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摄影师视角中的“第三性”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u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怡格
  Currisa Cheng 现居上海,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时装学院造型与摄影专业,毕业后与《嘉人》《周末画报》《OK精彩!》NYLON、YOHO!Girl、TMagazine 等杂志合作。个人倾向于生活感和朴实的审美,对于时装的拍摄这件事,目前还在“艺术化”和“纪实化”中寻找平衡,但希望更多地致力于表达出时装的文化性信息。
  “androgyny”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其实有些边缘化,这个词我一开始的理解是女性和男性的二元化,才会使这个词独立于男女之间,我自己看来二元化的观念更是社会化的结果。但这个词在这里我觉得更合理的理解就是男女各占一定比例,共生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流动的,动态的。和性别的流动性差不多。
  在拍摄女性的时候可能因为摄影师的关系,所以我会更多地感受它,所以我们会把影片赋予意义,如果是我眼中的她们,我拍摄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她们身上的反差,她们的身份和气质相违背的那个点,就比如说一个在社会历练的成熟女性在某一时刻会呈现出羞涩和温和;或者是一些懵懂无知的少女会强行装作妩媚成熟,都是很有趣的。而且这个现象也是挺普遍的,很多社交媒体上都有,像是在装扮身份的感觉。
  我觉得艺术就是比较偏向女性的,因为艺术是更感性的表达,所以基本上女性是更容易诠释这些东西的,而有些男性摄影师可能更注重相机的品牌、参数、质量,相对较为硬朗,可以把锐度调得更高。但那样就会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可能会掩盖了物体本身诚实的美,那种美可能是需要自然光,柔光的调试,或是女性对色彩的把控,更容易把人们引导到感性的世界里面。男性反而更容易刚硬化,线条化,那种材质的硬朗,更当代的感觉,很少有男性摄影师会倾向创作那种模模糊糊的柔美感吧。
  因为我以前对摄影的了解局限于形式却很少关注到内容,感觉能搬起一台相机就很不错了。后来我会选择摄影,是直到我看到了时尚摄影,原来不仅能感受到人的情感,还可以帮人物做穿搭,做造型等再创作而非记录,能体现出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美,那些冲突的颜色都是很直接的,相对于风景我更喜欢拍装饰了的人物。所以说现在在逐渐的变化,现在女性摄影师也是挺多的,只是早年大众普遍的眼光有一些会觉得不应该是女性,所以会让大多数人认为男性摄影师居多。我之前在拍摄的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个客户说“原来你是女生,好了不起”,听到这话我就会觉得有点怪怪的。
  在之前的展览作品中有一張是一个女性上身穿着西装下半身又很性感的背影的作品。每个人其实都会找倾向喜欢的一些东西,每一年可能都会不同,我现在这个阶段比较喜欢90年代的女性,就是一种独立的感觉。我个人的审美是时装拍摄不需要太多的去点缀,当然造型师和化妆师想要去表现他们的感觉,但是大家都处在一种image maker整体角色去看的话,如果在一个比较生活感的场景,每一局部的太过抢戏会让整体很模棱两可,在时装中裸露一部分身体也是很美的。因为身体其实是代表了一种原始欲望,一种情绪的表达,再加上一件衣服,其实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也挺好,会有很多90年代里女性权力的感觉。
  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代的,作为一个创作者,看到的灵感是容易趋于当代化的。我必须承认我的创作风格也很难逃脱各种趋势对我的审美塑造。
  姚佳敏
  江苏无锡人,本科就读于苏州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于伦敦时装学院时尚摄影专业攻读硕士。她擅长关于色彩的视觉游戏和对“虚幻”意境的营造。在她的作品中常常看到“水”“镜”等元素,表现她对不真实的理解。
  “androgyny”在我的理解当中,是一个探索自己、理解自己的过程,像是很多人在自己某个年纪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里其实是有两个自己的,也有的人可能会永远也探索不到这个自己。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生活的环境,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所接受的教育、个人思想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因素。所以这次的作品也是有贴合部分的,像是水这个介质,通过这个介质你可以发现原来还有另一个自己,可能不会无时无刻都在,但在某一种环境、某一种东西下会发现到另一个自己。
  我离开伦敦前的最后一次拍摄,当时拍的是女权,我感觉好像很多摄影师都拍过这个主题,有点被拍太多次了的感觉。而我看到的大部分摄影师都会把重心放在让这个女性看上去很坚强、很有力量的这一点上。有一种一定要把女性中性化才能表现女权吗?我没有非常的认同,所以就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她们不需要去穿男装,去掩盖自己的身上女性特质,不需要通过妆发、服饰去模糊女性这个概念,不是要贴近男性形象才说是女权。在那一次女性的拍摄中,我更多地从女性本身去展现她的力量,于是就选择了很柔的一个角度去突出女性的身体,是要百分之百的展露出女性和男性不一样的地方,要接受自己,自信地展示这些地方,这是一次看上去很不女权主义的女权主题拍摄。
  做摄影师前,我觉得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但是在伦敦读完摄影后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处光影都很奇妙。
  李安琪
  擅长将时尚和故事性融入到作品中,灵感多来自电影、文学、及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作语言和色彩。
  我觉得“androgyny”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性别,没有必要去界定男性或是女性,会存在一些中间无性别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性格,不一定非要局限在性别上面。
  我这次的作品里面基本上角色是没有性别的,并没有考虑很多是男是女,是阴是阳,就很自然地去表现。这组作品是当时和我一个朋友在日本拍的,我们一起找了模特,里面有一个模特是日本人,我是想拍一个天使和魔鬼的一个主题。那个日本女孩是一个天使的角色,另外一个女孩就是魔鬼的角色,着重体现在她们的服饰妆容上面。天使穿着比较纯净,另外一个就是纯黑,妆容的话,天使会有一些红色眼影,虽然是一个天使,但她心里面会有一些报复、仇恨的内容在里面,魔鬼的就用很多的黑色和黑色的图形。色彩选用了白色的对比色,以及红色,就很有冲击的感觉。   做摄影师前,我觉得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但是在伦敦读完摄影后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处光影都很奇妙。

  李安琪
  擅长将时尚和故事性融入到作品中,灵感多来自电影、文学、及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作语言和色彩。
  我觉得“androgyny”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性别,没有必要去界定男性或是女性,会存在一些中间无性别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性格,不一定非要局限在性别上面。
  我这次的作品里面基本上角色是没有性别的,并没有考虑很多是男是女,是阴是阳,就很自然地去表现。这组作品是当时和我一个朋友在日本拍的,我们一起找了模特,里面有一个模特是日本人,我是想拍一个天使和魔鬼的一个主题。那个日本女孩是一个天使的角色,另外一個女孩就是魔鬼的角色,着重体现在她们的服饰妆容上面。天使穿着比较纯净,另外一个就是纯黑,妆容的话,天使会有一些红色眼影,虽然是一个天使,但她心里面会有一些报复、仇恨的内容在里面,魔鬼的就用很多的黑色和黑色的图形。色彩选用了白色的对比色,以及红色,就很有冲击的感觉。

  杨燕媛
  江西人,现生活与工作在上海。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她的绘画经历让她对色彩非常敏感,善于捕捉色彩的变化,使她的作品像是在讲述一个独特又美丽的故事。她喜欢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自己独特的角度去阐述她眼中的世界,直接的视觉传达,让观众以一种自然的眼光去看待日常事物。
  我把对象当成更客观的东西,尝试把习惯定义的形容词先放一边,看到对象就是一个形状,或者当作一个颜色,也可能是一种材质,算是个人的习惯。所以我的摄影作品有一些生活化。关于“androgyny”,我好像一直就没有主观区分雌和雄的意识,大部分是作为对象。女性肉眼可见的东西最吸引我,比如圆形的脸,没有修饰成瓜子脸,大大的鼻子,也没有修饰成精致小巧的鼻子。爱拍照的人应该都把感受放进了照片,这是一件不得不存在事情。

  李昕瑜
  长居纽约与广州。本科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纯艺专业。目前攻读罗德岛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硕士学位。喜欢记录自己的梦境并与自己的作品相结合,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对事物独特的解读。
  这次“androgyny”展览的作品,我搜寻了以前的一些素材,在看以前素材的时候,想到了一小段文字,就引发了这么简单的一个思想,一个发掘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美好的,结局有可能是很残酷的,但对自我的探索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要经历过残酷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蛇和女人,在中国的文化里大家都是说蛇蝎女子,蛇经常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英文里面也会有Dragon lady这种说法,因为我觉得龙与蛇算是一个类别的动物吧,经常会被用来描述女性,就会觉得在这样一个主题中可以作为一种象征,这个象征也可以是一个身份扼住了自己的喉咙。
  在我所有的作品里面基本上都是选用了这种比较冷、比较暗的色调,因为我比较想让它接近于我梦里面的感觉,有一点潮湿,也有一点冰冷比较符合我这个视频的主题。因为我的作品都比较私人化,喜欢关注内在以及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

  阳莯
  现生活和创作于四川,2013年毕业于美国三一学院电影研究专业,获艺术学士学位,目前就读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摄影系。阳莯的作品主要包括摄影、录像、短片等,其中糅合不同背景的影响。
  相比视觉影像,文字是一个比较方便的工具,对我来说这两个工具也是比较相反的。影像是在做的时候要经过很多波折,但是最后呈现给人的那种印象,或者说幻觉这种,这个东西很直观,但是它做的时候很曲折。然后文字其实可能写的时候反倒是一击必中的,读的时候“别人”会觉得很复杂,或者延续到抽象性的,所以就这个而言我觉得观者的体验和作者自己的路径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这几年做的东西更自然了,就是会把我身上女性的东西不带思考的直接塞进去,就像是这种小短片,别人会一眼看到这是女性的主题,但其实我并不是刻意的去表现,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刻意的回避这个主题。这些小短片单个是没有意义的,是要很多很多个这样的短片放在一起,每个都几分钟,形成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其实是说如果一个影像整个过程只有一个单一的行为,或者一个单一的臆想,但是这个臆想在几分钟的影像里不断地发酵,不断地被环境影响,比如一只鸟,一根草,被不停搅动,让这个单一的行为变得不再是那么无聊,反而激荡出了很多的感觉,这就是我做这个短片的想法。人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或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断地挠自己,反复之下这个动作就产生了不同的感觉。有些人看了会说焦虑,有些人会说看到女性很自我的东西。当然我的这个短片是很女性的。

  毕嘉奇
  現居上海。本科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曾获艺术设计与艺术史双学位。2016年移居纽约,展开时尚摄影的创作与实习。她相信图像是一种情绪宣泄与鼓励思考的窗口,也相信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她习惯通过一种冷静而大胆的手法去挖掘潜藏在人物内在的坚强而柔软的情绪。她的拍摄角度年轻与时尚,拍摄风格自然真实不做作,注重于色彩的表现。
  我觉得现在女性面对社会的态度,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并不会为了男性去考虑。她们知道每个选择可以给予自己想要的和喜欢的。
  在我拍摄的这些女性中,首先是要观察她们,更多的是凭自己的第一感觉。我不会特意去体现她的性别,我也没有拍女生特别性感的,但如果她本身有这个特点,那我会让她顺其自然地发生,但不会特意去表现她是一个怎样的女性。我特别喜欢她们从脖子到锁骨的部分,不论男性女性都很喜欢这一部分。因为你从这一部分是看不出来很明显的男女性别的区别,因为它不是很明显的一个器官,只是身体的一部分,它的纤细、柔美或是粗壮、硬朗都可以在这里体现。
  我觉得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两者之间,时尚可能更关注一些表面的形式,比如说通过和客户的合作,出发点就是比较表面上的;而艺术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在人文、哲学方面的。
  我自己的作品是希望它不是一个太时尚的,可能我是比较刻意地挑了一些场景,让它变成一个不做作的东西。而且我很喜欢自然光,还有一些反射。包括颜色也是特别关注的一个点,我喜欢统一的颜色在我的作品里。
  关于女权主义,我认为不是说只属于女性的,它是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是和人权相关的内容,而不是说非要划清男性女性,也会为部分男性说话。我觉得不管拍男性还是女性,我都希望把他们拍的更坦诚一些,可以面对自己,不管有什么样的情感都可以认识自己。

  翁甜甜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目前居住并工作于上海和北京。创作基于日常生活积累的个人审美体验。以平面摄影、动态影像等多种艺术媒介展开独立性探索,实现多维度的扩展创作。曾获多个国际摄影奖项,作品曾在中国内地及北美等多地巡展。
  关于“androgyny”,我想在作品表达中更多地去探讨传统性别的边界,避免单一的性别意识。消除性别表达,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二元性别的强制性逻辑,雌雄同体的表现形式更具有普世性。我希望在两性之间寻找到某个中间值,在探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过程中,发现一种新的性感。
  我拍摄的时候会有一种主观代入感,在不同的人身上寻找与我的契合点。同性之间更容易互相传递情绪,我经常能感受到她们的那种孱弱的气息。
  我觉得寻找灵感是最困难也最重要的,首先那一部分必须能足够打动我,我再围绕着那些观点以我的方式展开叙述。创作对于我来说,就像织一件毛衣。我在织毛衣之前,必须先梳理毛线,并找到那个线头,才能开始织。身为95后,作为Z时代的其中一员,我可能更加依赖互联网吧,现在的时间密度变得越来越大,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我会更容易去选择接纳以及拥抱新的事物。我觉得性别界限没有那么绝对,性别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更多的在于心理层面的自我认同。

  胡韦珊
  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时尚摄影专业。她对活力四射且雅俗共赏的中国社会尤其着迷,因此,对于这个年代的回忆和重塑曾以多种方式在她的作品里出现。
  “androgyny”我理解的是它不一定是跟肉眼可见的性别是直接挂钩的,我特别不喜欢很陈腔滥调一定要找很中性的女孩或是比较阴柔的男孩,就是把这个定义为很典型的androgyny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其实这个是一种感觉或者是一种微妙的特质在心里上面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平凡人上面。就像是平常很正直勇敢的直男,他也会有温柔的一面,所以我觉得这种有一点点矛盾,其实是存在每一个人身上。我自己拍摄其实更喜欢挖掘平凡人不是外表的androgyny,而是内在的androgyny。   因为我平常也会观察到一些不同的地方,有时候其实我也会特别的温柔。我拍摄的时候也会比较主动一点,直接一点,我通常会用很多时间在选角方面,可能我很喜欢个人特质很明显的模特,我宁愿在他们的特质上面进行创作,也不想把自己的视角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有些人会觉得我是在拍时尚的东西,其实我觉得我是百分之五十是在拍时尚的,百分之五十是在拍自己的想法。
  我从小就在学画画,一直以来我想做一个服装设计师,因为我对衣服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还是比较敏感的。之后我到了新加坡读书,那个时候了解到了摄影,也才意识到我可能真正想要表达的媒介是摄影,单纯的做衣服不足以让我去讲故事,所以在那个时候逐渐接触摄影。到了伦敦的大学以后就开始拍一些纪实,后面就以时尚摄影为主。最后是目前现在我觉得也不是以时尚拍摄为主,一半艺术一般时尚这样子吧。

  比如拿最近的作品来说,我拍了《雅俗共赏》,我的主角是蝴蝶公主,一个很神奇的女孩,她会把一些极致的媚俗变成非常新的形式。我会先去做一个试镜的工作,跟随她,360度地观察她的生活,研究她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表达自己,也会去参加她举办的活动,甚至拍摄了她和她的妈妈。在这些接触之下我感觉进入了她的生活,就不只是拍摄这么简单,我会在拍摄之间见到她的很多面,全方位地了解她,找最适合她的东西,同时我也了解了不一样的形式和审美的可能性。

  黄楚桐
  她是进入时尚摄影圈仅一年便成为被VOGUE、ELLE、NYLON、INSTYLE 等各大时尚杂志争相追捧的现象级年轻摄影师。她形容自己的摄影风格是一种理性中包裹着感性,有规矩的浪漫。这样的说法也非常适合黄楚桐本人的个性,拥有着年轻女孩的甜美和倔强,但却用极为成熟且严格的标准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她总是轻易地便发现被摄对象身上闪耀的特质,以一种自由又不失细腻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和人物。
  对于“androgyny”这一主题其实在之前我是有一些思考的,我觉得每个人都是雌雄同体,就像阴和阳一样,可能在自然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性,所以我们就会分到某一类,但如果是拥有同体的这么一批人,那他们在艺术创作上面维度可能会更广,感知力会更强。
  我其实之前是唱了8年的美声,学了8年的芭蕾,一直学到了要上大学,家里人也一直想让我做歌唱艺术家,但我自己比较喜欢拍照,所以后来就去LA学了film making。
  其实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就像是一个管子,它里面全都是融会贯通,只是从一个口到另一个口而已,但都是在里面的。如果你在其他的领域有一些讯息或是认知的话,反而会更好地探索另一个领域的事情,比如说我在摄影方面就会对肢体上的一些探索有更多的想象力,因为我知道肢体要怎么样,我对它们很有了解。
  我一直都在做平面,工作方面也是平面,可是我大学本科的专业是导演。但我学电影方面的知识其实还是想辅助我的摄影,我可以更了解动态图形和视频,但是周末都是在拍平面的东西。
  以胶片作为媒介,纯属是因为我的第一台相机是胶片机,就保持了这个习惯,也没有办法去适应数码,并不是说数码不好,就在拍一些商业摄影的时候客户要求也会用,但是拍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数码相机无法达到那个质感,还是会有不一样。
  我自己也没有很适应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平衡,还在探索阶段,因为创作对我来说是在吸收东西,商业是在输出东西,但我可能储备的东西不够多,不够扎实,经验不够充足,一直输出的话自己也会疲劳。
  这次选的作品,里面有一张是一群女孩的背影的,这张照片是我差不多在高三的时候拍的,我召集了很多朋友跟我一起,我就说你們都听我的,于是就像一个大部队,一个军团一样走在街上。忽然看到了一道光,我就说你们靠过去让她们摆出了那个姿势,也没有提前想好,非常随机的,只拍了一两张就被保安赶走了。她们是我的一群普通朋友,我先示范给她们看,她们站过去以后我再稍微调整了一下,衣服也是我自己在淘宝上买的,就是突发奇想地想拍一组这样的照片。
  YYO Foundation
  作为一家公益性的文化交流中心,我们通过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内外高等院校以及学术机构的艺术交流活动,从时尚、艺术和设计等不同的创意领域,寻找发掘新兴的青年视觉创作者,并且为这群新一代的视觉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创意的平台。
  作为PHOTO FAIRS Shanghai的官方创意合作伙伴,我们每年会从时尚摄影界发掘引入新兴的视觉创意人才,共同探讨一个社会话题,来反映当下时代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对当代视觉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華为Mate 20 Pro是华为手机中的性能巅峰旗舰机型。它的巅峰不仅体现在其搭载华为史上最强的智慧芯片麒麟980,更先进的7纳米制程与更强悍的Conex-A76 Based CPU和Mali-G76GPU架构,整体性能实现巨大突破,更体现在它的拍照方案上。华为Mate 20 Pro除了延续华为P20系列的卓越广角镜头与长焦镜头外,又再增加了16mm徕卡超广角镜头,由此带来充满张力的图像视觉效果,
出租车箭一般刺破雨幕,伴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冲向漆黑一片的前方,如一只捕食的野兽,为了眼中的目标,可以忽视一切。  他坐在出租车后座,双眼紧盯着腕上的手表,放在腿上右手无意识地轻敲着右腿,表针“滴答滴答”转动的声音充斥着车厢,本就急不可耐地他无端坐在一股怒气。  深吸一口气平息一下心情,他又开口催促道:“师傅,麻烦您再开快一点。”“兄弟,没办法了,再快就超速了。”司机无奈地回道。  他歉然一笑,低
我曾试着以一片雪的温度,来冰固我的泪腺,执意于伤痛做一个不哭的死神。  但我很快发现, 一片雪花的力量,不足以阻挡一次洪流。甚至一次轻微的撞击,将雪花构筑起的堤坝,轻而易举的冲垮。  遭遇一场暴风雨, 是在桃花始盛的三月。骤烈的雨点无忌地飘落,在为封冻已久的大地作一次隆重的洗礼。当一片片蝶片被无情地打落,与泥土混在一起,浸泡在呜咽的雨水中时,第一次,我为自己恨得痛彻心扉却束手无策,内心积蓄已久的泪
漫画中两个孩子,皆因分数而获得亲吻与巴掌的不同待遇。得100分的孩子因失掉两分而换来巴掌。得55分的孩子仅因及格而获得亲吻。不禁要问:在教育孩子时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  这两个孩子皆因分数而受奖惩,而分数应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吗?  当然不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仅以分数做标准,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阴影,与追求名利的功利心态。分数只是检测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不能就此而断
这个名为“摄影连接世界”(Life Reflected)的项目旨在对抗人与人之间存在更多差异而不是共性的普遍观念。由Adobe 与《纽约时报》摄影师Andre D. Wagner以及Valheria Rocha、Laylah Amatullah Barrayn和James Anthony发起,希望通过研究来自全球的摄影作品证明并非如此。它要求摄影师根据一系列关键字主题(如爱情、童年、文化和欢乐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于是人们类比,得出种善因得善果的结论,并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我认为,种善因也可以得到恶果,赠人玫瑰,也可以身溅鲜血。于是,善良者无敌的说法得修正一下,修正为:善良者也有敌。  原因何在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统一体,有善必有恶,正是因为善恶并存,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这个世界中人:在德行天下的同时,不忘拿起法律的武器对恶人进行制裁。我们从来不敢说,拿起善良的武器对恶人进行制裁,因
摄影之友×埃里克·麦迪根·赫克  埃里克·麦迪根·赫克是一位拍摄风格十分鲜明的摄影师,虽然他自己并不愿承认这一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很多作品看到其中鲜明的色彩组合、浓烈的颜色撞击,视觉信号通过色彩的呈现冲撞着观看者的神经。《摄影之友》2020年5月刊上曾刊登过他的时尚摄影作品,当时便在众多同为时尚题材的图片中给人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  这一次的In Garden系列作品依旧有着浓重的色彩表达,画
正值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季节,同时也是摄影师外出拍摄的最佳时节。在戶外拍摄时通常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遇到刺眼的阳光时候,想看清相机取景器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尤其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相机液晶屏来进行取景,这时候为了解决曝光过度或不足,给液晶屏配一个遮光罩就显得十分必要,通常摄影师拍摄时大都是用手动对焦,更加准确的对焦能够让作品更加清晰锐利,曝光更加准确。而要想对焦精准,首先要
佳能EOS-1DXMarkⅡ纳米比亚极限测试  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同时也拥有沙海交融的奇特景象;这里身处西南非,有众多的野生动物,同时也是最佳的星空拍摄地点。这里是世界上最炎热、最干旱、最荒无人烟的地方之一。这里是神秘的,而我们将在这里完成佳能EOS-1DXMark Ⅱ的极限测试。  姬睿  出行拍摄器材介绍  《摄影之友》策划编辑主任  本次拍摄的题材丰富,因此在与佳能EOS-1DX
1943年的那个深秋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浓烈硝烟的气息,在波兰,似乎没有任何一个角落能够逃离战火的烧及。  他把她约到两人经常见面的郊外农舍内,掏出一块手表塞进她的手中,说:“我已经收到情报,他们的一只小分队会在4点左右路过这里,我要埋伏在这里趁机刺杀安德烈·格雷格,他是我们游击队这次行动的最大目标。你现在赶快离开这里,等我办完事情立刻去古洛里德村的教堂和你会合。”  她扫了一眼手表,把它装进了上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