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流浪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萧瑟的冬日,一位老者走得有些隆重。这种隆重是民间版的。他的头衔也是自封的,“宇宙总主席”,这样的称谓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想他一定是怀揣着某一个梦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只好以别样的方式去实现。
  已经很多年了,他一直在这座小城里流浪,如画的山水小城,时不时会飘过他绿鹦鹉般的身影。他的行囊,几乎全部穿戴在身上。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军绿色服饰几乎从未变化。衣服上附加了众多的“修饰”,多用红色的布条系着。我猜想那红色的布条来自于一个个废弃的条幅,街上从不缺少这样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故意,他认为这种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很不一般。有时候见到他,总是头上顶着一个锅盖(或者是大型灯罩)改装的帽子。这大概是遮阳或者是遮雨用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用铁丝做成的、没有镜片的“眼镜”。常常拄着一根法老杖似的,也同样绑着经幡一样布条的棍子。
  他是这座小城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电线杆上发现“宇宙总主席王富栓”的毛笔字时,以为是哪个孩子胡乱涂鸦。家人说,是个精神病患者乞丐写的,整座小城的电线杆快被写完了。几年后,我见到了这位流浪者。简直被他的装扮惊呆。从上到下,整个人像披着万国旗,全身招展。胖胖的体态,感觉又像是看到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大鹦鹉。他极端的另类颠覆了我之前的普通印象。这是和别的精神病患者截然不同的人。
  此时,他已经是小城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书法”内容,他的另类“登场”,无论哪一样,都让人无法从记忆上抹去。更何况,他在小城里一住就是多年,以一种不变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唯一变化的是渐老的神态。从青年到壮年,他和这座小城从未分离。
  刚开始,我见到他总是害怕。从他身边走过时绕得很远。后来,逐渐发现他挺正常的。除了那身奇装异服,言行上和常人并没有多大差异。我开始疑惑,精神如此正常,体魄如此健壮的一个大男人,做什么不好呢,为什么非要摘掉尊严乞讨呢。哪怕捡废品也行啊!
  在一次等公交车的时候,和他单独在站牌前候着,我问:“您是哪里人?”他说:“我是驻马店的,家在农村。”我说:“为什么不做些其他的事。比如摆个地摊什么的,也比要饭强啊!”他回答:“不行啊,我就是这命。干啥都不成,从前在家也做过生意,干啥啥赔。在家放羊,不久就生病。”我无语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知道他并不是把尊严完全踩在脚下,比如他用乞讨来的钱,资助了几个农村贫困生。但即便这样,我仍是不能理解,男儿膝下有黄金,他在给别人跪下的时候,他怎么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但很快,我就释然了,也许他是一个很超然的人,是那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人。若是那样,他的内心应该非常强大吧,强大到可以对别人无视。若不是这样,他一开始也不会在所有电线杆上都写上自己的“头衔儿”和大名,也不会穿那么奇异的衣服。
  但是,我依然愿意把他归为精神失常的一类里。也许他太愿意成名做事,但苦于无奈,不得已才走了这条路,就像没有中举的范进一样。也许他有他的苦衷,心结难解,才患上了精神病。假如他心智正常,拥有更多的学问和智慧,他应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那时的我如此猜想。我的这种潜意识思维保持了很多年。
  终于,在他去世后,一切都真相大白。小城里的人已经把王富栓的去世吵得沸沸扬扬。王富栓是在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走夜路受到惊吓昏厥,才一天一天地走到精神失常的边缘。我们只能深深遗憾。假如,他一切都正常,沿着优秀生的路一直走下去,说不定还真能走出一个廉洁爱民的政府官員。这是我根据他作为一个精神失常的人所做的种种善行的另一种猜测。但是现实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另类的人。
  他的乞讨很“贵族化”,甚至不乏智慧。不是在街边摆一个小茶缸,让别人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往里丢。而是不请自到地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先是在饭店门外放一挂小鞭炮“通报”——“宇宙总主席来了!”待主办方出来,他便递上一个小红包,新人家属赶紧掏出更多的钱回送他。这是我听别人演绎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那天中午下班回家,赶巧看见他在白天鹅酒店门前正曲膝跪下,那样子一定是在等待人家出来发红包。本想看看他怎样乞讨,但条件反射似的,看到他一跪下,就不想看了,好像别人的尊严长在自己的脸上一样。后面的结果也就无从得知,应该拿到红包了吧。


  他坐公交车是不用花钱的。只要是小城里的居民,谁都认识他,公交车司机和乘务员更认识他。知道问他要也不给,就干脆不要了,长期免费乘坐,谁也不和他一般见识。谁让他是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者呢。在公交车上,不断有人和他搭话,问今天又赶哪里的宴席,他就自自然然地一一作答。还有人对着他拍照,甚至有人“采访”过他,把视频发到网上。因为他的特立独行,也因为他的公益行为,有人多次在网上写到他。
  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距离他自己的目标“宇宙总主席”相差甚远。他倒是没少在舞钢人的镜头前发表对世界的看法。比如:全世界的一切战争立即停止!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通有无……
  多么遗憾,因为他的精神失常,世界上少了一位真正的和平使者。
  “舞钢真是一个好地方!”王富栓在生前每每回家乡,总会对家乡人这么说。
  不管怎样,舞钢的山水,小城的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接纳了这个精神失常的异乡人。而他也如愿以偿地从这片心仪的山水步入他的天堂,结束了流浪。
  ——选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有一段时间曾经痴迷养花,大盆小盆的花花草草,遇见自己喜欢的,不管什么花,都一股脑儿地往家里搬,可惜养花技术并不高明,又不得要领,每每有始无终,最后,没有了耐心和兴致,就都放弃了。放在那里,任其自生自灭。  鉴于几次养花,总是前期过于热情用心,等后来新鲜感慢慢过去了,就开始懒惰起来,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有时连水也懒得浇了,以致有一些名贵的花儿都先后枯萎,到后来竟被我养死了,心痛了好久,痛定思痛之后,
期刊
缤纷若花  岁月因你,一夜间便可生得翠绿。  你的到来,颠覆了我的整个世界。  电脑里总是出现你的文字,一段段、一行行关于你的诗句。  一首诗的温馨,弥漫在屋子里,潮湿了我的案头。你的思想你的词语于一瞬间在我的心头缤纷若花。一段段的过往以及你留下的紫色印记,在蓝色倾情里,涌动不止。  反复用文字执著地比对着丈量着距离,起点是我,止点是你,能够如你、似你、像你,是不是要倾尽耗干一世今生?  窗外有雨
期刊
在茶香中酥软了的人生  花明月暗,深山幽谷。阳光在岩石上生了锈,物事生生灭灭。一只乌龟,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晒千年前的太阳。从孟加拉湾拐进来的风,脚步很轻,但偶一走神,还是碰落了几朵杜鹃。  为了一支茶香四溢的歌谣,景迈山集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春天,茶树枝总是如期吐出那一粒新芽,生命萌动的一个原点,绿绿的,一滴露珠,一粒星子的光芒,以音符的形式抵达春天的旋律。  山涧边的茶屋,古朴而又优雅,小
期刊
一壶老茶,是一个茶店的名字,熟悉的朋友都叫它老茶。它不像那些精致的茶楼居于街边闹市,它在一栋普普通通的住宅楼的一层。房子是租来的。从客厅小侧门的台阶下去,是一个不大也不太方正的院子。院墙外环绕着美丽的护城河,河水弯弯曲曲像飘带一样从这里流过。  每次去老茶,我都会在锦华苑前一站提前下车。沿着护城河岸斜行,两岸是亭亭如盖的柳树,盛夏的阳光被挡在了树荫外,瞬间从喧嚣的闹市来到一个静谧的世界。雨天里的静
期刊
八月中旬,北京的秋老虎还未隐退,天像蒸笼一样。于是,带着外孙去东戴河一游。  东戴河,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西南部的绥中县,临渤海湾。西邻秦皇岛35公里,山海关15公里。北枕燕山山脉。8月16日清晨,我们乘坐大巴上京哈高速公路,约4小时,行程298公里,抵达东戴河——佳兆业海景公寓小区。阳台凭栏,只见蓝天碧海,海天一线,浩浩渺渺,海风拂来阵阵清凉。外孙迫不急待,拉着下楼。小区周围高楼林立,四野清新湿润
期刊
每到冬来,呼呼的西北风刮起,椭圆形的小槐树叶就会像雪花般飞舞着随风刮落。  我办公楼的前面有一栋年代不算短了的仓房,仓房的后面有一溜被厂院墙隔开的空地,就在这片空地上,被当年建这个厂址的人种了一溜槐树,到现在有三十多年了,这些槐树的高度都超过了仓房,坐在办公桌前抬眼看到的就是这一溜仓房顶上的槐树。  自打调到这个工作岗位,就和这一溜的老槐树结下了缘分。起初,内心异常地憎恨这些槐树,因为每天早晨到岗
期刊
我生不如死。我的痛苦难以言状。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一点点地剥我的皮,抽我的筋,敲我的骨,放我的血。现在我只剩下伸向空中不屈的头颅和残缺不全的躯体。虽然还有跳动的心脏和思维的大脑,可我确乎是一具僵尸,甚至连僵尸也不如。僵尸还有四肢和皮肤,可我呢?举一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我当时的感受,为了那些为悦己者容的女士们穿上漂亮、鲜活的貂皮大衣,在貂还活着的时候就从它的尾巴和后肢开始活活地把它的皮整个剥下来,剥下来
期刊
乍暖还寒,我们迎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的春天。放眼望去,叠叠山峦,峰谷起伏;清波绿水之间,枯花草、柳树条又将抽芽拔丝;山涧田野,南回凌燕,布谷鸟,雀子鸽于自然相融、如诗如画,一抹新绿,一点鸟语,一片花香,动静有色,色中有声,声香味无不在郁郁葱葱中清馨爽朗。  春回大地,溢满神州,大江南北、欣欣向荣。宋代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已把我们在万物轮回中,悄然带入一个既有展望,
期刊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先生一生不变的追求。  我们怀着敬慕之心,步入庭院深深的文化殿堂,瞻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的故居,感受他的大家风范、智慧、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愈战愈勇的斗争精神……  鲁迅先生在北京期间的最后一处住宅,在西城区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是他在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造,建成的一座带有“老虎尾巴”和后院的独具特色的小四合院。1926年他去南方以后,曾几次回家探望母亲,也
期刊
好山,好水,好美丽  “好山,好水,好无聊。”  去台东前,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车行海滨公路,山水从两侧悄然包抄,紧紧环抱着我。望不到头的公路被巍巍的中央山脉和蔚蓝太平洋夹在中间,葱翠树林山坡上流淌,流经稀疏的村落又在我身后汇入万顷碧波。晴空明朗,温润阳光绽放在树丛和屋舍,白浪拍岸的涛声尖上也亮晶晶一片。  确是好山,确是好水,台东的山水,天造地设,聚拢在公路两旁。  好山好水,很清净,也很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