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湘西苗族鼓舞特征下的文化审美探析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湘西苗族鼓舞与苗族历史与生活都密切相关, 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自强不息、征服改变自然、构筑幸福生活的文化艺术结晶。本文以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传统为基点,从巫文化为切入点,并着重对苗族鼓舞的特征与文化审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阐释。希望对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份理论依据。
  关键词:湘西苗族鼓舞;特征;文化审美探析
  一、苗族鼓舞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苗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巫文化与鼓舞就一直存在着并于苗族文化紧密连接,同时巫风与鼓舞也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巫风曾一度在苗族中盛行,苗人好巫的现象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识。追溯巫文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多年前。根据迁徙歌上面记载,苗族人以蚩尤为巫教的创始人。苗族鼓舞的发展史也正是巫文化的发展史。在其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巫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人文条件与自然条件。在巫文化盛行的时代,苗人把巫鬼祭祀看作是自己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根据《旧唐书》中的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当时苗人对巫文化的崇尚。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是源于巫文化的,他们认为远古时代,人们思想蒙昧,巫文化的产生是为慰藉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由此我们可知道,苗族文化是巫风文化的产物。鼓舞作为苗族人民传达感情、信仰、生活经验的一种形式,是苗族人民用舞蹈的艺术形态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二、艺术特点突出的湘西苗族鼓舞
  1.苗族鼓舞的类别种类
  我们常说的苗族鼓舞分为庆神与庆年两种,随着苗人们自身的审美情趣的变化与鼓舞自身艺术形式的不断传承,苗族鼓舞在表达的形式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时的鼓舞已不仅仅局限于祭祀,更多的是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在每年的一些类似于春节、椎牛、婚嫁与迎宾送客等重大的日常活动中,人们常常会用鼓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苗族鼓舞从表演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是铜鼓舞、木鼓舞和踩鼓舞。铜鼓舞。苗人用青铜制作的乐器就叫做铜鼓,在最初铜鼓的作用只限于祭祀活动,直至明代以后,铜鼓才逐渐演变称为一种用以自娱自乐活动的乐器。根据社会功用可以将铜鼓舞分为祭祀铜鼓舞与娱乐铜鼓舞,用于娱乐方面的铜鼓在鼓点方面一般都比较多样且舞步复杂,節奏自由。而祭祀用的铜鼓舞多是鼓点均匀、肃穆庄重、节奏低沉。木鼓舞,木鼓是通过皮、框、槌等材质制作而成的,鼓身长约有两米,宽有半米且两头都蒙有牛皮,击鼓时可击打鼓面也可击打鼓边。这也是其他民族鼓舞所没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鼓点与鼓边互相配合的演奏形式,鼓点的基本节奏有十一点鼓、九点鼓、七点鼓、五点鼓、三点鼓、一点鼓和六槌,这囊括了所有苗族木鼓演奏的基本形式。踩鼓舞,踩鼓舞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性鼓舞,它是苗文化自身交融碰撞下的产物。苗人的历史是一个与巫神紧密联系的历史,踩鼓舞虽然来自于苗族宗教,但其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直接过渡到新的艺术形态,踩鼓是一种皮制的鼓,鼓身只适合一到两人击打,舞者有固定的击打范围,根据鼓点的变化进行动作的变化,在舞蹈动作上相对幅度较小,动作的难度也不大,舞者的跨腿腰部同时向多个方向移动,且伴着歌曲进行合唱。踩鼓舞属于风俗类舞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以上三种苗族鼓舞都是通过苗鼓的制作材质来对苗族鼓舞进行划分的,下面笔者从其表演的形式方面来对舞蹈进行分类鉴赏。
  2.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在种类上比较多样,而且在舞蹈的演绎形式上也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可以根据舞蹈的表演形式对鼓舞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双人鼓舞、单人鼓舞、四人鼓舞等统共有三十六个种类。舞蹈表演者手中拿着鼓槌,并将事先包裹牛皮的大号鼓放置在木质的架子上,一个人在鼓的正上面进行表演,另一个人对鼓边进行敲打进行表演伴奏,表演者敲打的鼓点要与伴奏表演者所敲打的鼓边的节奏要做到同步性、一致性。
  在苗族鼓舞中,具有一定表演形式的鼓舞都对应有相应的动作。据此我们可以讲舞蹈进行划分,即模仿动作型、劳动生产型、风俗习惯型和武术拳四个类别。梳头、洗衣、打粑粑等动作属于风俗习惯;猴子挠痒、狮子滚绣球、打包谷、上树等属于模仿动物的动作;犁地、耕地、插秧、挖土等属于生产劳作的动作;雪花盖顶、舞挡、背箭等动作属于武术类动作。最后再将这些元素动作之间进行组合,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套路形式。例如在对踏鼓舞的调年鼓舞时,动作有纺线种地等,同时双手自然左右摇摆。苗族花鼓和猴儿鼓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苗族花鼓多有苗族女子进行表演,表演的时候女子一边打鼓一边跳,在沉稳中透着灵气,刚劲豪迈的舞姿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同时鼓点有力的节奏感让人心血澎湃,这即是内心情感情绪的释放,同时也是湘西鼓舞文化的精华之处。
  3.湘西苗族鼓舞艺术特点中的步伐与风格
  湘西鼓舞在几本的击鼓动作与基本的步伐方面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表演形式却存在着特点各异的风格。翻滚身法、前踢腿步、两边跳小踢步子和走三步踩三脚等几个方面是鼓舞最为基本的步伐。常用于生产劳动中的动作就是三步,其动作特点就是左右脚在前面来回的进行替换交叉。例如挑谷插秧等:翻身滚法就是舞者在打鼓的时候身体随着鼓点的节奏进行不同方向的旋转打鼓,轻快灵敏、变换多端是其动作的特点。踩三脚走三步这中类型的步伐舞蹈常常表现的变幻无常且干净利落,3/8节奏是舞者能够达到的最高表演境界,常以武术为基础,现在多用来进行身体的锻炼。此外,湘西苗族鼓舞还常常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一种感悟,这也展现了苗族民俗文化的丰富性。
  4.湘西苗族鼓舞的打法及鼓点
  地区的差异是湘西苗族鼓舞风格特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形如在保靖、花圆、吉首等湘西县市鼓边打法与鼓点有自身的特色性。两边常常是伴奏,鼓点的节奏是通过双手的一快一慢来进行调节的,右边的手打一拍,左边的手打两拍,在鼓点敲打至高潮的时候,鼓点的整体节奏上面也出现加快的趋势。与此同时,在花桓县还存在着另一种鼓点相对较紧密的节奏形式舞,鼓点节奏方面更为复杂多变,右手打出的拍子是四分之三拍,左手打出的是四分之二拍儿,然后在右手第二拍与左手第二拍会同时进行。不同的节奏正式苗族鼓舞节奏复杂性的体现,也是苗人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重要手段。表演时候的动作是相当灵活的,时而表现的雷厉风行、时而又展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温婉含蓄。这种配合型的表演形式是属于湘西巫特有的文化,其其他舞蹈所不具有的特点。   5.湘西苗族鼓舞的表演服饰
  湘西苗族的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苗文化的载体,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比较细微的变化。苗族服饰有原先的以黑色和深蓝色为基础的的样式向彩色的艳丽方向转变,这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在舞蹈表演中, 湘西苗族男士服饰的特点是头带着一到三丈的青花布帕腰间别一个十字肩带,湘西女子的服饰色彩就相对比较鲜艳靓丽点。精美绝伦、多彩艳丽就是其特色,苗家女子的民族特色服装的圆满禁衣、裙子宽而且也比较长,裤子比较短而裤筒比较大。服饰的袖口、裤筒、衣胸、裙沿等都绣有苗绣。风味儿独特,技艺精巧细腻是苗绣的重要特点。另外,苗族的女性大多都喜欢银饰物品。苗人传统思想里认为佩戴银饰物品有利于驱邪去疫,有保家安康的效果。常见的有项链、手镯、戒指、银冠等。种类较多且造型方面比较精美。
  三、当前时代下的湘西苗族鼓舞艺术发展
  1.湘西苗族鼓舞新发展的载体——民俗活动
  近年来流行的广场舞模式为苗族鼓舞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广场舞蹈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苗族鼓舞的演绎形式恰好适应了这种模式。湘西鼓舞不需要特别夯实的基本功,简单易学同时鼓舞的韵律感较强,极易带动群众的互动性,是广场健身的极好选择。作为湘西苗族的圣物,苗鼓是苗族人民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的载体,向世人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同时苗鼓也是本地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大气、奔放、热情的表演风格正是广大游客认可与喜爱的关键所在。这样鼓舞艺术自然就成为了湘西景区的最为重要的表演项目。苗族鼓舞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这在吉首市的德夯与凤凰县的山江最为突出,二零零三年在德夯举行的首届苗鼓节,宏大的规模,独具特色的演绎形式吸引了许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为湘西的旅游事业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2.湘西苗族鼓舞在舞台艺术中的新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苗族鼓舞摒弃了原先仅仅是自娱自乐的这种功能,逐渐融入了更多新的艺术元素,这也是鼓舞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苗族鼓舞更能够满足舞台表演的需求,苗人们开始走出原始的舞蹈形式,将更多的现代化、艺术化元素融入到鼓舞之中,最终使鼓舞走上了现代的舞台。从零九年十二月的,湘西苗鼓舞第一次登上艺术舞台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与喜爱,这是新时代下苗族鼓舞发展的方向。这也让苗族鼓舞走向世界成为了可能。
  小结: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民间艺术也逐渐走向市场走向国际。最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枚瑰宝,湘西苗族鼓舞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正在逐渐发生着蜕变。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獨特的艺术风韵,成功的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通过对对舞蹈的学习与实践,笔者对苗族鼓舞的风格特点与艺术审美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简单介绍可以对苗族鼓舞的推广与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麻三山. 湘西苗族鼓舞象征意义与功能分析[J]. 艺海. 2009(02)
  [2]吴湘军,白晋湘,陆群. 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特征及健身价值[J]. 文史博览(理论). 2008(07)
  [3]陈杰. 湘西苗族鼓舞艺术初探[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4)
  [4]李真. 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J]. 怀化学院学报. 2010(10)
  [5]邹永红. 从鼓的衍变中寻觅湘西苗族鼓舞[J]. 咸宁学院学报. 2007(05)
  作者简介:张曼林,专业:舞蹈表演,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总结寿光市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保体系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人员编制不足、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基本药物品种无法满足需求成为制约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因素,提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多样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监管体制等建议。   关键词:医药卫生;改革;体制;思考  一、
2012年10月20日,甘肃省科技厅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完成的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苹果蠹蛾持久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
开发利用浙西《水浒》旅游资源刍议黄德贤浙江省建德市旅游协会《水浒》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水浒》故事,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东
他,是一个风靡全球的汽车传奇;他,是一个令汽车业界翘首瞩目的王者。往昔,在进口车市场,我们慕其远道而来的王者风范;而今,国产化的他续写传奇,他,就是丰田CAMRY凯美瑞,一个
8种有效成分加入了欧盟农药登记规定(1107/2009)新附件B部分。这些有效成分在第二次申请重新登记时获得批准,8种有效成分别为:除草剂吡氟禾草灵、乙氧氟草醚和特丁津,杀菌剂
以环戊酮、环己酮和吗啉为起始原料,以磺酸凝胶树脂732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环戊基吗啉烯胺和环己基吗啉烯胺,然后选择叔丁醇为溶剂,环戊(己)基吗啉烯胺和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
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年来,在中药基础理论、物质基础、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
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南开大学旅游系匡林TheDevelopmentofTouristIndustryofAsia-PacificRegion¥KuanLinAbstract:Withthefocusofworldeconomymoveseastwa... Asia Pacific Tourism Development Comment Nanka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rina Kuang TheDevelopmentofTouri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6月汽车产销数据。6月,货车产销环比下降1 0.60%和1 3.88%,同比下降1.63%和1 1.1 6%;半挂牵引车产销环比下降18.63%和1.67%,同比下降1 9.38%和1
研究表明,生命早期的营养和生长可能通过“编程”影响生命后期的代谢。母乳喂养能预防婴儿期乃至成年期肥胖、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这不仅与母乳中的蛋白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