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变成了抢注中文域名,并描述出了一个虚假的前景。抢注者本来对域名一无所知,却勇敢地坐上了这趟所谓的互联网“末班车”。等他们明白过来,才发现钱已经扔到了水里,互联网让他们更看不懂。
一个中文域名的有力推广者,一个言必称中文域名涉及国家安危、企业品牌保护的公司,自己的域名却被他人抢注了去,并在互联网上以50万元的价格叫卖。面对这样的挑衅,它依然可以无动于衷。
在中文域名市场上,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万)开始浮出水面。这个成立不到四年的公司,依靠代理注册中文域名,在四年里发展成一个员工达4000人,在全国拥有40余家分公司的企业集团。据媒体报道,其2005年销售额高达1亿元,通过对相关媒体的报道分析,2006年,其销售额可能超过1.5亿元。
在这巨大的销售额背后,则是遍布于全国的中文域名炒家们的永远伤痛。记者调查了解到,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群只是铭万客户的冰山一角,但也随处可见为中文域名付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却无丝毫回报的上当者。更多所谓的投资者仍然蒙在鼓里,梦想着其实并不值钱的中文域名给他带来巨额财富。也因为如此,目前还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人、花费多少钱参与了中文域名的炒作,但可以预计的是,他们进行的所谓“域名投资”将没有回报。
知者知之,谓其荒唐;不知者不知,亟需警醒。
铭万 域名原来是这么卖的
注册一个域名要花费近2万元,这种价格在懂行的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它却真实地发生着。中了圈套的人虽然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方,经历却惊人地相似。
圈套一:电话轰炸
2006年1月的某天,在成都做二手汽车生意的杨敏接到了一个改变他生活的神秘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他说,现在投资“中文域名”将会“很有赚头”。
“铭万打电话来说中文域名能卖很多钱,还向我做了好多承诺,说卖不出去退钱之类的。”杨敏说。在被铭万销售人员电话轰炸的同时,他还隐隐听到了电话那一端传来的销售人员同事的声音,“那些声音说,快快,又有一个词被注了,赶快!”
不止杨敏,记者采访到的众多人士都有着与杨敏类似的经历。程先生(化名),福建人,在福州做工程项目。2006年初的一天,一个电话找到了他。
“他们是通过我在福州当地的媒体上做的广告找到我的。”因为经营着一家小企业,程先生经常在当地的媒体上刊登广告,联系信息就这样被透露了出去。通过报纸,铭万销售人员找到了他,劝他投资域名。
一位网友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一位做企业的朋友接到了铭万的电话,要求他注册中文域名,在一段时期里,电话不断,而被骚扰者已经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内幕,所以干脆地拒绝了。即使是这样,电话骚扰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
“中国人太多了。”铭万一位销售人员说,全国有4000多万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不断的电话轰炸让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圈套二:会议营销
由于经受不住长期的电话轰炸,杨敏接受铭万销售人员的邀请,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会议。在成都一家大酒店,杨敏和众多被销售人员邀请来的人们一道听一名讲师讲了一堂课,然后他花费19000元,购买了中国台湾省某知名电脑品牌专卖的全套中文域名。
杨敏是全世界众多域名投资者中的一个。在中国,他们被称为“玉米虫(域名虫的谐音)”。和职业玉米虫不同的是,在花费19000元注册中文域名之前,杨敏尚不知道什么是域名,那时的他只知道上QQ聊天,或者登录门户网站看新闻。杨敏的域名知识,首先来自于铭万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不仅在电话里向他介绍一些域名投资的“成功案例”,还在现场销售会上拿出一些媒体刊登的域名炒作新闻给他看,告诉他某某域名卖了多少钱等等。“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让我不由得想买。”杨敏说。
和远在中国西南成都的杨敏一样,远在东南福州的程先生也经历了一场培训会。会上,一名讲师自称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所演讲的主题听起来是信息化培训,其实却是中文域名销售。
主讲人宣称中文域名涉及到国家安全,是重要资源,具有惟一性,投资一些名人和名牌的中文域名能够高价卖出等。
程先生与其他人一样,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他看到了销售人员拿出的媒体报道称,某中文域名被抢注后,被抢注方为此花费巨资购回。在现场,一位铭万销售人员还拿着话筒走来走去地喊话,大声喊又有某个域名被注册了。这种环境中,程先生疯狂了。“他们(铭万)大喊大叫,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给人的感觉是再不注册就没有了。”
程先生为中文域名投入了近20万元。“我一共买了200多个域名。”程先生说,在当地他遇到一个人,此人自称注册了国内某知名节目主持人名字的中文域名,在网上拍卖时,有域名炒家愿意出价20万元购买。这个例子让程先生们疯狂。
培训会的招式似乎一直在不断地翻新。到2007年,版本又发生了改变。2007年1月的一天,范世永接到了一个来自铭万销售人员的电话,电话中说他们正举办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项目,邀请他参会。范是长春人,在这个汽车城里,他作为股东之一,经营着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对他这样的中小企业主而言,非常希望获得国家政策方面的信息,这样的会议他也乐于参加。
但参会之后,他发现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会上有一个讲师,说是什么专家,他一直强调从国家安全角度和域名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考虑,中文域名值得个人投资。”
和杨敏一样,范世永之前也并不清楚什么是中文域名,虽然他也上网,但他只是作为网商在阿里巴巴网站完成采购和销售,自己的公司没有域名,在当前也没有做独立网站的需求。但在这次所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上,现场的火爆气氛使得有着多年从商经验、头脑精明的范世永掏出19000元,注册了“一套”中文域名。
圈套三:注册10年不被仲裁
为了一个中文词汇,杨敏就花费了19000元,这对于绝大多数非玉米虫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杨敏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上当,他自己也到互联网上了解过相关的域名注册知识,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下,他询问销售人员,自己是否可以只注册5年或者更短一些时间,因为这样便宜一些。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怂恿下,他所注册的“一套”中文域名包括了中文.cc、.cn、.net、.中国、.公司、.网络,一共六个后缀,其中.cc域名的年费用是500元,其他均为280元。如果只注册5年或者更短一些时间,他可以节省一大笔钱。但是销售人员告诉他,最少也要注册10年,因为他注册的域名有可能被他人通过仲裁夺走,只有注册10年,这个域名才不能被仲裁,他才能保住域名。
事实上,当他花费了19000元之后,铭万销售人员看他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就又开始劝说他只注册1、2年的域名,直到他把3万元的积蓄全部花光。
同杨敏一样,范世永一次性注册10年域名的原因也是销售人员告诉他注册10年域名就不能被仲裁。事后,范世永通过向朋友请教才知道,域名并不是一次要注册10年,而是注册1年就可以,事实上,域名注册的最长时间也才10年。无论注册几年,只要在仲裁期内,注册知名企业的域名都会轻易就被仲裁回去,域名归权利所有人拥有。
“他们根本没有告诉我们域名其实注册几年都可以,直接就叫我们注册10年的。”凌先生(化名)说。凌先生是福建一家小企业的经营者,他投资中文域名花费了近10万元。
圈套四:个人注册中文域名
“他们(铭万)并没有告诉我个人其实不可以注册中文域名。”范世永说,他在之后查找了CNNIC公布的域名注册相关文件,发现个人并不允许注册域名。范的公司是股份制企业,虽然他是大股东,但对于域名投资,他还是不打算以企业的名义参与,考虑到可能有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不应该由股东们共同承担。于是他以个人名义注册了。
范世永在向铭万交完钱的当晚就请教了一个在域名方面懂行的朋友,结果发现自己“投资错误”,CNNIC不允许个人注册域名。
虽然不同于杨敏、范世永等,程先生在注册域名之前就知道个人不得注册中文域名,但他被许诺可以用编造出来的公司名来代替。“比如说我叫程先生,就在我的名字后面加个有限公司或者是集团,域名就变成了是程先生有限公司或者是程先生集团买的了。”程先生购买的相当多的域名,都是以这种方式注册的。
而在个人投资域名的问题上,凌先生也被虚拟了以自己名字为开头的“集团”。
圈套五:知名企业怕打官司
“他们不断地劝大家注册知名企业的品牌,比如麦当劳之类的,说这种域名好挣钱。”范世永说,“但实际上知名企业的品牌是可以仲裁回去的,铭万其实是在欺诈我们。”
一年过去了,程先生注册的200多个域名没能卖掉一个,而他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
“我已经听说了好几起域名被仲裁的案件。”程先生认识的域名炒作同行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注册了日本一个玩具名称为主的中文域名,结果被对方起诉。而另一位注册了福建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品牌的域名炒家也因此被起诉,不但丢失了域名,还被判决赔偿对方3万元损失。
这些例子越来越多,让程先生胆战心惊。
但在最初购买中文域名时,铭万销售人员的说辞却是另外一套。
程先生告诉记者,最初销售人员说,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打官司,如果价格合适,这些企业还是愿意以一定的费用回购中文域名。但现实却让程先生害怕。事实上,由CNNIN发布的中文域名相关管理办法(2002年版)中明确指出,域名注册者用于个人牟利等行为属于恶意注册,这样的域名注册者得不到任何权利保障。
投资了20余万元,程先生得到的只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中文域名,这些域名对他而言其实毫无用处。而在当时,铭万的销售人员却承诺说可以帮助他们出售这些中文域名。
知道上当之后,程先生仍然得到了这样的安慰:中文域名的价值在将来,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它是长期投资。
类似的观点也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些中文域名投资网站里,有网友认为中文域名需要长期持有。但事实上,这些网友的真实身份值得怀疑。因为他们在发表长期持有中文域名的建议的同时,也在散播被抢注企业其实并不愿意打官司,而更愿意以一定的费用购回域名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在程先生们的实践中显得不堪一击。
程先生等人正面临着自己注册的中文域名被品牌持有者起诉的尴尬。事实上,早在半年前,一位玉米虫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现在的域名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而判决结果都是玉米虫属于恶意注册而败诉,这造成了中文域名投资世界的恐慌。
早期的铭万销售人员说辞中,抢注知名企业的名称是其一大卖点。事实上,直到2007年,CNNIC公布了最新的域名争议管理办法已达半年之久,铭万销售人员仍然在拿“Google.cn”和“广本.网络”这两则案例,劝说客户抢注他人的中文域名。
抢注他人的中文域名正是炒作域名的一个夹缝。“这是互联网的常识。”中国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谢文说,谢所指的“常识”是指域名和商标一样,本身很难产生价值,只有不断地为其投入,进行市场营销行为之后,才会逐渐产生价值。普通的中文域名因为没有投资者进行不断的行销投入,所以很难“值钱”。
目前业内较为通行的做法是,把域名同企业名称、品牌等内容联系起来,域名实际上从属于企业名称、品牌,并不具备独立资格,这也是很多玉米虫在抢注了知名企业的名称或品牌之后,面临败诉风险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中文名称被不断地以营销行为宣传之后,它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时,玉米虫们抢注了域名,以期搭一个“顺风车”,但实际上风险也随之而来。
一年后的今天,杨敏正在为自己花掉的冤枉钱和铭万进行交涉,但多次交涉后他仍然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杨敏为中文域名所花费的并不只是19000元。他告诉记者,多年打工,他有了3万元积蓄,当19000元花掉之后,铭万销售人员告诉他,其实域名也可以花几百元就注册,于是他又买了一些。到如今,他为中文域名以及相关内容的注册花费高达3万余元,而这些钱中的大部分都无法收回。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开始尝试把域名卖掉,他在各种域名交易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但根本没有回音。迫于收回投资的压力,他开始降价出售,但仍然没有人来找他。有一回,他和一个域名投资者通过QQ聊天,对方说:“你这个域名,就是1千元我都不买。”
多次和铭万交涉无果后,杨敏决定去铭万公司闹。也许是受不了杨敏不断上门,他被告知可以退回很小一部分投资,而其他的钱,铭万拒绝再退回。
“这是我的血汗钱啊!”杨敏说,因为这些积蓄无法收回,杨敏的母亲和他吵了一架。家中没有钱,他母亲不得不出门打工,而杨敏也因为没有了钱,无法再做二手车的生意,目前正在找工作。
杨敏在QQ上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因铭万类似方式销售中文域名而花费了巨资的同病相怜者。“四川和重庆是受害最严重的地方。”杨敏说。在他看来,自己身边的受害者众多。“我听说在成都有些人为了注册中文域名连房子都卖了,结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同杨敏相比,范世永就幸运得多,范世永在注册中文域名的第二天就意识到错误,并开始找铭万讨说法。作为企业管理者,范有专职的律师,这对他讨说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几次交涉,铭万方答应在扣除3500元“成本”之后,其余款项可以退回给他。
杨敏和范世永算是相对的“幸运儿”,更多的所谓域名投资者在花费了巨额钱财之后,却连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同杨敏们类似的是,程先生的大部分域名也都一次性注册了10年,并且都是“全套”注册。“一个词注册下来就是19000元,注册5个就将近10万元了!”程先生说,在程先生身边,一位60多岁的朋友通过铭万等公司花了30余万元注册中文域名,同程先生一样得不到一分钱回报,并因此精神恍惚。
由程先生所聚集起来的20多个人,开始了他们的漫漫维权路。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程先生问记者,“我们搜集了很多证据,但是如果跟他打官司,成本太高了。”
就在程先生接受本刊采访之前的几天,他们刚组织了一场向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的举动。他们找到当地工商局的消费者协会,但得到的答复是该事件涉及到诈骗,应该由公安部门受理。事实上,中文域名的注册人应该是法人机构,也就是说该行为并不是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并没有调解的能力。而要进行经济案件立案,又要经历更多波折。
程先生们对中文域名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铭万,还有就是网上的一些报道,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维权,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些人已经起诉了铭万。”程先生说,但是,在漫长的维权路上,如何走下一步,还是一个未知数。
2007年3月的一天,记者接到了铭万公司打来的电话,邀请记者参加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议,并向记者发送了参会邀请函——铭万把记者当成了某企业的法人代表。
“培训”地点在北京市安外大街191号天鸿宝景大厦,即铭万北京分公司所在地。上了楼,一群接待者就迎上来,询问记者是被哪个销售人员邀请来的。进了“培训厅”,墙上挂着“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条幅,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中文域名的相关介绍,主要由一些媒体的报道组成。会议开始,一名自称讲师的女子上台讲了一些企业信息化的常识,她称,现在一些业内专家经过座谈认为投资域名并获利应该是能被认可的。接着,她介绍说国家发改委某著名讲师齐锋(音)恰好在北京,并邀请了他来为大家讲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被称作是“国家发改委讲师”的男子上台来,话语异常激动,大约讲了5分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常识介绍之后,齐锋话锋一转,向大家介绍起www.hao123.com网站。他称该网站被出售给百度公司,从而获得了巨额回报,接着他又讲到了www.google.cn被Google公司花费100万美元收回的例子,由此强调网站域名的重要性。然后齐锋又从中文域名事关国家安危的角度说明了其重要性,接着,他称中文域名值得投资,并以媒体报道过的“团团圆圆”、“李咏”被抢注并在网上高价出售的事例,说明域名投资可以获得回报。
齐锋的演讲大约持续了30分钟,虽然其会议主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但实际上,他的讲话重点是中文域名值得投资。他向大家介绍,现在导航类网站值得注册,比如五金网站导航、服装网站导航等,提前抢注之后,其他人想要做这类网站,就只能花高价购买。
事实上,铭万公司的业务中,并不只有中文域名,还包括了给中小企业建网站等业务,而这些真正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业务,齐锋却只字未提。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到炒作域名,这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事情,却被齐锋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演讲结束后,齐锋迅速离开了会场,并拒绝与任何人换名片。而参会人员则被分配给相应的铭万销售人员,并带到了与会场一墙之隔的铭万公司销售部。在销售部,每台电脑前都放了两三把椅子,销售人员坐在电脑前,其他人就围坐着,听销售人员介绍情况。接待记者的销售人员称自己是铭万北京分公司销售二部的员工,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好一点的中文域名已经被抢注得差不多了。
在他向记者介绍的同时,一名拿着扩音器的铭万人员在销售区里来回走动,甚至站到了凳子上,他话语不清地喊着,内容大意是又有某个关键词被抢注了等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铭万的此次销售会是在全国14个城市同时开展的,每个城市的销售活动中被注册的域名都会相互传达。
现场气氛渐渐变得混乱,喊话声此起彼伏。在记者东一句西一句没头脑的问话中,该销售人员发现记者对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他向记者解释称,域名并不一定只能注册10年。而之前他一直强调中文域名要注册10年,一个中文域名的注册费用是280元,10年就是2800元。
为了证明有相当多的人都在投资中文域名,他还向记者出示了自己曾经签过的合同,在那上面,所有域名注册者都无一例外地注册了10年,其中最多的一位买家一次就注册了十多个域名,花费数万元。从签约时间点上来看,这些签约者们的主题词因时间点而趋同,比如有的是只抢注知名公司域名的,有的是抢注导航类网站等,这似乎与铭万每次“培训”中向大家推荐的域名有密切联系。
在现场气氛的刺激之下,不少人开始尝试注册中文域名,这时电脑就派上了用场,销售人员熟练地往域名注册信息的查询页面中填入相关内容,以得知客户想要的域名能否被注册。而记者在这种环境中,也开始迷惑:难道自己的调查其实是错的,中文域名真的能挣钱?
与杨敏们所描述的会场一模一样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之下,那些对域名知识了解不深的人的确很难不被引诱。
在搜索引擎中用相关关键词搜索,声称铭万“骗人”的信息比比皆是。铭万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
谜一样的铭万
由铭万向本刊提供的公司介绍显示,铭万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40余家分公司、4000多名员工。
对于如此高的扩张速度,大量中小企业主们一定会吃惊不已。在铭万的介绍中称,铭万的产品包括为中小企业制作网站、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网上营销(企业信息网站,即中国产品平台)等。CNNIC网站显示,铭万于2006年被评为中文域名“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第一名,而铭万网站上则称其被CNNIC评价为“对中文域名的推广功德无量”。
另有一些新闻报道称铭万已经获得了日本某知名风险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投资。为保证风险投资成功退出,公司将于2008年上市。而铭万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2006年亦以销售收入超过50%的增幅高速发展。
3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这足以让辛苦创业的中小企业们羡慕。这些信息也透露出,铭万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并且极具潜力的公司。
在铭万公司的主页上,可以见到宣传中文域名投资的采访文章。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与其他业务相比,中文域名注册代理服务显然是铭万目前的核心业务。
连自己的员工都骗?
来自互联网的一个匿名贴子称,发贴者是铭万原中文域名销售人员,发现铭万不但欺骗客户的钱,还骗自己的员工,于是他愤而出走。
因为该贴子的匿名性质,记者无法与发贴者取得联系。但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中国某南方城市的一位女士,该女士自称以前是铭万中文域名销售人员,但之后不再做这行。
“我也买过中文域名,我们的员工都买,不过都是在刚进铭万时买的。”这位女士说,“铭万默认让销售人员欺骗客户,把中文域名卖出去。”
不但找目标客户出售域名,还鼓励自己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在记者调查中,一位铭万销售人员就神秘地称自己也购买了一些中文域名,但他不肯透露自己究竟购买了哪些关键词。
这位女士告诉记者,铭万“把中文域名包装得很精致”,所以容易卖出去。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花巨资一次性注册10年的中文域名”的疑问,这位女士轻描淡写地回答:“这不奇怪,中国人那么多,你我(懂行的人)不买,自然有人会买。”
就在不久前,CN域名大降价,首年注册费用仅为1元。而历史上,各种后缀的域名注册年费也在不断变动中,甚至有些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为吸引客户还会进行打包销售,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这都降低了用户注册域名的成本。一次性注册10年的域名,显然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
因铭万而注册中文域名的人中,除杨敏这样的小本投资者之外,大都是中小企业主。杨敏告诉记者,他所联系到的很多人都是在当地事业有成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进行投资。发现自己上当之后,他们更多地碍于面子,而不愿意向他人透露内情。
这种说法在记者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凌先生就多次嘱咐记者:“千万不要把我的真名透露出去,我损失了这么多钱,已经够丢人了。”
范世永也同样有过这样的顾虑。但在考虑到铭万的销售仍然在进行,还有更多中小企业主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后,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挺身而出,以真面目告诉大家自己的经历。
那张未来的大饼
“他们拼命跟我说,IE7.0支持中文.cn域名了,中文域名将马上升值。”凌先生说。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描述中,中文域名的价值暂时未能体现,但它将体现在将来,中文域名的使用者会越来越多。
IE7.0支持中文域名,也因此被一些人宣称中文域名时代到来,并引申至中文域名的炒作,称中文域名炒作的寒冬就要过去,中文域名将大幅升值。但事实上,记者采访的众多中文域名炒作者仍然身处“寒冬”。
关于IE7.0的说法也在各个中文域名交易网站上流传着,但很快就被大量低价转让中文域名的消息冲散了。如今,真正想做网站的人可选择的域名范围很宽,并且多数网站也只需要一个域名,域名的选择空间还非常广。
对于中文域名的未来很有前景的说法,范世永认为,不管中文域名将来是否真的会很值钱,但至少铭万不应该以欺骗的手段来销售。“他们说抢注,他们说一次要注册10年,他们要求注册全套,打着国家发改委的旗号卖中文域名。就算中文域名真的很值钱,他们也应该以正当的手段来卖。”
2006年初,铭万在福建等地开始组织中文域名拍卖会,国内某知名IT行业网站记者杨先生因此撰文提出“监守自盗”的质疑。文章发表后,铭万派出律师与其进行交涉。“起初威胁我要打官司,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了了之。”杨先生说。他告诉记者,当时铭万设想在多个城市都进行中文域名拍卖活动,因为其行为被质疑,受到来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压力,后续的拍卖会被取消了。
事实上,记者采访到的玉米虫,最初注册域名时,都对这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连注册联系邮箱都不是自己的,更不知道自己还要掌握域名密码。假如他所注册的域名真的能卖个好价钱,也会因为铭万自己的销售人员也参与中文域名炒作等行为,而为自己的交易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况且,很多人都是以个人身份或者是虚假的企业名称注册中文域名,注册代理商随时可以强行收回该域名。
自打耳光
作为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的第一名,全国有40余家分公司在销售中文域名,铭万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据网友爆料称,虽然铭万号称是中文域名注册的“重要推动者”,但它未必对中文域名的价值有多关心,连自己公司名称的中文域名都已经被他人抢注,包括铭万集团.公司等域名的所有人并不是铭万。记者通过域名注册信息查询发现网友爆料属实。“铭万集团.公司”以及“铭万集团.网络”等多个域名被一位人士注册,并且被其以50万元的价格在网上公开出售。但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域名还没有被卖出去。
一个组织了几千名员工在全国宣传中文域名重要性的公司,却连自己的中文域名都没有采取保护,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黑色幽默。
注释:
通过企业黄页、报纸广告等方式,获得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联系方式。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有投资能力,但又可能因为忙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对互联网的了解不深,他们是最好的销售目标。
掌握了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联系方式之后,就是不断的电话轰炸,即使被拒多次,销售电话仍然坚持继续轰炸。为了提高电话轰炸的效果,有时候电话的内容会改为“请企业参加XX培训”。
经过了前三个步骤,中小企业主们已经对投资中文域名,买回所谓的珍稀域名、抢注他人商标能够获得好处深信不疑,在还不清楚中文域名注册规则的情况下,就匆匆交钱就范。
通过电话轰炸,一些中小企业主被集中在一起听铭万销售人员的“课程”,虽然号称是信息化培训,其实却是所谓的域名投资。现场喊话,高声叫卖,制造紧张空气。立体化的信息灌入,使得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失去判断力。
漫漫维权路
一年后的今天,杨敏正在为自己花掉的冤枉钱和铭万进行交涉,但多次交涉后他仍然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杨敏为中文域名所花费的并不只是19000元。他告诉记者,多年打工,他有了3万元积蓄,当19000元花掉之后,铭万销售人员告诉他,其实域名也可以花几百元就注册,于是他又买了一些。到如今,他为中文域名以及相关内容的注册花费高达3万余元,而这些钱中的大部分都无法收回。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开始尝试把域名卖掉,他在各种域名交易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但根本没有回音。迫于收回投资的压力,他开始降价出售,但仍然没有人来找他。有一回,他和一个域名投资者通过QQ聊天,对方说:“你这个域名,就是1千元我都不买。”
多次和铭万交涉无果后,杨敏决定去铭万公司闹。也许是受不了杨敏不断上门,他被告知可以退回很小一部分投资,而其他的钱,铭万拒绝再退回。
“这是我的血汗钱啊!”杨敏说,因为这些积蓄无法收回,杨敏的母亲和他吵了一架。家中没有钱,他母亲不得不出门打工,而杨敏也因为没有了钱,无法再做二手车的生意,目前正在找工作。
杨敏在QQ上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因铭万类似方式销售中文域名而花费了巨资的同病相怜者。“四川和重庆是受害最严重的地方。”杨敏说。在他看来,自己身边的受害者众多。“我听说在成都有些人为了注册中文域名连房子都卖了,结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同杨敏相比,范世永就幸运得多,范世永在注册中文域名的第二天就意识到错误,并开始找铭万讨说法。作为企业管理者,范有专职的律师,这对他讨说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几次交涉,铭万方答应在扣除3500元“成本”之后,其余款项可以退回给他。
杨敏和范世永算是相对的“幸运儿”,更多的所谓域名投资者在花费了巨额钱财之后,却连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同杨敏们类似的是,程先生的大部分域名也都一次性注册了10年,并且都是“全套”注册。“一个词注册下来就是19000元,注册5个就将近10万元了!”程先生说,在程先生身边,一位60多岁的朋友通过铭万等公司花了30余万元注册中文域名,同程先生一样得不到一分钱回报,并因此精神恍惚。
由程先生所聚集起来的20多个人,开始了他们的漫漫维权路。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程先生问记者,“我们搜集了很多证据,但是如果跟他打官司,成本太高了。”
就在程先生接受本刊采访之前的几天,他们刚组织了一场向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的举动。他们找到当地工商局的消费者协会,但得到的答复是该事件涉及到诈骗,应该由公安部门受理。事实上,中文域名的注册人应该是法人机构,也就是说该行为并不是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并没有调解的能力。而要进行经济案件立案,又要经历更多波折。
程先生们对中文域名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铭万,还有就是网上的一些报道,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维权,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些人已经起诉了铭万。”程先生说,但是,在漫长的维权路上,如何走下一步,还是一个未知数。
企业信息化等于域名炒作
——记者亲历铭万销售会
2007年3月的一天,记者接到了铭万公司打来的电话,邀请记者参加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议,并向记者发送了参会邀请函——铭万把记者当成了某企业的法人代表。
“培训”地点在北京市安外大街191号天鸿宝景大厦,即铭万北京分公司所在地。上了楼,一群接待者就迎上来,询问记者是被哪个销售人员邀请来的。进了“培训厅”,墙上挂着“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条幅,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中文域名的相关介绍,主要由一些媒体的报道组成。会议开始,一名自称讲师的女子上台讲了一些企业信息化的常识,她称,现在一些业内专家经过座谈认为投资域名并获利应该是能被认可的。接着,她介绍说国家发改委某著名讲师齐锋(音)恰好在北京,并邀请了他来为大家讲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被称作是“国家发改委讲师”的男子上台来,话语异常激动,大约讲了5分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常识介绍之后,齐锋话锋一转,向大家介绍起www.hao123.com网站。他称该网站被出售给百度公司,从而获得了巨额回报,接着他又讲到了www.google.cn被Google公司花费100万美元收回的例子,由此强调网站域名的重要性。然后齐锋又从中文域名事关国家安危的角度说明了其重要性,接着,他称中文域名值得投资,并以媒体报道过的“团团圆圆”、“李咏”被抢注并在网上高价出售的事例,说明域名投资可以获得回报。
齐锋的演讲大约持续了30分钟,虽然其会议主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但实际上,他的讲话重点是中文域名值得投资。他向大家介绍,现在导航类网站值得注册,比如五金网站导航、服装网站导航等,提前抢注之后,其他人想要做这类网站,就只能花高价购买。
事实上,铭万公司的业务中,并不只有中文域名,还包括了给中小企业建网站等业务,而这些真正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业务,齐锋却只字未提。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到炒作域名,这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事情,却被齐锋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演讲结束后,齐锋迅速离开了会场,并拒绝与任何人换名片。而参会人员则被分配给相应的铭万销售人员,并带到了与会场一墙之隔的铭万公司销售部。在销售部,每台电脑前都放了两三把椅子,销售人员坐在电脑前,其他人就围坐着,听销售人员介绍情况。接待记者的销售人员称自己是铭万北京分公司销售二部的员工,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好一点的中文域名已经被抢注得差不多了。
在他向记者介绍的同时,一名拿着扩音器的铭万人员在销售区里来回走动,甚至站到了凳子上,他话语不清地喊着,内容大意是又有某个关键词被抢注了等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铭万的此次销售会是在全国14个城市同时开展的,每个城市的销售活动中被注册的域名都会相互传达。
现场气氛渐渐变得混乱,喊话声此起彼伏。在记者东一句西一句没头脑的问话中,该销售人员发现记者对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他向记者解释称,域名并不一定只能注册10年。而之前他一直强调中文域名要注册10年,一个中文域名的注册费用是280元,10年就是2800元。
为了证明有相当多的人都在投资中文域名,他还向记者出示了自己曾经签过的合同,在那上面,所有域名注册者都无一例外地注册了10年,其中最多的一位买家一次就注册了十多个域名,花费数万元。从签约时间点上来看,这些签约者们的主题词因时间点而趋同,比如有的是只抢注知名公司域名的,有的是抢注导航类网站等,这似乎与铭万每次“培训”中向大家推荐的域名有密切联系。
在现场气氛的刺激之下,不少人开始尝试注册中文域名,这时电脑就派上了用场,销售人员熟练地往域名注册信息的查询页面中填入相关内容,以得知客户想要的域名能否被注册。而记者在这种环境中,也开始迷惑:难道自己的调查其实是错的,中文域名真的能挣钱?
与杨敏们所描述的会场一模一样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之下,那些对域名知识了解不深的人的确很难不被引诱。
中文域名:虚假的互联网兰花
中文域名的发展
目前,玉米虫们普遍把域名中含有中文字符的域名称作为中文域名,其形式包括了中文.cn(.中国)、.com、.网络、.公司、.cc、.net、.hk(指中国香港)等,其中.cn(.中国)、.公司、.网络由国内的CNNIC负责注册管理,.cc、.com、.net由位于国外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中文域名产生于2000年,在国内,早期包括通用网址、网上实名等都与中文域名构成了交叉竞争,它们虽然在细节的功能上稍有出入,但本质区别并不大。
经营网络实名的3721公司几经转手之后,现在已经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雅虎中国,而雅虎中国在2007年3月中旬宣布其网络实名产品进行重大升级,网络实名产品原有的类似域名的功能已经全部消失。雅虎中国CEO曾鸣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的网民已经极少通过地址栏输入中文的方式上网,而更依赖于搜索引擎入口。
无论中文域名、通用网址还是网络实名,最初都不能直接在IE中使用。作为全世界普及度最高的浏览器,不被IE支持即意味着难以被网民使用。为此,网络实名首先开始了流氓软件推广,使得3721网络实名插件占据了中文世界大部分上网电脑。之后,3721公司与微软达成合作,微软支持中文版IE对地址栏输入中文的支持。
2007年初,微软最新的IE7.0支持中文域名的新闻四处扩散。在此之前,网民要使用中文域名上网,需要通过在自己的电脑中安装插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中文域名的推广一直处于不利状态。
恶意抢注
谢文告诉记者,中文域名的许多资源确实是惟一性的,如果被抢注,可能产生价值,因此企业要注意保护自身资源。
目前,业内普遍的看法是抢注域名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抢注的是他人的品牌、公司名称等,则属于“恶意抢注”,很难得到权利保障。
2006年3月17日,最新版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正式实施,在该版本的《办法》中,删去了之前版本中以出售、出租域名牟利为目的的注册行为属于恶意注册的说法,但是,对于抢注他人拥有的品牌、公司名称牟利等行为,仍然可能属于恶意注册。这样的改变,把玉米虫们的合法抢注行为限制在了只能注册一些可能成为热门的词汇上。
但是,作为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商,铭万明知新版《办法》仍然禁止恶意注册的事实,却仍然劝说客户抢注他人的知名品牌。
在互联网上,多起关于域名权利人胜诉恶意注册者的案例,已经向玉米虫们发起了警告。“不但没挣着钱,还要因为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而赔偿损失。”凌先生评价自己的一位朋友抢注的结果。这位朋友也是因为听信了铭万抢注中文域名的宣传而注册的,但接着就成了被告输了官司,不但域名没了,还被判赔偿损失。
就在一个月前,微软宣布其在2006年夺回了409个被恶意抢注的域名,这些域名中,并不完全是微软自己拥有的品牌,还包括了与微软品牌相近的内容,比如“micrsoft”等。
有价无市的泡沫投资
据媒体报道,如果不是铭万,福建的林女士可能要很晚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在铭万销售人员的鼓动下,她前后共花费了几万元购买中文域名。其间她接到过一个神秘的电话,电话中有人称要买她手中的一个中文域名,但接下来便没有了回音。
类似林女士这样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处于犹豫中的人,后来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神秘的电话而被刺激了购买欲,花费大笔金钱注册了域名,但结果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在一个中文域名交易平台上,记者看到不断有玉米虫来交易他们的中文域名,这些域名的标价一般在100元以下,而最初要注册这些中文域名时,最少也需要280元。有玉米虫因此感慨:手头钱紧,挥泪甩卖。
在论坛上,虽然偶尔会有人以上千元的价格出售域名,但却见不到购买者。这和记者在铭万公司组织的所谓“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上看到的火爆场景完全不同。记者也注意到,尽管铭万一方的讲师们宣称某域名价值高达数百万元,但这些所谓的“价值”只是域名注册人单方面的叫价,至于其是否卖得掉,其实并没有下文。
一如杨敏所注册的域名,尽管他把价格降到了成本的一半以下甚至更低,仍然没有人对这个域名有兴趣。事实上,除了作为自己做网站而注册的中文域名之外,能够因中文域名而获得收入的案例,在铭万的演讲中并未拿出像样的例证来。
“中文域名还是有它的好处的,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互联网界资深人士谢文对记者说,在他看来,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如果作为域名炒作,则“最多也就是赚点小钱”。
很多业内人士则认为中文域名至少不具备投资价值。一位对互联网熟悉的网友称,中文域名只适用于中文世界,“外国人不会用中文域名来访问,而这种有着文化界限的域名,也很难产生更大的价值。”
互联网上的“兰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中国东北的兰花投资热,一直持续到了2004年的四川。在这股热潮中,少数人因此暴富,更多人则倾家荡产。
兰花的炒作手法说来简单,稀有兰花资源的拥有者称兰花值钱并引人投资,在“托儿”的参与下,炒作初期,卖花人以高价把兰花卖给“托儿”,“托儿”再顺利地把兰花再次出手,以制造一夜暴富的假象。不明真像的人们因此一拥而上,争相炒作。为使兰花的炒作时效长久,“托儿”会不断回购一些兰花。当兰花全部被出手之后,最初的托市者已经撤出。没有了花托,兰花泡沫迅速破灭,花了高价的跟随者们这才发现手中的兰花其实值不了多少钱。
在炒作中文域名时,铭万的手法显得更加粗暴。比如林女士,只是接到了一个自称要买域名的电话,就激动不已,继续花钱注册中文域名。
更多时候,铭万的“讲师”们所宣传的,不过是一些中文域名被人以高价拍卖的消息,至于这些域名是否真的以拍卖价成交,就没有了下文。实际上,包括铭万自己的域名都被他人抢注,并且在互联网上叫价出售。显然,直到记者写作这篇报道时,铭万仍然没有回购域名的打算。而在销售域名时,“全套出售”、“一次要注册10年”等说法,使得很多人要购买一个主题词的域名就要花费19000元之多。“他们就是卖给我们这样不懂域名的人,要不他们也卖不出去。”凌先生说。
令人叹息的是,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人仍然认为自己手中的中文域名有升值的机会。“已经投进去那么多钱了,哪怕只有一线希望,还是要等下去。”一位投资者说。
中文域名这池水
杨敏抢注的“XX专卖”是一个世界级的电脑品牌,但他仍然无法把域名卖出去。道理其实很简单,假如真的有人想要经营这个品牌的电脑产品,他完全可以再去注册“XX专卖店”、“XX大全”之类的域名以绕开杨敏的域名。中文词句异常丰富的特性,使得同样含义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中文表达方式。另外,尽管该电脑品牌非常有名,但它的经销者却未必有价值含量。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记者的调查中,一位用户注册了多个行业的网站导航域名,比如“眼镜网站导航”、“服装网站导航”等,而真正看中这类域名,并想以此做网站的经营者,只需稍作改动,就可以再注册能够表达相同意思的中文域名了。
记者由调查采访得知,通过铭万注册中文域名的人中,极少有知道中文域名的管理常识的人。比如他们都没有向铭万索要域名密码,而这是域名所有者拥有该域名的重要凭证。
“我们可以领到证书。”一位玉米虫说,实际上,中文域名只是登记了注册人的一些信息而已,注册管理机构并不会向注册人发放所谓的“证书”。
记者调查的多个由铭万提供注册代理服务的域名,其登记信息中的电子邮件都是铭万的电子邮件,而这本来是域名所有者的另外一个重要证据。在一些个案中,就出现了因注册者不懂得这些规则,而在真正想与他人进行域名交易时无法达成的问题。
更有甚者,记者调查的多个中文域名注册人提供的域名都没有启用,无论从他们注册的域名涉及的行业广度还是数量来看,都无法证明其注册域名是为建设网站而用。这样的域名如果遭遇权利纠纷,将非常容易失去。
中文域名已经成了一个虚假的产业链。在一些交易网站上,玉米虫们的叫卖又为炒作中文域名添了一把火。在这样的氛围中,同样的故事仍然在上演着,仍然有人花费高额代价注册自己并不需要的中文域名去“投资”。
这就是铭万
在搜索引擎中用相关关键词搜索,声称铭万“骗人”的信息比比皆是。铭万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
谜一样的铭万
由铭万向本刊提供的公司介绍显示,铭万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40余家分公司、4000多名员工。
对于如此高的扩张速度,大量中小企业主们一定会吃惊不已。在铭万的介绍中称,铭万的产品包括为中小企业制作网站、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网上营销(企业信息网站,即中国产品平台)等。CNNIC网站显示,铭万于2006年被评为中文域名“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第一名,而铭万网站上则称其被CNNIC评价为“对中文域名的推广功德无量”。
另有一些新闻报道称铭万已经获得了日本某知名风险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投资。为保证风险投资成功退出,公司将于2008年上市。而铭万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2006年亦以销售收入超过50%的增幅高速发展。
3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这足以让辛苦创业的中小企业们羡慕。这些信息也透露出,铭万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并且极具潜力的公司。
在铭万公司的主页上,可以见到宣传中文域名投资的采访文章。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与其他业务相比,中文域名注册代理服务显然是铭万目前的核心业务。
连自己的员工都骗?
来自互联网的一个匿名贴子称,发贴者是铭万原中文域名销售人员,发现铭万不但欺骗客户的钱,还骗自己的员工,于是他愤而出走。
因为该贴子的匿名性质,记者无法与发贴者取得联系。但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中国某南方城市的一位女士,该女士自称以前是铭万中文域名销售人员,但之后不再做这行。
“我也买过中文域名,我们的员工都买,不过都是在刚进铭万时买的。”这位女士说,“铭万默认让销售人员欺骗客户,把中文域名卖出去。”
不但找目标客户出售域名,还鼓励自己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在记者调查中,一位铭万销售人员就神秘地称自己也购买了一些中文域名,但他不肯透露自己究竟购买了哪些关键词。
这位女士告诉记者,铭万“把中文域名包装得很精致”,所以容易卖出去。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花巨资一次性注册10年的中文域名”的疑问,这位女士轻描淡写地回答:“这不奇怪,中国人那么多,你我(懂行的人)不买,自然有人会买。”
就在不久前,CN域名大降价,首年注册费用仅为1元。而历史上,各种后缀的域名注册年费也在不断变动中,甚至有些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为吸引客户还会进行打包销售,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这都降低了用户注册域名的成本。一次性注册10年的域名,显然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
因铭万而注册中文域名的人中,除杨敏这样的小本投资者之外,大都是中小企业主。杨敏告诉记者,他所联系到的很多人都是在当地事业有成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进行投资。发现自己上当之后,他们更多地碍于面子,而不愿意向他人透露内情。
这种说法在记者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凌先生就多次嘱咐记者:“千万不要把我的真名透露出去,我损失了这么多钱,已经够丢人了。”
范世永也同样有过这样的顾虑。但在考虑到铭万的销售仍然在进行,还有更多中小企业主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后,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挺身而出,以真面目告诉大家自己的经历。
那张未来的大饼
“他们拼命跟我说,IE7.0支持中文.cn域名了,中文域名将马上升值。”凌先生说。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描述中,中文域名的价值暂时未能体现,但它将体现在将来,中文域名的使用者会越来越多。
IE7.0支持中文域名,也因此被一些人宣称中文域名时代到来,并引申至中文域名的炒作,称中文域名炒作的寒冬就要过去,中文域名将大幅升值。但事实上,记者采访的众多中文域名炒作者仍然身处“寒冬”。
关于IE7.0的说法也在各个中文域名交易网站上流传着,但很快就被大量低价转让中文域名的消息冲散了。如今,真正想做网站的人可选择的域名范围很宽,并且多数网站也只需要一个域名,域名的选择空间还非常广。
对于中文域名的未来很有前景的说法,范世永认为,不管中文域名将来是否真的会很值钱,但至少铭万不应该以欺骗的手段来销售。“他们说抢注,他们说一次要注册10年,他们要求注册全套,打着国家发改委的旗号卖中文域名。就算中文域名真的很值钱,他们也应该以正当的手段来卖。”
2006年初,铭万在福建等地开始组织中文域名拍卖会,国内某知名IT行业网站记者杨先生因此撰文提出“监守自盗”的质疑。文章发表后,铭万派出律师与其进行交涉。“起初威胁我要打官司,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了了之。”杨先生说。他告诉记者,当时铭万设想在多个城市都进行中文域名拍卖活动,因为其行为被质疑,受到来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压力,后续的拍卖会被取消了。
事实上,记者采访到的玉米虫,最初注册域名时,都对这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连注册联系邮箱都不是自己的,更不知道自己还要掌握域名密码。假如他所注册的域名真的能卖个好价钱,也会因为铭万自己的销售人员也参与中文域名炒作等行为,而为自己的交易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况且,很多人都是以个人身份或者是虚假的企业名称注册中文域名,注册代理商随时可以强行收回该域名。
自打耳光
作为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的第一名,全国有40余家分公司在销售中文域名,铭万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据网友爆料称,虽然铭万号称是中文域名注册的“重要推动者”,但它未必对中文域名的价值有多关心,连自己公司名称的中文域名都已经被他人抢注,包括铭万集团.公司等域名的所有人并不是铭万。记者通过域名注册信息查询发现网友爆料属实。“铭万集团.公司”以及“铭万集团.网络”等多个域名被一位人士注册,并且被其以50万元的价格在网上公开出售。但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域名还没有被卖出去。
一个组织了几千名员工在全国宣传中文域名重要性的公司,却连自己的中文域名都没有采取保护,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黑色幽默。
一个中文域名的有力推广者,一个言必称中文域名涉及国家安危、企业品牌保护的公司,自己的域名却被他人抢注了去,并在互联网上以50万元的价格叫卖。面对这样的挑衅,它依然可以无动于衷。
在中文域名市场上,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万)开始浮出水面。这个成立不到四年的公司,依靠代理注册中文域名,在四年里发展成一个员工达4000人,在全国拥有40余家分公司的企业集团。据媒体报道,其2005年销售额高达1亿元,通过对相关媒体的报道分析,2006年,其销售额可能超过1.5亿元。
在这巨大的销售额背后,则是遍布于全国的中文域名炒家们的永远伤痛。记者调查了解到,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群只是铭万客户的冰山一角,但也随处可见为中文域名付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却无丝毫回报的上当者。更多所谓的投资者仍然蒙在鼓里,梦想着其实并不值钱的中文域名给他带来巨额财富。也因为如此,目前还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人、花费多少钱参与了中文域名的炒作,但可以预计的是,他们进行的所谓“域名投资”将没有回报。
知者知之,谓其荒唐;不知者不知,亟需警醒。
铭万 域名原来是这么卖的
注册一个域名要花费近2万元,这种价格在懂行的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它却真实地发生着。中了圈套的人虽然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方,经历却惊人地相似。
圈套一:电话轰炸
2006年1月的某天,在成都做二手汽车生意的杨敏接到了一个改变他生活的神秘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他说,现在投资“中文域名”将会“很有赚头”。
“铭万打电话来说中文域名能卖很多钱,还向我做了好多承诺,说卖不出去退钱之类的。”杨敏说。在被铭万销售人员电话轰炸的同时,他还隐隐听到了电话那一端传来的销售人员同事的声音,“那些声音说,快快,又有一个词被注了,赶快!”
不止杨敏,记者采访到的众多人士都有着与杨敏类似的经历。程先生(化名),福建人,在福州做工程项目。2006年初的一天,一个电话找到了他。
“他们是通过我在福州当地的媒体上做的广告找到我的。”因为经营着一家小企业,程先生经常在当地的媒体上刊登广告,联系信息就这样被透露了出去。通过报纸,铭万销售人员找到了他,劝他投资域名。
一位网友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一位做企业的朋友接到了铭万的电话,要求他注册中文域名,在一段时期里,电话不断,而被骚扰者已经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内幕,所以干脆地拒绝了。即使是这样,电话骚扰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
“中国人太多了。”铭万一位销售人员说,全国有4000多万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不断的电话轰炸让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圈套二:会议营销
由于经受不住长期的电话轰炸,杨敏接受铭万销售人员的邀请,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会议。在成都一家大酒店,杨敏和众多被销售人员邀请来的人们一道听一名讲师讲了一堂课,然后他花费19000元,购买了中国台湾省某知名电脑品牌专卖的全套中文域名。
杨敏是全世界众多域名投资者中的一个。在中国,他们被称为“玉米虫(域名虫的谐音)”。和职业玉米虫不同的是,在花费19000元注册中文域名之前,杨敏尚不知道什么是域名,那时的他只知道上QQ聊天,或者登录门户网站看新闻。杨敏的域名知识,首先来自于铭万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不仅在电话里向他介绍一些域名投资的“成功案例”,还在现场销售会上拿出一些媒体刊登的域名炒作新闻给他看,告诉他某某域名卖了多少钱等等。“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让我不由得想买。”杨敏说。
和远在中国西南成都的杨敏一样,远在东南福州的程先生也经历了一场培训会。会上,一名讲师自称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所演讲的主题听起来是信息化培训,其实却是中文域名销售。
主讲人宣称中文域名涉及到国家安全,是重要资源,具有惟一性,投资一些名人和名牌的中文域名能够高价卖出等。
程先生与其他人一样,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他看到了销售人员拿出的媒体报道称,某中文域名被抢注后,被抢注方为此花费巨资购回。在现场,一位铭万销售人员还拿着话筒走来走去地喊话,大声喊又有某个域名被注册了。这种环境中,程先生疯狂了。“他们(铭万)大喊大叫,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给人的感觉是再不注册就没有了。”
程先生为中文域名投入了近20万元。“我一共买了200多个域名。”程先生说,在当地他遇到一个人,此人自称注册了国内某知名节目主持人名字的中文域名,在网上拍卖时,有域名炒家愿意出价20万元购买。这个例子让程先生们疯狂。
培训会的招式似乎一直在不断地翻新。到2007年,版本又发生了改变。2007年1月的一天,范世永接到了一个来自铭万销售人员的电话,电话中说他们正举办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项目,邀请他参会。范是长春人,在这个汽车城里,他作为股东之一,经营着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对他这样的中小企业主而言,非常希望获得国家政策方面的信息,这样的会议他也乐于参加。
但参会之后,他发现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会上有一个讲师,说是什么专家,他一直强调从国家安全角度和域名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考虑,中文域名值得个人投资。”
和杨敏一样,范世永之前也并不清楚什么是中文域名,虽然他也上网,但他只是作为网商在阿里巴巴网站完成采购和销售,自己的公司没有域名,在当前也没有做独立网站的需求。但在这次所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上,现场的火爆气氛使得有着多年从商经验、头脑精明的范世永掏出19000元,注册了“一套”中文域名。
圈套三:注册10年不被仲裁
为了一个中文词汇,杨敏就花费了19000元,这对于绝大多数非玉米虫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杨敏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上当,他自己也到互联网上了解过相关的域名注册知识,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下,他询问销售人员,自己是否可以只注册5年或者更短一些时间,因为这样便宜一些。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怂恿下,他所注册的“一套”中文域名包括了中文.cc、.cn、.net、.中国、.公司、.网络,一共六个后缀,其中.cc域名的年费用是500元,其他均为280元。如果只注册5年或者更短一些时间,他可以节省一大笔钱。但是销售人员告诉他,最少也要注册10年,因为他注册的域名有可能被他人通过仲裁夺走,只有注册10年,这个域名才不能被仲裁,他才能保住域名。
事实上,当他花费了19000元之后,铭万销售人员看他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就又开始劝说他只注册1、2年的域名,直到他把3万元的积蓄全部花光。
同杨敏一样,范世永一次性注册10年域名的原因也是销售人员告诉他注册10年域名就不能被仲裁。事后,范世永通过向朋友请教才知道,域名并不是一次要注册10年,而是注册1年就可以,事实上,域名注册的最长时间也才10年。无论注册几年,只要在仲裁期内,注册知名企业的域名都会轻易就被仲裁回去,域名归权利所有人拥有。
“他们根本没有告诉我们域名其实注册几年都可以,直接就叫我们注册10年的。”凌先生(化名)说。凌先生是福建一家小企业的经营者,他投资中文域名花费了近10万元。
圈套四:个人注册中文域名
“他们(铭万)并没有告诉我个人其实不可以注册中文域名。”范世永说,他在之后查找了CNNIC公布的域名注册相关文件,发现个人并不允许注册域名。范的公司是股份制企业,虽然他是大股东,但对于域名投资,他还是不打算以企业的名义参与,考虑到可能有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不应该由股东们共同承担。于是他以个人名义注册了。
范世永在向铭万交完钱的当晚就请教了一个在域名方面懂行的朋友,结果发现自己“投资错误”,CNNIC不允许个人注册域名。
虽然不同于杨敏、范世永等,程先生在注册域名之前就知道个人不得注册中文域名,但他被许诺可以用编造出来的公司名来代替。“比如说我叫程先生,就在我的名字后面加个有限公司或者是集团,域名就变成了是程先生有限公司或者是程先生集团买的了。”程先生购买的相当多的域名,都是以这种方式注册的。
而在个人投资域名的问题上,凌先生也被虚拟了以自己名字为开头的“集团”。
圈套五:知名企业怕打官司
“他们不断地劝大家注册知名企业的品牌,比如麦当劳之类的,说这种域名好挣钱。”范世永说,“但实际上知名企业的品牌是可以仲裁回去的,铭万其实是在欺诈我们。”
一年过去了,程先生注册的200多个域名没能卖掉一个,而他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
“我已经听说了好几起域名被仲裁的案件。”程先生认识的域名炒作同行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注册了日本一个玩具名称为主的中文域名,结果被对方起诉。而另一位注册了福建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品牌的域名炒家也因此被起诉,不但丢失了域名,还被判决赔偿对方3万元损失。
这些例子越来越多,让程先生胆战心惊。
但在最初购买中文域名时,铭万销售人员的说辞却是另外一套。
程先生告诉记者,最初销售人员说,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打官司,如果价格合适,这些企业还是愿意以一定的费用回购中文域名。但现实却让程先生害怕。事实上,由CNNIN发布的中文域名相关管理办法(2002年版)中明确指出,域名注册者用于个人牟利等行为属于恶意注册,这样的域名注册者得不到任何权利保障。
投资了20余万元,程先生得到的只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中文域名,这些域名对他而言其实毫无用处。而在当时,铭万的销售人员却承诺说可以帮助他们出售这些中文域名。
知道上当之后,程先生仍然得到了这样的安慰:中文域名的价值在将来,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它是长期投资。
类似的观点也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些中文域名投资网站里,有网友认为中文域名需要长期持有。但事实上,这些网友的真实身份值得怀疑。因为他们在发表长期持有中文域名的建议的同时,也在散播被抢注企业其实并不愿意打官司,而更愿意以一定的费用购回域名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在程先生们的实践中显得不堪一击。
程先生等人正面临着自己注册的中文域名被品牌持有者起诉的尴尬。事实上,早在半年前,一位玉米虫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现在的域名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而判决结果都是玉米虫属于恶意注册而败诉,这造成了中文域名投资世界的恐慌。
早期的铭万销售人员说辞中,抢注知名企业的名称是其一大卖点。事实上,直到2007年,CNNIC公布了最新的域名争议管理办法已达半年之久,铭万销售人员仍然在拿“Google.cn”和“广本.网络”这两则案例,劝说客户抢注他人的中文域名。
抢注他人的中文域名正是炒作域名的一个夹缝。“这是互联网的常识。”中国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谢文说,谢所指的“常识”是指域名和商标一样,本身很难产生价值,只有不断地为其投入,进行市场营销行为之后,才会逐渐产生价值。普通的中文域名因为没有投资者进行不断的行销投入,所以很难“值钱”。
目前业内较为通行的做法是,把域名同企业名称、品牌等内容联系起来,域名实际上从属于企业名称、品牌,并不具备独立资格,这也是很多玉米虫在抢注了知名企业的名称或品牌之后,面临败诉风险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中文名称被不断地以营销行为宣传之后,它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时,玉米虫们抢注了域名,以期搭一个“顺风车”,但实际上风险也随之而来。
一年后的今天,杨敏正在为自己花掉的冤枉钱和铭万进行交涉,但多次交涉后他仍然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杨敏为中文域名所花费的并不只是19000元。他告诉记者,多年打工,他有了3万元积蓄,当19000元花掉之后,铭万销售人员告诉他,其实域名也可以花几百元就注册,于是他又买了一些。到如今,他为中文域名以及相关内容的注册花费高达3万余元,而这些钱中的大部分都无法收回。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开始尝试把域名卖掉,他在各种域名交易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但根本没有回音。迫于收回投资的压力,他开始降价出售,但仍然没有人来找他。有一回,他和一个域名投资者通过QQ聊天,对方说:“你这个域名,就是1千元我都不买。”
多次和铭万交涉无果后,杨敏决定去铭万公司闹。也许是受不了杨敏不断上门,他被告知可以退回很小一部分投资,而其他的钱,铭万拒绝再退回。
“这是我的血汗钱啊!”杨敏说,因为这些积蓄无法收回,杨敏的母亲和他吵了一架。家中没有钱,他母亲不得不出门打工,而杨敏也因为没有了钱,无法再做二手车的生意,目前正在找工作。
杨敏在QQ上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因铭万类似方式销售中文域名而花费了巨资的同病相怜者。“四川和重庆是受害最严重的地方。”杨敏说。在他看来,自己身边的受害者众多。“我听说在成都有些人为了注册中文域名连房子都卖了,结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同杨敏相比,范世永就幸运得多,范世永在注册中文域名的第二天就意识到错误,并开始找铭万讨说法。作为企业管理者,范有专职的律师,这对他讨说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几次交涉,铭万方答应在扣除3500元“成本”之后,其余款项可以退回给他。
杨敏和范世永算是相对的“幸运儿”,更多的所谓域名投资者在花费了巨额钱财之后,却连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同杨敏们类似的是,程先生的大部分域名也都一次性注册了10年,并且都是“全套”注册。“一个词注册下来就是19000元,注册5个就将近10万元了!”程先生说,在程先生身边,一位60多岁的朋友通过铭万等公司花了30余万元注册中文域名,同程先生一样得不到一分钱回报,并因此精神恍惚。
由程先生所聚集起来的20多个人,开始了他们的漫漫维权路。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程先生问记者,“我们搜集了很多证据,但是如果跟他打官司,成本太高了。”
就在程先生接受本刊采访之前的几天,他们刚组织了一场向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的举动。他们找到当地工商局的消费者协会,但得到的答复是该事件涉及到诈骗,应该由公安部门受理。事实上,中文域名的注册人应该是法人机构,也就是说该行为并不是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并没有调解的能力。而要进行经济案件立案,又要经历更多波折。
程先生们对中文域名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铭万,还有就是网上的一些报道,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维权,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些人已经起诉了铭万。”程先生说,但是,在漫长的维权路上,如何走下一步,还是一个未知数。
2007年3月的一天,记者接到了铭万公司打来的电话,邀请记者参加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议,并向记者发送了参会邀请函——铭万把记者当成了某企业的法人代表。
“培训”地点在北京市安外大街191号天鸿宝景大厦,即铭万北京分公司所在地。上了楼,一群接待者就迎上来,询问记者是被哪个销售人员邀请来的。进了“培训厅”,墙上挂着“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条幅,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中文域名的相关介绍,主要由一些媒体的报道组成。会议开始,一名自称讲师的女子上台讲了一些企业信息化的常识,她称,现在一些业内专家经过座谈认为投资域名并获利应该是能被认可的。接着,她介绍说国家发改委某著名讲师齐锋(音)恰好在北京,并邀请了他来为大家讲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被称作是“国家发改委讲师”的男子上台来,话语异常激动,大约讲了5分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常识介绍之后,齐锋话锋一转,向大家介绍起www.hao123.com网站。他称该网站被出售给百度公司,从而获得了巨额回报,接着他又讲到了www.google.cn被Google公司花费100万美元收回的例子,由此强调网站域名的重要性。然后齐锋又从中文域名事关国家安危的角度说明了其重要性,接着,他称中文域名值得投资,并以媒体报道过的“团团圆圆”、“李咏”被抢注并在网上高价出售的事例,说明域名投资可以获得回报。
齐锋的演讲大约持续了30分钟,虽然其会议主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但实际上,他的讲话重点是中文域名值得投资。他向大家介绍,现在导航类网站值得注册,比如五金网站导航、服装网站导航等,提前抢注之后,其他人想要做这类网站,就只能花高价购买。
事实上,铭万公司的业务中,并不只有中文域名,还包括了给中小企业建网站等业务,而这些真正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业务,齐锋却只字未提。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到炒作域名,这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事情,却被齐锋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演讲结束后,齐锋迅速离开了会场,并拒绝与任何人换名片。而参会人员则被分配给相应的铭万销售人员,并带到了与会场一墙之隔的铭万公司销售部。在销售部,每台电脑前都放了两三把椅子,销售人员坐在电脑前,其他人就围坐着,听销售人员介绍情况。接待记者的销售人员称自己是铭万北京分公司销售二部的员工,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好一点的中文域名已经被抢注得差不多了。
在他向记者介绍的同时,一名拿着扩音器的铭万人员在销售区里来回走动,甚至站到了凳子上,他话语不清地喊着,内容大意是又有某个关键词被抢注了等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铭万的此次销售会是在全国14个城市同时开展的,每个城市的销售活动中被注册的域名都会相互传达。
现场气氛渐渐变得混乱,喊话声此起彼伏。在记者东一句西一句没头脑的问话中,该销售人员发现记者对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他向记者解释称,域名并不一定只能注册10年。而之前他一直强调中文域名要注册10年,一个中文域名的注册费用是280元,10年就是2800元。
为了证明有相当多的人都在投资中文域名,他还向记者出示了自己曾经签过的合同,在那上面,所有域名注册者都无一例外地注册了10年,其中最多的一位买家一次就注册了十多个域名,花费数万元。从签约时间点上来看,这些签约者们的主题词因时间点而趋同,比如有的是只抢注知名公司域名的,有的是抢注导航类网站等,这似乎与铭万每次“培训”中向大家推荐的域名有密切联系。
在现场气氛的刺激之下,不少人开始尝试注册中文域名,这时电脑就派上了用场,销售人员熟练地往域名注册信息的查询页面中填入相关内容,以得知客户想要的域名能否被注册。而记者在这种环境中,也开始迷惑:难道自己的调查其实是错的,中文域名真的能挣钱?
与杨敏们所描述的会场一模一样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之下,那些对域名知识了解不深的人的确很难不被引诱。
在搜索引擎中用相关关键词搜索,声称铭万“骗人”的信息比比皆是。铭万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
谜一样的铭万
由铭万向本刊提供的公司介绍显示,铭万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40余家分公司、4000多名员工。
对于如此高的扩张速度,大量中小企业主们一定会吃惊不已。在铭万的介绍中称,铭万的产品包括为中小企业制作网站、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网上营销(企业信息网站,即中国产品平台)等。CNNIC网站显示,铭万于2006年被评为中文域名“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第一名,而铭万网站上则称其被CNNIC评价为“对中文域名的推广功德无量”。
另有一些新闻报道称铭万已经获得了日本某知名风险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投资。为保证风险投资成功退出,公司将于2008年上市。而铭万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2006年亦以销售收入超过50%的增幅高速发展。
3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这足以让辛苦创业的中小企业们羡慕。这些信息也透露出,铭万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并且极具潜力的公司。
在铭万公司的主页上,可以见到宣传中文域名投资的采访文章。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与其他业务相比,中文域名注册代理服务显然是铭万目前的核心业务。
连自己的员工都骗?
来自互联网的一个匿名贴子称,发贴者是铭万原中文域名销售人员,发现铭万不但欺骗客户的钱,还骗自己的员工,于是他愤而出走。
因为该贴子的匿名性质,记者无法与发贴者取得联系。但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中国某南方城市的一位女士,该女士自称以前是铭万中文域名销售人员,但之后不再做这行。
“我也买过中文域名,我们的员工都买,不过都是在刚进铭万时买的。”这位女士说,“铭万默认让销售人员欺骗客户,把中文域名卖出去。”
不但找目标客户出售域名,还鼓励自己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在记者调查中,一位铭万销售人员就神秘地称自己也购买了一些中文域名,但他不肯透露自己究竟购买了哪些关键词。
这位女士告诉记者,铭万“把中文域名包装得很精致”,所以容易卖出去。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花巨资一次性注册10年的中文域名”的疑问,这位女士轻描淡写地回答:“这不奇怪,中国人那么多,你我(懂行的人)不买,自然有人会买。”
就在不久前,CN域名大降价,首年注册费用仅为1元。而历史上,各种后缀的域名注册年费也在不断变动中,甚至有些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为吸引客户还会进行打包销售,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这都降低了用户注册域名的成本。一次性注册10年的域名,显然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
因铭万而注册中文域名的人中,除杨敏这样的小本投资者之外,大都是中小企业主。杨敏告诉记者,他所联系到的很多人都是在当地事业有成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进行投资。发现自己上当之后,他们更多地碍于面子,而不愿意向他人透露内情。
这种说法在记者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凌先生就多次嘱咐记者:“千万不要把我的真名透露出去,我损失了这么多钱,已经够丢人了。”
范世永也同样有过这样的顾虑。但在考虑到铭万的销售仍然在进行,还有更多中小企业主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后,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挺身而出,以真面目告诉大家自己的经历。
那张未来的大饼
“他们拼命跟我说,IE7.0支持中文.cn域名了,中文域名将马上升值。”凌先生说。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描述中,中文域名的价值暂时未能体现,但它将体现在将来,中文域名的使用者会越来越多。
IE7.0支持中文域名,也因此被一些人宣称中文域名时代到来,并引申至中文域名的炒作,称中文域名炒作的寒冬就要过去,中文域名将大幅升值。但事实上,记者采访的众多中文域名炒作者仍然身处“寒冬”。
关于IE7.0的说法也在各个中文域名交易网站上流传着,但很快就被大量低价转让中文域名的消息冲散了。如今,真正想做网站的人可选择的域名范围很宽,并且多数网站也只需要一个域名,域名的选择空间还非常广。
对于中文域名的未来很有前景的说法,范世永认为,不管中文域名将来是否真的会很值钱,但至少铭万不应该以欺骗的手段来销售。“他们说抢注,他们说一次要注册10年,他们要求注册全套,打着国家发改委的旗号卖中文域名。就算中文域名真的很值钱,他们也应该以正当的手段来卖。”
2006年初,铭万在福建等地开始组织中文域名拍卖会,国内某知名IT行业网站记者杨先生因此撰文提出“监守自盗”的质疑。文章发表后,铭万派出律师与其进行交涉。“起初威胁我要打官司,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了了之。”杨先生说。他告诉记者,当时铭万设想在多个城市都进行中文域名拍卖活动,因为其行为被质疑,受到来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压力,后续的拍卖会被取消了。
事实上,记者采访到的玉米虫,最初注册域名时,都对这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连注册联系邮箱都不是自己的,更不知道自己还要掌握域名密码。假如他所注册的域名真的能卖个好价钱,也会因为铭万自己的销售人员也参与中文域名炒作等行为,而为自己的交易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况且,很多人都是以个人身份或者是虚假的企业名称注册中文域名,注册代理商随时可以强行收回该域名。
自打耳光
作为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的第一名,全国有40余家分公司在销售中文域名,铭万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据网友爆料称,虽然铭万号称是中文域名注册的“重要推动者”,但它未必对中文域名的价值有多关心,连自己公司名称的中文域名都已经被他人抢注,包括铭万集团.公司等域名的所有人并不是铭万。记者通过域名注册信息查询发现网友爆料属实。“铭万集团.公司”以及“铭万集团.网络”等多个域名被一位人士注册,并且被其以50万元的价格在网上公开出售。但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域名还没有被卖出去。
一个组织了几千名员工在全国宣传中文域名重要性的公司,却连自己的中文域名都没有采取保护,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黑色幽默。
注释:
通过企业黄页、报纸广告等方式,获得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联系方式。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有投资能力,但又可能因为忙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对互联网的了解不深,他们是最好的销售目标。
掌握了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联系方式之后,就是不断的电话轰炸,即使被拒多次,销售电话仍然坚持继续轰炸。为了提高电话轰炸的效果,有时候电话的内容会改为“请企业参加XX培训”。
经过了前三个步骤,中小企业主们已经对投资中文域名,买回所谓的珍稀域名、抢注他人商标能够获得好处深信不疑,在还不清楚中文域名注册规则的情况下,就匆匆交钱就范。
通过电话轰炸,一些中小企业主被集中在一起听铭万销售人员的“课程”,虽然号称是信息化培训,其实却是所谓的域名投资。现场喊话,高声叫卖,制造紧张空气。立体化的信息灌入,使得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失去判断力。
漫漫维权路
一年后的今天,杨敏正在为自己花掉的冤枉钱和铭万进行交涉,但多次交涉后他仍然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杨敏为中文域名所花费的并不只是19000元。他告诉记者,多年打工,他有了3万元积蓄,当19000元花掉之后,铭万销售人员告诉他,其实域名也可以花几百元就注册,于是他又买了一些。到如今,他为中文域名以及相关内容的注册花费高达3万余元,而这些钱中的大部分都无法收回。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开始尝试把域名卖掉,他在各种域名交易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但根本没有回音。迫于收回投资的压力,他开始降价出售,但仍然没有人来找他。有一回,他和一个域名投资者通过QQ聊天,对方说:“你这个域名,就是1千元我都不买。”
多次和铭万交涉无果后,杨敏决定去铭万公司闹。也许是受不了杨敏不断上门,他被告知可以退回很小一部分投资,而其他的钱,铭万拒绝再退回。
“这是我的血汗钱啊!”杨敏说,因为这些积蓄无法收回,杨敏的母亲和他吵了一架。家中没有钱,他母亲不得不出门打工,而杨敏也因为没有了钱,无法再做二手车的生意,目前正在找工作。
杨敏在QQ上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因铭万类似方式销售中文域名而花费了巨资的同病相怜者。“四川和重庆是受害最严重的地方。”杨敏说。在他看来,自己身边的受害者众多。“我听说在成都有些人为了注册中文域名连房子都卖了,结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同杨敏相比,范世永就幸运得多,范世永在注册中文域名的第二天就意识到错误,并开始找铭万讨说法。作为企业管理者,范有专职的律师,这对他讨说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几次交涉,铭万方答应在扣除3500元“成本”之后,其余款项可以退回给他。
杨敏和范世永算是相对的“幸运儿”,更多的所谓域名投资者在花费了巨额钱财之后,却连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同杨敏们类似的是,程先生的大部分域名也都一次性注册了10年,并且都是“全套”注册。“一个词注册下来就是19000元,注册5个就将近10万元了!”程先生说,在程先生身边,一位60多岁的朋友通过铭万等公司花了30余万元注册中文域名,同程先生一样得不到一分钱回报,并因此精神恍惚。
由程先生所聚集起来的20多个人,开始了他们的漫漫维权路。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程先生问记者,“我们搜集了很多证据,但是如果跟他打官司,成本太高了。”
就在程先生接受本刊采访之前的几天,他们刚组织了一场向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的举动。他们找到当地工商局的消费者协会,但得到的答复是该事件涉及到诈骗,应该由公安部门受理。事实上,中文域名的注册人应该是法人机构,也就是说该行为并不是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并没有调解的能力。而要进行经济案件立案,又要经历更多波折。
程先生们对中文域名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铭万,还有就是网上的一些报道,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维权,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些人已经起诉了铭万。”程先生说,但是,在漫长的维权路上,如何走下一步,还是一个未知数。
企业信息化等于域名炒作
——记者亲历铭万销售会
2007年3月的一天,记者接到了铭万公司打来的电话,邀请记者参加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议,并向记者发送了参会邀请函——铭万把记者当成了某企业的法人代表。
“培训”地点在北京市安外大街191号天鸿宝景大厦,即铭万北京分公司所在地。上了楼,一群接待者就迎上来,询问记者是被哪个销售人员邀请来的。进了“培训厅”,墙上挂着“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条幅,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中文域名的相关介绍,主要由一些媒体的报道组成。会议开始,一名自称讲师的女子上台讲了一些企业信息化的常识,她称,现在一些业内专家经过座谈认为投资域名并获利应该是能被认可的。接着,她介绍说国家发改委某著名讲师齐锋(音)恰好在北京,并邀请了他来为大家讲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被称作是“国家发改委讲师”的男子上台来,话语异常激动,大约讲了5分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常识介绍之后,齐锋话锋一转,向大家介绍起www.hao123.com网站。他称该网站被出售给百度公司,从而获得了巨额回报,接着他又讲到了www.google.cn被Google公司花费100万美元收回的例子,由此强调网站域名的重要性。然后齐锋又从中文域名事关国家安危的角度说明了其重要性,接着,他称中文域名值得投资,并以媒体报道过的“团团圆圆”、“李咏”被抢注并在网上高价出售的事例,说明域名投资可以获得回报。
齐锋的演讲大约持续了30分钟,虽然其会议主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但实际上,他的讲话重点是中文域名值得投资。他向大家介绍,现在导航类网站值得注册,比如五金网站导航、服装网站导航等,提前抢注之后,其他人想要做这类网站,就只能花高价购买。
事实上,铭万公司的业务中,并不只有中文域名,还包括了给中小企业建网站等业务,而这些真正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业务,齐锋却只字未提。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到炒作域名,这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事情,却被齐锋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演讲结束后,齐锋迅速离开了会场,并拒绝与任何人换名片。而参会人员则被分配给相应的铭万销售人员,并带到了与会场一墙之隔的铭万公司销售部。在销售部,每台电脑前都放了两三把椅子,销售人员坐在电脑前,其他人就围坐着,听销售人员介绍情况。接待记者的销售人员称自己是铭万北京分公司销售二部的员工,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好一点的中文域名已经被抢注得差不多了。
在他向记者介绍的同时,一名拿着扩音器的铭万人员在销售区里来回走动,甚至站到了凳子上,他话语不清地喊着,内容大意是又有某个关键词被抢注了等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铭万的此次销售会是在全国14个城市同时开展的,每个城市的销售活动中被注册的域名都会相互传达。
现场气氛渐渐变得混乱,喊话声此起彼伏。在记者东一句西一句没头脑的问话中,该销售人员发现记者对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他向记者解释称,域名并不一定只能注册10年。而之前他一直强调中文域名要注册10年,一个中文域名的注册费用是280元,10年就是2800元。
为了证明有相当多的人都在投资中文域名,他还向记者出示了自己曾经签过的合同,在那上面,所有域名注册者都无一例外地注册了10年,其中最多的一位买家一次就注册了十多个域名,花费数万元。从签约时间点上来看,这些签约者们的主题词因时间点而趋同,比如有的是只抢注知名公司域名的,有的是抢注导航类网站等,这似乎与铭万每次“培训”中向大家推荐的域名有密切联系。
在现场气氛的刺激之下,不少人开始尝试注册中文域名,这时电脑就派上了用场,销售人员熟练地往域名注册信息的查询页面中填入相关内容,以得知客户想要的域名能否被注册。而记者在这种环境中,也开始迷惑:难道自己的调查其实是错的,中文域名真的能挣钱?
与杨敏们所描述的会场一模一样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之下,那些对域名知识了解不深的人的确很难不被引诱。
中文域名:虚假的互联网兰花
中文域名的发展
目前,玉米虫们普遍把域名中含有中文字符的域名称作为中文域名,其形式包括了中文.cn(.中国)、.com、.网络、.公司、.cc、.net、.hk(指中国香港)等,其中.cn(.中国)、.公司、.网络由国内的CNNIC负责注册管理,.cc、.com、.net由位于国外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中文域名产生于2000年,在国内,早期包括通用网址、网上实名等都与中文域名构成了交叉竞争,它们虽然在细节的功能上稍有出入,但本质区别并不大。
经营网络实名的3721公司几经转手之后,现在已经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雅虎中国,而雅虎中国在2007年3月中旬宣布其网络实名产品进行重大升级,网络实名产品原有的类似域名的功能已经全部消失。雅虎中国CEO曾鸣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的网民已经极少通过地址栏输入中文的方式上网,而更依赖于搜索引擎入口。
无论中文域名、通用网址还是网络实名,最初都不能直接在IE中使用。作为全世界普及度最高的浏览器,不被IE支持即意味着难以被网民使用。为此,网络实名首先开始了流氓软件推广,使得3721网络实名插件占据了中文世界大部分上网电脑。之后,3721公司与微软达成合作,微软支持中文版IE对地址栏输入中文的支持。
2007年初,微软最新的IE7.0支持中文域名的新闻四处扩散。在此之前,网民要使用中文域名上网,需要通过在自己的电脑中安装插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中文域名的推广一直处于不利状态。
恶意抢注
谢文告诉记者,中文域名的许多资源确实是惟一性的,如果被抢注,可能产生价值,因此企业要注意保护自身资源。
目前,业内普遍的看法是抢注域名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抢注的是他人的品牌、公司名称等,则属于“恶意抢注”,很难得到权利保障。
2006年3月17日,最新版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正式实施,在该版本的《办法》中,删去了之前版本中以出售、出租域名牟利为目的的注册行为属于恶意注册的说法,但是,对于抢注他人拥有的品牌、公司名称牟利等行为,仍然可能属于恶意注册。这样的改变,把玉米虫们的合法抢注行为限制在了只能注册一些可能成为热门的词汇上。
但是,作为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商,铭万明知新版《办法》仍然禁止恶意注册的事实,却仍然劝说客户抢注他人的知名品牌。
在互联网上,多起关于域名权利人胜诉恶意注册者的案例,已经向玉米虫们发起了警告。“不但没挣着钱,还要因为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而赔偿损失。”凌先生评价自己的一位朋友抢注的结果。这位朋友也是因为听信了铭万抢注中文域名的宣传而注册的,但接着就成了被告输了官司,不但域名没了,还被判赔偿损失。
就在一个月前,微软宣布其在2006年夺回了409个被恶意抢注的域名,这些域名中,并不完全是微软自己拥有的品牌,还包括了与微软品牌相近的内容,比如“micrsoft”等。
有价无市的泡沫投资
据媒体报道,如果不是铭万,福建的林女士可能要很晚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在铭万销售人员的鼓动下,她前后共花费了几万元购买中文域名。其间她接到过一个神秘的电话,电话中有人称要买她手中的一个中文域名,但接下来便没有了回音。
类似林女士这样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处于犹豫中的人,后来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神秘的电话而被刺激了购买欲,花费大笔金钱注册了域名,但结果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在一个中文域名交易平台上,记者看到不断有玉米虫来交易他们的中文域名,这些域名的标价一般在100元以下,而最初要注册这些中文域名时,最少也需要280元。有玉米虫因此感慨:手头钱紧,挥泪甩卖。
在论坛上,虽然偶尔会有人以上千元的价格出售域名,但却见不到购买者。这和记者在铭万公司组织的所谓“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上看到的火爆场景完全不同。记者也注意到,尽管铭万一方的讲师们宣称某域名价值高达数百万元,但这些所谓的“价值”只是域名注册人单方面的叫价,至于其是否卖得掉,其实并没有下文。
一如杨敏所注册的域名,尽管他把价格降到了成本的一半以下甚至更低,仍然没有人对这个域名有兴趣。事实上,除了作为自己做网站而注册的中文域名之外,能够因中文域名而获得收入的案例,在铭万的演讲中并未拿出像样的例证来。
“中文域名还是有它的好处的,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互联网界资深人士谢文对记者说,在他看来,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如果作为域名炒作,则“最多也就是赚点小钱”。
很多业内人士则认为中文域名至少不具备投资价值。一位对互联网熟悉的网友称,中文域名只适用于中文世界,“外国人不会用中文域名来访问,而这种有着文化界限的域名,也很难产生更大的价值。”
互联网上的“兰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中国东北的兰花投资热,一直持续到了2004年的四川。在这股热潮中,少数人因此暴富,更多人则倾家荡产。
兰花的炒作手法说来简单,稀有兰花资源的拥有者称兰花值钱并引人投资,在“托儿”的参与下,炒作初期,卖花人以高价把兰花卖给“托儿”,“托儿”再顺利地把兰花再次出手,以制造一夜暴富的假象。不明真像的人们因此一拥而上,争相炒作。为使兰花的炒作时效长久,“托儿”会不断回购一些兰花。当兰花全部被出手之后,最初的托市者已经撤出。没有了花托,兰花泡沫迅速破灭,花了高价的跟随者们这才发现手中的兰花其实值不了多少钱。
在炒作中文域名时,铭万的手法显得更加粗暴。比如林女士,只是接到了一个自称要买域名的电话,就激动不已,继续花钱注册中文域名。
更多时候,铭万的“讲师”们所宣传的,不过是一些中文域名被人以高价拍卖的消息,至于这些域名是否真的以拍卖价成交,就没有了下文。实际上,包括铭万自己的域名都被他人抢注,并且在互联网上叫价出售。显然,直到记者写作这篇报道时,铭万仍然没有回购域名的打算。而在销售域名时,“全套出售”、“一次要注册10年”等说法,使得很多人要购买一个主题词的域名就要花费19000元之多。“他们就是卖给我们这样不懂域名的人,要不他们也卖不出去。”凌先生说。
令人叹息的是,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人仍然认为自己手中的中文域名有升值的机会。“已经投进去那么多钱了,哪怕只有一线希望,还是要等下去。”一位投资者说。
中文域名这池水
杨敏抢注的“XX专卖”是一个世界级的电脑品牌,但他仍然无法把域名卖出去。道理其实很简单,假如真的有人想要经营这个品牌的电脑产品,他完全可以再去注册“XX专卖店”、“XX大全”之类的域名以绕开杨敏的域名。中文词句异常丰富的特性,使得同样含义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中文表达方式。另外,尽管该电脑品牌非常有名,但它的经销者却未必有价值含量。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记者的调查中,一位用户注册了多个行业的网站导航域名,比如“眼镜网站导航”、“服装网站导航”等,而真正看中这类域名,并想以此做网站的经营者,只需稍作改动,就可以再注册能够表达相同意思的中文域名了。
记者由调查采访得知,通过铭万注册中文域名的人中,极少有知道中文域名的管理常识的人。比如他们都没有向铭万索要域名密码,而这是域名所有者拥有该域名的重要凭证。
“我们可以领到证书。”一位玉米虫说,实际上,中文域名只是登记了注册人的一些信息而已,注册管理机构并不会向注册人发放所谓的“证书”。
记者调查的多个由铭万提供注册代理服务的域名,其登记信息中的电子邮件都是铭万的电子邮件,而这本来是域名所有者的另外一个重要证据。在一些个案中,就出现了因注册者不懂得这些规则,而在真正想与他人进行域名交易时无法达成的问题。
更有甚者,记者调查的多个中文域名注册人提供的域名都没有启用,无论从他们注册的域名涉及的行业广度还是数量来看,都无法证明其注册域名是为建设网站而用。这样的域名如果遭遇权利纠纷,将非常容易失去。
中文域名已经成了一个虚假的产业链。在一些交易网站上,玉米虫们的叫卖又为炒作中文域名添了一把火。在这样的氛围中,同样的故事仍然在上演着,仍然有人花费高额代价注册自己并不需要的中文域名去“投资”。
这就是铭万
在搜索引擎中用相关关键词搜索,声称铭万“骗人”的信息比比皆是。铭万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
谜一样的铭万
由铭万向本刊提供的公司介绍显示,铭万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40余家分公司、4000多名员工。
对于如此高的扩张速度,大量中小企业主们一定会吃惊不已。在铭万的介绍中称,铭万的产品包括为中小企业制作网站、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网上营销(企业信息网站,即中国产品平台)等。CNNIC网站显示,铭万于2006年被评为中文域名“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第一名,而铭万网站上则称其被CNNIC评价为“对中文域名的推广功德无量”。
另有一些新闻报道称铭万已经获得了日本某知名风险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投资。为保证风险投资成功退出,公司将于2008年上市。而铭万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2006年亦以销售收入超过50%的增幅高速发展。
3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这足以让辛苦创业的中小企业们羡慕。这些信息也透露出,铭万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并且极具潜力的公司。
在铭万公司的主页上,可以见到宣传中文域名投资的采访文章。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与其他业务相比,中文域名注册代理服务显然是铭万目前的核心业务。
连自己的员工都骗?
来自互联网的一个匿名贴子称,发贴者是铭万原中文域名销售人员,发现铭万不但欺骗客户的钱,还骗自己的员工,于是他愤而出走。
因为该贴子的匿名性质,记者无法与发贴者取得联系。但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中国某南方城市的一位女士,该女士自称以前是铭万中文域名销售人员,但之后不再做这行。
“我也买过中文域名,我们的员工都买,不过都是在刚进铭万时买的。”这位女士说,“铭万默认让销售人员欺骗客户,把中文域名卖出去。”
不但找目标客户出售域名,还鼓励自己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在记者调查中,一位铭万销售人员就神秘地称自己也购买了一些中文域名,但他不肯透露自己究竟购买了哪些关键词。
这位女士告诉记者,铭万“把中文域名包装得很精致”,所以容易卖出去。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花巨资一次性注册10年的中文域名”的疑问,这位女士轻描淡写地回答:“这不奇怪,中国人那么多,你我(懂行的人)不买,自然有人会买。”
就在不久前,CN域名大降价,首年注册费用仅为1元。而历史上,各种后缀的域名注册年费也在不断变动中,甚至有些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为吸引客户还会进行打包销售,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这都降低了用户注册域名的成本。一次性注册10年的域名,显然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
因铭万而注册中文域名的人中,除杨敏这样的小本投资者之外,大都是中小企业主。杨敏告诉记者,他所联系到的很多人都是在当地事业有成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进行投资。发现自己上当之后,他们更多地碍于面子,而不愿意向他人透露内情。
这种说法在记者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凌先生就多次嘱咐记者:“千万不要把我的真名透露出去,我损失了这么多钱,已经够丢人了。”
范世永也同样有过这样的顾虑。但在考虑到铭万的销售仍然在进行,还有更多中小企业主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后,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挺身而出,以真面目告诉大家自己的经历。
那张未来的大饼
“他们拼命跟我说,IE7.0支持中文.cn域名了,中文域名将马上升值。”凌先生说。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描述中,中文域名的价值暂时未能体现,但它将体现在将来,中文域名的使用者会越来越多。
IE7.0支持中文域名,也因此被一些人宣称中文域名时代到来,并引申至中文域名的炒作,称中文域名炒作的寒冬就要过去,中文域名将大幅升值。但事实上,记者采访的众多中文域名炒作者仍然身处“寒冬”。
关于IE7.0的说法也在各个中文域名交易网站上流传着,但很快就被大量低价转让中文域名的消息冲散了。如今,真正想做网站的人可选择的域名范围很宽,并且多数网站也只需要一个域名,域名的选择空间还非常广。
对于中文域名的未来很有前景的说法,范世永认为,不管中文域名将来是否真的会很值钱,但至少铭万不应该以欺骗的手段来销售。“他们说抢注,他们说一次要注册10年,他们要求注册全套,打着国家发改委的旗号卖中文域名。就算中文域名真的很值钱,他们也应该以正当的手段来卖。”
2006年初,铭万在福建等地开始组织中文域名拍卖会,国内某知名IT行业网站记者杨先生因此撰文提出“监守自盗”的质疑。文章发表后,铭万派出律师与其进行交涉。“起初威胁我要打官司,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了了之。”杨先生说。他告诉记者,当时铭万设想在多个城市都进行中文域名拍卖活动,因为其行为被质疑,受到来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压力,后续的拍卖会被取消了。
事实上,记者采访到的玉米虫,最初注册域名时,都对这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连注册联系邮箱都不是自己的,更不知道自己还要掌握域名密码。假如他所注册的域名真的能卖个好价钱,也会因为铭万自己的销售人员也参与中文域名炒作等行为,而为自己的交易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况且,很多人都是以个人身份或者是虚假的企业名称注册中文域名,注册代理商随时可以强行收回该域名。
自打耳光
作为金牌注册服务机构的第一名,全国有40余家分公司在销售中文域名,铭万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据网友爆料称,虽然铭万号称是中文域名注册的“重要推动者”,但它未必对中文域名的价值有多关心,连自己公司名称的中文域名都已经被他人抢注,包括铭万集团.公司等域名的所有人并不是铭万。记者通过域名注册信息查询发现网友爆料属实。“铭万集团.公司”以及“铭万集团.网络”等多个域名被一位人士注册,并且被其以50万元的价格在网上公开出售。但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域名还没有被卖出去。
一个组织了几千名员工在全国宣传中文域名重要性的公司,却连自己的中文域名都没有采取保护,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