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平实的数学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平实课堂 《平均分》
  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82-01
  “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为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知,形成可靠的表象,建立牢固的模型,都将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编排,抓住学生的实情,科学引领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平均分概念,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加速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注重学生积累,打造朴实的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用活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元素,激发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合作、研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积累对应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预设中,笔者把桃子变成学生非常熟悉的铅笔,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一开始就让学生分6枝铅笔,分给2个朋友,会有几种分法?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你是怎么想的?在讨论中学生们一致得出:每人3枝是公平的,大家同样多。教师又引导:如果要公平地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吗?用圆片摆一摆。
  利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为基础,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不同分法的过程体会到公平性,从而顺利地引出平均分。这种策略重视了学生的积累,用活了学生的经验。因为学生是在真实的活动中获得“平均分”的,所以概念是清楚的,记忆是深刻的。
  透过案例,笔者感觉到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接地气,不必去追求那些奢华的课件和大量的实物,把学生身边有价值的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探索中,数学教学就会在真实中绽放出智慧的光彩,平实且意境悠长。
  二、注重生活联系,打造平实的课堂
  数学来源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在课堂中实践这个理念。一则担心学生对司空见惯的现象熟视无睹,从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则担心不使用课件等现代多媒体,被同行鄙视。由于这些顾虑的存在,有时会让低年级的数学课变得不伦不类。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贴近学生的教学,其次是贴近生活的教学,再次才是具有理性的教学。
  在《平均分》的结课中,留有这样的研究题:学校举办了二年级画画比赛,选出了前三名。准备用6盒水彩笔作为奖品颁发给这3个同学,你认为怎么发好呢?很多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说出:“每人2盒。”笔者追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平均分。”这时,有新的声音发出:“这个好像不大好吧!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是2盒,那有区别吗?”“这样发奖品好像是不公平的,最好的和其他人都一样。”……于是,学生们提出新的思路:第一名3盒,第二名2盒,第三名1盒;或者是第一名4盒,第二名、第三名都是1盒等。“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有用的数学。”是啊!什么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呢?这个例子的延伸就是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经典案例,我们不能让学生变成书呆子,只知道平均分是所谓的公平,却忘记真实生活中的公平。
  我们提倡数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数学教师在研制教学案前,要了解学生的经验基础,用儿童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进行科学的预设。同时,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感悟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测一测、量一量等,促进长度、质量、面积等概念的有效建立。以生活元素为媒介,引领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他们会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是充满快乐的体验之旅。
  三、关注学习反思,打造真实的课堂
  让“反思”走进学生的学习,这是一个理性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审视自己的预习、课堂作业、复习、考试等各个学习环节,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一定能如虎添翼。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也会有较大的改观。
  在《平均分》教学中,还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拿出一纸箱的水彩笔,让学生猜猜怎样分才是公平的。然后,组织讨论。有的学生说每人4盒或每人6盒;也有学生提出,那样分可能会不够分,应该每人先分2盒。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分得公平,就得知道水彩笔的总量大约是多少,不管怎么分都要估一估数量,再决定具体的分法。这种让学生把估算、平均分都整合到一起的思考,一定会让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优化的发展,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理想的发展。
  (责编 林 剑)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61-01  2011年,修改版的《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数学培养目标从“两基”的层面拓展到“四基”的层面,这种改变显然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数学及其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就在我们欣喜之余,却发现许多一线教师难以把握增加后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基
期刊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 教学片段 教学案例 案例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71-02  【案例背景】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克隆技术的介绍,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
期刊
【关键词】复述 言语 简要 精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78-01  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复述分为简要复述、精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学生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复述训练,能够发展语言概括能力,巩固记忆。  一、简要复述,建构话语意识  简要复述是将材料内容的主干问题进行分析重组,然后简明扼要地
期刊
【关键词】文本 能力 《窃读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75-0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要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正确地理
期刊
【关键词】写景散文 《济南的冬天》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79-01  学习写景散文,学生不仅要读出散文的语言美,还要体会文本的韵味。笔者认为,教学写景散文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领会作品的内涵,下面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谈谈写景散文的教学。  一、从文题入手,体会文本情感  题目是一篇文
期刊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113-01  问题是知识的源头,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衍生对知识的总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初中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问题,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意识,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快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通过
期刊
【关键词】长篇课文 《我的母亲》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91-02  假如一篇课文篇幅较长且内容深奥难懂,学生又没有提前预习,教学时教师就会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而问题在于:教师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使教学内容能够完整呈现又突出教学重点呢?对此,有的教师建议使用“切割文章”的
期刊
【关键词】《质数与合数》 数学概念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83-02  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因素有认知因素、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等。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凸显学生主体,寓概念学习于探索活动之中。笔者认为,概念的引入—理解—巩固—深化要过渡自然,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下面以《质数与合数》教学
期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迁移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52-01  所谓迁移理论,就是由一种学习方式影响另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知识理论对另一种知识理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以课文为主的文本,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模式,对文本进行有意义的阐释。教师应当结合迁移理论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89-01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在努力追寻着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然而,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往往被过多的粉饰和铅华所掩盖。一个教学片段促使笔者理性地审视课堂教学,追寻本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面积?面积的单位有哪些?(生答概念)  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