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成分对理解IMH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IMH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

目的

研究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检测内界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45及CD44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MH的发生机制。

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的IMH患者7例7眼的内界膜标本,制备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观察内界膜的组织结构及细胞成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定位内界膜中GFA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界膜中CD45及CD44的表达。

结果

7例IMH内界膜石蜡切片均可见波浪弯曲状红染膜状结构,其中2例内界膜厚度均匀一致,含较少细胞,其他5例内界膜厚度不均,散在分布有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GFAP表达于内界膜外层。免疫荧光染色表明,CD45阳性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于内界膜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多表达于内界膜的内层细胞。

结论

IMH的内界膜上细胞成分较少,但Ⅲ期以上裂孔内界膜中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和CD45阳性T淋巴细胞,表明IMH的发生过程伴有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CD44作为黏附分子在内界膜中表达上调,促进IMH的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对细致平衡原理成立的条件加以仔细讨论,并列举了实际应用例子,以说明如何正确应用此原理.
第四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将于2013年11月8—10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协办,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承办。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经络按摩仪辨证取穴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25例。
针对矿产资源开采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平果铝土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围绕推广项目立项、推广机构、推广效果反馈等推广环节,探讨了平果铝土矿智能化开采技术
违法建设是当今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特殊产物",也是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工作。处理好违法建设问题,对于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创造和谐的
背景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叶黄素对AMD有预防作用,但是其抗氧化机制仍不明确。Mμller细胞是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的靶细胞之一,研究叶黄素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早在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