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痉挛性瘫痪首诊的精氨酸血症七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二例产前诊断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7例以痉挛性瘫痪首诊的精氨酸血症患儿的疾病特点、诊断、治疗与产前诊断方法。

方法

7例患儿(男3例,女4例)因痉挛性瘫痪就诊,通过血氨、肝肾功能、血液氨基酸、尿液有机酸及ARG1基因检测确诊为精氨酸血症,给予低蛋白饮食、瓜氨酸、苯甲酸钠及对症治疗进行干预。其中2例患儿母亲于第2次妊娠中期时接受产前诊断,经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检测,进行ARG1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7例精氨酸血症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至4岁,主要表现为痉挛性瘫痪与生长发育落后,1岁10个月至12岁时被确诊为精氨酸血症。其中5例患儿伴智力障碍,3例伴癫痫。7例患儿血清精氨酸浓度增高(86.66~349.83 μmol/L,正常参考范围5~25 μmol/L),6例患儿存在肝功能异常,5例血氨增高。脑核磁共振成像显示4例患儿存在脑萎缩。7例患儿ARG1基因被检出9种突变,其中c. 703G>A和c. 32T>C为已知突变,c. 34G>T、c. 53G>A、c. 67delG、c. 232dupG、c. 374C>T、c. 539G>C及c. 646_649delCTCA为7种新突变。1例患儿母亲羊水细胞ARG1基因存在c. 703G>A纯合突变,提示胎儿患病,行引产手术。1例母亲羊水细胞ARG1基因未检出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c. 53G>A),提示胎儿未患精氨酸血症。新生女婴出生后脐带血ARG1基因分析未检出突变,血液精氨酸浓度正常,发育良好。

结论

精氨酸血症是少数可治疗的导致儿童痉挛性瘫痪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饮食与药物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7例精氨酸血症患儿经血液氨基酸及ARG1基因分析确诊,检出7种新突变。两例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基因分析成功进行胎儿产前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女性腹直肌及腹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剖宫产分娩的GDM孕妇40例为GDM组,选择同期糖耐量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高原人体体力负荷前、后能量代谢的变化以及高压氧预处理(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由平原入伍进驻到海拔3 800 m高原地区6~24个月的健康男性战士6名,分别在HBOP前、预处理5 d和7 d后测定其体力负荷前、后的血糖(glucose, Glu)、乳酸(blood lactate, BLA)、乳酸脱氢酶(lactat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胶质瘤化疗药宁得朗(ACNU)治疗胶质瘤干祖细胞SU3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将SU3移植于生长在独立送风系统小鼠笼(IVC)内的普通NC裸小鼠皮下。致瘤后,取肿瘤组织接种于全身发绿色荧光的NC裸小鼠皮下,第3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HBO组(7只) 、ACNU+HBO组(7只)、ACNU组(7只)和对照组(12只) ,前2组置于早先建立的无特殊病原体(SPF)的HBO-I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6例婴儿型糖原累积症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断的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血生化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检查、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有5例诊断为经典婴儿型(男
目的分析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北京地坛医院的12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标本,采用One Step 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分型检测,观察病原学分布特点,分析主要病原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扩增主要病原的VP1片段,构建进化树,简要分析其亲缘进化关系。结果共收集12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多见于≤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