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力西》中译本人名翻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仁力西》一书涉及人物较多,许多名字蕴涵着厦门本土文化信息,翻译时需要恰当还原,不能仅作指称符号对待。该书英文人名大致可分为三类:原生英美人名,意译的中国人名,罗马字音译人名。翻译策略遵循名从主人、约定俗成、适度灵活的总体原则,翻译手段上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增词法翻译罗马字音译人名,准确传递闽南人名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仁力西》;文化特色词;闽南文化;厦门白话音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28-01
  一、引言
  人名是抽象化了的符号系统,具有特指、符号的属性,也具有功能和意义上的变异性。作为特殊的语言,人名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人名既包含文化的显性形态——语言文字形式及结构模式,也包含文化的隐性内涵——反映背后的信仰、习俗、道德观、价值观、文化心理、美学观念等。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契机也会在人名系统中留下印记,透过人名的跨文化镜像可以观照到彼此的文化在社会心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源语与译语的文化特色词项具有双重的影响,任何一方概念的缺失或偏离都会给翻译的结果与读者效应带来差异。《仁力西》一书文化特色词分类至少包括人名、地名、方言特色词汇、宗教词汇、文体语义差别等。作为文化负载词的人名,其翻译突破了语言特指性和符号性,不再仅仅是符号系统,而是带有语境附加的文化意义,对这一层意义的关照或弥补才能突显人名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因本文涉及的人名,许多是由拉丁字母拼写的汉字读音,所以有必要对白话字作一介绍。白话字,是一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又称教会罗马字。中国第一个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尝试,当属1605年利玛窦的《西字奇迹》,现存残篇《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
  二、翻译原则与策略
  《仁力西》是一本人物传记,难免出现主人公生活交往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学术界关于译名的讨论很多,其中陈福康就介绍过明末清初学者章士钊、胡以鲁、胡适、刘半农、朱自清等人的译名论辩。总结归纳起来,本书比较适用的译名方法是音译、意译和适当变通为主,翻译原则为名从主人、译音统一、遵循规范、约定俗成。
  三、人名翻译
  统计显示,纯粹人名可分为三类:原生英美人名;意译的中国人名;罗马字音译的人名。
  1.原生英美人名的翻译。
  对于英语常见的人名,大多依据新华社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采取规范译音的策略。如果英美人士拥有中文名字则以脚注的方式标明,并增加简短的介绍。
  这一类人名中,唯有Talmage没有采用《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的规范译法“塔尔梅奇”,而是译成“打马字”,这是对约定俗成译名的尊重,打马字一般仅用于J.V.N.Talmage一家。
  2.意译的中国人名的翻译。
  意译的中国人名,大多采取汉语复字对应,如Joy阿欢、Pure阿清。有些英文单字名译成双字汉语,更符合中国文化特点,还能消除歧义,具有平衡感,韵律也更好。
  3.罗马字音译人名的翻译。
  书中提及仁力西所接触的人除了打马字一家等知名人物外,多数是厦门及周边地区的本地人,尤其以女学生和孤儿院低幼的女孩居多。翻译这样的人名意味着将音译成英文的华人名字再次翻译回汉语。其难点在于:一、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名姓不全,仅用一两个字称呼女孩们,更别说是小女孩子。二、自1885年始,至1904年杰西返回英国,学生们尽管各尽其才,但是,没有出现知名政治人物,因而也鲜有文献记载。加上仁力西英年早逝,孩子们和学生成人后没有后续故事,导致无法对号入座。三、最为困难的是,罗马化的汉字标音体系缺乏自身统一性,缺乏现代汉语拼音的准确性。如果说罗马化运动,借拉丁字母近似地给汉字注音是第一次偏离,而现在根据并不准确的摹音,逆译回汉字,碰巧汉语同音字、假借字、一词多义现象极其普遍,可谓雪上加霜。
  罗马字音译人名按照字符多寡和构成特点,第一个分类是独字/词人名,如,Hoe、Iu、Nui等。依据闽南习俗,当地人称呼单名时经常在前面加上“阿”,表示亲昵,或在形容词前加上“阿”构成名词。因为仁力西对学生的喜爱与亲近,加“阿”的处理合乎情理。
  音译人名的第二类为单字或多字人名加词尾构成,共20个。名字后缀有-a,-so,-niu等。词尾的使用体现出闽南地区人名文化的又一特色。-a对应汉字为“仔”。“仔”用做名词词尾,除指小的事物,如船仔(小船)之外,还可置于人名姓氏和称谓之后,表示亲昵、呼唤,戏谑,或轻蔑、憎恶等。
  音译人名的第三类为双字结构。翻译时用双字汉语对应,因为双字名字是国人最喜欢的起名方式,例如,Hoai-tek怀德、Sui-soat瑞雪、Bo-gi谋义等。
  4.主人公名字的翻译。
  作者在书中以多种方式指称主人公。
  第一是用英文全名Jessie M. Johnston,按照译音表处理为“杰西·M·约翰斯顿”。
  第二是用Jin Lek-se,这是正式的汉语名字,翻译成“仁力西”,取义“仁爱”,“西方的力量”。作为变化之一,把姓名拆开分别使用。书的前言中提到“仁力西”的來历,说是“仁”与英国姓氏“Johnston发音最为接近”,“力西”与Jessie谐音。“仁”字的音译问题,Johnston读音向“仁”贴近,从词典史上加以考证,利玛窦书中用jen对应“仁”,金尼阁《西儒耳目资》用jin,翟理思用jen,马礼逊、打马字、麦嘉温、杜嘉德都采用jin来对译。从她起名的过程看,是入乡随俗的表现,既求音似,又求中国人经常赋予名字美好寓意的风俗。但是,来华外国人,尤其是汉学家们,起中文名时大多缺乏所谓真正音似,也缺少音-字-义的必然联系。不过,仁力西的中文名恐怕只能以“仁”为姓,因为,她父亲(James Johnston)比她早30年来厦门传教(1853-55),中文取名“仁信”。这一点,原文中并没有交代。外国人取中文名,中文姓氏跨代相承的案例很多,如,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长子马儒翰;美国传教士文惠廉,长子文恒理,小儿子小文惠廉。   第三是用Ko-niu来称呼。Ko-niu为“姑娘”的罗马字拼读,厦漳泉特色方言,“天主教指出家修道的女子,一般不能出嫁,‘老姑娘’比喻老修女、老处女”。《台湾闽南语辞典》标音为koo-nioo,音近但意义略有不同,指“未出嫁的女孩子,以前称‘姑娘’,现在称‘小姐’”,它与普通话一样仅有未婚年轻女孩之义,没有特指修士的义项。所以,仁力西这样外国来的年轻女传教士被厦门当地人称作“姑娘”,英文对应词为lady。Lady/ladies出现22次,16次意为姑娘。在书中,作者尊重厦门本土文化,严格执行Ko-niu一词只用于洋教士,而中国女孩或远在英国本土的女孩则一律用girl指称。仁力西被称为仁姑娘,上文的麦克拉根小姐叫安姑娘,打马字的大女儿“清洁”人称“大姑娘”,二女儿玛丽叫“二姑娘”,the Ladies’ House则叫“姑娘楼”。而且,洋教士不用“姑娘”称呼彼此,仁力西称Mary为M。
  Ko-niu一词出现20次,其中5次为Jin Ko-niu(仁姑娘),4次为泛指女传教士们,例如,鼓浪屿上有the seven “ko-niu”(七个姑娘,请注意,此处受汉语影响,ko-niu后面没有加复数s),她们周六聚会叫ko-niu le-pai (姑娘礼拜),余下的11次,Ko-niu有2次做称呼语,9次,以带定冠词the居多,特指仁姑娘。
  由于英文书名就是Jin Ko-niu,那么,Ko-niu和Jin Lek-se形音意如何匹配,事关书名如何翻译的问题。本书全名为Jin Ko-niu:A Brief Sketch of the Life of Jessie M. Johnston for Eighteen Years W. M. A. Missionary in Amoy, China。如果把主題名直译,应该是“仁姑娘”,这符合翻译的忠实原则,但是,“仁力西”区分度会更好,在汉语中独有,而前者却不能保证唯一性;同时,在原著封面上赫赫然,蓝色底子上一条长方形橙色区域,突显仅有的三个竖排的黑体汉字“仁力西”,扉页上英文题目下也是竖排的同样的汉字,据此判断,原著作者给出了强烈暗示,她们主张仁力西作为译名,这部分地支持采用后一译法。依据汉语习惯,书名不宜过长,整个题目可以简化译成“仁力西——厦门生活忆略”。
  四、结语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仁力西》中译本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充分展示英语原文承载的厦门本地文化特色,还原本地人名的文化蕴含。其翻译策略是以遵循英汉人名译音规范为基础,留意汉学家和传教士中文姓名的使用习惯,用增词法弥补音译与意译人名的本地风俗和文化信息,对人名的翻译效果进行整体考虑。人名内涵之外,还有地名考证与翻译、本地特色词汇等方面文化信息,其应对策略留待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文化的镜像——人名[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9.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50.
  [3]张岂之,周祖达.译名论集[C].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10;58;70-74;215;241.
  [4]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辛华.译音表[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6]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7]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词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65-66;107.
  [8]国立编译馆主编.台湾闽南语辞典[Z].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663;1161.
  [9]吴炳耀.百年来的闽南基督教会[A].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厦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厦门文史资料第13辑[J].1988:80.
  作者简介:黄秀君,女,副教授,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生期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重度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中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我院自2000年6月以来采用盐酸纳络酮辅助抢救重度新生儿窒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JFH1全长c DNA克隆,获取突变位点信息。方法应用长片段RT长片段RT-PCR技术对不同时期传代的JFH1病毒株进行分段扩增。通过共同酶切位点连接成9.7Kb从DNA
成人高校改制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些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寻求对策,以人为本、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健全体系、增进沟通,以求尽快与普通高校实现无缝接轨,增强
目的了解钢板治疗胫骨上端合并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支撑钢板对28例胫骨上端合并平台粉碎性骨折进行内固定,并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8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6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方中药熏洗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自制中药熏洗并口服中药组)和中药组(单纯口服中药组),每组35例,均治疗一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者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提升教学效率,注重实效,方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丰富其内涵素养、文化知识,进而为持续全面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一目标,该文对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2015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
通过对2107工作面断层导水性的分析判断,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解放了断层防水煤柱,提高了煤炭采出量。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的同时为矿井创遣了可观的经济
【摘要】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高中体育的现状,针对我国高中体育的现状一些问题展开了思考与探究,已经不能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必将极大地制约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因此对教学过程中完成目标提出几种教学方法,在并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两个方面提出高中体育教学发展思路。  【关键词】体育教学 目标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目的观察和处理长春瑞滨(NVB)的局部毒性反应,探讨其防治措施及对策。方法采用含NVB的化疗方案治疗125例恶性肿瘤患者。征得患者在化疗全程中的配合后,选派有经验的护师行静脉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