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我国的社会音乐考级肇始于1992年由广州钢琴学会率先在广东发起并迅即影响至全国的钢琴考级的话,那么,我国的社会音乐考级迄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多年来,随着考级科目与范围的不断扩大,考级机构的迅猛增加,以及考级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社会对“音乐考级”一词不仅不再陌生。而且,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及其家长还趋之若鹜地加入其中。然而,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穴Royal Academy of Music?雪和英国皇家音乐学校?穴Royal College of Music?雪 联合创建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考级(以下简称“英皇考级”)从2000年初悄然登陆我国后,中国的社会音乐水平考试随即出现了两种测评体系。姑且不论形形色色的乐器演奏技能与声乐演唱技能测评,仅以具有共性的必考科目“音乐理论”(Music Theory)为例,其与国内“音乐基础知识”(简称“音基”)中的“乐理·视唱练耳”不仅出现了不同的考级方式、考试内容、出题思路、教学理念。甚至在更深的人文思想观念层面上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一、知识概念考级
  在国内众多琴童(甚至家长)当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音乐是快乐的,‘音基’是痛苦的。”毋庸讳言,此言道出了国内为数不少的乐器教师和声乐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单一技能的训练,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补充与培养。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演奏(唱)技能虽然不低,但音乐理论知识却十分欠缺的现象。为此,2009年中央音乐学院借鉴国外乐理考级与演奏考级相对应的成功经验,废除了原来建立在“题库”基础上的“老音基”,推出了由“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常识”两个科目(初、中、高三级)组成的“新音基”。并制定了乐器演奏与声乐演唱技能考级需与乐理考级配套的新规定。亦即“初级”与1、2、3、4级的乐器演奏技能与声乐演唱技能考试对应;“中级”与5、6、7级考试对应;“高级”与8、9级以及演奏级对应。无疑,这样的修正是正确的。至少在形式上填补了应试型考级的种种弊端,并具有了考级测评相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尽管实际上新增设的“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常识”两个科目无形中又再次加重了考生的学习负担。而在英皇考级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乐理已包含音乐常识,而“听辩”(甚至包括“视奏”)都只是融入在演奏(唱)技能考级中的一个内容。
  从现行“乐理·视唱练耳”科目的内涵与外延层面看,该科目主要是测评考生对乐理和视唱练耳的理解和掌握。前者即对乐谱上出现的符号、术语及一些相应的概念性名词以及体现作为音乐的音与音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换言之,亦即记录乐谱所必要的和国际通用的规范。后者则是一种将所见的乐谱转化为演奏(唱)的一种技能训练。但尽管如此,国内乐理和英皇乐理在考级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以“调”、“调号”、“调式”为例,尽管该部分内容出现在国内乐理的中级阶段,初级中并不涉及。但其呈现方式和测评标准只需要考生在“背记升号类调号顺序”和“背记降号类调号顺序”基础上,在规定的谱号后面按要求写出调号和“默写升号类调号和降号类调号的顺序”即可。②然而,在英皇第1级的乐理里,C、G、D、F大调的音阶和调号就已出现(包括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直至第5级中所包括的六升六降大小调、调号,以及调式。在呈现方式方面,不仅有各种大小调的调号书写、音阶构成(上行、下行),以及按照规定节奏构成的音阶(上行、下行),甚至还有要求考生把用临时升降号记写的谱例改用调号记写的内容。③
  又如“移调”。“移调”在国内乐理现有的初级、中级教材及其模拟试题中均未正式出现。在初级乐理考级的模拟考试中,仅见用高音谱号记写的三小节旋律要求考生改用低音谱号将其重抄一遍。④但从英皇乐理第3级起至后续各级,“移调”(Transposition)却是一个占有不小篇幅的内容。第3级首次出现时,虽然“移调”的题型仅要求考生把指定谱例用低音谱号或高音谱号移低或移高一个八度,长度也仅限于4—8小节。但从第5册开始,移调的难度明显提高。即按指定的大二度、小三度、纯五度音程要求将指定乐谱移高或移低(而且涉及到了次中音谱号)。与国内乐理相比,或许有人会说英皇乐理太难。但实际上,对于已经在1—3级中对上加线、下加线和高低音谱号知识以及八度移调等举一反三的训练基础上,考生并不认为非八度移调和对次中音谱号的学习高不可攀。相反,这样的训练和强化在帮助考生对音程概念的理解和巩固方面和帮助考生正确熟练阅读乐谱等方面都大有裨益。不可否认,在中外众多的业余爱好者当中(尤其是初学者),能否正确熟练地阅读乐谱始终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师生的问题。相比之下,钢琴学生可能会对用高低音谱号记写的钢琴乐谱较为熟练,但弦乐类和管乐类的学生(甚至教师)除了平时接触最多的乐谱样式外,对于用其他谱号记写的乐谱并不熟悉。显然,这样的训练与测评,对于考生综合理解力和音乐素质的综合性考级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综合理解力和运用力考级
  在1—5级的英皇乐理中,“综合练习”(General exercises)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其综合运用能力(而非单纯的演奏、演唱技能)将得以较为全面的提高。然而,这样的测评(包括题型设计和呈现方式)在国内现有的初级乐理和中级乐理的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考试试题中并未见到。对此,让我们分别以第1级、第3级、第5级中的第一道试题为例,对它颇有新意的题型设计、呈现方式及其综合内涵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性、比较性研究。
  第1级:⑤
  仔细阅读以下旋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a)Andante的意思是什么?(b)这段旋律的拍号表示什么?请解释它的含义。(c)为什么在第4和第8小节里,音符后面加了一个点?(d)p的全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e)这是一段G大调的旋律,它的第一个音是G大调音阶的第几度音?(f)在这段旋律中,最高音的音名是什么?最低音的音名是什么?(g)在这段旋律中,时值最短的音符的名称是什么?(h)在这段旋律中,︳?筮?筮.?筻︳这样的节奏出现了几次?(i)第7小节第三拍第一个音符上方的﹥是什么意思?(j)请把这段旋律的头4小节再在下面的空白五线谱上完整地抄写一遍,别忘了谱号、调号和拍号哦(注:空白五线谱从略,下同)。   第3级:⑥
  仔细阅读以下选自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开始时的大提琴旋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是一段用降A大调写成的旋律,请在低音谱号后面加上调号。(b)调号写完后,请再添加上相应的拍号。(c)这段旋律中力度最强的音在第几小节?它的音名是什么?(d)这段旋律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是什么音程关系?(e)旋律开始处的Andante con moto、?筻= 92,以及dolce分别表示什么意思?(f)第6小节中的最后两个音符是什么音程关系?(g)圈出构成降A大调主三和弦的三个音符。(h)把这段旋律的头四小节(直至带有“※”号的音符)移高八度,并用高音谱号完整地抄写一遍。
  第5级:⑦
  仔细阅读以下选自俄罗斯作曲家伊林斯基的《摇篮曲》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首乐曲原来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请在下列各乐器中圈出你的选择并解释原因:管风琴、竖琴、弦乐三重奏、古钢琴。(b)这首乐曲是用什么调写成的?(c)音阶中的第几度音并没有在高音谱表的旋律中出现?(d)圈出高音谱表旋律中的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音程。(e)写出第3小节第一拍的和弦名称。(f)乐谱第2小节下方的“simile”表示什么意思?(g)你认为这首乐曲应该按每分钟多少拍的速度演奏比较恰当?(h)用六个升号的调号,重写高音谱表中第三和第四小节,但必须保持原来的音高。
  显而易见,这是一套有关考生综合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测评体系。它既涉及考生在相关级别中所学过的知识、概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涉及到了考生音乐理解能力和乐感范畴的问题(比如第5级中的g题)。就题型设计和呈现方式来看,它似乎的确比国内乐理考级的难度大。但实事求是地说,它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及在试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却和国内乐理没有本质区别。比如音程、调与调号、高低音谱号、力度符号、移调、速度术语、表情术语等等。况且,在国内乐理中,除了如上所述缺少对移调的训练外,其余的每一种单一知识和概念都始终在通过各种方式对考生进行强化与训练。而且,与英皇乐理相比较,其训练强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或许恰恰因为缺少涉及考生在相关级别中所学过的知识、概念的综合运用,以及对考生音乐理解能力和乐感的整体训练,致使很多考生仍未脱离应试型的死记硬背,而综合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
  三、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考级
  值得一提的是,英皇乐理从第5级开始,出现了国内初级乐理和中级乐理中都从未见过的内容——在指定的谱例上,要求考生创作长度不超过8个小节的旋律(Composing a melody),以及为指定歌词谱曲,并注明演奏乐器或人声,以及调号、拍号、速度和相关的表情术语及演奏(唱)提示。显而易见,这种带有作曲意义的内容与方式,与其说是对考生基本素质和乐感的测评,不如确切地说是对考生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想象力(而非单纯的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考验。对此,或许有的家长会说“太难为孩子了”。可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创造性测评,早在第1级中就已经出现过了诸如“节奏答句创作”(Composing an answering rhythm)的题型。虽然这样的写作虽然不需要固定音高,因而可以不涉及到调、调号,以及调式的概念,而且创作写作的长度也仅为2小节。但根据此阶段考生已经学习过的音符、节奏、节拍、拍号,以及小节线等知识,通过短短2小节的写作,考生的创造性能力却能够得以相对充为的发挥。因而在第3级中,这样的题型扩展成了4小节。在第5级中才出现了“旋律写作”。以致整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即成为了测评考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所学过的概念性知识综合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事实上,考生通过自己创作所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远比其正确回答一个概念、解释一个名词更重要。何况,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考级体系和考试模式除了对考生的知识、概念进行测评外,需不需要对考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质,甚至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想象力也予以必要的重视和关注。
  如前所述,我国的社会音乐考级迄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多年来,随着音乐考级科目与范围的不断扩大,考级机构的迅猛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由国家级音乐院校和地方音乐院校、文艺院团、音乐家协会及其各专业分会在全国举办的考级机构已突破50家,考点也已超过二百个),以及考级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新音基”的推出,应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败得失的经验。但不可否认,迄今为止我国的社会音乐考级体系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型的旧模式。而对考生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力和运用能力,以及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测评仍还有很多欠缺。对此,笔者认为,对英皇考级体系的借鉴(甚至对其他国家社会音乐考级体系的借鉴)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认真思考。毕竟,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拔和培养音乐人才,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美感既是我国建立社会音乐考级体系和制度的初衷,同时也是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①此处“国内乐理”特指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编、赵易山主编《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之“初级”卷与“中级”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以及“中国音基网”(http?押//www.chinayinji.com/)中的“初级”、“中级”乐理模拟考试卷。“英皇乐理”特指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1—8册(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但由于目前国内的《乐理·视唱练耳》仅有“初级”和“中级”。“高级”的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考级试题迄今为止还未见正式出版,因而本文所涉及的英皇乐理仅为第1—5级及其内容,待国内《乐理·视唱练耳》的“高级”卷及其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考级试题面世后,再另文与英皇乐理第6—8级进行比较研究。
  ②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编、赵易山主编《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中级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27、31、80页。
  ③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1级》第16—18页;《第5级》第14—22页。
  ④同①,见“初级”,第86页。
  ⑤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1级》第29页。
  ⑥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3级》第37页。
  ⑦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5级》第53页。
  王新力 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么是音乐作品,或音乐作品这一概念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一般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却让一位哲学学者莉迪娅·戈尔(?穴Lydia Goehr)在其著作《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中进行了呕心沥血、弃而不舍的追问。莉迪娅·戈尔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教授,美国美学协会理事,1960年生于英国。她不仅擅长演奏小提琴,更热衷于历史。因此她的研究虽侧重于德国美学理论,但对哲学、政治和历史与音乐的关系尤为关注。①《音乐
界音乐教育大会是由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双年度国际大会,是国际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的论文是通过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音乐教育专家认真评审,对全球的音乐教育论文筛选而最终得出的论文。从某种程度上讲,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论文代表着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较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第30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30th ISME World Conference On Musi
2018年12月23日至26日,第二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这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學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法”项目组、上海音乐出版社承办。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为本活动提供资助。会议分为专家讲座与主题发言(八场)、学术论坛(三场)以及音乐会(两场,其中一场为2018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大赛音乐会暨颁奖仪式)三个部分。来自全国近八
开人脑学习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16世纪,艺术家Mattias Greuter就用一幅雕刻作品清晰地表达出这一梦想(见图1)。画面上,一位志愿者在炼丹炉里接受脑部的扫描,而从扫描的机器中出现的是人脑中有关音乐、人、动物、房子等的思维表征{1}。此后,解开人脑是如何学习的这一奥秘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成为了神经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学者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引言】 这篇文章是我在2016年袁静芳老师80寿辰庆贺活动中的发言,因当时疏忽,没有公开发表。虽然时隔两年,但我觉得仍然值得公开发表,供大家阅读并学习袁静芳老师的敬业和无私。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举办袁静芳老师80寿辰庆贺活动,请我出席活动并讲话。我虽然卸任院长了,但考虑到和袁老师相识多年、共事多年、交往多年,无论为师、为事、为友,袁老师都是我的榜样。所以我答应一定参加,也一定发言。袁静芳老师
陈洪(1907—2002)先生是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20世纪30年代曾应当时的“国立音专”萧友梅校长之聘,在时局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接替黄自先生出任教务长一职,同时任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为上海音乐学院能有今天的辉煌,做出了自己的一份重要贡献。陈洪先生曾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在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小提琴、乐队训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如在视唱练耳教学方面曾首倡“固定唱名法
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然而,毕生从事音乐艺术教育的孙继南教授更有自己的感慨,“音乐教育是音乐事业发展之本,古今中外莫不如是”。①他同时认为:“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确实是中国音乐史学建设中值得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方面;特别是清末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兴起、]变过程与史事,不仅是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史的了解所必需,对今后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不无参
当前音乐界对于歌剧的研究数量上可说是盈千累万,硕果累累,然则只需稍加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有相当部分论文在对象、方法、甚至套路上往往如出一辙,较狭隘地局限于对作品的创作技法、风格特征、歌唱表演等方面的研究。必须承认,歌剧作为音乐作品,对作品本体的研究以及对二度创作的指导都非常重要,是一代代歌剧工作者、爱好者认识歌剧、演绎歌剧、欣赏歌剧的重要参考资料。然而,尽管我们从不否认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我们
2008年5月4日晚,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上演“《琴动山河》澳门中乐团音乐会”。这是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举办的“第19届澳门艺术节”的活动之一,由澳门中乐团和小提琴家李传韵、钢琴家殷承宗联手演出,曲目包括赵季平的《澳门印象》,关迺忠的《中国节庆》、《葡国节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重头就是两部荣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这
美国当代作曲家约翰·科瑞利亚诺(1938—)的音乐创作通常被描述为折衷主义或复风格,他的作品往往将现代技术手法与传统音乐的不同风格、形式或地域性的语言相结合,比如巴洛克与古典的融合、浪漫与现代的并列等。尽管他的作品技法在其创作生涯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这种复风格的创作理念始终没有改变。科瑞利亚诺早期的作品经常结合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近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的进攻性及打击性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