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错题”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错题;学生;计算品质
一、依托错题,让计算效率“超速”
計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后必须达到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删除了一些难度较大,计算步骤较多的计算题,增加计算器辅助教学,可十年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下滑,与课程中缺少一定量的练习有关,但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题海战术。在保证练习量的同时,依托“错题”,有效提高计算能力,不愧为一条好途径!
(一)课前,利用错题,预防错误
低年级的学生,上计算课时,让学生操作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计算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尽量让孩子说出算理算法。高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课,应该让学生试图寻找多种方法后,再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计算的乐趣,效果不错。
要利用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巧妙机制运用学生课堂上共性的错误,进行剖析、讲解,可以有效减少计算出错率,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课堂上的巩固练习环节,利用错题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课堂实践中的必有环节,我们主要采取“小老师”、“小医生找毛病”、“啄木鸟捉虫”等形式,让学生在改正错题的过程中,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在“订正”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典型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达到了预防的效果。
(二)课中,强调算法多样化,并及时优化
算法多样化教学即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也是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乱点”,教材十分重视算法多样化教学,但是各种标新立异的算法侵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使得我们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计算品质降低。随意我们的计算教学中要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不要面面俱到,要重视方法的优化和指导。比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25×12时,不仅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25×(10+2),还可以用25×4×3,方法简便计算。
对于25,4,125,8这几个敏感的数,具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对于数的意义和运算就能迅速做出反应,用之进行简便计算,形成对数的直觉感知,发展孩子的“数感”。它的形成需要认真扎实的知识学习,在课中凸显算法多样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孩子在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课后,收集错题,分析原因
学习中的有些“错误”在班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这样的错误,我们教师更应视其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收集成册,使大部分同学达成纠错重建的目的。
让不同的孩子学不同的数学,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个性化作业的今天,我们采取让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即“错题集”。小学生计算的状态好时练习错误少;状态不好练习错误就多。不明白算理的即使把这一刻的错题都改过来,下一次又会错。学生考试时,计算的状态比较好,所以,“典型的错题”一般会出现在单元测试中,所以,我把错题的收集,放在单元考试后,以一单元为界,把错题抄出来,写上正确的解题方法,并找出出错的原因,整理成册。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巩固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进行自我反思。
二、依托错题,让计算纠正效果“1+1”
(一)错题收集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
试卷讲评课,是一个单元错误的集中检阅,可以采用与错题收集形式相结合。我们的做法是:对于大部分孩子出错的题目,教师先分析出错的原因,再集体讲评,并让孩子尝试分析是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好导致错误。对于让学生由于自己马虎大意导致错误,让学生自己订正。并且让学生把错题进行收集,经常把错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时,计算:43.5÷2.8,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5,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15。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15与除数2.8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5×2.8+15≠43.5,说明商是错误的。
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15缩小10倍,得1.5。
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错题收集在期末复习中的应用
重复是记忆之母,我们反对是大量的,无效的,无目的重复,如果没有错题管理,那么学生的重复很难做到有效,学生更不善于自行组织有效重复。教师可以利用错题本对学生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重复,学生的知识内容需要有效重复的,按一定的分段时间,根据错题的评价情况,有效合理的控制,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复习时间。
“错题集”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途径。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把这些错误记录在一本专门的本子里。我定期从学生的“错题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题,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同时让学生的解题思维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了解自己作得好的地方,分析做错的原因所在,检讨那几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采用什么方法去补救。这样按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重构,学生会发现这项工作像搭积木,可以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时刻,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又可以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系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依托错题,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的错误作出正面干预和影响,精讲巧练,防范于未然,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钟慧英,金华市东苑小学。
关键词:错题;学生;计算品质
一、依托错题,让计算效率“超速”
計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后必须达到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删除了一些难度较大,计算步骤较多的计算题,增加计算器辅助教学,可十年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下滑,与课程中缺少一定量的练习有关,但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题海战术。在保证练习量的同时,依托“错题”,有效提高计算能力,不愧为一条好途径!
(一)课前,利用错题,预防错误
低年级的学生,上计算课时,让学生操作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计算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尽量让孩子说出算理算法。高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课,应该让学生试图寻找多种方法后,再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计算的乐趣,效果不错。
要利用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巧妙机制运用学生课堂上共性的错误,进行剖析、讲解,可以有效减少计算出错率,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课堂上的巩固练习环节,利用错题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课堂实践中的必有环节,我们主要采取“小老师”、“小医生找毛病”、“啄木鸟捉虫”等形式,让学生在改正错题的过程中,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在“订正”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典型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达到了预防的效果。
(二)课中,强调算法多样化,并及时优化
算法多样化教学即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也是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乱点”,教材十分重视算法多样化教学,但是各种标新立异的算法侵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使得我们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计算品质降低。随意我们的计算教学中要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不要面面俱到,要重视方法的优化和指导。比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25×12时,不仅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25×(10+2),还可以用25×4×3,方法简便计算。
对于25,4,125,8这几个敏感的数,具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对于数的意义和运算就能迅速做出反应,用之进行简便计算,形成对数的直觉感知,发展孩子的“数感”。它的形成需要认真扎实的知识学习,在课中凸显算法多样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孩子在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课后,收集错题,分析原因
学习中的有些“错误”在班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这样的错误,我们教师更应视其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收集成册,使大部分同学达成纠错重建的目的。
让不同的孩子学不同的数学,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个性化作业的今天,我们采取让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即“错题集”。小学生计算的状态好时练习错误少;状态不好练习错误就多。不明白算理的即使把这一刻的错题都改过来,下一次又会错。学生考试时,计算的状态比较好,所以,“典型的错题”一般会出现在单元测试中,所以,我把错题的收集,放在单元考试后,以一单元为界,把错题抄出来,写上正确的解题方法,并找出出错的原因,整理成册。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巩固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进行自我反思。
二、依托错题,让计算纠正效果“1+1”
(一)错题收集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
试卷讲评课,是一个单元错误的集中检阅,可以采用与错题收集形式相结合。我们的做法是:对于大部分孩子出错的题目,教师先分析出错的原因,再集体讲评,并让孩子尝试分析是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好导致错误。对于让学生由于自己马虎大意导致错误,让学生自己订正。并且让学生把错题进行收集,经常把错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时,计算:43.5÷2.8,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5,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15。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15与除数2.8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5×2.8+15≠43.5,说明商是错误的。
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15缩小10倍,得1.5。
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错题收集在期末复习中的应用
重复是记忆之母,我们反对是大量的,无效的,无目的重复,如果没有错题管理,那么学生的重复很难做到有效,学生更不善于自行组织有效重复。教师可以利用错题本对学生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重复,学生的知识内容需要有效重复的,按一定的分段时间,根据错题的评价情况,有效合理的控制,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复习时间。
“错题集”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途径。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把这些错误记录在一本专门的本子里。我定期从学生的“错题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题,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同时让学生的解题思维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了解自己作得好的地方,分析做错的原因所在,检讨那几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采用什么方法去补救。这样按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重构,学生会发现这项工作像搭积木,可以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时刻,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又可以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系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依托错题,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的错误作出正面干预和影响,精讲巧练,防范于未然,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钟慧英,金华市东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