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安徽卫视热播的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引起众多中国民歌爱好者及文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诸多好评。该节目从导编理念、赛事制度、演唱风格、经典解析等多元层面,展现当代民歌之风采。可以说,这种对传统民歌新演绎的电视节目,是一种大众媒体引导下的民歌新生态。
  [关键词]耳畔中國;民间歌曲;现代;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4-0077-03
  2017年2月17日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以下简称《耳畔》)在安徽卫视开播,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吸引了众多中国民歌爱好者及文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诸多好评。《耳畔》包括对战海选赛、晋级赛、半决赛和总决赛等阶段预计总节目播出共计十期。截至4月13日时已播出共八期节目,笔者以该八期视频资料(包括六期晋级赛和两期突围赛)作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歌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视角,试析大众媒体引导下的民歌新生态。
  一、传统民歌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新生态.
  (一)传统民歌表演形式与现代媒体的碰撞
  “音乐”与“新媒体”两大元素结合擦出的火花点燃了时代发展下人们新的审美渴望和需求。回想近十年来出现的众多电视节目,不乏有像《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优秀的音乐节目出现。但我们会发现琳琅满目的音乐电视节目却都是在围绕“流行音乐”。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号召下,《耳畔》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百度百科对《耳畔》的注释如下:“《耳畔中国》是由安徽卫视与北京大禹传媒总出品、江苏中南音乐联合出品推出的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
  见百度百科,《耳畔中国》词条,http://baike.so.com/doc/24232736-25024388.html(2017年4月5日)在当今铺天盖地遍是流行音乐选秀节目的时代,《耳畔》的出现无疑是音乐类电视节目界的一股清流,它以中国民歌为主的节目定位设置,无论是在艺术性方面还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来说都是现下“快餐文化”社会所急需的。它也给民歌爱好者、学习者送去了福音,给诸多苦于无法把自己民族音乐展现给世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正如藏区著名歌手,有“西藏歌王”之称的选手扎西尼玛所说,之所以在参加过全国众多比赛之后还选择参加《耳畔》,是因为很久没有节目能像《耳畔》这样,让他们这些民歌歌手尽情演唱,他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民族的音乐。
  (二)传统民歌竞赛机制与现代观众的贴合
  纵观《耳畔》的节目定位,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举办已逾三十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二者在弘扬民族艺术,普及和推广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较具严肃化和标杆性的《青歌赛》而言,《耳畔》在同样具有专业性的同时多了一丝亲切,使民歌与观众的审美心理得到了良好的贴合。
  1节目制作
  《耳畔》邀请大家耳熟能详的蔡国庆HYPERLINK"http://baike.so.com/doc/5352521-5587979.html"t"_blank"担任场内主持人,著名歌唱家阎维文、雷佳,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王黎光担任评委对选手进行现场点评,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节目还邀请到在《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做出精彩解说的郦波教授,现场讲解每首民歌背后的渊源故事和文化知识,提升了节目的文化感。除此,由音乐制作人、作曲家捞仔领衔团队进行现场演奏及音乐制作,增加了节目的观赏度。这样的设置既考虑了艺术工作者要求的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久以来普通观众对民歌“听不懂”的心理。
  2节目赛制
  《耳畔》采取观众投票与评审投票相结合的方式,使节目更加民主化。晋级赛阶段参赛的五十四位歌手在赛前根据演唱综合能力进行分组,三人为一组分别演唱,每人演唱结束后首先由现场四百位观众进行投票,淘汰票数最低的一位,再由三位专业评审在余下二人中进行抉择,最终一人晋级。(在3月10日播出的第四期节目中赛制有些许变化,三人互投推选出一位本组“最强声音”选手作为第一个出场,该选手所得票数作为余下两名选手票数的标杆,得票数低者淘汰,再由评审选择一人晋级。)在3月31日播出的第七期节目也是第一场突围赛中赛制变化为车轮战,赛前六位晋级者优先抽取七个出场号码,余下号码则作为复活歌手的出场号,演唱结束观众投票数最高者直接晋级,后由三位评审在接下来的六位中选取一人晋级。这种赛制给了观众一种参与民歌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民歌的距离。
  3参赛选手
  不同于以往传统民歌比赛只对音乐专业从事者开放而言,《耳畔》参赛选手身份多样,或是出身世家,接受多年系统音乐教育的学生;或是来自特色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民歌传承人;或是斩获无数荣耀,享誉祖国内外的著名歌唱演员;又或是来自农村大山,饱尝人生温情冷暖的跑场歌手。我们可以看到38岁毅然决定走进校园再次深造的内蒙古母亲包金花;为满足父亲听民歌愿望的流行歌手伍佳丽;使更多人认识毛南族音乐的夫妻档毛南组合等等,这个舞台上没有年龄、职业、地域、民族条条框框的划分,它只带来好的地方特色、好的民族声音。
  (三)传统民歌音调与流行音乐的交融
  《耳畔》参赛选手所展现的民歌题材、风格多样,几乎涵盖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歌曲,满足了各个年龄阶段观众不同层面的审美需求。既有反映地方独特生活环境、习俗,集劳动人民智慧于一身的地方民歌,又有展现历史沿革与社会变迁的红色主旋律革命歌曲;既有热情似火的苗家酒歌、动感十足的贵州山歌、娇嗔乖羞的湖南民歌,又有悠扬婉转的朝鲜歌谣、沉稳内敛的蒙古长调、气贯长虹的藏族民歌。这再一次体现了《耳畔》“中国风”的节目定位,使观众感受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生活背景下造就的各民族歌曲的魅力。   1乐器与人声的新生态演绎
  众所周知,民歌之所以有劳动、爱情、古歌等诸多题材,是因为它产生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劳作中。也正因为如此,口头性、即兴性成为传统民歌的一大特点,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传统民歌无伴奏的演唱形式。在《耳畔》的舞台上,传统民歌与西方管弦乐队、流行爵士乐队的结合,在经过作曲家及演唱者的二度創作及演绎后,不论是在艺术性还是观赏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选手演唱的大多数曲目中,前奏或伴奏都伴有民族乐器进行演奏,使得中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比色彩更加强烈。
  特别是在一些民族风情浓郁的地区民歌中,采用当地民族乐器进行伴奏,带给观众更具画面性的听觉感受,也对民族乐器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推广传播。如2月24日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哈萨日组合演唱的达斡尔族民歌中使用了马头琴、图瓦三弦、陶布秀尔等蒙古族乐器;3月10日播出的第四期节目中小阿鹏使用白族龙头三弦等等。带给观众在以往民歌比赛中不一样的感受——不再一味地注重歌者的声音,而体会到乐手演奏营造的气氛指引歌手情感、歌唱欲望的重要性。
  2传统与流行的新生态阐释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曲目都在原曲目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曲,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增强了节目的时代感和观赏性。这对选手而言也不单单是唱功的考验,还有对多元化风格的理解以及舞台掌控能力。例如本着“打开一扇门,让大家更好地进来”的理念,在客家山歌中融入R&B音乐元素的选手丘沛宸,在贴合大众审美观念的同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3月10日播出的第四期节目中,第三组选手之一王小妹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融入爵士音乐风格,改变了原有伴奏和声与节奏型。3月17日播出的节目中,第二组选手之一关彤演唱的作品《莫尼山》,将一首流行唱法的作品用民族唱法演绎得别有一番风味。又如第三组选手之一魏伽妮演唱的《康定情歌》,一首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经重新编曲之后,改变了原曲目的结构,在唱法上加入花腔元素,极大拓宽了作品原有音域,增加了演唱难度。4月10日播出的第八期节目中,龚爽将学堂乐歌代表作《送别》改编成由流行唱法过渡到民族唱法再到花腔炫技的三段式作品。
  二、《耳畔中国》价值理念解读与思考.
  套用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指出的传播过程构成五要素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指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who(传播者)、what(信息)、which(渠道)、whom(受传者)以及what effect(效果)。来说:《耳畔》作为传播者通过电视媒体向大众推广中国民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在《耳畔》,观众从选手那里聆听中国的大美音乐,从评委那里感受华夏的至善文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可喜现象,比如杨西音子、王相周等选手对所唱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学习;再如大学声乐教师付晓婷长期进行田野调查,亲身了解民歌生存环境,探寻民歌深层次意境所在。中国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实地,挖掘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汇编等一系列专业工作。《耳畔》贴合实际,贴近群众,既唤起老一辈对内心深藏美好回忆的熟悉感,又给幼一辈带去了解民歌欲望的新鲜感,它不只是选拔优秀的民歌和声音,更多的是旨在推广民歌,展示中华文化内涵。
  尽管《耳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节目模式上采用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手法:记录选手的赛事前后、对观众表情给予特写、选手个人故事营造节目氛围等。《耳畔》作为一个全新的兼具文化性和观赏性的中国风竞唱节目,如若打算将之做成一个系列节目,如何避免综艺性电视节目的诟病是节目组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要呼吁多一些类似《耳畔中国》这样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志文化的平台,使蕴含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面对多元的文化冲击,作为中华民族根与魂之一的民歌受众面似乎不再那么广泛,我们时常能听到“不喜欢民歌”“民歌土”等言论,这对于众多艺术工作者来说是痛心疾首的评论,如何使优秀的民歌在新时代背景下重见往日辉煌越来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并为之努力的热门话题。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进行专题阐述。《意见》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我们反思传承不是一味地模仿,也不是一味地取悦,而是取其精华,与当今时代发展相呼应,才能浸润当代人的心灵,使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民歌发展到今天,需要注入新元素,融入流行唱法就是其中之一,学习借鉴流行唱法对音色的运用、对音乐的处理、对情感的表达。再或者我们可以从陕北民歌传人与泥塑师双重身份的选手苏文那里得到启发,在民歌的传播过程中,开发出一些音乐附属品,在具有高观赏度的同时介绍民歌的文化,逐渐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美。
  结语.
  综言,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新的时期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价值内涵,对其做递进式的文化推广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民歌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同。也只有在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发展,才能逐渐树立起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 考 文 献].
  [1]武珍毅.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2] 张守信.褪去浮华,尽享品质音乐——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艺术特色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3(03):79—81.
  [3] 肖辉馨.困境与突围:歌唱类节目的现状考量与出路探析——《我是歌手》与《中国好声音》的对比解读[J].现代视听,2013(05):44—46.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小黄鹂鸟的变奏曲(長笛与钢琴)
期刊
2017年5月8日上午,中國民族器乐文化领域颇具意义的一场活动——北京乐器学会聘请田双琨先生为古琴制作高级指导教师仪式暨收白云龙、陶运成为徒仪式在四川饭店举办。活动规模简约却不失庄重,整个过程充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常务副会长毕可炜先生。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金岩先生,北京香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刘增福先生,中国民族器
期刊
金色的承諾(男声合唱)
期刊
楊花吐蕊
期刊
[摘要]关牧村是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她将西洋唱法与中国作品相融合,以其天籁般的歌声和朴实亲切的艺术风格,开拓了中国女中音歌唱艺术之先河,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她演唱了大量的优秀歌曲,其传唱之广,令人赞叹。作为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她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其扎实的歌唱功力和与时俱进的歌唱理念,一直致力于中国声乐艺术的传承,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关牧村;歌唱;艺术特色
期刊
[摘要]钢琴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是合格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对于本科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有着较特殊的学情,所以用了“以兴促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试点,打破传统的钢琴教学形式,采用小组集体授课形式。本章从川南幼师专音乐教育专业学情分析;川南幼师专钢琴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评价分析;川南幼师专钢琴教学困惑分析;“以兴促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以兴促学”教学
期刊
[摘要]中小型音乐剧是当下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推广、普及音乐剧艺术的至上法宝。本文以音乐剧《梦想合唱团》为例,探讨其成功之处,兼论对中国音乐剧历史与现状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音乐剧;《梦想合唱团》;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4-0016-03  2016年暑假在北京参加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创作及理论评论人才
期刊
[摘要]九江“三声腔”被称为民族音乐的瑰宝,是一种唱腔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声乐表演艺术。演唱激励人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通过对“三声腔”的演唱,可以了解当地历史名人、科学地理知识以及风土人情等,展现其文化价值,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正如所谓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对风俗旅游的出行。  [关键词]“三声腔”;历史文化;旅游价值  [
期刊
[摘要]中国的钢琴作品中,多数是以中國传统的民间音乐为基础再做创作,作品多注重“意”与“实”,与更注重和声协和及音响规整的西方钢琴作品有着本质的差异。我国的作品中,景物的描写与模仿某些事物的丰富内容是经常出现在一首乐曲中。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4-0065-02  随着钢琴作品的迅速发展
期刊
[摘要]广东清远连南的排瑶山歌是瑶族文化中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排瑶的民族记忆、文化底蕴和教育传承。排瑶(八排瑶)分为东三排和西五排,东三排主要包括油岭排、南岗排以及横坑排。 二者的音乐风格、时调、唱词等均有着很大区别,本文以东三排的山歌为主要考察对象,试图分析其山歌表现的排瑶生活内容、音乐形态、歌词曲调特征等。  [关键词]排瑶山歌;音乐特征;东三排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