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政府观的概念建构及其测量

来源 :治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JL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政府”讨论不应仅停留于哲学思辨,更应系统考量民众的相关心态和价值观念,尤其是民众的政府观。不过,学界对此的探讨依然付之阙如,甚至缺失对“政府观”概念的必要界定与测量。本文以现有文献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从政治文化视角重新界定民众“政府观”概念,认为它是指民众对于理想政府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包括对政府组建方式、政府职能与权限、政府责任以及政府决策方式四个维度的系统性价值取向。依此四维度分别建构测量指标,借助系统性设计而采集的数据库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适合中国情境、可与国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也相应成为一门专业和学科.不过,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这些能为公众提供收入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不太关注为公众提供具体服务和照顾的社会服务.林闽钢教授是我国社会保障学术界较早关注社会服务的学者.自2012年承担有关社会服务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以来,林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对全球社会服务发展以及我国社会服务的转型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在汇编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新著《走向社会服务国家:
新时代出国留学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是具有特殊代表性的青年群体,其爱国主义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其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而且在国外具有代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它彰显了我们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高度统一,生动阐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目标.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在引领和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地位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更是一个如何按照以人为本进行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命题.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过往、放眼当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无一不是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取得的。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进行探讨,能够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引。
新中国成立以来,流通改革始终是完善经济体制建设和优化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现实问题.数字经济时代,流通效率有望得到进一步突破,并成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由此,流通领域政府职能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成为深化流通改革的关键议题.鉴于流通是市场交换关系的总体现,探讨政府职能优化还要以认识和尊重市场微观机制为前提.本文首先从政府职能演变的视角回溯了我国流通改革经验,并以数字经济时代流通发展对政府职能的新挑战和流通效率微观创新机制对政府职能发力点的启发为现实参照,对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流
求。当前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黄河洪水威胁、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流域生态修复及生态涵养功能恢复缓慢等诸多困难。郑州要紧紧抓住国家规划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建设亲水之城、生态之城、枢纽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中国的补偿制度,是以分散立法模式来构建的,"碎片化"特征比较突出.并且,总体的制度设计,尚未形成高度体现自主逻辑的框架体系,不同立法的补偿条款确立了"公平合理补偿"原则、"依法依规定补偿"原则、"公平补偿"原则、"合理补偿"原则、"适当补偿"原则、"相应补偿"原则、"按损害程度补偿"原则、"给予补偿"原则等不同的具体补偿原则.(1)进而导致,具体补偿立法间的价值导向不太协调和统一,客观上酿成了一些补偿不公.种种迹象表明,推进国家补偿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在当下意义重大.
期刊
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河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高端突破在一流学科建设、优质高校资源、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高端突破发展,是保障河南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意义重大。在哲学层面,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就在于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我们党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分析判断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方位,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面临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哲学指南。科学总结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重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乡村治理有效的基础性地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三治”融合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功能形态和作用领域各不相同,在乡村治理中既要多措并举,又要有所侧重。抓好关键环节,充分激发自治活力;夯实有力举措,充分彰显法治功能;突出重点领域,充分提升德治效果。不断开创乡村有效治理新局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实践基础和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