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大鼠TXNDC5基因表达的变化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及通过水杨酸类药物治疗前后比较TXNDC5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1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两组大鼠建立TNBS诱导的UC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灌服实验药物4周后处死大鼠,Western blotting、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的TXNDC5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TXNDC5基因表达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符合条件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出院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发放手册、集中或个体教育、微信支持、随访管理等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健康相关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手术知识、管理知识、健康相关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自我减压、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健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排卵障碍、多毛、痤疮、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为5%~10%。患者常伴有不孕、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如患者孕前健康管理意识薄弱,孕期还容易发生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所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尽早干预及进行有效的长期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生殖健康水平。
目的 探究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对急诊ICU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线资
目的探讨基于心理护理干预的“社区+家庭”为一体的延续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基于心理护理干预的“社区+家庭”为一体的延续护理模式)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每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
目的探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重症医学科(ICU)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ICU新入科护士100名,按实习时间的前后阶段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观察组则采取OBE理念结合CBL教学法的方式,在两组护士教学结束后,由科室与护理部各派代表分别对其理论知识基础与操作能力基础进行考核,并调查所有护士的护理专业核心能力与学习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可累及皮肤、骨骼、肌、肺、肝、胆、肾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而IBD相关内分泌疾病相对少见。本文主要对IBD相关内分泌疾病的研究作一概述。
目的探讨概念构图教学法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习的90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概念构图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结果入科时,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020年1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这是继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8年的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的寨卡疫情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的第6例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高复发率是UC重要临床特征,但UC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现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异质性、免疫学、肠道微生物、饮食因素等多个方面,较为复杂。本文根据现今国际研究热点从肠道微生物角度阐述了其与UC发生与发展的可能机制及影响。
自噬是在众多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ATG)的协同作用下,使细胞物质被输送到溶酶体内进行降解和再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细胞自噬在细胞的生存和动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自噬在细菌微生态引起的固有免疫应答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自噬功能障碍还与众多人类疾病有关。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肠道炎性疾病,关于IBD的发生和进展与自噬的关系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有报道,有关自噬功能调控的干预措施有望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