理经验的“老班”来说,我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总不忘时时提醒自己——不能焦燥用事,切要等到“晾干身上的‘泥点子”’再说——往往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一天早操后,男生佑不知为何与女生垚大打出手,把个小姑娘的花裙子都给撕破了。我闻讯感到了现场,喝令他们停手。女生垚哭哭啼啼地住了手,委屈地像一朵刚被酷霜打过的木槿花,而男生佑依然在推推搡搡。
以后两天,那孩子虽照旧来上课,但只怯怯地躲着我。我也装作没事人似的,对他“涛声依旧”。其实,我正晾着身上的“泥点子”呢——希望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跟他作些倾心交流。
终于,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下午,逮着一次面批作文的好时机,我掸掉了身上的“泥点子”,心平气和道:“小小年纪一定要学会关爱同学,敬重师长,老师相信你那仅是一时激情而已,本质上你绝不是个让老师失望的孩子……”说得佑涕泪涟涟——现在的学生中,佑跟我最亲。
敬爱的老师,当你管理中不慎“被溅上”一身“泥点子”时,不妨先冷一冷,等“晾干身上的‘泥点子”’再说。那也是你“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吉纳沉吟了一下,这样教诲道:“有时候,别人的言行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我给你这样一个小建议——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子,就是今早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大衣挂到一边,专心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再去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瞧,轻轻弹几下就没事了。”
吉纳最后补充说:“我年轻时不善于控制情绪,深受其害。慢慢地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让我恼火的事搁在一边,晾一会儿,等我冷静下来后,再去对付它们。如果你现在就去质问他,你会更生气,矛盾会更严重。我建议你等情绪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再来想这件事。到那时,如果你还打算讨伐他,请再来找我。不过晾干水分后,你也许会发现那‘泥点子’也淡得找不到了。”
老教授睿智的处世智慧令人折服。那个聪明的学生也顿悟,连连道谢。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善于“晾干身上的‘泥点子”’。
有一次,杜威应邀为在某名校的资优班进行一场互动式的心理辅导座谈。该班学生虽然天资甚高,聪明绝顶,但在待人接物上都自视清高,谁也不服谁。整个互动过程中,孩子们对杜威的态度十分傲慢不恭——恶言冷语甩了他一身“泥点子”。杜威一直微笑着善待这些妄自尊大的孩子,不愠不火。
座谈会即将结束时,杜威也已经“晾干身上的‘泥点子”’,接着,他从容地从自己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铁盒子摆在讲台上,并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们:“这个盒子里有一张全世界最傲慢动物的相片,有谁可以猜得到,到底是什么动物?”大家对此问题大感兴趣,议论纷纷,有人猜是天鹅,有人猜是孔雀……任何一个答案,杜威都摇头否定,并邀请他们依序到台前来看看究竟。
谁知,当孩子们掀开盒子的一刹那,都愣住了,然后一个个低下了高傲的头——谁也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看到了什么。原来,铁盒子里贴了一面镜子,每个孩子看到的“傲慢的动物”其实就是他自己。
细想,班主任在处理一些较棘手的问题时,有时也需要先“晾干身上的‘泥点子”’,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否则,可能会出现令人徒生喟叹的结果。
这就有个因班主任冷静不足而引发出外交事件的一事例,读来让人唏嘘。
这是中新网的一则旧闻:2010年的某天,一名在日本上五年级的中国学生崔桐,仅仅因为将饭粒弹在老师身上,便遭到老师的野蛮殴打,致使头部受伤。那天午饭后,崔桐和同班的男同学在班主任高木老师的要求下听他讲野外训练的有关事宜。由于长时间席地而坐,崔桐感到腿脚有些麻木,想站起来。这时,高木老师发现了崔桐衣服上还粘着中午吃饭时留下的饭粒,就嘲笑他,令崔桐感到很尴尬。崔桐立刻就想用手把饭粒弹下来,结果却弹到了坐在他对面的高木老师的身上。高木在崔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他摔倒在地,致其后脑着重重地撞倒地面上。高木老师还觉得不解气,让在场的其他同学回教室上课,又对崔桐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殴打。晚上八点半左右,崔桐母亲发现孩子“呕吐发烧,意识不清”,马上送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随即,又与学校联系。可是,校方当晚竟无一人来医院看望崔桐。崔桐一家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寻求帮助。领事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将积极向学校和区教育委员会联系和申诉,维护中国公民在日本的合法权益……
如果黑木老师先“晾干身上的‘泥点子”’后再去处理以上问题,事情缘何至此?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班级管理经验的“老班”来说,我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总不忘时时提醒自己——不能焦燥用事,切要等到“晾干身上的‘泥点子”’再说——往往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一天早操后,男生佑不知为何与女生垚大打出手,把个小姑娘的花裙子都给撕破了。我闻讯感到了现场,喝令他们停手。女生垚哭哭啼啼地住了手,委屈地像一朵刚被酷霜打过的木槿花,而男生佑依然在推推搡搡。
以后两天,那孩子虽照旧来上课,但只怯怯地躲着我。我也装作没事人似的,对他“涛声依旧”。其实,我正晾着身上的“泥点子”呢——希望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跟他作些倾心交流。
终于,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下午,逮着一次面批作文的好时机,我掸掉了身上的“泥点子”,心平气和道:“小小年纪一定要学会关爱同学,敬重师长,老师相信你那仅是一时激情而已,本质上你绝不是个让老师失望的孩子……”说得佑涕泪涟涟——现在的学生中,佑跟我最亲。
敬爱的老师,当你管理中不慎“被溅上”一身“泥点子”时,不妨先冷一冷,等“晾干身上的‘泥点子”’再说。那也是你“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