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球视野下华人主流移民的经济转型

来源 :出国与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已经使华人形成了相对独特的价值观念——包括家庭观念、商业观念、信仰、习惯等,对海外华人都有着强大的渗透力。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已经使华人形成了相对独特的价值观念——包括家庭观念、商业观念、信仰、习惯等,对海外华人都有着强大的渗透力。
  从大量的中国移民纷纷入籍国外,在海外学习、生活、工作、创业、发展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个人行为和信仰都是非常中国化的,而且明显地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让人感触的是,海外华人之间,还经常谈到儒商文化。这种儒商文化的浸透,往往还附带在他们的生意当中——思想依旧非常传统。生意做成功了,还想做一个受社会尊敬的商人,因为他们都很重视“儒商”这概念。
  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概念,就犹同烙印般难以磨灭。尽管,很多华人在海外住了好几辈子,差不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都不够全面,甚至有些还处在逐步异化阶段,然而,华人们却认为自己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并且深深地根植在他的思维、行动、感情等方方面面。
  显然,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对华人经济的正面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在中国经历近25 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的今天,它的开放政策已经使世界各地的华人群族不断得到新移民的补充,而且这些新移民的总趋势是技术型移民和投资型移民。
  正是有这样一支移民大潮的队伍,海外华人的经济已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据粗略统计,海外华商遍布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8000多万,拥有资金2000亿美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种力量。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华人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长期以来,海外华人经济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零售业,制衣业等竞争力比较弱的行业,而且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特征相伴随,这些基本特征给华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使华人经济在全球新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拓展生存空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
  近些年来,不少海内外企业家,学术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造海外华人经济,推动海外华人经济转型的重大话题,并且有不少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海外华人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为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于今年6月底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华人经济转型”论坛,从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华人经济转型的空间与模式。
  
  海外华人经济转型成当务之急
  
  由于海外华人资本在原始积累过程中有着盲目性和自发性,形成了海外经济在行业上的高度集中,资金高度分散的特点,使海外华商在积累大量资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障碍,从而给华人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粗放的经济模式,迫使华商向不规范的经营延伸。比如违法经营,获取灰色利润等,既破坏了海外华人和谐共融,也破坏了与当地人民和谐共处。在华人经济风暴愈演愈烈,使华人经济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如何推进华人经济的转型,推进华人经济与世界经济和谐发展,便是当务之急。
  今天,华人经济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原来粗放型的,向集约型方面转变。然而,经济发展量的积累,到一定的状况下不可能避免生产制约发展的瓶颈,调节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从经济质量的变化,到生产方式的变化,这就是经济转型。
  但是在经济转型中一定会涉及生产资料所有权,涉及社会资源赚取合理的分配,涉及不同利益与集团利益分配,从而一定会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等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经济转型是否顺利完成,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它需要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包括海内外中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与此同时,它还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新的组织形式,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手段来整合世界华人经济的资源,以谋求华人经济和世界经济科学、有序、和谐的发展。
  
  华人经济为何面临转型
  
  先以欧洲华人经济为例,华人经济到20 世纪末进入了多元化经营时代,也促使华人经济达到了空前的高涨。从行业上看,餐饮业、服装业和皮革加工业依然是华人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英国有中餐馆进近9000家,河南的有2200 家,法国的中餐馆也超过了5000 家,西班牙中餐馆也达到了3000 多家。而且,华人的皮革加工业在南欧,尤其是意大利、法国,占了重要的位置。仅意大利就有华人经营的大小制衣厂近千年,在巴黎华人开的制衣厂有300 家。进出口贸易在华人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越来越重。光西班牙马德里一个区就有华人服装批发店1500 多家,小商品300 多家,南斯拉夫也有很多小的商品批发市场,一个市零售店就有1000 多家;俄罗斯的华人华侨也是中俄贸易中的重要力量,所进入的行业也基本上和欧洲一样。
  世界华人经济促进会会长、西班牙西菲娜集团董事长张甲林先生说,在整个华人经济中,金融、高新技术、律师、会计等行业尚未形成规模,主要出现的形式是零散的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是以华人为主。
  上面的统计资料,显然已经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海外华人经济的价值和地位是不可否定的,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地经济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在海外的延伸;是中国商品对外输出最大的渠道,也是中国吸引海外资本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经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分。
  有综合材料显示,遍布世界8000多万的华侨华人,通过上百年的积累,他们掌握的财富总量已经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 总量。同时他还告诉我们,海外华人的经济基本特征,就是海外华人经济在行业上的高度集中,而且就集中在这几个传统的行业上,但在资金上却是高度分散。
  “前者说明我们经济多元化的程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后者描述了华人经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体,从事着较原始的经营管理模式。当然,因为各地区华人经济历史不同,分别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也不一样。然而我们仍能在经济活动中看到上述所描绘的基本特征。”张甲林说。
  张甲林非常中肯地分析了当前海外华人的经济现状。他认为,随着华人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个特征给华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突出,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同行业的恶性竞争,及粗放经营方式,迫使商家降低价格和品质来维系,破坏了华人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表现在为了生存,迫使华商向不规范化的经营,甚至违法经营获取灰色的利润。虽然它不是华人社会的主体,但却是华人社会存在的一个极其严重的现象。这就破坏了与当地政府人民 的关系。这是近些年来针对华人和华人商品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所传递的这个信息。
  第三,表现在本土商家与他们的现代管理及资本的强势,终究会挤压华人经济的实力,加之政府为保护地方经济,对华人进行合理和不合理的打击,华人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在今年的反倾销烧鞋事件后,西班牙就提出打击非法经营的诉求,虽说只是针对少数华商的行为,但它毕竟把华商大面积拖到困境当中。
  “我敢断言,在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中,如果我们不能审时度势,就不可避免被淘汰出局。”张甲林果断地说。那么,海外华人经济出路究竟何在?
  “这个问题,美国的华人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们认为传统的行业被挤压,是华人经济转型期的来临。”张甲林分析道。比如,1999 年,有100 多家制衣厂在美国倒闭。以美国高科技的大本营加州为例,有7000 多家公司总产值达到5000 亿美元,其中华人公司就有近3000 家,由此可见华人经济转型期已经到来。“华人经济的转型是保持华人经济可持续与中国经济同步发展的唯一出路。”张甲林补充说。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冯之浚教授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包括华人经济的发展,都要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本优势阶段。我们现在成本优势就是劳动力比较便宜,自然资源不作价,我们劳动力便宜阶段到2010 年就没有了,现在已经出现了民工荒,蓝领荒,技工荒。第二阶段,从成本优势要走到技术优势。第三阶段,品牌优势,我们现在往往是给别人打工,贴牌,这个阶段不能不走,但是不能一直走。
  这三个阶段,成本优势到技术优势,到品牌优势,与其相对应的三个就是规模扩张、结构升华、要素优化。”这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冯教授认为,我们国家GDP 增长按照9%、11%这样的增速走,是粗放型经营的关系。
  针对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的转变,冯教授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经济增长方式要改变。第二,转变产业结构。假如我们的第三产业能够涨到60%,我们需求的拉动和污染就大大减少。这样,就有两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跟华人朋友很有关系——1. 第三产业怎么发展?我们第三产业都是传统的产业,卖衣服,卖袜子,这不能持久。2. 我们要提高经济质量,把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外包,这也是现在全世界的风气,现在发达城市都在这样做。比如会展、餐饮、旅游,这些业务当中所有高科技的业务都外包,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华人经济转型的内因与外因
  
  首先,从外界因素来看华人经济转型的出路,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法案室主任毛起雄博士谈了他个人的看法,认为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转型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现代企业的形成,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第二,华侨华人经历过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或者说要求华侨华人必须要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升级。第三,也是冯教授所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海外华人华侨的经济资本必须适合经济转型的要素。
  再从内部因素来分析,毛博士觉得亦有七个主要的方面影响华人经济转型。主要是由于近20 年海内外的华侨群体发生的变化导致的。
  首先, 是海外侨群人数剧增,遍布世界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美、加、澳、新等国家成为华侨华人聚集的地区。海外侨胞在这些国家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把自己的经济与居住国的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发展与居住国的发展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不断适应居住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其次, 是海外侨胞的资本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海外侨胞资本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海外侨胞资本由3000 多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0 亿美元,而且每年在以5%—10%的比例迅速增长。华侨华人经济实力迅速扩大,必然决定他们要参与居住国的主流经济和开发发展活动,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升级。
  再次, 海外侨胞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华侨华人非常重视教育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老一代侨胞重视子女的教育,出国留学的华侨也重视教育。而且, 出国留学的华侨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高,专业素质好,活跃在经济、科技领域。比如美国第二代华人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上大学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已远远超出当地的任何其他一个民族。这就为华侨华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供了人才的保障。
  第四, 海外侨群的变化使经济管理和科技人才不断出现。据估计,海外侨胞中有200 多万比较优秀的经济管理和科技人才,他们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华人经济管理和科技队伍的不断增加,他们在创业当中都事业有成的,许多成为居住国难得的经济管理和科技人才,这就为华侨华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成功,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障。第五,经济科技社团不断出现。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华侨华人成立的社团有1 万多个,他们中大量是以经济科技型的社会团体形式出现的,并且在整个华侨华人社团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外,其他地缘性、血缘性的社会团体,他们在开展活动中也在不同程度上把自己的活动与经济活动相联系起来。所以,这些社团的活动,为海外华侨华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起着传媒和助推的作用。
  第六,华侨华人特别是华人,参政意识日益增强,随着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的不断提高,华人参政意识日益增强,积极参加社会政治事务,参加竞选公职,有的还成功在政界担任要职。他们竞选的时候,需要华人经济实力的支撑,以便顺利得到选举,开展社会活动。一旦他们参政议政获得成功,他们的活动又为华人经济融入主流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和政策基础。
  最后,华侨华人的传统产业已经出现危机。华侨华人传统产业是以“三把刀”,即剃刀、剪刀、菜刀为主,以家庭为经济体,实行劳动密集型,生产销售,采用较原始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行业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分散的特点。这些特征在华侨华人原始积累过程初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华侨华人经济不断发展,其消极的方面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些现实尤其在近年来海外侨胞当中不断出现,像今年西班牙烧鞋事件、俄罗斯对华侨华人经济的一些制裁做法等等,都已体现出来。这些都使海外华侨华人进一步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
  
  华人经济转型的出路
  
  历史上的经济转型,是以一批批的企业破产来实现的,而现在则可以通过政府的调控,专家的指导,把转型过程中带来的震撼降到最低处。   由于华人经济基本特征是行业高度集中和资金高度分散,这个特征给华人经济连锁经营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整合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城市几千多家小轻工百货店和上千家同一个名字的中餐馆,如果能用一个现代连锁经营里,包括由中国国内的企业参与成立连锁经营的公司整合起来,这就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业。
  这种分散又给资源整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如此操作,岂不是世界上最大连锁企业之一?“所以说,目前如何改造华人经济,推动华人经济转型,使其从粗放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转化是当务之急。从业者从小农经济思想,转变现代经济思想,这是海外华人经济得以转型的首要条件。”这是张甲林的观点。
  张甲林认为,如果把转型中的海外华人企业,充当中国国内企业向国外企业迈进的重要通道,那么中国国内企业可以与海外华人企业实现产业对接,实现资本聚合,把企业做大。但是,经济转型却是相当漫长而艰辛的。它涉及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与使用权的关系。
  尤其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不断地接受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这些都为海外侨胞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了坚定的思想基础。如此看,海外侨胞经济转型在这种时代依然是客观和现实的。
  所以,毛起雄博士也认为,华侨华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是与世界经济科技突飞猛进同步进行的,是在自身经济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是和华侨华人所从事的职业行业的发展变化一起前进的。显然,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恒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当前海外华侨华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方式与特征来看,还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从事的职业不断多样化。过去华侨华人从事的职业,是以剃刀、剪刀、菜刀,三把刀为主,现在除菜刀以外,职业已经多样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华侨华人,甚至更多的人是从事高科技,以及高素质的经济师、会计师、医师、公务员等专业职业。如果说第一代华人是打工仔,社会的底层;第二代的华侨华人就已经成为白领,金领,成为社会中的上层人士。
  


  2.从华侨华人投资行业来看,投资行业不断多元化,过去华侨华人主要是从事服务业,现在这一格局已经完全被打破,华侨华人的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除服务业以外,还包括其他各个行业。而且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华侨华人还形成比较有特色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甚至航空航天领域。
  3.投资领域的逐步扩大化。华侨华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华侨华人投资变化是当代华人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过去的海外侨胞从事的行业,投资的金额都是数量很小的行业,是短频快的行业,现在华侨华人投资的行业,除了刚才所说的行业,就是把他们的资金集合起来,投资到某一个主要的行业,并且在这些行业当中发挥大的影响和作用。
  4.技术含量的不断高新化。过去华侨华人从事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以原材料加工,行业零售为主体,华侨华人开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进入具有国际化和科技化水平的行业。
  5.追求的目标更加明确化。过去华人出于小农经济的影响,处于小圈子思维的约束,所以他们投资主要是满足于自己生活的需要,现在华侨华人的投资已经超越了这个局限,通过资源和网络,成为所在国主要经济组成部分,他们投资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投资注重质量,注重打造品牌,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在本行业本领域成为居住国之最,成为世界之最。
  6.地位卓越更加显著化。华侨华人的经济已经逐步摆脱主要在唐人街的状态,逐步融入到居住国主流社会经济当中去。在硅谷、在华尔街,在跨国公司中不断发挥作用和影响,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处处都有华侨华人的身影,华侨华人作为居住国是一个强有力的发展力量,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各国逐步要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龙头。华侨华人的经济还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吸收海外资金,实现商品增长,推动经济方式转变,领导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型中的华人经转济,零售业领走前沿
  
  海外华人的零售业总体来讲起步比较晚,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内不管任何一个经济活动,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理论界的指导下进行,西方零售业也是这样。这说明什么?
  “西方虽然是市场经济,它的经济活动也有国家的控制、指导。我们的华人包括零售业在内的产业,既脱离了母国的宏观控制,又脱离了西方理论界指导,因此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环境之中。所以说我们一下发展起来,同一个行业成千上万,我本人生活在巴塞罗那,巴塞罗那马德里同样的行业,一百平方米,两百平方米的零售业都上一两千家,卖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经营模式,老婆夫妻店,老婆守着,老公进货,孩子放学了帮帮忙。我的朋友们不知道,现在我们以非常低的价格,叫做百元店。什么叫百元店,就是一块美金可以买到商品的商店,现在发展到三块、五块美金的商店,就是便宜。”张甲林回答说。
  为什么我们有些华人的零售店越搞越惨淡经营?主要是没有连锁经营理念。“虽然我们可喜地看到有些华人把一些亲朋好友及其孩子们联系起来,一个店、两个店,三四个店地开,但这只是有了这种连锁的概念,却没有连锁经营思想。”张甲林接着补充。
  别忘了大超市家乐福专门划出一元钱理念,以一块钱就可以买到东西。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西方传统零售业以每个月几十家的速度侵占着华人零售业没有占领的偏远地区。所以,张甲林提出,我们海外华人零售业的转型首先要着眼于两点:一是规模化,一是连锁化,也即是整合。
  国家商务部张育林主任也认为,从目前世界零售业约20 余种的业态发展来看,规模化和连锁化是最有生命力的一种。规模化,大家首先提到的是沃尔玛、家乐福之类的大型连锁超市。“我们国内研究院发的新的《2007年中国流通产业报告》中发布过的零售业100 强,这100 强和沃尔玛等却不可同日而语,其产业链的技术含量也有很大差距。比如,沃尔玛运用的信息技术就非常发达和广泛,而国内零售业在这方面的差别就比较大。另一个差别,也可能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是城乡流通产业发展的差距非常大。国际上一般的城市和乡村都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不像中国这样有天壤之别。有人说你出了北京和上海,再走50 公里,又是一番天地。”
  像目前,我们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个工程是由我国政府推动和支持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要靠企业运作,政府给一定财政支持,一定银行贴息,最终还是要靠引导大企业开拓农村的市场空间。
  显然,中国零售业存在着很多商机,尤其农村市场商机无限。目前,这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经开展了三 年,收到了很大的成效。这个工程对海外华人的启示也非常重要,它对参与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也是给商业零售业经济的提升和转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道路。
  在中国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人华侨研究所李鸿阶所长的眼里,也觉得华人零售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比如,海外华人很早就开发了他们经商的模式,并在这种模式下,欧洲的华人和阿根廷的华人也都得到了发展。而阿根廷大概占了70%~80%以上。不过,李所长也赞同张先生上面的看法——华人零售业发展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规模小。
  也有朋友认为,海外的零售业基本上是海外华人们起步创业的一个行业,10 万20 万欧元就能开个小店或者叫小超市,跟大卖场相比优势虽然比较弱,但是这样的小店却非常重要。
  如果从整个西方零售业的架构来看,零售业的基本特征是终端市场,不管规模大小,像家乐福、沃尔玛以及其他很小的零售业商店,最基本特征都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直接面对消费者。关键是所有的批发商、制造商、代理商,是不是能够拥有自己的市场网络,即看你对零售业这个网络能够占领多少。
  那么,在华人零售业发展当中,到底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型?李鸿阶所长提出了两点:一要关注全球新兴的零售业市场。因为这几年零售业市场发展非常快,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零售业发展通常都经过这几个阶段——起步、兴盛、衰退、关闭。在非洲以及拉丁美洲,零售业处在发展时期,我们在这个地方经商是有发展潜力的。我们要把好的品牌介绍到中国来,还要发展海外华人零售业。如果一个地方大的卖场,大的超市建立起来了,那么小的零售企业扩展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时,较小的华人零售业如何跟大型卖场竞争,也是一个问题。
  再一个,是关于品牌建设。华人零售业在哪个国家竞争都很成功。现在零售业做得最大的是沃尔玛。它在零售业发展空间很大,但我们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很快,像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苏宁,上市的时候才几块钱,现在每股达到1000 块钱,它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很大,包括国美等等,也正在比较快的发展中。所以品牌建设推动连锁经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有待海外华人零售商的借鉴。
  张甲林先生也觉得,华人零售业企业的转型,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字——“整合。”但由于这种整合是不可以靠零售自身去完成的。“所以我想,希望海外的华人参与国内的零售业的发展,我也希望国内有志之士参与。因为这里是一个观念的转换,我希望我们国内零售业的泰斗们,有一些现代经营理念的朋友们,去成立一个连锁业管理公司,先选二三十家起步。我们可以用很少的投资,比如通过亲戚,我们很多海外华人有血缘的关系,把他们串起来,我帮你搞整体企业策略,帮你把企业统一起来,帮你推进一系列的政策,你不出钱没关系,我们先出钱,希望你们加入进来。如果大家见到利益了,这条路就走通了,你搞二三十家有利益了,别人就参加了。”张甲林对零售业整合的思路非常清晰。
   经济转型在美籍华人中亦悄然挺进海外华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移民国家(主要是美国),亦形成了比较有特色和有潜力的电子高科技产业。
  1999 年,美国的100 多家华人制衣企业倒闭,整个传统行业的萎缩,促成了华人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向了更具生命力的高新科技经济。
  享誉世界的美国硅谷,就有1/3的公司为华人所拥有。那里的7000多家公司总产值高达5000亿美元,其中由华人和印度人工程师主持的公司就有2755家。通过全球华人的商业网络运作,世界1/3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为华人所占领。
  事实表明,海外华人经济作为所在国家民族经济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经济力量。它同时也是中国商品对外输出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吸收海外资金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旅美华人张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章中这样描述:在美国这样的新移民国家,华人经济的变迁正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转型。
  我们早在本刊第七期报道过有关海外华人移民的历史溯源。显然,最初移民到美国的华人,是早期的一批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工人、淘金者、洗衣工及开餐馆的服务人员。
  毋庸置疑,美国是移民国家,一向被喻为“机会之地”。如大多数其他国家的新移民一样,华人来到这片新大陆,大都做着美国梦。不同的是,过去的典型美国梦大都是类似的故事:主人公千辛万苦来到美国,找一份卑微的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受尽折磨。几年下来,用手上的一些积蓄,开设自己的生意,如一家小型中餐外卖店或是干洗衣店,供儿女上大学,待到子女们考取医生或工程师职位,就安享晚年了。
  然而,如今的很多华人新移民都拥有高等教育学位或很高的电脑操作技能,投身于美国所谓“新经济时代”行业。他们所希望的是一份有发展空间的高科技工作,薪水不一定很高,也不介意规模较小的公司,但一定要有股权,一旦所在工作的公司顺利上市,拥有的股票价格将会大升,成就一批新富翁。
  据张理在人民日报文中的描述,如今,美国人碰到美华人,可能认为他们大都是高科技电脑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现在美国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亚洲人实在太多。
  新一代的华人移民相比他们的前辈来说,无论是想法、遭遇、背景、理财哲学等各方面,都已有根本的变化。这一点足以见证,美籍华人经济角色已在悄然转型中。
  从当前来看,美国的华人经济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资金已经相当雄厚,潜力十分巨大,如果成功转型升级,对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都将是一个不小的贡献,这是美籍华人张理的观点,也是我们大家一致认可的观点。
其他文献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7 年10 月12 日,由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主办的留学服务行业高层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工商局、北京留学服务行业消费者协会、北京留学行业服务行业协会、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相关领导和业内人士到会参加;本刊执行主编、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和中公司总经理胡伟航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重点就以下四个
期刊
很久不写字,再写字就需要很久。文字是会过期的物质,很久不写字,字就很容易写成好大一坨热气腾腾的泛黄稀糊状团物。很多年以后,稀糊状团物已是冰冷、深褐且硬。只有那些记忆的碎片,依然静静封存在脑海的某个角落,也许是在一个枯燥乏味的下午,我会不经意地想起......    陪游鹅落缸    鹅落缸是我为Oregon 准备的中文译音,实在想不出理由要把美帝国主义的地名翻译得美仑美奂。  去鹅落缸是一个仓促的
期刊
一片柔情,一丝眷恋,就这样在江南水乡绍兴的河流上弥漫。本该是一方绮丽,而此刻却略显暗淡。不动声色,一滴滴地,这幅蓝调的水乡定格在一个宁静而空寂的午后瞬间。树木葱茏,老宅沧桑,水波宁静,一抹暖色光晕掠上白墙船帮,这种淡淡的热烈反衬了意境的清幽和寂寥。陈逸飞那种灵动而不失厚重的笔触在画面中涌动,时而聚汇,时而离散,肌理时而平静舒缓,时而又斑驳躁动,交织出一曲恍惚的江南旧梦。  蓦然回首依然是那片多情的
期刊
巴黎年代之于学生范维,就像结婚时代之于年轻的Alex,他们都在异国经历了渴求帮助的过程,强烈而快乐的生活,成为一种异域文化碰撞下的生活方式。    2008 年农历八月廿二(公历2008 年9 月21 日)。28 岁的法国小伙子A lex 站在北京白家大院迎娶同岁的中国新娘范维,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为了这一天,范维和Alex,几乎做了两年的准备。  这一次,Al e x 把远在巴黎的父母以
期刊
2007 年9 月20 日,加拿大魁北克省移民部在北京隆重举办魁省投资移民官方说明会,几十家专业移民机构、基金公司、业内律师及部分银行代表出席了会议。  今年9 月~ 10 月,魁省移民部将在亚太地区开展一系列高规格的投资移民讲座,北京讲区是第二站;讲座当天,魁省移民部香港移民局现任局长、现任移民官亲自到场,就当前魁省的最新移民政策、案件审理现状、投资移民文件准备以及近期实施的新文件清单等事项,进
期刊
近期,美国劳动局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美国蓬勃发展的经济略有放缓,但仍处于稳健发展阶段,通货膨胀走势平稳。2007年失业率也能控制在相对低的水平上。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预测,2007年美国有望新增150 万工作岗位。由于技术工人短缺,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雇主们之间争夺熟练工人之势将愈演愈烈。目前40%的雇主表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雇员,正在公开招聘。这意味着2007 年工人们不论从薪资待遇、晋升还是工作
期刊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行业年会顺利召开      2007 年9 月19 日,“2007 年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行业年会”隆重举行。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管理处相关领导亲自出席,北京几十家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代表到会参加;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本刊执行主编、北京和中公司总经理胡伟航主持了会议。  年会上,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专门对2007 年7 月27日至30 日在
期刊
这是一个美丽而典型的西方城市,属于北美的风格。多伦多Downtown 高楼林立的繁华区不算大,但也足以表现西方大都市的内容了。这里拥挤着摩天大楼,街道狭窄,抬头望真是高楼一线天啊!傍晚灯光昏黄十分,常见白色加长凯迪拉克轿车穿行在狭窄的街区,车身映印着斑斓的霓虹灯,高傲地掠过潦倒在路旁的乞丐,半空中卷起一片旧报纸飘然而去。西方的文明与颓废、辉煌与腐朽、成就与凄凉尽揽在这难以表述的Downtown 文
期刊
会计师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职业,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了这个职业高社会地位和高收入,但同时也意味着极高的劳动强度。成为一名资深会计师的道路会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也充满了机会和乐趣。    俗语有云,“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不过在“男女都一样”的今天,任何人都要面对“入错行”的担忧。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且有前途的职业,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  会计不是一个新行当,但注册会计师/ 审计师却绝对算是一个
期刊
时间的列车转眼已经驶入了21 世纪,除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还有全球的房地产市场。在一片涨声中,加拿大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豪宅新时代。一贯喜欢房地产置业的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市场中力量不可小看,尤其是内地新移民的参与能力也出人意料地强势。    2006 年,根据加拿大房地产公司Re/Max 发表的报告,加拿大人对豪华住宅的需求开始前所未见般的上升,各省的升幅从17.7%至30%不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