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者的心灵之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伊豆的舞女》用平实自然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创造了淡雅纯净诗意唯美的风格特点。其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家敏感多思、细腻多情的性格气质有关,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即是作家忧郁内心的外化表现。同时也与作家心灵深处对纯美人情的向往有关。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审美风格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小说具有诗意唯美的风格。
  一、忧郁内心的外化展示
  川端康成生于普通的医生家庭,父亲在他两岁时即因罹患肺结核去世,一年后,母亲也因病离世。在他幼年的记忆中,父母没有给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祖父母也就成了抚养他的监护人。他进入小学读书的那年,祖母去世,从此与身有残疾的祖父相依为命,直到十五岁时,祖父撒手人寰,自此他也成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儿。祖父的死,对川端康成的影响极大。这时,他开始感到极端的孤单寂寞,开始感到“心灵的创痛”。
  幼年及青少年时代丧失怙恃,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和羸弱多病的身体,种种遭际,使得他逐渐形成了孤僻内向,敏感多思的性格气质,这种气质对其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伊豆的舞女》发表于1926年,以作者1918年高中時代的伊豆之旅的经历为素材创作而成,因此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小说文本中的“我”,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在文本中的投射。
  小说叙写一个大学预科生独自去伊豆半岛旅行,途中与一群江湖艺人邂逅相识并对十四岁的舞女薰子产生朦胧情愫,结伴而行,在四天后与他们依依不舍的分别。全篇弥散着孤寂惆怅与感伤情调。作者自己也曾说:“我完全是个与伤感结下不解之缘的少年。”文本中关于伊豆旅程的描写也是作家个人孤寂伤感的情感流露。川端在小说第一节中写到茶馆老太婆的老伴,一个患有中风症,半身不遂的老大爷的所遭受的痛苦与折磨,既展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又饱含着其对人世苍凉的感叹和人生孤寂无助的内心感受。
  小说中多次提到薰子一行人的经历,如写荣吉的潦倒境况和婴儿的夭折,千代子的奔波痛苦,不愿妹妹薰子作舞女却无可奈何的种种江湖艺人的生活境况,无疑也是对作者体察到的现实生活中苦难人生经历的一种艺术再现。此外,流浪的艺人、中风的老头、一位失去儿子儿媳的老奶奶以及那双孤儿也都是川端康成内心的对应物。这些人物的人生遭际,都让川端康成有意无意地回到那段带给他心灵创伤的童年时光。他们的痛苦与川端康成自己又何其相似。这无疑能够引发作者与其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小说文本中明确写道“我已经二十岁了,再三严格自省,自己的性格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我忍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才到伊豆来旅行的。”故而,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血肉相连般地融化在他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小说浸染弥漫的忧伤孤寂的情愫都是作家敏感内心的一种外化。
  二、对纯净人情美的向往
  川端康成内向孤僻,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他善良而富有同情心。川端康成在关东大地震的见闻录《大火现场记》中说:“大地震后,我一连十天半月,天天都带着水和饼干,到处游逛灾后的遗迹,脸都晒黑了。”在目睹了天塌地陷的惨状后写道“最令人心酸的是母子的尸体,有的母亲死了,婴儿却活了下来。”川端以他孤儿的敏锐眼光,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其间流露出深切的同情与哀悯。他也曾在《文学自传》中写:“我自幼是个孤儿,受人照顾太多,许多人都宽恕过我,我自己对别人也不曾怀有恶意。”正因为幼年时孤儿的特殊身份,身边的人给予了川端更多的关爱后宽容,这也对川端康成日后善良、单纯的性格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说《伊豆的舞女》中,作者用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极具理想人情美的生动画卷。
  在川端康成笔下,舞女就是他心中建构的理想世界形象的代表,她集美丽、温柔、纯洁、善良天真于一身。作者赋予她青春的容貌活力和美丽圣洁的心灵,寄托着作者向善向美的心灵追求。她貌美“她梳理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她纯洁天真,现实生活的窘境,丝毫没有污染她的心灵。她与“我”下棋,“渐渐地忘却了自己,一心扑在棋盘上。她那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秀美的黑发,几乎触到我的胸脯。她的脸倏地绯红了”,她裸体从公共浴场跑出来,“洁白的身体,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几天的相处让舞女对我产生了纯真的友情,而“我”对舞女那种朦胧的爱慕也是不带半点邪念的,他和舞女之间的情感纯净得像洗涤过一样,不染纤尘。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茶馆的老太婆、舞女的同伴、荣吉和千代子等人,同样是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洁身自好的。四十岁的“阿妈”对舞女因情窦初开而撒出了茶的责备,住在汤野小旅店里的鸟商轻轻拍了拍舞女的肩膀时,“阿妈”就露出了一副很凶很可怕的面孔说:“喂,喂,别碰这孩子!人家还是个姑娘呢。”艺人们对“我”更是以礼相待,还诚心诚意地邀请“我”去她们的老家大岛玩。小说描写的旅程见闻无不透露出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赞美。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川端康成小说经典[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陪都时期重庆文化生态对抗战文学创作的影响,项目编号:2011YBWX082。  摘 要:从1938年辗转来渝到1940年飞往香港,这一时期萧红的写作呈现出与前期不同的特征。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萧红前后期作品文本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创作中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探究地域文化对于萧红创作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形象。  关键词:萧红;地域文化;重庆形象  作者简介:刘瑜
摘 要:一部《红楼梦》成为不朽的巨著,历经千年而更加熠熠生辉。许多作家皆是因为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而走上了创作之路,著名作家二月河便是其中一个。通过分析《红楼梦》对二月河创作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学经典的主要作用,指导我们更好地传承文学经典。  关键词:《红楼梦》;二月河;《雍正皇帝》;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
半只月亮悄悄爬上树梢  舍下的那半只,独自  游弋在护城河里  天空上有许多的墨鱼  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眼睁睁  看着野鸟嗻嗻地掠过  人们多有说不出的积闷  透不过气。从沉睡的  梦里爬出来  沿着烟囱、屋檐和天线  抓住了鸟儿的翅膀  钻入了云的裂缝  天亮以后,所有人  重重摔回自己的身體  只有我没能回去
摘 要:人类学家实地考察所得来的《忧郁的热带》与小说家虚构生成的《刺猬歌》,尽管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差,跨越从热带到原野的地域差异,但二者在对原始风情的再现,对张扬生命力的描绘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上却是出奇的一致,可以说,于原始的狂野中见现代性的殷切忧思可谓二者的共通之处。然而,擅长虚构的小说家与实事求是的人类学家终归是不同的,《刺猬歌》中的现代性忧虑被小说家虚构出来的绚烂的童话外壳有意地遮蔽住。因而
作者简介:郝嘉翯(2001-),北京人,北京市101中学高三学生。  有一女子名叫小阮。她是巷子口茶舍的老板娘,年龄算来将近三十,但目光顾盼流转,常让人恍然她不过是一妙龄女郎而已。茶舍老板刘七是一勤于算计的酸人,经营小店二十余年,约莫今已五十六七。  小阮喜穿旗袍。她骨架小,腰细胯宽;但肌肉饱满滢柔如凝脂,肩头圆润,藕段儿似的手臂细长,与她腕子上的翡翠镯子极相称;虽年纪渐增,而容貌几乎未变,只比从
摘 要:阿苏的诗歌饱含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它来源于民族悲壮的历史。苍凉浑厚、民族感与历史感兼容的语言是阿苏诗歌精神的载体。超越载体,我们看到的是阿苏诗歌背后疼痛的灵魂。  关键词:民族史诗;语言艺术;诗歌精神;疼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因为一节研究生课,有幸得知并且读了《阿苏的诗》。无论是作者深厚的文化底
摘 要:助词作为汉语虚词中的重要部分,用于表达动作的状态情貌、显示语气、构成各种结构,是汉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近代汉语助词系统的出现和形成,也是近代汉语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1]因而值得我们的进一步刻画和把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汉语助词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力图对元杂剧《梧桐雨》和清代戏剧《长生殿》文中出现的结构助词做穷尽性的调查和描写,将结果放入汉语史中进行考察分析。希望对元到清汉语结构助
摘 要:随着中国的发展,外国人对汉语,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涨。当前传统典籍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三字经》作为其经典之作,帮助人们学习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  论文以功能对等为指导,以王宝童《三字经》英译本為例,进而研究典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典籍;功能对等理论;《三字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摘 要:国内学界对桑塔格《坎普札记》的研究文章常见对坎普的风格与感受力进行分析与阐释,通常认为,坎普是一种把世界看作审美对象的方式,是对技巧和夸张的热爱,因为对一切物品等量齐观而具有一种民主的精神。少见将坎普主义者与同时期其他身份进行比较,然而对当时几种身份之间进行横向比照将使坎普者的样貌更加清晰,从而使概念本身更加显现,因而是极有必要的。  关键词:坎普;纨绔子;波西米亚;身份政治  [中图分类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日动物意象对比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中心”的成果之一。  摘 要:本论文以十二生肖为中心,侧重对中日谚语进行对照,进而阐述两国对十二生肖意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旨在对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因为两国的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组成、神话与信仰的不同,对十二生肖动物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动物意象;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