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战后南京房地产权勘定与经济恢复

来源 :经济社会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天国战争损毁了南京城内很多房屋,官府档案和房地契据大量遗失,导致战后房产诉讼繁多。曾国藩、左宗棠从勘验房地产权入手,同时清查城内空地,允许客民寄居空屋,或缴价租地造屋。勘定房地产权的各项政令大体得到落实,产权清晰后房产纠纷大为减少,房地产交易有序复苏,城市经济日渐繁荣。勘定房地产权从易到难,由南及北,带有鲜明城市规划性质,有意识地引导了城市生态的恢复和发展,得到百姓的积极响应,时人房地产权意识日渐强固。
其他文献
乾嘉时期,广西地方职役出自四个系统,即土官少数民族村寨系统,有村老、头人、狼总;保甲系统,保正、保长是负责人;还有乡约系统与里甲系统。乾隆时期,地方社会职役以保甲系统为多。嘉庆朝,保正、保长保甲系统仍占据绝对多数,新增地保、乡保,表明地方、乡约、保正(保长)三者之间在融合,地方职役有向地保发展的趋势。刑科题本揭示了民间投保、职役报案的过程,可见职役平时处理当地的经济纠纷、盗窃案件。《清实录》记载了
期刊
在中国秘密社会研究中,学者几乎都认为哥老会是由啯噜演化而来。但是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变轨迹,很难建立起逻辑的和有说服力的联系。在清朝的档案中,啯噜和哥老会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啯噜被称为“啯匪”,从乾隆初期便已经存在了;哥老会被称为“会匪”,在同治以后才开始流行。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应该说都是有一定的史料根据的,这些史料主要来自清代官方或者官员对啯噜和哥老会的描述,但是几乎都是只言片语。如此就认为
期刊
海盗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中国的历史进程行至北宋时期,在经济环境、政治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者采取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垂涎于此的海盗活动愈演愈烈。而宋廷及富民士绅对沿海社会相关群体的压迫与控制也是海盗活动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这一时期的海盗活动有三个特点,第一,
学位
清代门牌是基层社会户籍管理的凭证,是落实保甲制度的重要工具。泰州市博物馆藏咸丰六年(1856)烟户门牌是研究清代户籍制度的珍贵实物档案。文章通过对门牌的深入解读,考察了清代保甲制度基层控制理念、基层户籍管理状况及这一时期泰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原始面貌。
期刊
学位
清末民初为改善地方治安、刷新基层政治曾在地方推行警察制度,以此取代保甲团练、胥吏差役等传统基层社会组织与群体。警察制度及其后地方自治的实施标志着国家政权开始全面进入基层社会,力图借助国家权力实现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重塑基层治理体系。从实施效果看,地方警察不仅无力取代保甲团练、胥吏差役等旧势力,其行为方式与运作逻辑也逐渐与后者混同,形成基层治理的内卷化,旧的治理方式被新的组织所复制和固化。国家权力下
期刊
<正>1895年6月到1945年8月,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日本殖民统治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台湾布置了大量日军和日本警察(日据时期称“巡查”)。日本警察遍布台湾各地,控制着最基层的行政管理事务,监控着台湾每一个人。在台湾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日本警察不仅负责一切行政事务,还负责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日语教育工作。
期刊
期刊
保甲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实施的一项基层社会控制和管理制度。文章利用新发现的徽州文书、方志、族谱等,进一步呈现清代徽州保甲制度推行和运作的实态:保甲门牌、十家门牌等保甲编制过程中给发的官文书,反映出官方推行保甲制度的程序和意志,及其实现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合同等私约文书,反映了保甲组织在官方的领导和督促下,依托宗族力量运作的实态;谕单等官方颁定的章程和政令,可见面对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
期刊
地方武装团体是关系治安稳定的一股重要势力,民国初期,地方政府曾对其进行过改编。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伪确定了对地方武装团体整顿利用的策略。日伪当局将改编成“保安团”的地方武装收编入伪警备队,编余团丁和沦陷区尚存的民团等自卫武装及宗教、会团等秘密结社武装,均以伪自卫团的形式加以改编。日伪建立了由村到省较为完备的伪自卫团组织体系,并设立各级训练所提升团员素质。改编后的武装团体成为伪政权倚重的武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