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论世界多么毁坏,人,都要穿过雨。 用目光,或脚步,到天幕下。 雨正钻出宇宙,演出魔术。 星球包裹成泡泡,植物欢爱般延长。 雨降临了语言。 一首污泥混杂的好诗,从纯诗中逃逸。 魔术不在真相起源,而是生活混进了人生, 扰乱了一切观看和表达。 雨从未停止挥洒技巧,直到万物被再次认出。 这是蕴含落日或世界的沙粒。 这是启开风暴和天堂的玫瑰。 这个人,在生活向他显现之前, 经历过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世界多么毁坏,人,都要穿过雨。
用目光,或脚步,到天幕下。
雨正钻出宇宙,演出魔术。
星球包裹成泡泡,植物欢爱般延长。
雨降临了语言。
一首污泥混杂的好诗,从纯诗中逃逸。
魔术不在真相起源,而是生活混进了人生,
扰乱了一切观看和表达。
雨从未停止挥洒技巧,直到万物被再次认出。
这是蕴含落日或世界的沙粒。
这是启开风暴和天堂的玫瑰。
这个人,在生活向他显现之前,
经历过可怖的死亡。
面容狰狞,眼神天真。
直到被重新懂得,他,又红了脸。
直到雨穿过,让生命进入梦。
推荐语
这是一首层次丰富的诗作。诗中,自然的现象,生命的现象和语言的现象被同时置放入“雨”的隐喻之中,并在其中互相建构与作为。雨的魔術性在于,经过一番降落与抛洒后,让事物从遮蔽中重新显现。与之同义的表达,在这首诗里,是“生活混进了人生”,好诗“从纯诗中逃逸”。几者深度地关联着,在某些阶段,强有力的生命体验与反思的确可以引致文体和表达的巨变,人作为使用语言的生命,由对语言表层的迷恋渐渐走向了经验对语言层的穿透。因此可以想见作者的观念中,好诗之所以与纯诗分离,是因为作者所谓的好诗,存在着某种美学上写坏的地方吧。(推荐人:刘朝谦)
其他文献
散文诗是一个宽阔的文体。自波德莱尔提出这个概念,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酝酿与产出,各种能进入的领域,它都进入了。尤其是屠格涅夫、泰戈尔、纪伯伦、鲁迅等世界级作家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使得散文诗成为了一种影响广泛的文体。虽然到时下争议仍然不断,但既成的事实已经无法否认它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存在了。楼肇明先生曾言:“散文诗是与人类精神世界、精神结晶、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人的心灵、人性的深层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沪渝道上 太阳从汽车后视镜升起 当你们的私车朝向老家的方向 回家需趁早。晨雾在游荡 乳白色横穿沪渝高速路 你不得不把车速放慢 它们浪荡到右侧的田野 油菜花的颜色稀释成淡黄 然后消散,油菜花的金黄复现 车上的三个人,回忆消逝的美景 你们不停地还乡,渴望着重见 车载音乐不可抑制地响起 吉普车欢快地驶向通往家园的高速路上 在身体的边陲 大巴顶篷堆放着藏民的行李 在车内最后一
诗歌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尤其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满激情、力量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歌。 但当下却出现一种怪状:诗人、诗歌成了部分国人眼中戏谑、调侃的最佳对象。概因讽刺诗人总是安全的,质疑诗歌总是能引发共鸣的。而令人不解的是,多数以“诗人”自居的骚客们对此竟毫不自知,依然在自己搭建起来的小小城堡中自得其乐、自鸣得意。笔者浅识,“怪状”终究只
一、诗与呈现 开车上山的高速路上,我想以后要和学生谈到这个话题。 诗不是表现,它是呈现。 最初写作者总是束缚在自我表现的套子里,急于表达自己的某个发现或者某个意念,把一个自我看得过重,在文章与诗行间不断地出现“我”。情感的表达也往往落入浪漫主义的抒写,缺乏对事物和情感进行审慎观察和直观把握,以我观物,或者说,将我的感情和意念强加于意象与事物上,这样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念往往是飘忽无根的,抵达不了
持久写作的成熟诗人,其诗作中常常会呈现出反复萦绕的一种或多种幻象,犹如人的性格、说话的语调一样,它们既是命运性的,也是出自写作者的自觉选择和营建。在柳宗宣的诗歌中,一种幻象频繁可见:生死对话。由此幻象进入他的诗歌,虽然沉重,但或可探获理解这位诗人诗写的一条路径。 20年前柳宗宣在力作《上邮局》中回忆亡父:“在往邮局的路上/你不停地在体内跟我说话/要我好好过日子,有你和我在一起/还怕什么,几年前总
父亲和我 吕德安 父亲和我 我们并肩走着 秋雨稍歇 和前一阵雨 像隔了多年时光。 我们走在雨和雨 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 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 造成的 滴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支细枝条。 像过冬的梅花 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 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举
力 量 德里克·沃尔科特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羡慕这暴力; 爱情是铁。我羡慕 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 它们之间互相理解。 我甚至可以理解 奔跑的雄狮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 她眼中含有某种对恐怖的默许。 我将永远不能理解的 是这只野兽,他写下一切 并且自诩为生命的核心。 (西川 译)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作品素以语言
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几天一直在读张天国的这本诗稿《有话要说》,我一次次与一个真实不虚的生命个体相遇,他的喜怒哀乐,他对生死的终极探询、对骨肉深情的深度描写、对事物风物的内部擦亮,都如一次次的猛烈而持续的撞击。那是黑夜里孤独的撞击,是内心和时间的石壁碰撞后擦出的惊人四溅的火星儿。张天国的诗歌印证了生命诗学,印证了诗歌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就是生命的感知以及存在
在中国诗坛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诗人在青春期有势不可挡的轰轰烈烈的写作气势,但进入中年之后,要么继续青春味地写作,要么因不知所措而停笔。而王竞成不同,随着年龄的増长,他的诗歌写作更趋厚重,显示出了智性的本色。本文将对王竞成近期诗歌的“中年写作”状态进行探视与分析。 一 王竞成的诗有着健康的诗性。他诗中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尤其是语言的朴素与机智,让阅读者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
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是现代抒情诗的时代,那么在二十一世纪初,在诗坛的语境蜕变与冲击下,作为新兴产物的叙述诗处于怎样的位置呢?是超越、领先、蔓延、流行,还是作为诗歌生态圈共存的一员?放眼当下诗坛,在诗歌的具体呈现上,有一个不得不承认和面对的事实,叙述诗已经从容兴起,不少青年诗人是主要的追随者,也有部分非青年诗人自觉或主动漫步和深入其中。诗学观念的转变,折射了审美格局本身的微妙、可能的重启及审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