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成就于“流浪”之中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引路·在“流浪式”旅行中成就自我】一个绝对的草根,最终成为绝对的大师。勒·柯布西耶以其跨领域、跨地域的众多作品,书写出令人惊叹的传奇,这与他流浪式的旅行不无关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于流浪中深入生活,磨炼意志,于旅行中翻看世界这本书的每一页,如此,眼界开了,见识广了,胸怀大了,走出去的每一步也便成了通往成功的每一步。
  【适用话题】游历 勤勉 热爱
  (特约教师 严君)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勒·柯布西耶绝对算是一个奇葩。他没有高学历,也不是富二代,更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但他的建筑作品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17个建筑作品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录,并开创了个人系列作品跨国联合申遗的先例。神奇的是,他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成就于“流浪”之中。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接绍德封的一个钟表世家。由于家境一般,聪明的柯布西耶从小就被父母认定为祖传钟表手艺的衣钵传人。13岁那年,他就被送到家乡的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表壳设计和雕刻,半年后,他离开学校,回家开始了3年半的学徒生涯。柯布西耶确实有天赋,他15岁初涉设计,就凭着过人的悟性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做出了一个很好看的表壳,而且在1902年的都灵展会上一举获奖。不过,谁都没想到的是,好学的他竟无师自通地把自己的设计范畴从表壳拓展到了建筑,1907—1908年他先后大胆地设计了三栋住宅。
  没有学历,不是科班,但这些都无法阻止柯布西耶对建筑的热爱。他边工作边自学,不分白天黑夜地画设计图,抓住自己的每一个灵感。然而,这个才华横溢的“半吊子”建筑师却始终没有确定自己将来真正的发展方向,他在徘徊。
  1907年,20岁的柯布西耶聽从老师的建议,决定通过旅行开阔视野,给自己的未来一个正确的交代。他辞去工作,脱离父母,开始了花费很少的旅行——“流浪”。有趣的是,柯布西耶的“流浪”特别与众不同。从巴黎—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一路上,他边走边画,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画满了各种建筑细节、元素和周边环境的草图。“流浪”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舒服,住的是草垫子加脏兮兮的毛毯,和床上爬着臭虫的廉价旅馆,吃的是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实在拮据的时候,他甚至在马路上的长椅上将就过夜。然而,柯布西耶的手和眼却始终没有停下来,他实在太爱建筑设计了。
  通过勤勉的日常训练,他终于确立自己职业生涯中风格鲜明的个人特色。
  “流浪”归来,柯布西耶在日内瓦湖边为父母设计建造了房子。房子选用了他喜欢的白色墙体,而设计灵感则来自保加利亚特尔诺沃。他追求空间利用效率,为自己设计建造了面积不到14平方米的小房子,他认为一个人并不需要太多的空间。为了获得更多的灵感,没多久,柯布西耶再次“流浪”。他取道布拉格,穿越波西米亚,到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君士坦丁堡,最终到达雅典卫城。旅行中的所闻所见,既让年轻的柯布西耶激动不已,也刺激了他的斗志和勇气,他终于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做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勒·柯布西耶一生在全球五大洲(欧洲、非洲、南美和北美洲、亚洲)建造了上百座建筑,设计了一整个城市(印度的昌迪加尔市),完成了四百幅油画,创作了五十件雕塑,书写了八十多本书籍和杂志,设计了一百多件家具,可谓20世纪当之无愧的创作大师。由他带来的变革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直至今日,现代的建筑师都无法摆脱勒·柯布西耶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从创作、建筑到理论,各个层面都富有挑战和创新,对于人性关怀和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孜孜以求的精神使他成为世纪英雄。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流浪”。
其他文献
人物时事速递 >>  2019年2月22日,土木工程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伟逝世,享年84岁。在混凝土领域,孙伟院士是公认的领军人物。她先后负责南京地下铁道、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二桥等重大工程项目。她在国际上较早提出纤维增强间距理论、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体系,并建立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理论及寿命预测方法,指导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为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科学技术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2019年2月24日,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先生辞世,享年86岁。他一生致力于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睡虎地秦简、清华简等珍贵材料都是他参加或主持整理的,他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史的补充和解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广博的研究领域中,先生始终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奥秘作为研究重心。他常说,更好地把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展现出来,对那些贬低
期刊
【适用话题】旅行 感动 美好  台湾旅行作家詹宏志曾经说过,如果你没有与民宿主人一同喝过酒,聊过电影,切过洋葱与胡萝卜,你就不算真正住过民宿。就这一点看,我肯定算真正住过民宿的那类人,因为每次旅行我都会带着一小包家乡的米,准备熬粥解乏。我预订民宿的时候就有一个古怪的要求:能否借用你家厨房,熬一碗白粥。  民宿的主人愣怔几秒,八成会答应我。有的还热心提供煲粥的砂锅,打开厨房的柜门让我欣赏他从世界各地
期刊
作文君  2018年10月,《2019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俗称最不待见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出炉。让人惊奇的是清华的工科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居然排到了全球第一!就连威名远播的麻省理工也未出其右。此名次一出,引来一片质疑:清华有这么好吗?一部分中国人也抱有同样疑问。其实早在2017年,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被排到了第一。不管是否有人质疑,这个排名至少证明清华这些年一直在进步。而且进步速度要快
期刊
作文君  你喜欢古诗词吗?你是否还在回想《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浓浓诗趣?是否还在体会平平仄仄中的古韵与沉香?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那沁人心脾的魅力,不只包含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明快、低头弄梅的婉媚曲折、西窗剪烛的情深义重,还包含了那些不易窥探到的冷知识,以及那些“藏”在诗词里的唯美与妙趣。比如总会在七夕节这一天看到身边的姑娘收到巧克力奶茶玫瑰花,但你知道七夕节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毫无关联吗?我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2019年3月24日,四川评书表演艺术家、传统四川评书唯一传承人罗世忠因肺癌去世,享年74岁。罗世忠是国家一级演员,近60年坚守四川评书,始终走“传统派”路线,一方醒木、一张手巾和一把折扇,又说又演,亦述亦评,把故事说得绘声绘色,角色扮得惟妙惟肖。退休后,罗世忠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用四川传统评书方式讲述百姓故事,醒木一拍,满口四川方言,让许多市民感到非常过瘾。但现在大众娱乐方
期刊
作文君:2018年11月,纪录片《西南联大》一经播出,豆瓣评分就飙至9.3,还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之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华北沦陷。南开大学被日军的炮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停止办学。局势残酷,但人才培养绝不能停滞。就这样,三所学校南迁至长沙,后定址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存在不过8年的“最穷大学”,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期刊
时事引读 >>  截至2018年12月,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重要支流澧水流域的10座水电站大坝被拆除,另有34个水电站被关闭退出,43台套发电设备被拆除。这些大坝和水电站的建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成后曾经对当地的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为什么要被拆除呢?原来这些水坝阻断了很多鱼类的洄游通道,还导致大鲵(两栖动物,名娃娃鱼,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珍贵“活化石”,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
期刊
时事引读 >>  “无声”与“合唱团”二詞能够有交集吗?来自大山里特殊教育学校的14位听障儿童,在2019年3月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身体力行地做出了回答:“能!”这支由艺术家李博和音乐人张咏历时5年呕心沥血打造的“合唱团”,全场没有唱一句古诗词,只用此起彼伏的一个“啊”字连缀而起,却在短短的5分钟里打通了“无声世界”与“有声世界”的壁垒,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画》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无声
期刊
【观点引路·用行动爱祖国】为世界呈现出中国的真实模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并喜欢上我们的祖国,“天府事变”用说唱这种新颖、多元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爱国情怀。让五星红旗在赛场升起,这是爱国;让珠港澳大桥贯通三地,这是爱国;让嫦娥遨游太空,这是爱国;用音乐宣传祖国,同样是爱国。  【适用话题】爱国 自由 传承与创新 坚持  (特约教师 方春生)  作文君:同为有为青年,“新青年”演讲第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