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 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我省从1999年开始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去年首次开展“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在疫后重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期坚持开展下去”。今年,新一批“院士专家”和“科技副总”再次赴企业开展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齐抓共管。
  第一,深入总结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院士专家企业行”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的信心
  去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搭把手、拉一把”“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等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支持营商环境建设“六条措施”,协调经信、人社等部门,从高校院所选派了501名院士专家和239名“科技副总”,带动全省各地2000余名科技人才下沉企业开展服务,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有效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总的感到,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这项工作开展得很好,富有成效,受到基层和企业普遍欢迎。特别是“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是服务疫后重振的创新举措,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各方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全省各级把选派人才服务企业工作作为推进疫后重振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应企业之所急、供企业之所需,把专家人才及时送到企业身边。派出单位主动推动好技术、好项目等优质资源向下沉的专家人才倾斜,派的是一位专家人才,但背后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队伍。各地组织部门会同经信、人社等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全力做好承接服务。襄阳市安排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黄石市在部分企业成立专家工作室,支持人才自主组建技术团队。接收企业积极为专家人才提供有力工作生活保障,消除人才后顾之忧,确保专家人才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是活动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专家人才充分发挥技术和专业优势,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为我省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初步统计,去年解决了2548项技术难题,特别是有740项取得突破性进展;促成了1767项校企校所合作项目,成交额53.4亿元;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人次,通过专家人才引进人才2439人;建成了一批科研平台,校地校企共建和协议筹建创新平台200多个,推动1790项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谢先启院士帮助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在省内外多个工程项目设计上中标。省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巴元明促成“清肺达源颗粒”技术转让,协调医院与劲牌公司共同开展新药临床研究。武汉大学副教授高洵带领百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攻克无人驾驶路测技术难题,推动项目落地运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高级实验师李相敏在服务企业中推动设备上易坏部件国产化,解决了对进口设备依赖严重的问题。
  三是地方实践有特色、反响好。各地把选派人才服务企业作为推动人才工作、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重大契机,通过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逐渐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襄阳市比照省级对选派人才的资助标准1:1进行配套;黄石市通过选派企业科技副总、金融副总、人力资源副总等五类70人,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有关做法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推介。有的专家人才说,“服务企业给了我们施展的舞台,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找到用武之地,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选派人才服务企业工作,瞄准了服务发展的关键点,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推动了人才从“研究”到“实干”的转变。我們要认真总结经验,提振工作信心,趁势而上,持续深化做好这项工作,不折不扣把中央和省委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切实提高站位,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服务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服务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找准人才工作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和契合点,坚定不移把“院士专家企业行”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下去。
  要深刻认识到这是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湖北,都反复强调科技创新问题,要求湖北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抓创新关键在人才。省委、省政府于今年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就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应勇书记指出,科技强省建设核心在人才。前不久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我省科技创新“1+N”政策文件,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人才发展激励16条措施,进一步明确人才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鲜明导向。我们要始终胸怀科技自立自强“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院士专家企业行”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等有效途径,引导更多人才深耕科研和生产一线,为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要深刻认识到这是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从今年我省第一季度数据看,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态势良好,GDP增长58.3%,但应当清醒认识到,这是在中央一揽子政策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是低基数上的高增长,困难仍然很多,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更加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通过选派院士专家等到企业这个最重要的创新主体中发挥作用,把人才这个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推动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成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要深刻认识到这是加快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湖北长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的问题,成果不少,落地不多,转化成产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可以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破解这个难题,关键是发挥人才驱动的核心作用。选派人才服务企业,就是把高校院所和企业供求双方有效串联起来,把平台、资本、项目、技术等要素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专家人才急于找到承接平台,选派人才服务企业就是找到了对接渠道。企业提需求、人才拿技术、部门牵根线、政策给保障,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实现了“一举多赢”,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要以“院士专家企业行”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为契机,坚持融通创新,全面推动校企、校地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建立更多科研开发平台、项目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更多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在湖北转化。当然,实现成果转化不是唯一目标,只要能促成合作,带来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更多人才,都是好的,我们要用更宽的视野来认识这项工作。
  第三,坚持各尽其责,进一步推动“院士专家企业行”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通过供需对接,确定选派新一批509名院士专家和285名“科技副总”赴企业开展服务,这些专家人才是各领域的行业翘楚、骨干英才,承载着服务地方、融入企业的责任。相关企业、派出单位、接收地方和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协调配合,为专家人才提供便利、搞好服务。
  专家人才要积极献智献力。专家人才学历层次高、专业造诣深、创新意识强,要充分发挥专业能力、用活专业资源、展现专业精神,更大力度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要当好“技术顾问”,尽快掌握企业情况,针对痛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下大力气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产品研发等,帮助企业突破“瓶颈”、拓宽市场。要当好“科研保姆”,协助企业技改创新,帮助申报科技项目、申请科研基金、参与科研攻关,协助筹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不断提升企业对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能力。要当好“参谋助手”,把协助企业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教育培训、团队建设、以才引才等方式,帮助企业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为企业留下一批“不走的”技术骨干。
  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派出单位是专家人才的“大后方”,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积极支持专家人才服务企业。资源上要倾斜,主动将先进技术、好的項目、优秀团队向选派人才服务的企业倾斜,做到“一人选派、团队支持、全体有责”。技术上要支持,积极支持专家人才结合企业需要开展技术研发,探索与企业、地方共建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现代化产业园,实现院校、企业与地方共赢发展。待遇上要保障,在关心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上下功夫,对专家人才原来承担的工作要做好安排衔接,保证其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履行职责。人事和工资关系要保留在原单位,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不受影响,并允许按规定兼职兼薪、按劳取酬。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细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评估政策。派出单位要认真研究落实,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院所创新能力评价,全力支持选派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落实优惠政策要做到“不来即享”,只要符合条件,就主动服务、主动对接,不用层层申报,减少审核审批流程,真正让专家人才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潜心研究。
  接收地方和企业要做好服务保障。接收地方要真心真情尊重人才,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承接工作,加强对选派人才的管理服务。组织、经信、人社等部门要加强与派出单位和接收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选派人才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持续跟踪进展,评估工作成效,及时宣传推介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相关企业要珍惜机会、把握机遇,虚心向专家人才求解求教,努力实现帮扶效应最大化。要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服务意识,为专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服务保障,让专家人才安心、舒心、顺心工作。
其他文献
“水电工随叫随到,大热天里他们几乎天天在外面忙,真是不容易!”近日,武汉市硚口区武汉航天城小区居民高玉兰奶奶对小区物业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高玉兰所在的小区,原属航天三江集团家属楼,始建于2000年,共有住户396户。  与记者印象中的老旧小区完全不同,航天城小区绿树成荫,道路干净,停车整齐有序,单元门安装了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门禁,小区里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运动场、瑜伽室和休閑长廊一应俱
期刊
“法官,您要帮帮我啊!我小孩给主播打赏了几万元,钱还能要回来吗?”“因为疫情,租户没有按时支付租金,我作为房东可以解除租赁合同吗?”……武汉东湖高新区法院东湖法庭在毗邻的东湖新城社區设立了诉源同治工作站,社区居民经常来这里咨询法律问题。  2020年初,疫情发生,东湖法庭党支部书记杜厚胜带领全庭党员干警下沉东湖新城社区,严防死守60余天。服务社区期间,杜厚胜发现,由于疫情影响,居民们对劳动纠纷、房
期刊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四个一”精准服务重大项目用地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伟大改革斗争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改进营商环境,推出“四个一”举措——“一张表”统揽重点项目、“一次性”规划准入审核、“一站式”提供全程服务、“一对一”跟进审批进程——当好用地服务“店小二”,精准服务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但长期以来,我们一谈教育,更多关注的只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教育。“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就是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阐释。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对
期刊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初心使命,越是勇毅担当越能看出党性本色。  日前,湖北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迅速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黨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全省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共向2500多个社区增派了近8万名党员、5700多名干部到社区报到联系指导工作。此外,还有大量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的党员志愿者。  党员们的实际行动,是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期刊
“按照省卫健委、市防疫指挥部、车站决定,明天不交接班,由三班接着当班。”“所有车站干部职工、保洁、安检、商铺人员暂停流动,等今晚荆州市防疫指挥部作出最终决定。”“车站全体留守人员,22:30在贵宾室门口集合。”……  7月29日中午,在接到荆州市防疫指挥部通知,有3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为阳性的人员于7月27日从荆州站乘车返回江苏的消息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口车站荆州站立即按照上级要求,开始
期刊
2020年7月,全省“院士专家企业行”启动进企服务。这支院士领衔的“超强阵容”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一线讲学、专题培训、技术诊断和指导。他们充当企业的“技术顾问”,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爆破专家,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谢先启便是其中一位。他也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  谢先启院士对接服务的是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其实,早在20
期刊
“以前我以为企业只在乎利益,自从对接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后,他们凸显出的责任和担当,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湖北省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巴元明说道。  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医药产品研发和创新应用的中小企业。自2020年7月“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开展以来,巴元明积极与公司对接服务,联合公司将“肺炎1号”方进行成果转化,并共同开展多项课题研究,不断为公司发展开出一剂剂“良方”。  2020年
期刊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越快越早完成,做得越细致越彻底,疫情防控就越主动。  从病例核酸检测确认阳性开始,病例所在属地疾控中心就及时开展流调工作。其主要内容是查明阳性病例的传染源,最终判定密接、次密接病例;同时,调查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了解病毒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当前,湖北省疾控中心流调团队已经奋战多日。白天,他们全副武装,询问、核查病例轨迹;晚上,他们加班加点分析研究病例轨
期刊
每天早上,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高洵打开手机微信后,都要雷打不动地查看与武汉百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牛公司”)有关的4个工作群。2020年7月,他成为了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这家企业的“科技副总”。  高洵曾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指导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创意组)。受聘企业“科技副总”以来,高洵身担两责,一边在学校教书育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