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题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使其终身受益。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感到很困惑,教科书上的知识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遇到一些题目还是不知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问题无法独立正确地读懂题意,不能摄取完整、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课本的内容进行提炼,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知识产生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对知识的感受不深,理解有限。
那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造成学生读题困难的原因
1.基础欠佳,缺少耐心、信心的支持
数学题中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与现实生活贴近,但是题目比较长,数量比较多,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很分散隐蔽。所以,面对这么多的数学题,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懂如何入手,心理上产生了畏惧。学生对数学题的心理障碍,是造成解题困难的首要原因。
2.粗心,经常漏读、错读已知条件
由于学生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造成读数学题时粗心,经常漏读一些重要的条件,因此也就无法读懂题意,更不用说正确理解题意了。
3.轻视阅读,理解欠缺,在解数学题时形成思维障碍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图像和画面比较感兴趣,而对数学学科文字缺乏兴趣,因此造成他们语感比较差,感悟和理解水平也不高。特别是遇到文字较多的应用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惫,搞不清文字意思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这也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大困难。
二、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
1.课本内容预习的“两读法”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新内容的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通过这样的教材粗读与精读,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读数学题的“三遍阅读法”
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①粗读,了解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方法,分清题目从哪几个方面给出条件。②细读,弄清每句话、每个字、每个符号的含义,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关注最后所提的问题。③精读,注意出题者所设的陷阱,抓住各条件之间、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遍:粗读,了解意图和知识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每句话、每个符号的含义。第三遍:精读,透彻理解每层的内容,弄清每层间的关系。经过以上方法进行三遍读题,就能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及题意,自然也就能顺利解题。
3.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的,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将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4.读题断句,找关键词
关键词是一个数学问题的窗口,学生找到了关键词,就能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义,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关键词,有时还需划上着重记号,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5.标注条件,顺利解题
有时解不出题是学生粗心没看清题中的条件或遗忘条件造成的。因此在读题时,边读边标注出条件个数,尤其是一些隐含条件一定要挖掘出来,解题过程中利用好每一个条件。阅读教学最好的载体是应用题,而对应用题的教学,可先按一定“类型”进行引导阅读,形成一定的模式,再进行训练、变式训练,从而渐渐掌握阅读要领,达到熟练程度。
总之,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学生数学阅读。
(责任编辑黄晓)
那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造成学生读题困难的原因
1.基础欠佳,缺少耐心、信心的支持
数学题中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与现实生活贴近,但是题目比较长,数量比较多,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很分散隐蔽。所以,面对这么多的数学题,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懂如何入手,心理上产生了畏惧。学生对数学题的心理障碍,是造成解题困难的首要原因。
2.粗心,经常漏读、错读已知条件
由于学生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造成读数学题时粗心,经常漏读一些重要的条件,因此也就无法读懂题意,更不用说正确理解题意了。
3.轻视阅读,理解欠缺,在解数学题时形成思维障碍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图像和画面比较感兴趣,而对数学学科文字缺乏兴趣,因此造成他们语感比较差,感悟和理解水平也不高。特别是遇到文字较多的应用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惫,搞不清文字意思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这也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大困难。
二、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
1.课本内容预习的“两读法”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新内容的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通过这样的教材粗读与精读,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读数学题的“三遍阅读法”
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①粗读,了解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方法,分清题目从哪几个方面给出条件。②细读,弄清每句话、每个字、每个符号的含义,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关注最后所提的问题。③精读,注意出题者所设的陷阱,抓住各条件之间、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遍:粗读,了解意图和知识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每句话、每个符号的含义。第三遍:精读,透彻理解每层的内容,弄清每层间的关系。经过以上方法进行三遍读题,就能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及题意,自然也就能顺利解题。
3.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的,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将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4.读题断句,找关键词
关键词是一个数学问题的窗口,学生找到了关键词,就能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义,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关键词,有时还需划上着重记号,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5.标注条件,顺利解题
有时解不出题是学生粗心没看清题中的条件或遗忘条件造成的。因此在读题时,边读边标注出条件个数,尤其是一些隐含条件一定要挖掘出来,解题过程中利用好每一个条件。阅读教学最好的载体是应用题,而对应用题的教学,可先按一定“类型”进行引导阅读,形成一定的模式,再进行训练、变式训练,从而渐渐掌握阅读要领,达到熟练程度。
总之,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学生数学阅读。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