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活动体验 促使德性养成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回归儿童生活、创设活动情境、引入现实问题、重视延伸评价等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学生优良德性的自主建构,从而美丽生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体验;德性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早在18世纪就提出了这一教学理念,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同样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之行知思想。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一直存在并贯彻于教育之中,而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之所以要沿用这种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模式被广泛运用,是因为我们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体验式学习的确是促进学生良好德性美丽生长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视野下的“体验”,多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品德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经验和感受,以及相应的心理内化过程。它对于儿童主动生长优良的品德情感和言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回归生活,激发体验
  鲁洁教授认为,教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意义在于积极引导、促进儿童正在进行的生活。生活既是课堂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培养学生的德性,就应该以儿童的生活为基本,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世界。
  片段1:在教学《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时,因这一主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本节课真正的课堂应在马路上的十字路口而不是端坐于教室。因此,教师巧妙改变座位,在教室里简单设置了一个十字路口,为学生再现了生活场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去公园“春游”,一边认识了会说话的指挥官——红绿灯、人行横道——斑马线、天桥地道等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现场演练。通过演练,学生学会了看交通标志,还学会了遇到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也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技能。这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实现了课堂、生活的双向联系,唤醒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是最大的课堂。由此可见,教学中,我们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开始,寻求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方能激起儿童获得有效的体验学习。
  創设情境,多元体验
  知识的学习建构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表明,学生的德性不是被教导的,而是被熏陶感染的。因此,在课堂上创设多维立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亲身参与中获得多元体验,是进行体验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雷雨来了》一课第三板块“学会避雨”的教学中,有教师就创设了学生上学路上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促进了行为品质的生成和发展。
  片段2:教师说,如果有一天放学时,我们正在马路上行走,突然下雷雨了,那该怎么办呢?这儿是一条宽宽的马路,马路旁离我们最近的有一棵大树,旁边还有一个超市。那儿是高高的电视塔和公交车停靠站。小组讨论:你会选择哪个避雨的场所?为什么?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手举牌子创设马路上的情境,另一组学生在情境中选择避雨的场所,交流如何科学地避雷:
  ①不要到旗杆、大树、塔、电线杆等高高的、尖尖的物体下去,在那很容易遭到雷击。
  ②最好躲在室内,离家较远的话,可以找书店、超市、银行等地方躲一躲。
  ③闪电的速度可快了,打雷的时候要找离自己最近的安全的地方避雷
  ……
  旗杆、大树、电视塔等直观的展示,再加上电教媒体的渲染,教学内容显得立体、生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感,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学生的感官系统被充分调动、激发,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元情感体验直抵内心深处。这样的情境体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直面现实,丰富体验
  小学阶段是儿童逐步了解、熟悉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道德判断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的课堂应引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两难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在思辨中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多角度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片段3:《校园里的号令》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熟悉和了解学校生活中各种铃声的含义和要求,以及基本的行为规则,主动适应学校生活。
  教师在执教本课时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星期一的早晨,明明因为路上堵车而迟到了,当他进校园的时候,喇叭里奏响了国歌声。此时,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正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校园里行走的明明应该停下脚步立正敬礼,还是应该立即跑进教室,放下书包,然后去操场回到自己的班级呢?
  这样的场景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应该立正敬礼,因为这是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有的说明明已经迟到了,应该快速回到自己的班级;还有的说明明不在操场上,没有参加升旗仪式,可以不停下脚步……思维在碰撞中闪现着火花。随后,教师顺势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的相关规定,学生顿时明白了升国旗奏国歌时,即使路过也要肃立致敬,少先队员行队礼。
  由此可见,当道德冲突源于儿童现实生活时,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时,应多创设思辨情境,在多元矛盾和道德冲突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他们作出明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从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评价延伸,提升体验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评价科学合理,用语准确,情感真实,必将促进学生内心体验的升华。《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学科,儿童的德性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活动,或终止于一节课中。因此,品德课堂的课后延伸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
  片段4:如在《我掉了一颗牙》一课中,经过探讨、演示、练习等教学活动,学生已经了解一些牙齿的保健措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课程即将结束,但教师并没有让教学就此止步,出示了一张“谁是健齿小明星”的评价表,将课堂向生活进行了延伸(见上表)。
  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必须重视真实性、过程性。因此,将评价延伸至儿童的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中考察儿童的行为表现,提升内心体验,将最大可能地塑造儿童真正的德性。
  体验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品德教学必须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重视儿童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在思辨和践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将课堂所得延伸到实践体验中不断升华,才能真正内化成道德品质,实现德性的自主建构,让良好的道德品行美丽生长。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近几年 ,医院纠纷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焦点 ,认真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具有重要意义。病案既是医生临床
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口疮,是羊的一种传染性脓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所有品种、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羊以及野羊都能感染,尤其对羔羊的危害极为严重。
猪肺虫又称后圆线虫,俗称肺丝虫,可感染猪和野猪,特别是对2-6月龄的猪侵害严重,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多雨季节。
鸡球虫病是鸡肠道感染一种或多种球虫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疾病病种。3月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可达70%。病愈的雏鸡往往数月内不易
语文课堂改革是一个实验和探索的过程,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一单导读,三部导学”教学模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一单导读”即一课一单,导学单贯穿学习全过程;“三步导学”即把课堂教学划分为“自主读做”“共学读说”“拓展增量”三个板块。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以生为本”的教学主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经过各年级
有些养殖户对奶牛高热不当回事,认为是小病,无关紧要。但有些高热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丧命。这是因为高热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因此,必
蛋黄呈深黄、深红、橙红等色泽的鸡蛋或者鸭蛋在市场上都称之为红心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所以现阶段红心蛋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表现较好的销售前景,而
串叶松香草,又叫菊花草,原产北美高原。这种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多,热量高,产量高,再生能力强,适口性好,利用年限长,牛、羊、猪、鸭、鹅均可饲用。不同生育期粗蛋白质含量在13%~23%,比苜蓿
雪豹栖息于海拔2500~6000米的高山空旷岩地,性情凶猛,行动敏捷,以各种偶蹄动物、啮齿动物等为食。属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为CITES附录Ⅰ物种。在我国分布数量已十分稀少。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山东省胶州市方井小学全面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已走过四个年头。四年来,学校以被确立为青岛市小班化教学实验联盟学校为契机,秉承雄厚的办学底蕴,锐意创新,变优势为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教学模式,开创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崭新局面,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赞誉度。  立足优势,突出小班化育人理念  方井小学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因修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具有3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