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投资的春夏秋冬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内地A股下跌22%;美国道指微涨5.53%;美元指数上涨1.86%;黄金上涨10%;同为贵金属的白银全年则下跌了10.7%;在2010年表现最为亮丽的大宗商品更是惨遭滑铁卢。从资本市场真正赚到钱的投资者寥寥无几。
  然而“真金不怕火炼”。尽管资本市场“乱七八糟”,但黄金依然以10%的年涨幅雄冠全球。在股票与商品投资者惊呼“看不懂”的同时,实物黄金持有者的脸上,却仍旧洋溢着已经持续了11年的微笑。
  为什么所有资产都跑不赢黄金?不论是在2011年,还是既往11年的总和?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黄金同时具备价值贮存、价值交换与支付手段三大功用。自1971年美国关闭黄金兑换窗口起,主流经济学界开始不断攻击黄金,称其为“野蛮的遗迹”、“无用的金属”,试图对它进行“去货币化”。40年过去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用黄金直接购买东西,也没有人用黄金签订债务合同。经济学家似乎成功剥离了黄金作为“价值交换”与“支付手段”的功用,但唯有“价值贮存”这一点,无论如何也难以贬低,而恰恰是这一点,正是被他们所极力推崇的现代纸币体系的死穴。每当地缘政局不稳、政府信用流失、央行开动印钞机搞“QE”,金价总会暴涨。
  其实黄金并没有涨,金价“上涨”,无非反映的是它的竞争对手——“纸币”价值的下降。换句话说,如果各国政府信用继续流失、央行一意孤行地增发纸币,那么金价是没有“顶部”可言的。这就是为什么油价迅速攀升至147美元,随即破灭,而金价却11年“巍然不倒”的原因所在。
  自然界有四季交替,经济发展也遵循着同样的周期性,各个阶段分别彰显不同的货币需求。
  第一阶段,春暖花開。经济刚从严酷的隆冬中复苏。政府与中央银行汲取了滞胀的教训,重新开始遵守财政纪律,维护货币币值。在这一阶段,投资需求随着经济企稳增长而逐渐上升,货币“价值贮存”的功能骤降,因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正在从“如何保值”转移到“如何增值”。因此,市场更加青睐那些拥有增长潜力的经济体的主权货币,而非黄金白银这类保值产品。
  全球经济的上一个春天,为1980—1996年这段被现代经济学家冠名为“金发女孩时代”的黄金增长期,其特点是不温不火。1980年,里根总统与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果断加息,战胜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1996年,格林斯潘发表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警示经济可能存在过热风险。
  第二阶段,烈日炎炎。当所有人都认为“明天会像昨天一样美好”、“投资稳赚不赔”的时候,经济就会过热。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全民投资。股票、房地产出现泡沫。“理财”、“投资”成为每个人挂在嘴边的谈资。狂热的投资需求压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经济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之景。繁荣的经济带动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商品交换需求亦随之上升。然而,投资未必总会产生正回报,经济过热时,也最容易产生不当投资与过度投资。例如,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只要沾上“.com”概念,任何一家没有盈利能力的皮包公司都很容易高价上市;地产泡沫期间,经常见到连排别墅或公寓空无一人……
  这些“投资”实际上挥霍了储蓄,造成了严重浪费。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会对此“纠偏”,让经济出现衰退,利率走高(反映储蓄不足的事实);让那些莽撞的投资者付出代价(股价下跌、房价下跌)。可政府与央行并不希望“好日子结束”,他们应对储蓄不足的方法是强制压低利率、供应纸币。这就使得原本应该被清算掉的不良投资迟迟得不到清算,债务越滚越大。一方面货币供应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无法跟上其步伐,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庞大的债务养肥了谁?答案是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或与金融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它们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过制造业,导致大量优秀人才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流动。这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萎缩,使得通胀水平更加严重。
  这一阶段,纸币与金银的需求同时骤增,前者由流动性与投资意愿拉动,后者由通胀下的保值意愿拉动。到了“盛夏”,当人们发现投资收益越来越低,保值意愿就会超过投资意愿,这意味着金价上涨。其实,夏天只是贵金属牛市的开端。全球经济的上一个夏天,为1996—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来说,由于泡沫尚未破灭,所以依然处于炎炎夏日。但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丝丝秋意。
  第三阶段,秋风瑟瑟。积聚数年的债务泡沫破灭。俗话说,一雨成秋。经济由盛转衰的速度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在此期间,多数人的资产价值快速挥发,甚至一夜间便由腰缠万贯变得穷困潦倒。2008年,美国两房的股价连续两日暴跌超过90%;道琼斯工业指数仅用数月时间,便跌去2/3;许多公司债券前一天还是AAA的顶级评级,第二天便成为“垃圾级”……
  秋天也是各类需求快速转换的时期。
  投资需求由顶点下降至冰点。财富效应的丧失,使得债权人不敢再轻易借钱,银行不再敢轻易放贷。股市成为绞肉机,楼市成为自由落体的风水宝地。
  还债需求迅速升温。大量后知后觉的企业未能享受到“盛夏的果实”,反而欠下一屁股“盛夏的债务”。还款高峰来临之时,会出现流动性的极度匮乏。企业这时每日思忖的已经不是如何赚钱了,而是如何避免倒闭,或如何“跑路”。
  通胀忧虑退居次席。在秋日,总的来说是“现金为王”,因此金价也会出现阶段性调整。2008年,我们看到美元独领风骚,金价也跟随股市、商品出现一波大幅调整,但其调整幅度远小于其他品种。
  当然,如果在资产泡沫破灭前就做好准备,秋天并不可怕,反而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保全财富的关键是要比别人早做行动,一叶落便知天下秋,出脱资产,握紧钱袋。美国经济目前便处于清秋之际。
  第四阶段,寒风凛冽。面对资产价格暴跌,政府与中央银行不可能无动于衷。如果深秋的衰退让众多中小企业以倒闭的方式清算了债务,那么对政府与大企业这些“绝对不能倒”的实体来说,他们化解债务的唯一可能就是用通货膨胀来稀释。
  资产泡沫一经破灭,无论政府与央行注入多少货币、如何降息,一般来说是没有可能让资产价格重新回升的。这就好比往一个已经破了的气球里打气,注定于事无补。但是,政府却往往认为,经济未能回稳的原因是“刺激还不够”,于是继续增发货币。实体经济因为泡沫破灭而萎缩,货币供应却在疯狂增长。那么在某一个时点,公众必然会燃起强烈的通胀升温预期,保值需求将卷土重来,纸币信用一落千丈。在寒冷的冬季,经济本已停止增长,通货膨胀又来雪上加霜,这种“滞胀”(“经济停滞 通货膨胀”,而夏季的特征是“经济繁荣 通货膨胀”)现象在现代经济学家看来是全然无解的,决策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经济滞胀期,投资需求、还债需求均降至冰点(债务清算已由倒闭潮或通胀基本完成),孱弱的经济亦使商品交换需求大幅下降。此时此刻,人们最看重的便是资产的价值贮存功能,每个人都不愿长期持有央行肆意发行的纸币,从而转投“诚实的货币”——金银。
  滞胀是经济的悲哀,但却是贵金属的天堂。这一时期,黄金白银的牛市才进入“巅峰时刻”。之后冬去春来,经济会步入下一个周期。到那时,出脱黄金、购入资产便是明智之举。
  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学会顺势而为。过去20年的投资经验,在下一个20年未必有用。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由夏入秋的关键一年,您做好准备了吗?
其他文献
2004年11月8日,江苏徐州市中级法院二审终结一起特殊的财产损坏赔偿纠纷案,判令卖主偿还买主同类雪狐一只,并赔偿经济损失2000元.案件不大,却牵动了当地许多养殖专业户的心,
1998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逐渐向市场化迈进.房地产价格也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到2004年4季度其增长率达到10.08%,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率仅为
<正> 农民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是为农民技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服务,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它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之中。怎样确定技术教育的内容呢?一般应注意
了解中国工商银行调兵山市支行就像读一本书,字里行间闪烁着领导和员工“团结、务实、进取、优质、廉洁”的精神风貌,当您细心地翻阅支行20载经营管理每一篇章时,更会令人惊赞,引
<正> 我们乐业村有一百八十九户,九百三十七口人,耕地面积九千三百三十亩。八五年人均收入五百七十元。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办起了以技术
<正> 一个成人教师,要在成人学习的记忆问题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必须注意成人记忆的特有规律。我国各类成人学校学员的年龄一般都在18岁到35岁之间。处在这个年龄时期的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二级预防所需的药物费用负担。方法按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层及指南要求进行二级预防所需的药物费用的个体化测算,并结合患者的经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近年来实现了集体性崛起,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自主的支柱。从2002年到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从6家增
<正> 一、目的和任务在制订大纲时,考虑到文科学员的特点,日的在于使他们通过学习能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及其有关规律,既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利他们在生产、生活和工
当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时,会发现,我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带来了中国城乡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今天,在新的历史时空交汇点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高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