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寻味”的一堂课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听过一堂《数据的统计和整理》的教学观摩课,这是该课的教学片断: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谁能告诉大家?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
  师: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好!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警察。
  师: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保护神,好!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教师。
  师:和老师是同行,来,我们握握手!
  (师生握手)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建筑师。
  师: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好!
  ……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老师预祝大家梦想成真!(教师表情突然严峻起来)可是,有的同学却永远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有的同学私自到水塘、小溪里玩耍,溺水身亡;有的同学过马路时不注意来往车辆,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有的同学乱爬电线杆,不幸触电死亡,等等。生命都没有了,又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下面请看老师调查到的有关信息(屏幕显示):
  我区中小学意外死亡人数情况:2002年,5人;2003年,7人;2004年,3人。
  师:为了更直观地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人们常常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和整理。
  学生尝试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略)。
  师:看着这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什么?
  生:2003年意外死亡人数最多,2004年最少。
  师:2004年我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人数只统计到今年10月份,同学们希望这个数据再增长吗?
  生:不希望!
  师:为了让这个数据不再增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不私自到水塘边玩耍。
  生:过马路时注意来往车辆,走人行横道。
  生:不仅要自己注意安全,还要劝别人珍惜生命。
  师:说得好。
  
  一、评析
  
  (一)制造悬念,引入正题
  本课打破常规,用“理想”引入,唤起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之情。教师话锋一转,“有的同学却永远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想知道为什么吗?”制造悬念,让学生理解了“生命都没有了,又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而通过荧屏显示,引入正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从这堂课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师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结论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三)以问助讲,沟通、深化、递进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还是结束讲授,都离不开使用提问的手段。提问起到了导入课题、讲解课题和提纲挈领结束课题的作用。教师通过提问学生,能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学习是一种探索,学生通过教师层次递进式的设问,将思路打开,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四)注意安全、珍惜生命,学会学习
  生命是脆弱的。据了解,近年来,意外伤害已取代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成为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意外伤害的形式主要有违反交通安全造成的伤亡,溺水死亡,食物中毒,触电伤亡,好动攀高引发伤害等。根据一项最新的抽样调查,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儿童死亡占总量的26.1%,而且这个数字以每年7%一9%的速度增长。为此,注意安全、珍惜生命,不仅仅是班主任或德育教师的事,所有的任课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热爱生命,尤其重要。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二、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
  本节课中学生尝试使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达到什么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靠?如学生在找实例时问能不能不用“死亡数字”,我们如何引导?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问题
  由于我们还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尚无良策。
  (三)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
  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四)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给学生自己和别的同学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可能是反面的。
  (五)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授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常规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为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活动情境与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六)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三、几点建议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始于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观念模糊、认识不清的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背景、意义等问题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    1977年~2004年,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28年,就其特征而言,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恢复高考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当时的理念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一、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思想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首先我们要理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
期刊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天上雷声大作,地下涛声依旧。”推行新课改三年来,还有不少学校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期末一考定优劣”。并且这样的评价,只包括智育,不包括德育及其它各育,实属片面评价。假如说,某初三学生在升高中考试中,分数比较好,即使行为表现很差,也能顺利到高中就读,这样录取新生,未免不合理。在初中学校读书的其他
期刊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直接关系着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数年来,窃以为班主任要使用好以下几个成语。    一、一视同仁    班级是一个“多元体”,各成员学习有优劣,纪律有好坏,家庭有区别,个性有差异,真可谓千人千面,教育方法众口难调。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人格尊严。班主任务必尊重学生的人格,摆正心中的天平,千万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要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
期刊
学习一门新学科,最初的“入门”至关重要,“入不了门”就难以“登堂入室”。入门的关键在于学生“爱学”,同时“会学”。  如何使学生爱学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有密切的关系。怎样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要上好绪言课,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绪言课是初中化学的开篇
期刊
生活就像一本书。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地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究竟怎样去做学困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困难”的病根。因此,首
期刊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比地球大的是宇宙,比宇宙大的是人的胸怀。”人的思想,博大精深,细微复杂,试图用几句简单的语言说清,实属不易。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多样性、互异性等都应是其特点。人的思想工作转化途径多种多样,有强制性的、有说服性的、有感悟性的、有实践性的。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仅属于软化性的说服教育,力度有限、效果有限,况且教育的对象又是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因此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化学生的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好处    (一)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相互关爱  在这里,我所谈的校园文化是指教师的团队精神——教师的合作文化。  学校需要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第一,新教师需
期刊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突出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从权力集散式的领导方式上看,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从教育目标看,领导与教师又都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分工的协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