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肝病传染科住院的2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并选择同期好转出院的2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死亡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慢性肝功能衰竭(44.96%)、感染(21.43%)、肝肾综合征(17.65%)及上消化道出血(13.03%)。死亡组患者的WBC为(7.28±2.15)×109/L、AST为(287.64±74.28)U/L,TBil为(302.14±152.34)μmol/L,血肌酐为(174.62±45.31)mmol/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9、26.372、28.365和27.336,P均<0.01)。死亡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为(25.64±9.26)%,球蛋白为(18.32±6.21)g/L,血钠为(110.38±14.57)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3.702和-1.754,P均<0.01)。死亡组合并慢性肝功能衰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2.94%、36.13%、30.25%和11.3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5、6.846、10.261和8.765,P均<0.01)。合并慢性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WBC>6.00×109/L、血肌酐>160.00 mmol/L、球蛋白<20.00g/L和血钠<110.00 mmol/L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5.386、6.237、4.682、1.829、3.183和2.351)。

结论

慢性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WBC>6.00×109/L、血肌酐>160.00 mmol/L和血钠<110.00 mmol/L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保肝的同时更应该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及改善全身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引起的一类以急性发热和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近年来,新种SFGR及其所引致的斑点热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不断发现和报道.内蒙古大兴
期刊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降低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发生率,进而降低肝硬化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首次进入失代偿期的176例肝硬化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对照组按肝硬化健康指导要求进行出院指导,实验组按家庭护理资料进行指导;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后3年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肝硬化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
单个磨牙种植义齿修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种植体的数目与种植义齿的固位支持能力、力的传导及应力的分布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单、双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单个磨牙缺失在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同伴支持教育在减少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社区就近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一般糖尿病知识教育,研究组患者在一般糖尿病知识教育基础上给予为期16周的糖尿病同伴支持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物学指标、临床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血糖控制情况、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及与相关基因突变的情况,为临床根除H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67例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样本,并成功分离136株Hp,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因芯片法针对23S rRNA V区(可变区)的2 142位点和2 143位点及gyrA基因QRDR区(含喹诺酮类耐药决定
EZ-Fill根管预备器械具有独特的连续安全平面边缘设计,可采用简化根管预备技术,配合EZ-Fill根管充填系统、单牙胶充填技术即可简单、快速、经济、高效地完成根管治疗.现就其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对疼管理痛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处理态度现状,为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童莺歌翻译修订的KASRP(2008)中文版问卷对76名外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态度评价得分为15.75±3.41分,正确答对率为(39.38±3.98)%,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