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际民航组织建议各国空中交通服务单位建立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以提升空管安全水平,但我国部分空管单位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其具体成效已经逐步显现,为适应局势需要,我国尝试将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尽可能实现在保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优点的同时落实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以提升我国管理体系水平,本文针对两种体系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差异展开分析,为我国空管单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努力。
关键词: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差异
前言: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安管)即空管单位通过组织结构调整、责任划分和落实、程序标准制定、方法措施创新等手段实现安全目标的同时贯彻安全政策的安全管理模式,而质量管理体系(质管)是其通过对组织管理行为以保证产品质量,由此可见两者虽相互独立,但又存在契合点,所以明确两者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是我国空管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差异分析
(一)两种体系在安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
虽然两种体系都认同安全在体系中的本质化属性,但新兴的安管将安全视为工作的状态,强调进行持续的风险识别和管理,以降低人员和财产受到风险损害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其以安全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我国原有的质管强调以交通服务识别为主要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安全保证的服务产品,由此可见质管将安全视为工作的目标,使其对其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其试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安全[1]。
(二)两种体系在管理基本方法方面存在差异
新兴安管以风险管理作为基本方法强调对系统风险进行全面有效控制,而我国使用的质管以过程方法为基本方法,强调对品质质量的管理,两种方法虽都遵循策划-实施-验证-改进的循环模式,但我国传统质管将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并针对每一个过程进行风险识别,通过优化每一个过程实现对产品质量整体的有效管控,所以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延着策划、实施、验证、改进脉络进行,而新兴安管要求对风险进行管理,所以其必须针对风险做到有效识别、准确评估、全面控制、效能验证,由此可见两种闭路回环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两种体系的理论依据方面存在差异
ICAO2001年办法的《安全管理手册》中所指出的10项安全管理方法与ISO提出的质管标准条款都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8项管理原则为基础,并针对各自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整,所以两者在理论依据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又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管理原则中的过程方法,在我国传统质管中被规定为4.1总要求,而在新兴安管中被以“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形式阐述;管理原则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在我国传统质管中被规定为“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1质量目标”,而在新兴安管中被以“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承诺”形式阐述,大体只是用语和用词上的区别,这也为我国在质管的基础上落实空管提供了可能[2]。
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差异分析
(一)两种体系在文件方面存在差异
两者虽都严格遵循“管理政策运行程序技术标准”三级文件体系,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差异,例如在管理政策方面,质管遵循质量目标、方针等质量手册,而安管遵循安全政策、目标等管理手册;运行程序方面,质管遵循程序文件,而安管遵循运行文件;在技术标准方面,质管遵循作业文件,而安管遵循技术程序的具体过程,由此可见两种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差别,这对于空管单位人员操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两种体系在主要管理活动或要素方面存在差异
两种体系在基础工作、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监督过程三个方面都存在管理活动和管理要素方面的差异,例如在基础方面新兴安管以安全目标、等级、培训、文化以及组织结构、职责和文件管理为主要活动和要素,而我国质管以质量目标、方针、以及能力意识培训、文件记录控制、职责权限划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主要管理活动和要素;在安全管理程序方面新兴安管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应急处理和事件调查跟踪为主要活动,而质管以通过活动信息挖掘改进活动、全程策划、实施为主要活动;在安全监督方面新兴安管以日常监督、全程审计及综合评估为主,而质管以监视测量、活动审核挖掘改进为主,由此可见两者都以挖掘体系自身管理缺陷为目的,但由于核心存在差异,所以具体应用必然有所区别[3]。
(三)两种体系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差异
两种体系在数据分析方面都极为重视,传统质管强调在数据分析时应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全面准确的统计分析处理,使其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新兴安管提供了大量量化分析工具,以确保信息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由此可见,两者在这方面虽存在差异,但都以数据准确分析、提升其价值为目的,所以兩者可以互为借鉴。
结论: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已经相对完善,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是未来空管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国应积极的寻找两种体系的共同点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保证我国空管单位持久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两种体系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将两种体系相融合应针对性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胡明华.我国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实然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01):43-46.
[2]贾贵娟.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3]李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信息系统[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关键词: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差异
前言: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安管)即空管单位通过组织结构调整、责任划分和落实、程序标准制定、方法措施创新等手段实现安全目标的同时贯彻安全政策的安全管理模式,而质量管理体系(质管)是其通过对组织管理行为以保证产品质量,由此可见两者虽相互独立,但又存在契合点,所以明确两者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是我国空管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差异分析
(一)两种体系在安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
虽然两种体系都认同安全在体系中的本质化属性,但新兴的安管将安全视为工作的状态,强调进行持续的风险识别和管理,以降低人员和财产受到风险损害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其以安全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我国原有的质管强调以交通服务识别为主要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安全保证的服务产品,由此可见质管将安全视为工作的目标,使其对其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其试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安全[1]。
(二)两种体系在管理基本方法方面存在差异
新兴安管以风险管理作为基本方法强调对系统风险进行全面有效控制,而我国使用的质管以过程方法为基本方法,强调对品质质量的管理,两种方法虽都遵循策划-实施-验证-改进的循环模式,但我国传统质管将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并针对每一个过程进行风险识别,通过优化每一个过程实现对产品质量整体的有效管控,所以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延着策划、实施、验证、改进脉络进行,而新兴安管要求对风险进行管理,所以其必须针对风险做到有效识别、准确评估、全面控制、效能验证,由此可见两种闭路回环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两种体系的理论依据方面存在差异
ICAO2001年办法的《安全管理手册》中所指出的10项安全管理方法与ISO提出的质管标准条款都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8项管理原则为基础,并针对各自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整,所以两者在理论依据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又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管理原则中的过程方法,在我国传统质管中被规定为4.1总要求,而在新兴安管中被以“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形式阐述;管理原则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在我国传统质管中被规定为“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1质量目标”,而在新兴安管中被以“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承诺”形式阐述,大体只是用语和用词上的区别,这也为我国在质管的基础上落实空管提供了可能[2]。
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差异分析
(一)两种体系在文件方面存在差异
两者虽都严格遵循“管理政策运行程序技术标准”三级文件体系,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差异,例如在管理政策方面,质管遵循质量目标、方针等质量手册,而安管遵循安全政策、目标等管理手册;运行程序方面,质管遵循程序文件,而安管遵循运行文件;在技术标准方面,质管遵循作业文件,而安管遵循技术程序的具体过程,由此可见两种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差别,这对于空管单位人员操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两种体系在主要管理活动或要素方面存在差异
两种体系在基础工作、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监督过程三个方面都存在管理活动和管理要素方面的差异,例如在基础方面新兴安管以安全目标、等级、培训、文化以及组织结构、职责和文件管理为主要活动和要素,而我国质管以质量目标、方针、以及能力意识培训、文件记录控制、职责权限划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主要管理活动和要素;在安全管理程序方面新兴安管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应急处理和事件调查跟踪为主要活动,而质管以通过活动信息挖掘改进活动、全程策划、实施为主要活动;在安全监督方面新兴安管以日常监督、全程审计及综合评估为主,而质管以监视测量、活动审核挖掘改进为主,由此可见两者都以挖掘体系自身管理缺陷为目的,但由于核心存在差异,所以具体应用必然有所区别[3]。
(三)两种体系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差异
两种体系在数据分析方面都极为重视,传统质管强调在数据分析时应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全面准确的统计分析处理,使其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新兴安管提供了大量量化分析工具,以确保信息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由此可见,两者在这方面虽存在差异,但都以数据准确分析、提升其价值为目的,所以兩者可以互为借鉴。
结论: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已经相对完善,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是未来空管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国应积极的寻找两种体系的共同点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保证我国空管单位持久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两种体系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将两种体系相融合应针对性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胡明华.我国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实然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01):43-46.
[2]贾贵娟.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3]李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信息系统[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