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不后悔是人生的最大奖赏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中执著努力的女人最美丽
  王潮歌生于书香门第,在文人父亲的影响下,她年少时就热爱文学创作。14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第一首诗。高考时她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导演系,大三那年执导的《暑假里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多次,1995年她执导的舞台剧《华夏民族魂》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让她在导演圈内开始走红。而真正让她走入公众视野的,是2003年她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宏大壮观的山水实景,气势恢弘的表演,震撼了无数观众,世界旅游组织官员观看后评价说,“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都值得。”
  2005年,王潮歌与张艺谋、樊跃两位合伙人成立了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相继推出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多部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更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赢得包括IDG高盛、海纳亚洲、马云、虞锋等知名机构和投资人高达数十亿的巨额融资。
  曾有媒体这样评价王潮歌:她的热情和用心可以打120分,战神附体、刀枪不入、金刚不坏。工作状态中的王潮歌,的确有一种连男人都望而生畏的“疯狂”和“彪悍”。


  作为“铁三角”中唯一的女性,王潮歌说,“女性想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一,一定要比他更勤奋;第二,一定要比他更聪明。”
  印象导演组提前三个月在当地招募演员,大部分演员以很低的门槛招收进来。在创作《印象·刘三姐》时,为了让居住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业余演员达到所要求的专业演出水平,王潮歌下令谁表演不好,谁就别吃饭,她自己也不吃。结果她创下了最高10天的纪录,每天以咖啡、葡萄干果腹,却保持着从早8点到晚12点的高强度工作,最后山里的汉子们都服了,尽管仍是不理解,但对她的指令却是言听计从……
  在执导《印象·海南岛》时,身着黑棉服的王潮歌裹着头巾迎着冬天的海风,上蹿下跳不停地大声喊叫,两眼像探照灯一样紧紧盯住所有部门,一个晚上就能揪出二三十个问题来;为执导《又见敦煌》,她找来了厚厚的一大摞关于敦煌的诗歌、佛教、建筑等方面的书,“我只有把它们都吃到肚子里去并消化了,变成我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才敢动笔写《又见敦煌》;在丽江、武隆实景排练的时候经常下雨,王潮歌就穿着雨衣趴在地上示范动作,所有演员马上也跟着趴在地上;每一次印象系列近一年的排练,王潮歌都会生病五六次……
  王潮歌的团队里招揽了不同领域天资不错的各种人才,有人进来也有人离开,但大部分核心成员已经跟随她十几年了,他们都被王潮歌同化了,舍不得睡觉,舍不得耽误一分钟的时间,没日没夜地陶醉在工作中。“你在我这儿工作,一定能挣到养家糊口的钱,但这不是第一位的,而是,你一定要感觉到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很兴奋,是不是跟我们一起过这种日夜颠倒、每天工作16小时的日子挺来劲儿的。如果不是,找个别的地方待着去。”工作室的门卫大爷早适应了他们这种拼命的工作状态,如果哪天王潮歌他们夜里十一二点离开,大爷还说,“今儿走得早点儿。”
  工作中的王潮歌脾气急,个性张扬,拿着对讲机冲着几百个人喊指令,看见别人犯了错,不能好言好语地说,反而是“恨不得毙了人家”。“我要把所有的部门,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服装、道具、音响、舞美、灯光,所有部门特别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个人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才能,让每个人的才能在一瞬间碰合到一起,出现完美的艺术想象力,这是我的工作,所以我要靠嚷嚷,让他们执行我的口令。”
  曾有朋友问过王潮歌,“他们为什么那么听你的?”王潮歌说,“人性是相通的,我永远都做到比他们更吃苦更勤奋。好几百人和我一起工作,我就不敢说今天我肚子疼不来了,或者家里有什么事,在工作中执著努力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
  悉心打磨别人看不见的抽屉背面
  老工匠会悉心打磨别人看不见的抽屉背面,在王潮歌看来,这就是一个人追求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工匠精神。“每一次都是新的”,是王潮歌导演作品的鲜明特点。旺盛的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使她成为评论家笔下的“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从《印象·刘三姐》到《又见国乐》、《又见敦煌》,她像一个老匠人一样,一点点打磨自己的作品。
  在创作《印象·刘三姐》时,王潮歌两年间不断推翻重来,先后修改过109次,这种高频率的颠覆原有创意的疯狂,在她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更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一个在奥运会导演组中很流行的笑话:构思创意讨论会上的人们是不能轻易去厕所的,即便忍不住去了,剩下的人也会担惊受怕,因为等那个人回来,之前所讨论出的成果被推翻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敦煌40度的高温下,剧组多数人在没空调的环境中战斗。剧场正24小时不停歇地赶工,工人们的汗与泥沙混成一体;演员们排练的代用场是几个巨大的厂房,棚底被大太阳照透了酷热无比,我觉得我正被架在炭火上烧烤……人活世上真是不易,即便竭尽全力讨好众人,也不会赢得所有人满意。艺术作品更是众口难调,创作者的难处正是于此。”2016年7月30日,王潮歌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
  “之所以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改,不断地经历这种创作中的磨难,就是希望能献上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我希望观众能够看到我们这些创作者的敬业与真诚,因为天道酬勤。”实景演出不是流水线,可以像电影一样做到很标准,而王潮歌对自己演出剧的标准在两个地方——演员的内心和观众的内心。她在观众席上设了一个舞台记录,每次演出要按8拍计时,每一天都要记,同时还有一个硬指标,就是掌声。如果应该有40次掌声,结果只有37次,那3次为什么没了?王潮歌就会和大家一起找原因,再把掌声找回来。
  “你说完成了?我偏不!你说观者已经满意了?我偏不!你说有遗憾是正常的?我偏不!艺术家必须是有洁癖的人,哼,我不会放过任何缺点,我不会轻视一丝瑕疵,我不会饶了我自己的!”


  《又见敦煌》王潮歌已经说不清改了多少稿,“少说几十,多说得上百”,每一次的推翻重来,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也让和她一起工作的人疲惫不堪,最终,所有的压力,包括时间的压力、资金成本的压力都压向她自己。但她认为作品的优劣是由细节决定的,在一次次的颠覆中才可能日臻完美。
  修改剧本的环节仅仅是第一步,演员需要每一句台词说完都能精确到秒,音乐团队录制的音乐时长和台词时长需要精确契合,而音乐和台词又需要与转台的速度相搭配,与灯光的设计相搭配,每次改版整个团队都需要重新磨合。《又见五台山》在公演前三天,仍有四个不同的版本。公演那天,王潮歌带领团队和演员们已经几乎四五天没合眼了。首演当天,王潮歌站在台上动情地说:“我感谢我的团队,你们……挺苦的……”
  “《又见敦煌》从基建至今耗时两年,投资7个亿,从落地敦煌起,即刻进入了‘王潮歌工作时间’,拍摄到半夜,修片到天亮,首演前两个月每天休息不超过5小时,一个女疯子带着一群性别不明的疯子造就了这部史诗般的舞台巨制……” 2016年10月2日,被王潮歌称为“御用”摄影师的易都发微博“吐槽”,而王潮歌对他的留言是,“你说人这一辈子不疯几次,还活个什么劲儿啊”。
  如同西天取经,在历经种种磨难后,如今9部印象系列和3部又见系列的演出每天都在产生票房,王潮歌因此成为“中国最会赚钱的演出导演”,也成为现今中国观影人数最多的导演,每百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看过她的演出。阳朔过去只有一条街道,如今三四星级的宾馆随处可见,依托于每个印象文化圈而生存的餐饮、酒店、车队超过10万人,数座城市和数万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变。“追求是一种境界,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这个叫王潮歌的人,可以多一种丰富的想象和生活,也因为王潮歌,可以让很多人的命运发生逆转,这就是我生存的意义。”
  伴随演出系列的成长,也不乏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对此,王潮歌说,“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如果你的作品每个人都看得懂,那作品得平庸成什么样子?最重要的是,我想告诉我们的同行,艺术能挣到钱;告诉我们的百姓,有资格去享受和消费艺术;告诉我们的政府,文化产业还可以有这个样子。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觉得人生就圆满了。”
  幸福源于对自己满意
  片场上的王潮歌威严霸气、一言九鼎,是不折不扣的“男人婆”,但工作完回到家中,她只是为人妻母的简单角色。她一样有女人的妩媚,女人的温情,也有一些让人怜爱的小毛病。她不会用各种电器,连DVD都不能独立使用,甚至不会收发电子邮件,必须由助理代劳。她的衣服、用品太多,到处乱放,常常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王潮歌的丈夫徐东比她大7岁,是她在北京广播学院时的班主任。大一那年的教师节,王潮歌策划编排了一台晚会,让徐东记住了她:这个漂亮的女生很有才华!而情窦初开的王潮歌对有着儒雅风度的徐东早已暗生情愫。在当时“师生恋”还是件很惊世骇俗的事时,两人勇敢地相恋了,并且一毕业就结了婚。“你在什么时候爱上谁,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安排。”婚后二十余年,王潮歌始终认为他们夫妻俩是天作之合。
  2003年女儿出生仅十天,闲不住的王潮歌就投入到工作中,后来和张艺谋、樊跃组成“铁三角”导演印象系列。彼时的徐东已被聘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总监,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女,他主动提出辞职,回家做起了妻子的“全职主夫”和女儿的专职保姆。


  了解王潮歌的人都知道她有个嗜好,喜欢买各种时尚的衣服,这也是她的减压方式。“除了工作,我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消遣,买衣服是我最大的爱好。”她对衣着打扮相当讲究,她的“臭美”曾创下令人咋舌的记录——2006年,在美国排练《秦始皇》期间,她连续两个多月每天穿衣服不重样,整得老外眼花缭乱。
  面对妻子奢侈的臭美,徐东总是宽容地宠爱。有一次,王潮歌在家里换衣服,沙发上被堆得乱七八糟。徐东一边说着“千万别收拾”,一边拿出相机拍照,“这么一会儿,你就能把家里搞成这样?真有趣!”而每次谈起丈夫,王潮歌总是一脸甜蜜地说,“老公是如来佛,我是孙猴子,永远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他是我们家的幕后英雄。”
  奔波和忙碌自然也不能让王潮歌与女儿朝夕相处。小时候的女儿,每当别人问她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时,她总是回答爸爸好,因为和妈妈“不太熟”。渐渐长大的她,看到妈妈拿着喇叭指挥着一大群人,突然觉得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向同伴介绍妈妈时,总会带着一丝自豪的神情说:我妈妈是个导演!
  “母爱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含辛茹苦牺牲奉献是一种,给女儿做一个智慧、快乐、自信的榜样也是一种。”王潮歌认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是让孩子以她为骄傲,让孩子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棒的妈妈。对于女儿的教育,王潮歌的理念是让她自由成长,不插手她的思想,不插手她的未来,让她学会自己长大。“我要让女儿知道,性别从来不是一种界限,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我觉得这就尽到了母亲应尽的责任。”
  “我从来不认为工作和生活是矛盾和冲突的,从来不认为一个女性因为工作家庭就一定有闪失。”在剧组拍戏的时候,如果时间很长,王潮歌就会在酒店的另一层开房,请丈夫和女儿来住一阵。每天排练完后,大伙儿收工去吃饭,她就去跟丈夫和女儿一起吃,“我觉得这就是幸福。”
  “好生活的标准,不是一定要达到某一项指标,不是一定要干成什么,不是一定要赚多少钱,或出多少名。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这些,而是让自己觉得舒服、满足,幸福的来源是对自己满意。”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消费者在网络商品购买行为中的权益及相关法律法规。《办法》规定,网絡商品销售者应当依法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应当对此进行引导和督促,并提供技术保障。七日期间自消费者签收商品的次日开始起算。《办法》自2017年3月15日起施行。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消费者购买电子类产品若基于查验需要打开包装,或为确认商品
期刊
被小米拉进美容院,沐浴更衣做完SPA,杨欣浑身轻松下来,她由衷地说:小米,你真懂得享受。小米笑着说:杨总,你也可以啊,何必总让自己那么辛苦!杨欣苦笑一下,感叹道:我哪有时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这个身不由己的生意江湖里,杨欣已经打拼了十余年。她时常感叹,年轻时常常忙到一整天吃不上一顿饭,如今常常一天要吃很多顿饭——都是推不掉的各种应酬。  像这样偷得浮生半日闲,简直是奢侈的。  这不,刚走近
期刊
周艳梅家里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只相框,里面封着一张证书。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周艳梅总会自豪地介绍一番。这张证书是她用了6年时间,考下来的自考学士证。拿到的那一年,她已经44岁了。  有人问她:“都40多了,还费力考这个干什么啊?”  周艳梅说:“为我自己呗。我就想当个大学生!”  说起来,周艳梅一直有个大学梦。作为60后,她当年虽然赶上了恢复高考,但那时她没有能力抢过那条万里挑一的独木桥。高中毕业,周艳
期刊
上世纪的好莱坞明星利奥·罗斯顿,因肥胖出名,才华横溢,但爱钱如命。医生多次建议他注意节食,减少演出,但罗斯顿仍然我行我素。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因心力衰竭被送进医院。弥留之际,罗斯顿绝望地感叹:“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为警示后人,医院院长把罗斯顿的临终遗言镌刻在医院大厅的墙壁上。40多年后,石油大亨默尔来英国谈生意,突然病发被送进这家医院急救。重病中的默尔包下了医院
期刊
随着“双11”在网上血拼的衣服鞋子包包陆续到货,岳宁的衣帽间立时变得拥挤了。周末,她下决心把物品重新整理再归类摆放。这一收拾不要紧,岳宁发现,三年前买的几件衣服竟然还没有摘标签,两年前买的鞋子放在角落早已被遗忘,去年买的包包只背过一次便被束之高阁。  她顿时觉得头大了一圈——自己是不是患了那种叫“囤积症”的流行病了?  东西收拾了一半,岳宁被朋友叫去参加生日Party。说是朋友,其实也不算熟,确切
期刊
如果要选一个女演员代表2016年,那这个人必然是艾玛·斯通。这个姑娘凭借一部《爱乐之城》横扫各大颁奖礼,夺得了包括2017年奥斯卡影后、金球奖影后在内的多项殊荣,尽管还未满30岁,但她已俨然成为了好莱坞新生代中最耀眼的一个。  在中国,因为名字里带stone(意为石头),艾玛·斯通被粉丝爱称为“石头姐”。虽说这个名字带了点搞笑的成分,但意外地和她本人的气质有那么一点相似,因为艾玛身上带了股顽石一般
期刊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勤奋的小学徒,从早到晚忙不停。一天,他忍不住问师父:“师父,我太累了,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呢?”师父拿来一个碗,让他用来装核桃。小徒弟放了十来个核桃就将碗装满了。师父问:“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不能了。”“那你再捧些大米过来。”师父沿着核桃的缝隙,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徒弟明白了:“原来刚才碗还没有满。”“那现在满了吗?”“现在满了。”“你再去取些水
期刊
因家暴离婚,竟遭苛刻条件  2015年5月的一天,当杨东民醉醺醺地回到家,对言语中透着不满的妻子李珊再次拳脚相加时,这个忍辱负重的女人终于吼出压抑心中多年的一句话: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  李珊和杨东民都是郑州本地人, 1995年他们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相识,李珊是一名小学教师,漂亮、温柔,追求者甚多。初次见面,杨东民就喜欢上了李珊。为了能追到心仪的女孩,杨东民绞尽脑汁献殷勤,李珊很快和他建立了恋爱
期刊
第一次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还年轻。一家三口共同生活在南方一座美丽的山水小城。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似懂非懂。那种梦呓一般的深情诉说,与我云淡风轻的日子隔得太远。我无法理解那种深挚的情,那种彻骨的疼。  再读,是十年之后。彼时,为生计所迫,我们仨,曾经幸福的三个,也兵分三路,天各一方。巨大的寂寞与孤单,如冬天一场接一场的漫天大雪,将我整个人吞没。我从先生的书里读到一份感同身受的疼痛。  “送一程
期刊
她出生后就被医生诊断为可能一辈子无法走路,却在长大后偏偏爱上了奔跑,并在1996年的残奥会上创造了世界纪录。她没有完整的双腿,却被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坤请上T台,华丽转身成为靠腿吃饭的超级模特……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天生没有腓骨,在婴儿时期就被截去小腿的人,会经历怎样的一生。但坚强的艾米·穆林斯在“我和别人没有不同”的信念中成长,将自己活成一个传奇。  “跑不过我的都别叫我残疾人”  艾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