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一曰”例中的言形研究

来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说文解字》“一曰”例中的言形部分为切入点,分析“一曰”与原解之间的关系,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一曰”的作用与定位.“一曰”言形部分包括记录字际关系12例,由于义的两歧对形体进行别解5例,对构形构意的别说22例.综合观之,“一曰”言形部分与许慎《说文》构形及训释系统的特点相适应,可以对难以嵌入《说文》训释系统的部分内容进行微调.“一曰”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协调许慎所追求的词义训释系统与汉字构形系统的平衡.
其他文献
“支微入鱼”指中古的止摄三等韵读如遇摄三等韵.它不仅出现在止摄合口三等韵中,也存在止摄开口三等韵中.止摄开口三等韵也有读如遇摄一等韵的情况.因而“支微入鱼”不是以合口为条件.“支微入鱼”的现象集中在舌齿音和喉音字上,唇音字很少有这种现象.止摄开口字读如遇摄字的现象主要分布在今闽语、赣语、客家话中,且这种现象至少在宋代就已存在.上古的鱼部字与之部字读同是“支微入鱼”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上古的鱼部字与之部字读同,后世的各地方言就存在“支微入鱼”和“鱼入支微”两种类型.补正“支微入鱼”,需与“鱼入支微”加以区别
《汉语大字典》无论从手还是从扌的字统归《手部》;《中华字海》从手的字归《手部》,从扌的字归《扌部》.本文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手部》从扌的疑难字与《中华字海·扌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考释,包括异体字认同失误者、同形字未加别异者、俗讹字未与正字沟通者、已有考释尚可商榷者.
元初阴氏昆仲编纂的《韵府群玉》,为元代诗韵著作之最,既是韵书又是类书,历代传刻,经久不衰,其“以事系韵,以韵摘事”的著述体例,使得诗韵学习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寔乃科举之资粮,五经之津筏,故学人推崇焉.自延祐中刊刻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再版不断,或覆刻,或改编,尔后形成多种“韵府”类诗韵著作,海外日本、朝鲜等均有刊本,朝鲜还有仿《韵府》而作的《大东韵府》,在中华文化传播史上影响极为深远.其修订规模最著名者莫如明凌以栋《五车韵瑞》和清修《佩文韵府》等.本文主要考证《韵府》历史上版本源流及其版本形态等,庶几于中
2020年1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捐资100万元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颖民文化教育基金.“颖民”是已故著名传统语言文字学家陆宗达先生的字,该基金的设立,是为了纪念陆宗达先生的学术贡献,同时取“颖民”启人聪慧之义,支持学科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期刊
《福州藏》是北宋时代先后刊刻于福州两所佛寺的《崇宁藏》与《毗卢藏》的统称.《福州藏》首开随函音义的形式,为宋元明清时代汉文大藏经卷末音义的源头.本文以《福州藏》五种佛典之音义为样本,探讨释音部分直音注音的音韵特征.其结论显示《福州藏》的大部分直音虽与《广韵》《集韵》一致,但浊音清化、轻唇合流、重韵归并、洪细音韵母简化、浊上变去等声韵调音韵演变的层面如实反映了中古音时代后期语音发展的趋向.
用典是墓志文献的一大特点,大量典故的运用使得墓志铭文更加典雅、凝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墓志文献的理解.破解典故对石刻文献的校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即以隋唐时期墓志为例,择取其中因未能正确破解典故而造成的误注、误录、缺录、失校、误断之例加以说明,希望对墓志文献的正确解读以及补充大型辞书未收词语、义项有所裨益.
“标举异文”是《经典释文》注释术语中的重要一类,前人研究较少.本文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将《经典释文·周易音义》与上博简、阜阳汉简、马王堆帛书中的《周易》内容进行对勘,统析纸上与地下之异文,综合义、音、形和文献原意等明辨各异文类型,通过对“标举异文”类各术语所标注异文类型的统计分析,反向考察各术语的性质与地位,更进一步指出《释文》基础研究中易被忽视的层次问题.
通览潘牧天博士的皇皇巨著《朱子语录文献语言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翔实有据、富有新意、考证扎实、颇多己见,充分显示了其驾驭所学文献学与语言学知识的功力.rn首先,著者的视野极为开阔.这不仅在其《说明》中所开列的“本书所据《朱子语类》主要版本”即有所显示,而且著者所写的《后记》尤其突出:“为了一睹《池录》的原貌,我们多次托人去台湾申请查看原件,但每次都未能成功.2014年年末我终于下决心去一探究竟.……上天眷顾,经过三天的等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知我申请已经批准!一叶叶翻开宋本
期刊
本文结合东巴文字形和文献,运用“语义场词族词”的三级比较法,对纳西语表“同胞、世代、胎盘、生育、粪便”等同源词的早期音义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发展演变做了详细说明.认为古文字字形结构所蕴含的理据,为同源词的系联、词义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0年12月5日至6日,第四届国际汉字汉语文化研讨会以腾讯会议和腾讯直播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学术召集人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的36位学者在大会上发表了论文.会议还秉持了历届传统,特设青年论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6位博士后和硕博士研究生在论坛上报告了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300余位师生通过视频会议和直播收看了本次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