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受力部位容易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逐步分析,并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原因分析有效措施
近年来房地产业在国内大力且快速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高层建筑住宅比例快速增长,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及安全性十分关注,特别2008年四川地震后,很多购房者对高层建筑房屋裂缝相当敏感,盲目恐慌,认为只要出现裂缝必然导致房屋倒塌,甚至有些购房者一看到裂缝就向相关部门投诉,其实很多购房者对建筑裂缝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如果是细微的,当然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存在一定应力集中的危害,应当引起施工方的重视,尽量将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一、高层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收缩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需要将里面得水分蒸干,此时体积就会缩小,产生收缩,如果收缩到一定程度时,大多数应力集中的部分,就会引起浇板的开裂,一般情况下裂缝产生都会在板的对角线相垂直部分即板角处。
2.温度也能引起裂缝的产生。因水泥的性能特点具有硬化快、凝结时间较短、早期和后期强度较高等,故此如果在夏季施工,就会引起裂缝,很多实践证明,在夏天施工的建筑物,容易在建筑的西面或者屋顶处会产生裂缝,相关资料显示在较高的温度下混凝土浇捣后未采取任何养护,一般常见的就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的变化综合作用下引起混凝土裂缝,。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伸缩缝。高层建筑中很多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面积,建筑长度会设置过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建筑长度过长时需要设置伸缩缝,如果未设置伸缩缝就会引起建筑物裂缝的产生。避免因温度变化,收缩产生的有害裂缝。
4.设计不到位、欠周全。
4.1结构设计时往往很注重强度的考虑,在控制温度应力与应力集中部位的配筋率考虑不到位。
4.2结构设计时往往只按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配筋,很多时候计算受力与实际情况不对应,就会造成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混凝土楼面抗拉能力不均匀,局部薄弱环节就会容易产生裂缝。若不重视对构造配筋,放射筋的設置,并且薄弱环节无加强筋,也将会产生开裂现象。
4.3对开孔的楼板,特别是孔开得比较大的双向板的计算,更多只是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往往忽略了如果周围的支承是剪力墙或深梁时的板与墙体或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
4.4结构设计对板内布线引起裂缝的构造措施考虑不够。由于PVC管和混凝土握裹力很小,PVC管密集部位会出现“真空”,大大降低了板在抗弯时的计算高度,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
4.5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关键因素,若配比不当,则是造成混凝土裂缝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4.5.1粗细骨料含泥量如果过大,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是形成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直接造成裂缝的产生。
4.5.2骨料粒径如果越细,水泥含量国过大,混凝土灰量、水量比例增多,直接导致收缩量增大,容易使裂缝产生。
4.5.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的收缩。
4.5.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量大。
4.5.5水泥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开裂的影响,水泥等级越高,粗细度越细,混凝土结构越容易开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更加容易开裂。
二、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
1.设计措施
首先在设计环节时,为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就要考虑在应力集中部位,增配构造筋,目的是提高抗裂性能,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4%左右,配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2.施工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时若采取措施也有助于阻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选择混凝土原料的质量上应严格把关,选择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原材料,一般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5%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比较大,在混凝土泵送时,可根据此特点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在40%左右。
3.养护措施
混凝土施工养护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下对于夏天温度较高、冬天温度较低时都应采取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减小收缩影响。在关键时刻能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少温度应力,减少并阻止裂缝的发生。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有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综合技术措施,尽量将裂缝控制在无危害的范围之内,在施工过程中若有裂缝产生,应及时查明原因,寻找解决措施,使裂缝能降低到最小,确保结构的安全,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控制高层建筑结构裂缝,在设计、施工及养护上都需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地考虑各种存在的影响因素,采综合治理的方式予以预防控制,并依赖于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丰富和完善防治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原因分析有效措施
近年来房地产业在国内大力且快速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高层建筑住宅比例快速增长,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及安全性十分关注,特别2008年四川地震后,很多购房者对高层建筑房屋裂缝相当敏感,盲目恐慌,认为只要出现裂缝必然导致房屋倒塌,甚至有些购房者一看到裂缝就向相关部门投诉,其实很多购房者对建筑裂缝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如果是细微的,当然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存在一定应力集中的危害,应当引起施工方的重视,尽量将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一、高层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收缩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需要将里面得水分蒸干,此时体积就会缩小,产生收缩,如果收缩到一定程度时,大多数应力集中的部分,就会引起浇板的开裂,一般情况下裂缝产生都会在板的对角线相垂直部分即板角处。
2.温度也能引起裂缝的产生。因水泥的性能特点具有硬化快、凝结时间较短、早期和后期强度较高等,故此如果在夏季施工,就会引起裂缝,很多实践证明,在夏天施工的建筑物,容易在建筑的西面或者屋顶处会产生裂缝,相关资料显示在较高的温度下混凝土浇捣后未采取任何养护,一般常见的就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的变化综合作用下引起混凝土裂缝,。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伸缩缝。高层建筑中很多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面积,建筑长度会设置过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建筑长度过长时需要设置伸缩缝,如果未设置伸缩缝就会引起建筑物裂缝的产生。避免因温度变化,收缩产生的有害裂缝。
4.设计不到位、欠周全。
4.1结构设计时往往很注重强度的考虑,在控制温度应力与应力集中部位的配筋率考虑不到位。
4.2结构设计时往往只按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配筋,很多时候计算受力与实际情况不对应,就会造成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混凝土楼面抗拉能力不均匀,局部薄弱环节就会容易产生裂缝。若不重视对构造配筋,放射筋的設置,并且薄弱环节无加强筋,也将会产生开裂现象。
4.3对开孔的楼板,特别是孔开得比较大的双向板的计算,更多只是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往往忽略了如果周围的支承是剪力墙或深梁时的板与墙体或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
4.4结构设计对板内布线引起裂缝的构造措施考虑不够。由于PVC管和混凝土握裹力很小,PVC管密集部位会出现“真空”,大大降低了板在抗弯时的计算高度,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
4.5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关键因素,若配比不当,则是造成混凝土裂缝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4.5.1粗细骨料含泥量如果过大,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是形成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直接造成裂缝的产生。
4.5.2骨料粒径如果越细,水泥含量国过大,混凝土灰量、水量比例增多,直接导致收缩量增大,容易使裂缝产生。
4.5.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的收缩。
4.5.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量大。
4.5.5水泥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开裂的影响,水泥等级越高,粗细度越细,混凝土结构越容易开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更加容易开裂。
二、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
1.设计措施
首先在设计环节时,为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就要考虑在应力集中部位,增配构造筋,目的是提高抗裂性能,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4%左右,配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2.施工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时若采取措施也有助于阻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选择混凝土原料的质量上应严格把关,选择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原材料,一般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5%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比较大,在混凝土泵送时,可根据此特点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在40%左右。
3.养护措施
混凝土施工养护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下对于夏天温度较高、冬天温度较低时都应采取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减小收缩影响。在关键时刻能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少温度应力,减少并阻止裂缝的发生。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有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综合技术措施,尽量将裂缝控制在无危害的范围之内,在施工过程中若有裂缝产生,应及时查明原因,寻找解决措施,使裂缝能降低到最小,确保结构的安全,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控制高层建筑结构裂缝,在设计、施工及养护上都需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地考虑各种存在的影响因素,采综合治理的方式予以预防控制,并依赖于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丰富和完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