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全”理念 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ree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现代大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大学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的象征。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个重大课题。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认真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心服务、全力拓展、全能发展、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在就业工作机制、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体系。
  
  一、全员参与,健全完备的就业工作机制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不是一项季节性、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又涉及到高校内部工作的各个层面,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参与。因此,高校亟待健全一个“多级管理、全员参与”的、立体的、开放的高校就业工作机制。在此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设立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各学院院长(或书记)组成。学生处副处长兼任毕业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专职从事就业工作。各学院设立院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院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学院领导、学科负责人等组成。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机构的成立,在体制上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地位。
  2、注重研究总结,完善就业工作的议事机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多次在学校党政会议上对就业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学校每年都召开就业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同时,学校和各学院还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学生工作例会、学科带头人会议等多种途径研讨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要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配套,健全政策机制。任何高效的管理模式都需要有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以保证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比如将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和就业工作的成效与各部门、各院系、各学科的年度考核相挂钩,将所指导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导师的个人考核相挂钩,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情况与该专业的招生规模相挂钩等等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地围绕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开展工作,使就业工作在全校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全程指导,职业发展指导四年一贯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是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有着自己的学科规范和发展规律,它融合了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思想教育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职业发展实际,要坚持就业指导的教育性原则,注重个人的发展同社会的进步相和谐,建设全面的、科学的、发展的四年一贯制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
  1、提供科学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科学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和指导。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心理教育,将学生的“始业教育”、“职业教育”、“毕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的教育全过程。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就业实际,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例如引进职业测评软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指导等,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2、加强载体建设,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建设,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该课程设为2个学分,教学计划贯穿大学四年。自200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就业导航月”以来,学校累计共举办了六届“就业导航月”活动。在每届“就业导航月”期间,全校举办各类讲座、交流会,印发《毕业生就业指南》,发放《就业导航报》,活动覆盖了所有在校学生。学校注重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和教育,2007年以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安排了6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和18位参加过GCDF培训的老师面向全校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辅导服务,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300余场职业规划个体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浙江省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两项计划”等工作部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校还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组织开展好毕业生班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活动,深入毕业生班级、寝室,了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毕业生客观、理性、辩证的认识就业形势,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三、全心设计,完善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是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毕业生为核心职能,以创造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环境和条件为根本任务,为学生在成长成才、就业过程中提供咨询和帮助。就业工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1、加强摸底调查,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学校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摸底调查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库,并根据各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推荐工作。学校对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十分关注,各学院分管副书记、辅导员深入第一线,逐个谈话、逐个了解,并通过由电话、手机短信、E-mail、短信群发、网络留言等手段组成的跟踪服务平台,实时、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就业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就业状况给予细心解答和援助。
  2、加强指导和推荐,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针对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来源单一、竞争心理差等情况,学校广泛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及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推荐。学校积极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类大型招聘会并为他们发放求职补贴,尤其是针对各类受灾、家庭发生变故的经济困难毕业生,学校安排专人带队参加招聘会,并对他们进行一一推荐。学校承办了2007年浙江省首届“寒门学子”就业招聘会和2009年浙江省“寒门学子”就业招聘会,为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了各种就业岗位。2009年,学校实施了“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为50余名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和就业信息。
  3、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注重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针对各类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加强统筹,注重协调,切实为他们提供便利。为有效降低毕业生求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学校开通“就业直通车”服务,积极安排车辆免费接送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为帮助毕业生了解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以及求职方面的知识,学校邀请了各类专家为毕业生做相关讲座和指导,还出台了考研奖励办法和各种考研帮扶措施,为毕业生考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全力拓展,培育完善的就业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近年来,我校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根据学校特点,加强对外联系,整合各种资源,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
  1、增强就业宣传和联系的活力,建立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的互动机制。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省内各地市的人事部门、各行业主管厅局、省外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地主要工业园区以及大量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联系。2004年以来,学校累计参加由宁波市、苏州市、绍兴市、湖州市等省内外地方政府组织的校企人才交流与合作活动120余场,积极为学生寻求就业岗位。近年来,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逐年增加,供需比一直稳定在3:1以上。
  2、提高挖掘潜在市场的能力,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力度。近年来,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并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新举措。学校还积极联系知名企业来校举办实习生宣讲招聘会,搭建学生走入名企的新平台。在暑期,学校整合社会实践的综合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双方了解,达成实习就业意向。我校每年组织的“博士生科技下乡团”更是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的欢迎,为地方和企业的发展,学生个人的就业、创业带来了双赢。
  3、形成组织招聘会的合力,促进有形就业市场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学校形成了每年两场大型招聘会(春季招聘会和冬季招聘会)、十余场中型招聘会,一百五十余场小型专场招聘会的校内有形就业市场体系,切实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平台。同时,学校还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招聘会,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的顺利、有序就业提供了方便。
  4、发挥就业网站的辐射力,推动无形就业市场的形成。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是学校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经过不断改版和完善,学校就业网站已经成为我校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学习就业技巧、进行就业咨询和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平台。自2004年改版以来,学校每年通过E-mail和传真等方式收集并发布的就业信息达35000多条,学生访问网站累计有150万余人次。
  
  五、全局规划,建设专家化的就业队伍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人,重点是加强毕业生素质,突破点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理论层次和办事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理论扎实、道德优秀的就业工作队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就业指导的工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就业指导的灵魂。在着力抓好应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同时,逐步转变毕业前短期的就业指导为长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1、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专家化。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整体规划,以建设“发展有方向、学科有归属、专业有依托”的长效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专化和专家化进程。今年5月,学校启动了“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并引入北森测评公司的“TTT职业规划培训”开展师资培训,为50名就业指导课教师提供了培训,5-7月,学校分别选派了11名老师参加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10名老师参加创业教育讲师培训,另外学校还选派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20余人次,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GCDF6名,通过GCDF培训的老师20名,KAB创业教育讲师4名,SYB创业教育讲师6名。
  2、坚持就业指导人员专职与兼职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原则,优化就业指导队伍结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主管、杰出校友和职业生涯辅导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通过政策讲解、形势分析、经验交流、技巧传授,让学生接触到来自社会一线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科学的职业观。
  
  六、全面推进,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求一时之成效,更要着眼长远,为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经济体奠定人才基础。学校教务、科研、学生工作、团工作等系统立足实际,整合优势,积极引导,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1、推进教学改革,建设创业教育平台。一是实施“创业管理班项目”。该项目面向在校一年级学生招生,按学校第二专业培养模式运作,聘请校内外具有丰富创业知识和经验的教授、学者和企业家担任授课教师,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教学互动,自2006年9月开班以来,“创业管理班”共招生180余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推进“KAB”和“SYB”等创业教育项目。2007年11月,我校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授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称号,2008年10月,学校被授予“杭州市大学生SYB创业实训基地”。自2007年5月学校引进大学生SYB创业培训以来,学校共举办“SYB创业教育培训班”5期,为150余名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提供了培训。三是大力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2009年5月,我校指导站被授予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点。到目前为止,我校指导站已完成80人的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学生积累了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大大地提升了创业热情。在模拟实训的学生中,目前已有三个团队开始创业,其中有一个团队已经注册成立公司。
  2、开展创新创业类活动,建设创业竞赛平台。目前,全校共建有10余个校级学生创新基地,设有就业、创业服务类社团40余个。学校每年开展30余项课外科技创新类赛事,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素质类赛事20余项。2008年,我校“运河杯”课外科技基金项目共立项930项,资助项目436项,资助总额达24.2万元。我校31个学生科技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共获资助总额27.5万元。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我校学生周功斌团队和陈碎雷团队分获第一、二届全国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我校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并列全国高校第15位。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我校两个学生创业团队荣获创业组“十佳职业规划之星”。
  3、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学校于2009年4月设立了浦发银行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并在朝晖校区和屏峰校区共整合320多平方的场地筹建校内大学生创业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目前我校已经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马集团等近40余家企业签订人才储备与实践实习基地双向合作协议,各个学院与相关企业建立起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0余个。此外,学校还积极吸引企业资金服务学生创业实践,杭州禾泽都林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天健远见科技有限公司和工贸85届校友等公司和团体出资数十万元在我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有力推进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作者简介:黄新敏,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教育部办公厅在教高厅〔2007〕7号文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中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要求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浙江理工大学在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中
日语语法界对与格助词相重叠的“の”的词性讨论由来已久,迄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并吸收日语语法界前辈在此方面研究成果的合理内核,对“の”的词性
笔者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粤方言日语学习者在运用日语YES-NO疑问句语调时偏好“平板型声调+上升语调”模式,当谓语是起伏型词调时,则表现为句末上升剧烈.为了解这些特点的成因,
战略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战略的制定,既要考虑所处的行业环境,又要考虑自身的优势与实力,同时还要兼顾竞争对手的打法,只有同时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得出的最优解才是适合
期刊
对深基坑进行加固设计时,应该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的地质状况而采用有效、合适的方法对深基坑进行加固,而高压旋喷桩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相对可行的工程技术.经过实际的考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大众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广泛普及,以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其宣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