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弱势化倾向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化、边缘化现象,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当前农民工的边缘化和弱势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农民工边缘化、弱势化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消解农民工弱势化、边缘化趋势之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边缘化;市民化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汇,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农民工边缘化趋向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这一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农民工边缘化的主要表现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工渐趋被边缘化:边缘化的生存空间;边缘化的生活方式;边缘化的社会认同。(1)边缘化的生存空间——集群的农民工。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外来人口,由农村移居城市,在城市中找寻属于他们生存的空间。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系的存在,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到城市。首先,农民工是后来者。由于农民工大多收入较低,没有能力买房,更多是租房子,或工作地提供集体住宿,或选择城市郊区兴起的城中村等,这样渐渐的就产生了人口的“集群效应”,以后会有更多的农民工选择生活在这里。其次,农民工在当代陌生人社会中建立“熟人社会”。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主要是依靠亲友介绍或帮带来到城市,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他们组成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他们是老乡是朋友是亲人,在这个圈子里他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助。这样一个“熟人群体”几乎是农村生活形态的缩影,他们是集群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2)边缘化的生活方式——沉默的农民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不同。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工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在生活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由于受生活水平和环境的影响,生长在农村的农民工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相比有很大差异。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劳动力迁徙城市居住,虽然他们很想积极的融入到这个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但他们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就最表面上来讲,农民工在行为方式上、外在形象上与城市居民截然不同,甚至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城市居民会因为农民工的穿着和外在形象,以及一些他们认为的不文明、不雅的行为对其进行评判,甚至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就会导致农民工产生自卑的心态和敏感的反应。另外,在经济地位、语言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也会导致农民工不敢也不愿与城市居民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这个严重后果,只会使他们更羞于展现自己,改变自己,变成这个城市中沉默的一员。其次,因为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家庭生活负担大,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收入过丰富的生活。再者他们大多奉行节俭的生活观念,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几乎没有多余的其他生活消费。“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调查表明,农民工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主要有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聊天或闲逛、棋牌及体育活动、听广播、上网、看录像、电影、打电话、自学、参加培训以及其他活动等。50%以上的农民工只有前三项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3)边缘化的社会认同——异化的农民工。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是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包括社会认知、身份认同以及文化认同。认同也就意味着接受某种社会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并归属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村的那种生活轨迹,长期居住在城市,努力适应和融入这个城市。但是,尽管一些农民工做出了积极的改变,但是依旧存在不彻底的社会化现象,使他们成为了社会的“双重边缘人”:当农民满怀着希望和追求来到城市,却从流入地居民、组织机构的态度行为中感受到了歧视、冷落和排斥,甚至始终被“打入另册”。他们对城市生活既充满依恋与向往,又对不能融入城市社区感到失落。梦想挫败之余,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既不同于城市居民,又异于家乡农民的“双重边缘人”。“双重边缘人”的形成造成了农民工的异化:既不是地道的农民又不是纯正的进城市人,使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状态。
  二、农民工边缘化趋向产生的根本原因——文化隔离、文化歧视
  本文认可其他学者的研究:将农民工边缘化的产生归结于制度上的阻碍,经济地位上的阻碍,组织上的阻碍以及自身素质上的阻碍等等客观性的原因,但本文则更倾向于认为产生农民工被边缘化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中存在的排斥心理,城市社会中明显存在的文化隔离和歧视。诚然,依旧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户籍制度上的障碍,会影响农民工的自由流动,由户籍制度延伸出的其他制度上的限制也会约束农民工获取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也有学者认为,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低,就经济这一条件就决定了农民工不能获取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地位。还有的学者认为农民工自身素质决定了他们无法正常融入社会,成为城市的一员。在本文看来,这些都是可控性、可改变的因素,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和农民工这两方面进行调整,政府为农民工提供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政策上的机会和经济上的条件,农民工也可以依靠着这些机会和条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在客观要件上满足城市的需要。在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不论农民工如何做出改变,他们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缺乏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融入城市,更多情况下则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无法融入城市,城市同样也不给于认可。社会分层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存在社会排斥不仅仅是因为农民工物质上的匮乏,更多的是从内心都将农民工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不愿接受外来力量打破社会分层的现状,分享他们的既得利益。社会大众心理上的排斥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政策领域也会借用大众的排斥心理,在制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方面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排斥。同样,农民工面对被排斥的现状,也无法正常接受这个城市自身的融合,会对城市融入产生排斥的心理。这种双方的排斥会相互影响,最终致使农民工无论是在经济地位上,还是社会地位上等其他方面都渐渐被边缘化,同时也被自己边缘化。   三、化解农民工边缘化的主要措施
  化解农民工边缘化的主要措施就是将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实现农村身份向城市居民身份的彻底转换。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力以及城乡体制改革,利用农民工进入城市从事分农业生产的机遇和优势,使其参与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并接受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熏陶,逐步获得市民身份、权利以及素质的过程和现象。农民工市民化主要体现在户口性质、地域、产业以及文化的转变,其中农民工生活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内容。(1)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在于确立社会公正理念,提供融入机制。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农民工自身寻求更好发展的欲求是牵引作用,无论是推动的力量还是牵引的力量,都无法施加足够的力量促进农民工完全实现市民化,这都需要第三方——政府的介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经济发展的推力和农民工自身的牵引力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农民工能够顺利实现市民化。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社会公正的实现靠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主要体现在源头的公正;过程的公正和结果的公正。第一,源头上建立公正理念:建立合理公正的社会秩序。以社会公正理念为支撑,制定以“消除社会排斥”为目标的社会政策,倡导社会人人平等、自由,打破不平等的身份等级观念,通过各种准则、法令和调理的制定,给予农民工以政策、制度上的身份保护和认可,为农民工未来实现市民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使他们获得同等的“国民待遇”,以平等的姿态在社会立足。第二,过程中贯彻公正理念:重新建设社会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对农民工应一视同仁,进一步废止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和限制政策;调整社会利益结构,让农民工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同样也能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享有同等的公民政治权利、经济发展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等等,能够争取到发展自己进而便于融入社会的机会。第三,结果上实践公正理念: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创造出来越来越的社会财富,政府部门应贯彻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完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农民工都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2)农民工市民化的保障是构建社会心理关怀体系,化解融入障碍。新生代的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已经为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改造付出了太多,但是由于迟迟不能获得社会大众给予的公正的社会地位,一些农民工不免心生怨恨,心生不满,这些潜在的意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将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影响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一些农民工心生不满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城市的排斥,这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不够成熟,遇到问题时不能采取积极的心态和措施处理问题。对于城市的排斥,我们应该破除过去农村与城市截然对立的二元对立的旧观念,以平等的、宽容的姿态对待和接纳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同时也应该抱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让渡出来一部分城市的既得利益,给予农民工这一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对于农民工自身存在问题,应构建社会心理关怀体系,如加强农民工群体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重视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知识学习,让他们更多的了解个体社会化这样一个概念和模式,培养农民工的良好心态,塑造现代人格等等。让农民工在心理上、精神上适应社会化的过程,塑造、提升现代性人格,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应对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心理层面消除农民工的不适应感。
  参 考 文 献
  [1]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报告之[C].调研世界.2007(1)
  [2]唐斌.“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7)
  [3]陈秉公,颜明权.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J].江汉论坛.
  2008(5)
其他文献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总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减少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活动费用,必须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而封建时期的这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在相应教育文件的引导下当前很多小学已经将国学经典纳入到了教育体系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国学经典的渗透性教育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如何进
目的 研究患有早期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患有早期近视的青少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
如今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逐渐趋于成熟,高速公路路线已经覆盖全国80%左右地区,给人们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新建的高速公路上存在收费站所收取费用大部分用于公路的维
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应重视人本管理中人的素质间是.
运动技能的迁移原理是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也是完善和操作系统康复方案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学中,运动
沥青路面永损害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常见的公路病害之一,本文针对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较系统地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理和成因,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疼痛接纳的治疗方法感兴趣,特别是正念疗法。本文主要概述了以接纳为基础的干预疗法,讨论了正念在疼痛接纳的重要作用和接纳疗法的相关脑机制,说明正念可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节课充满精彩,取得实效。同样,每位教师也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易于操作,便于引导学生参与,以简约为指导且长期坚持,必将会构建起简约风格的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