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正兴滥觞(二)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的小手艺人应该是这个样子
  无锡人范五宝在“正兴馆”“学生意”已经有很多年了,他当初是由无锡师傅带出来混的。餐馆饭店里的学徒生涯是最清苦的,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从洒扫、开生(杀鸡杀鱼等)、洗菜、打荷(厨房杂务),到磨刀、刮板、烧水、洗碗,再到收拾店堂,给师傅和掌柜泡茶,直到给老板娘烧洗脚水,反正里里外外的苦活、累活、脏活都得干。
  好在范五宝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属于那种“眼睛里有活”的好徒弟。生性外向的他不仅把店里的事打理得清清爽爽,在餐饮同仁圈子里也很混得开。他玩得最好的一个朋友,就是广东路湖北路一家菜馆里的当家师傅曹金泉。
百叶结烧肉

  过去饭店里有句话,叫“响堂哑灶”,意思是跑堂的最好是个热情的大嗓门,而炒菜的师傅最好是个只知道干活的闷葫芦,本地人曹金泉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言辞的大厨师。
  饭店里徒弟“学生意”最重要的不是埋头干活,而是要知道活在哪里、如何干活。范五宝显然从曹金泉那里讨教来不少经验,比如鳞下泛红的鱼活不长、杀甲鱼时要留着胆、活杀的黄鳝须留三分血、猪肚和猪肠要用大量的盐和生粉擦去黏液、砧板边上要钉上一圈鲜猪皮可防开裂等等。
  慢慢地,祝正本和蔡仁兴终于注意到这个聪明的小学徒了,范五宝也开始从杂役中一点点地脱身出来,开始跟班买菜、跑堂、学珠算、下菜单了,而“范五宝”这个小名也在不知不觉中改为了大号“范炳顺”了。
  成熟起来的范炳顺敏锐地看到,外滩的英国领事馆附近,海关、银行、大饭店、大商行逐渐多起来了,花园弄也开始一点点地变成了大马路,而且“正兴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忙了。
  那时的上海滩,正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的一个巨大转型期。中国人的一套规矩和外国人的一套规矩完全不同,生意经就成了“十里洋场”上唯一的共同规则,而生意面前是不讲原则甚至不分是非的,相比于中国生意人传统的“义大于利”的儒商理念,这种生意经的趋利性相对更为功利和直接。
  范炳顺干了一件不够厚道的事,他和曹金泉一起合伙开了家新店。这还可以理解,毕竟人家翅膀硬了,自立门户也无不可,但他为人垢病的地方在于,店名也取为“正兴馆”,还把店子开在离老东家不远的地方。
  这就麻烦了,在相隔两条小马路的地面上,同时出现了两家“正兴馆”,而且都卖锡帮菜,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正兴馆”开了家分店。
  不仅如此,新开张的“正兴馆”在保留全套原“正兴馆”特色菜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更多的新花样,比如在店堂入口处推出了各种价廉物美的“山头菜”,就是将“百叶结烧肉”、“糠虾韭菜”等适合批量制作的菜盛在大盆里,像如今的自助餐那样供食客选用,如果客人嫌菜不够吃的话,还可以加“底板”(如豆腐、粉皮等),再加汤回锅烧一下。楼上是雅座,曹师傅的手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肯定,因为虽然这会儿他还是头灶大师傅,但也成了股东。
  于是,老店里的客人不可避免地被分流了。附近的同人钱庄和农业银行的老板职员都在这里就餐,新开张的“正兴馆”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
  范炳顺坐在总经理的柜台里也没觉得有什么理亏气输的。这种市井流氓的做法如果换作当时的杭州、苏州,可能会受到行业商会的严厉制裁,很可能没有人再敢去给你送货,更没人敢给你贷款或者赊账。但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滩,这却是一种明里暗里被人推崇备至的手法。
  那会儿当然是没有什么商标保护法的,老东家虽然气得不行,但又无可奈何,人家叫“正兴馆”虽不够道德,但也不违法,你除了骂他以外,还能拿他怎么办呢?
  更气人的还在后面,继范炳顺的“正兴馆”开业红火以后,想发财想疯了的“冒险家”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发财的捷径,那就是也开一家叫“正兴馆”的无锡菜馆混水摸鱼,这叫“有财大家发”。
  最老的那家“正兴馆”终于坐不住了,但他们也拿不出更好的对策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想办法告诉客人,除了我以外所有的“正兴馆”都是假的,我这里才是正宗的,别把我家和他们混为一谈。
  于是,老东家开始在“正兴馆”前面加了一个“老”字,以标榜自己的出身。
  这个“老”字加得好,老客户们一看就明白了:“哦,原来他们不是一家人开两个店啊,既然不是那么回事,当然是老的那一家味道更正宗啦!”
  这下轮到范炳顺坐不住了,生意一点点在往老东家那儿回流,而且他多多少少还得在乎一点客户对他名声的指指点点,因为这也会跟客流量有关的。
炒蟹黄油

  他当然不会去向老东家低头,就像电视剧《上海滩》里的许文强不会像冯敬尧妥协一样,他的对策是“将市井习气进行到底”,于是索兴将店名改为“真老正兴”。
  无奈之下的老东家这回也精明了,他们迅速将店名再改为“真正老正兴”,并特别注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出”。
  范炳顺这下没辙了,他总不能再不讲理地把店名改为“真真正正老正兴”吧,再说这么叫也不顺口啊!
  这种文字游戏显然不是开菜馆的小老板所擅长的,于是这两家都想到了找高手文人,商场就是战场,他们都不能输。
  范炳顺挂出的新牌子叫“源记老正兴”,“源记”是什么意思,你懂的!老东家随后也不甘示弱地挂出了新牌子,叫“同治老正兴”。“同治”(1862年为同治元年)意味着什么,你也懂的!
  不管最终食客们看懂了没有,反正这场沸沸扬扬的“老正兴”名分之争就这样了结了。
  这是上海餐饮史上的一段并不光彩的纷争,争执的双方都以“真”、“老”自居,并且各自在报刊和电影院里大做广告。透过这两家最早的“正兴馆”招牌之争,人们完全可以想到当年实为师徒的两家“正兴馆”之间的冷酷和无情。而这场纷争在当时的上海餐饮界开了一个恶头,那就是到解放前时,上海滩上带有各色前缀的“老正兴”菜馆竟然多达120多家。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范炳顺的人品,从本帮菜的历史来看,“源记正兴馆”还是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全盘继承了老东家的厨艺衣钵,而且因为曹金泉是上海本地人,又在无锡菜馆里做过大厨,所以“源记老正兴”在菜肴风格上更为主动积极地将锡帮菜风味进行本地化改造。而这家菜馆在锡帮基础上改良和创新的“油爆虾”、“炒蟹黄油”也开始逐渐转变了人们对于“老正兴”只是家锡帮菜馆的印象,上海人渐渐地开始把“老正兴”视为本帮菜馆了。
其他文献
清流县是福建省2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粮食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9 000万kg。水稻是清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2万亩,产量在7 000万kg左右。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江湖这东西,岂止是在武侠小说中的创作,乃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而饭局则是江湖一景。  凡人琐事,比如会友、叙旧、谈情、说事、小孩升学、大人升迁,大都离不开饭局。商务洽谈、托人办事大都在饭局的推杯换盏中完成,异性相遇也多在饭局的谈笑风生中眉来眼去,发酵苟且。当下,一个人饭局的频次、饭店的规格、出席人员的身份地位等等,俨然已成为其地位、能力、身份、人际关系的象征和展示。某个人周一到周日没有任何饭局,会被
期刊
有人说,报社记者无非是混吃混喝混抚摸,要不然,大家为啥要把“防火防盗防记者”放在嘴里念叨不停呢?所以,记者吃的工作餐,不管高档到五星级酒店的海鲜自助,还是在街头巷尾的麻辣烫,饭局总是非常多的。  开会吃、节假日吃;采访到餐点顺便吃,编版到深夜加餐吃;年初吃开局,年尾吃总结;办事吃人情,平日吃感情。吃香的、喝辣的,大概就是很多人对记者日常工作的看法。不可否认,干了这一行,会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外面的人,
期刊
今晚C小姐有饭局。  美完甲,化个小烟熏,卷妥头发,换上尖细如锥的“恨天高”,她光鲜出门了。  35岁以后,她受邀饭局的频率逐渐减少,虽非急转直下,可也足以让人心焦。“90后”花瓶纷纷登场,而她又非古董花瓶,没有爱情事业浇灌,美貌也日趋捉襟见肘。聪明的美女在30~35岁逐步转型为大青衣,可那些年她还自矜为花旦,定位真真是尴尬了,今天的式微怪谁呢。  今晚主客是东道主的大客户:某主板上市公司常务副总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和短缺经济时期,乡镇企业不属于国拨物资供应对象,它们对钢材、铝锭、电解铜、塑料、水泥、棉纱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如饥似渴,采购员以各种方式跑上海的国营物资单位,弄到各类物资以维持生产,一张“国拨价”钢材提货单到手就是4倍差价,而且一单难求。  于是,国营物资公司门庭若市,乡镇企业采购员(外号“皮夹子”)川流不息进进出出,敬烟端茶送礼恭维套近乎,争相掏腰
期刊
2009年12月12日,由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文艺委员会组织的迎春书画笔会在会所书画室举行。我省知名书画家黄继葵、刘兴淼、郭勋安、陈奋武、陈玉峰、陈济谋、王中仁、王奇志、郑
10年前去美国东部旅游,到达波士顿时有一个颇为人瞩目的项目,就是吃波士顿龙虾。  我在上海也吃过龙虾,是很大的澳洲龙虾,一般是三种吃法:一种是生吃,大家像吃生鱼片一样,用筷子搛起来蘸芥末酱油吃;椒盐炸龙虾块是第二种吃法,用的是带壳有肉的部位,香极了;接下来就期待第三种吃法——龙虾泡饭,那个巨大的虾脑袋被斩碎,连同虾脑等精华一起入汤炖出鲜味,然后放米饭与菜叶,撒点盐、胡椒粉,深得人心。  美国东部的
期刊
又是一年,有朋友说手头还有不少茶没有喝完,该怎么处理?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这些茶该怎么存放?扔了可惜,喝又不放心。现在还听说有的茶可以长期保存,难道年份越久越好?  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一看剩下的是什么茶,二看平时是怎么保存的,三看什么是陈茶和老茶。对于茶,我越来越觉得像是中医,需要望、闻、问、切,如若给出一个片面的、一刀切的所谓答案,尽管容易让对方记住,但我认为对于茶是不客观、不尊重的,对
期刊
咸水角,据说是粤港地区的一道名点,可我却一直毫不留意,熟视无睹。我常常关注和光顾的是饮茶“四大金刚”:虾饺、烧卖、凤爪、叉烧包,以为这四样才是港式点心的代表作,卖相好,口味也好。直到最近,一不小心发现咸水角的口感新奇特别,由此引动了我的好奇心。  端上桌的咸水角,三个一碟,每个底下还衬着纸盅,其貌不扬,并不出众。小小个头,胖鼓鼓,圆滚滚,油炸过,浑身金黄。说圆,不太圆,称角,又没角,外形好似美式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