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就要实现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西的边境县——大新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新县的扶贫产业还存在产业链短、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依赖政府、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延长产业链、规范产业布局、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等途径,转变发展产业的思维,以推进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扶贫产业 可持续发展 边境地区
  一、引言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随着脱贫攻坚战胜利的脚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国家实现改善民生、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产业扶贫转化为产业振兴。党和国家历来就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也有利于边关防卫的巩固。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边境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困难较多的地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需要持续发展,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使边境地区扶贫产业的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如何使产业的”生命力“得以持续,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大新县概况
  大新县隶属广西崇左市,与越南高平省下琅县接壤,边境线长达43公里。全县共有147个行政村,1356个自然屯,总人口38万人,98%的人口为壮族,少量分布着汉、瑶、苗等15个民族。2015年按照国家的贫困户识别标准对大新县的贫困户进行识别,共有54个贫困村、20771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20.49%。近年来,大新县大力实施“强工兴旅固边”的发展战略,致力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大新县围绕“种、养”两大扶贫产业,因地制宜,选取了县级“5+2”特色产业①进行发展,覆盖率94.24%,特色产业在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了62.6%的比重。经过不懈的努力,大新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于2019年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3%。
  三、大新县扶贫产业情况
  (一)“种”——特色种植产业
  甘蔗是当地最大规模的特色种植产业,同时也是一项大规模的订单农业,主要由大新县的糖厂进行收购,通过深加工生产出白砂糖、红糖等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植业,如水稻、甜南瓜、青梅、胖姜、水果、中药材等,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及政府的“以奖代补”政策,来带动有劳动能力和有参与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例如大新县武姜村的“后起之秀”——青梅种植业,使当地的群众看到了“梅”好的明天。大新县把青梅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来抓,引进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溜溜果园集团,指导当地的农户培育优质青梅果实、科学管理青梅园,还负责向农户收购青梅、进行深加工,生产出青梅果干、青梅酒等系列产品,使当地农户的收入大幅度增长,实现了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还通过“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搭建网络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大新县的绿优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公司通过“粤桂”扶贫协作这个电商平台,与广东的电商服务团队相互合作,把本地的农产品销往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的电商服务团队则为本地的企业、贫困户等提供电商业务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既使得粤桂两地互利共赢,又让本县的经营户吸取了省外电商团队丰富的销售经验。
  (二)“养”——特色养殖产业
  皇鸽是当地较大规模、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产业,此外还有猪、鸡、鸭、牛、羊等禽类的养殖业,也是通过“企业+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及政府以奖代补政策和入股扶持资金的支持,来为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提供帮助。例如,皇鸽养殖产业是由大新县引进的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在桃城镇、那岭乡、榄圩乡、下雷镇4处地方建设有养殖基地。龙头企业通过与农业合作社以及入股贫困户签约,年底实现利益分红,其中,贫困户主要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入股扶持资金来实现皇鸽入股分红。
  (三)“贸”——边境贸易产业
  大新县是边境县,毗邻越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政府引导贫困边民通过边境互市贸易、边贸运输、装卸货物等方式参与进边境贸易的产业中;通过利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为贫困边民从事货物运输工作提供支持;还开通了“贫困边民绿色通道”,为参与边境互市贸易的边民录入海关无纸化指纹备案,给宝圩乡、硕龙镇、榄圩乡等边境乡镇的贫困群众参与小额边民互市贸易提供了便利。
  (四)“游”——乡村旅游产业
  大新县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丰富的边关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有着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以及山水画廊——明仕田园两个著名景点,除此之外还有多个乡村旅游景区,如侬沙屯景区、板价屯景区、新屯景区等,通过龙头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旅游项目帮扶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旅游扶贫产业中来。例如位于德天瀑布附近的老木棉景区,是大新县首家旅游扶贫就业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13个就业岗位,无偿建立了108间旅游商铺,使贫困群众在旅游扶贫产业中受益。
  (五)“工”——扶贫车间加工业
  扶贫车间就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外省务工返乡想要创业的人员等主体,利用闲置的土地、旧学校、仓库等场所建立起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编织、小电器装配等各类加工业的基地,使不方便离开家乡的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使易地搬迁的贫困户“住得稳、有钱赚”。大新县出台了《大新县加快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1000万元的资金担保额度,在信贷担保和贴息、租房租地、车间生产用电以及务工人员租房方面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补助,全面推进扶贫车间的发展。   四、大新县产业扶贫成效
  (一)各个产业实现“大丰收”
  大新县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经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各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参与以及贫困户的“自力更生”,扶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各个产业“硕果累累”。
  截至2020年底,“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总共15810户,覆盖率94.24 %,比2016年的覆盖率88.56%提高了5.9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另外,政府利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购置了40辆微型货车,成立了4家边贸运输合作社,共帮助了355个贫困边民从事边贸运输工作;建成了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各1个,三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农家乐、酒店、宾馆200多家、旅游商铺100多个,惠及11212个贫困人口;建成扶贫车间121个,带动贫困户就业2493人。
  (二)有效提升贫困户的人均收入
  大新县实施的“以奖代补”政策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与信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如表2所示。


  另外,大新县发展的甘蔗种植产业使每户每年增收约10200元;青梅种植产业使每户每年增收约3800元;胖姜、甜南瓜、水果等其他种植业使每户贫困户每年实现2230元的增收;皇鸽养殖业目前已向入股的贫困户发放308.7万元的利益分红。另外,由新型经营主体搭建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也使贫困户的“钱袋子”日渐充实,例如“果内猫旗舰店”平台,帮助恩城乡新合村的贫困户销售沃柑、砂糖橘、百香果、阳光葡萄等农产品,截止2020年,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53万斤,使贫困户增收70多万元。大新县发展的边境贸易累计使贫困户增收62.6万元;扶贫车间使就业的贫困户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五、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链短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产业都为“短平快”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没有很好地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例如水果、蔬菜等种植业,在扶贫产业中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但这些产业大都是生产出初级产品后直接进入市场,进入深加工环节的仅在少数,产品附加值低,且多由政府以及各新型经营主体帮助售卖,依赖性较大。另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大多数景区侧重于开发旅游观光这一块,其他配套的服务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产业链仍较短。
  (二)“5+2”特色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5+2”特色产业是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给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产业,是政府重点扶持培育的对象。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特色产业在提高贫困户自主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大新县的很多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都缺乏有经验、有实力的人或经营组织牵头带动,大多都是由村委或乡镇领导干部领头实施,进行试验种植,如果某个地方发展的种养殖项目效果好、收益高,周围的农村就会群起效仿、盲目跟风,由于村民们的经营知识有限,在选择发展特色产业时,未必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缺乏产业前期和后期的规划,这就会造成产业项目的同质化现象,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各村发展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新县的特色产业项目的种类大多集中在水果、蔬菜、雞鸭等日常消费品,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大幅度增加这些农产品的供给量,就会造成供过于求,农产品滞销的现象,不利于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
  (三)过度依赖政府主导
  由于贫困户本身缺乏发展产业项目的资本,无论是知识技能、产业规划,还是资金投入、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很欠缺,单单靠贫困户自身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所以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多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包括扶贫产业的政策、项目的规划、贫困户种养殖技术的指导、产业资金的支持、农产品的销售,都少不了政府的作用,可以说,这些扶贫产业一旦失去了政府的支持,将很难运转下去。过度依赖政府同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产业更多的是关注项目的前期投入部分,而对项目后期的管理、维护等工作投入较少,缺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二是产业扶贫资金大多都是由政府以补助、奖补等方式一次性下发给贫困户,无法循环利用,使用率不高;三是以政府来主导产业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不符合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的角色定位。
  (四)科技、人才投入力度不足
  在大新县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的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的状态:用于种植产业的水渠大多是由农户自建,技术含量不高,供水不稳定;到病虫害高发或是气温骤降的时节,用于农作物防虫防寒的措施也比较“简单粗暴”,大多是直接用普通的塑料袋进行防护,极易破损。另外,部分贫困户的种植技术不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人才资源匮乏,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的现象。除了农业之外,扶贫车间也缺乏高新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投入。由于本地发展产业的基础较差,扶贫车间通常都是由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的企业“入驻”,但更多的只是外地企业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扶贫车间往往是低端产业,多为小作坊的形式,就业门槛低,车间的配套设施较少,缺少高新设备的投入,工人们也大多是能力素质较低的贫困人口。
  (五)抗风险能力较弱、风险防范力度不足
  一是部分项目抵抗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边境地区自然环境较差,洪涝灾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户劳动技能不高,农业技术掌握不足,就会导致农作物或鸡鸭等禽类的存活率降低,且农产品没有本地的著名品牌和商标做支撑,市场竞争力不高,很多时候都是靠帮扶单位的支持和购买,才能销售出去,一旦失去了他们的帮助,这些农产品很容易出现滞销的情况。二是政府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够完善。据了解,目前当地政府还未对全部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进行调查,缺乏对带贫主体整体情况的把握以及产业存在风险的评估。此外,农作物在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时,也缺乏一套完整的预警和应对机制,久而久之,会挫伤农户对生产的积极性。   六、几点建议
  (一)延长产业链,做好产业间的相互衔接
  延长产业链就要做到产业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拓展产业的宽度,体现在各个扶贫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降低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产业的长期效益,就要想方设法把传统的种养殖业、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以及边境贸易相互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好大新县的旅游优势,开展农产品观光、农产品展销会、建立边贸互市点等,形成横向联合成网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拓展产业的深度,体现在延长产业的生产环节,这就需要加快建设皇鸽养殖深加工、水果深加工、胖姜深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再通过充分挖掘大新县浓厚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色彩,与农产品的包装、命名以及广告宣传联系在一起,打造本土的特色品牌,提高原始农产品的附加值,再通过电商、边贸互市点等渠道销售出去,形成纵向融合成链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二)规范产业设计,做好产业的合理规划
  产业的合理规划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做好产业的全局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各个农村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农户的增收情况,更要考虑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扶贫产业是为了提高农户收入、使农户脱贫的脱贫攻坚战略思维转化成让产业兴旺、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的乡村振兴战略思维,这就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创造多种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产业持续发展战略,把小而散的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二是要做好产业的合理布局,各个农村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挥当地的优势、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原则,合理选择发展特色产业的项目,不盲目从众,形成“一村一品”、“一乡多业”的产业布局,让特色产业真正变得有“特色”。
  (三)注重市场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要想扶贫产业得到长期的发展,就不能什么都由政府大包大揽,过度依赖政府,应当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在农产品的产销方面,政府不能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就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包揽大量的农产品订单,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实现有效的供给,通过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市场。二是在产业的生产要素供给方面,除了财政资金以外,应该积极引入企业的投资,在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基础设施、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三是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为了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会要求企业录用较低素质的劳动力,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政府应该从根本抓起,通过组织参加实践培训以及人才的带头作用,来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政府要适当的转变职能,逐渐减少在扶贫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中引导的作用,加强对产业运作过程的监管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引入新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大新县以开展种植、养殖的产业扶贫项目为主,然而普通的技术更多的是带来产量上的增加,无法保证农产品在质量上的提高,因此,需要不断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一是要不断完善乡村水利、交通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扶贫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强化农田、养殖场的建设,引进现代智能的农业机械设备,例如智慧灌溉系统、养殖环境控制系统等,为农作物以及家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三是要加强产业项目的技术指导,不仅要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作用,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指导,更要定期给指导员进行培训,使技术和知识得到更新,不断提高农业的种植技术,使原始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四是要加快扶贫车间设备的更新,通过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使“小作坊”更新面貌,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
  政府通过产业帮扶使贫困人口找到了工作,有一定的资金和条件发展产业,从而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但是,这些贫困人口本身没有过硬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想要扶贫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单单依靠这部分人是行不通的,所以就需要制定鼓励政策,通过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适当提高薪资待遇,给那些外出务工、学习的年轻人创造合适的发展机会,让有知识、有远见的人才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当中,为各个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扶贫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
  (五)加强产业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大新县属于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想使扶貧产业降低风险,就要做好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一是要全面开展各个扶贫产业的调查工作,对产业存在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评估,对市场需求大、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技术、设备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补齐”,对存在风险较大的产业,可以采用资金补偿的方式,对其进行产业转型或收购。例如当地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产业,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县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发展该产业的农户面临着转型、关闭的挑战,据了解,大新县以资金补偿的方式做好了78家养殖户的转型工作,已经转型的养殖户与药用公司签订了收购合作协议,但是部分养殖场地不符合标准,截至目前药用公司还未对其进行收购,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在采取资金补偿方式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养殖场地的整改和修缮工作,尽快使公司对其进行收购,把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二是要建立健全灾害预警机制,不仅要定期向各乡镇发布自然灾害、病虫害预警,而且也要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组织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为广大农户处理突发的危机,做好灾民的安置安抚工作,通过资金补偿等措施,尽量减少灾民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学敏.贫困县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03):79-86.
  [2]刘明月,汪三贵.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逻辑关系、面临困境及实现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4):137-144.
  [3]李学林,董晓波.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J].社会主义论坛,2020(03):13-14-16.
  [4]郑双怡,阳维熙,冯琼.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扶贫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 42(03):142-148.
  [5]伏森.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1,37(01):61-64.
  [6]郝玉松.后脱贫攻坚时期中越边境乡村振兴路径——以J市D村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1(02):91-95.
  [7]胡慧芳.农村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3):186-187.
  [8]钟强.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N].赣南日报, 2021-01-24(003).
  [9]杨静,张光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激发产业作用[N].经济日报, 2021-01-22(010).
  [10]黄建辉.乡村战略背景下黎明农场产业扶贫成果及巩固举措[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154-156.
  [11]文倩.以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J].人才资源开发,2020(15):90-91.
  [12]贾振铎.加快构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机制[N].山西政协报,2021-01-22(004).
  [13]康永兴,陈伟忠.我国边境地区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38-4640-4650.
  [14]李淑敏,赵国斌.关于山西省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成效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1):73-74+76.
  [15]岳国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J].经济问题,2020(08): 107-113.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宗宇翔
其他文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效应显著,但仍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可持续性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等一些突出问题,与群众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为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做好“六稳
期刊
摘要:积极推动农民创业,不仅能为农民增收致富扩宽途径,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长远之策。创业动机驱动着农民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农民创业成效。基于此,本文利用浙江省5个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3个维度分析创业环境与农民创业动机之间的逻辑联系。结果表明:在创业环境的三个维度中,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对农民创业动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策环境对农
期刊
摘要:自2007年天津市开展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农业险种稳步增加,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逐年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健全了天津市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对支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对天津市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开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建议,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企业产权的再认识,重新界定了企业财产权属于“他物权”中“用益物权”的一种,是明显与“自物权——所有权”相分离的,公司中的财权在两个层面(自物权和他物权)上均有分布或配置。文中进一步阐述了财权的静态配置与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一种静态的理解,具体表现为财权配置结构和利益关系。它是由两类财务治理主体、多维度的财务治理客体及一系列财务治理中的经济利益关系构成;而
期刊
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农业改革时,中国农村人口中有超过3/4的人生活在贫困中①。中国改革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20世纪末,中国基本上没有人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
期刊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7月31日经农业农村部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生态环境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0年8月27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WFF和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及2000年的评估年鉴的数据,利用Rough集方法给出了国际化程度、金融体系、资本流动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知识,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国际化;金融体系;资本流动;粗糙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3)01—0086—07
期刊
2020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朝才、副会长马卫红一行七人,赴河南省開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了解了各地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成效,分析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存在的关键堵点,为进一步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  在调研中,调研组走访了平舆县的蓝天芝麻小镇项目,李芳生态农业项目,射桥镇古城村,万冢镇杨桥
期刊
内容摘要:针对解决财政资金投入到村级建设项目时由于没有建立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项目的后续运营管护反而成为村集体的负担,资产甚至变成了债务,人才资金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发展瓶颈等突出问题,我们选择湖南省平江县横冲村,对财政资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做了深入调研和案例分析。调研发现,针对这个普遍问题,横冲村作为一个贫困村,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与村民股份合作,建立起一套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应用以及我国加速实施对外金融开放,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解决普惠金融高成本、高门槛、低效率的难题以及满足边缘地带的金融需求。本文根据云南省16个地州市2011-2018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影响。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缩小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更有效果,在经济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