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出现了精神的失衡,青少年对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的缺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日益凸现。本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加以深入发掘,并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体验教学法、访谈式教学法、集体讨论法、行为改变法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方法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和信念危机。在物欲横流不断冲击的影响下,青少年常处在虚拟的状态中,对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我关系及生死问题都无法真正地了解。另外,中小学生中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态度也相当普遍和严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些规定成为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也表明了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实施效果不甚乐观,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已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舞台,生命教育内容丰富,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本人就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粤教版)作初步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主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中上册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安排了“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三个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下册第五单元纳入了“珍爱生命”的内容,包括“生命宝贵”“人生多彩”和“青春闪光”三课,带领学生思考神奇的生命世界,知道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懂得为什么要尊重和善待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生命。第六单元“自强不息”,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应该勇敢面对挫折和逆境,了解意志对人生成败的重要作用,主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第七单元“法律护我”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让学生懂得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还要自觉遵守法律,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
  初中二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主要有关“学会交往”和“权利与义务”内容,第一、二、三单元都是有关交往内容,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待人之道,不仅对自己生命负责,完善自我,而且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渗透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无论自己还是他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个体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不容侵犯。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的第二课“维护财产权”关于公民继承权的问题,可让学生了解死亡在社会上与法律上的定义或意义,传授立遗嘱、继承权等知识。
  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主要学习“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其中第四单元《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中“立报效祖国之志”和“走艰苦创业之路”,教育学生要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和社会,胸怀祖国,教导学生要增强生命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二、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实现生命教育的关键。生命教育课主要通过体验教学法、访谈式教学法、集体讨论法、行为改变法等形式达成教学目标。
  1.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是教师用来协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意义,发展正确的态度,增进良好人际关系及彼此相互了解的方法。体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通过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处境,体谅别人,与人为善。如在进行“生命宝贵”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排演一些包含生死情节的经典话剧、小品,使学生成为剧中角色,在体验剧中人物情绪变化中体验生与死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绪情感,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移情,使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生命,学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别人的需求和处境,学会珍惜生命,体谅别人,树立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责任。
  2.访谈式教学法
  访谈式教学法是一种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从事实验操作,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感知为辅,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珍爱生命》第一课“生命宝贵”时,可以展示一些动植物样本,也可以把一些植物带进教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命,也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动植物的习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鼓励他们用做实验的方法或网络搜索解决问题,让他们深刻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宝贵。
  3.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这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形式:(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教师可组织专题讨论。(2)辩论。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和理由。通过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资料搜查、文字组织、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组织辩论时,教师必须注意辩题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辩性。(3)意见箱。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设立意见箱。可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中(可不署名),在课堂上向全班宣读,大家共同讨论。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其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感。还有其他形式,如脑力激荡、配对讨论、六六讨论法等。
  4.行为改变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1)行为训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指定学生完成一些行为训练的任务。(2)榜样示范。这是一种借助模仿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要起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3)表扬、赞许、鼓励、奖赏。利用分数、表扬、奖章等精神与物质的鼓励,鼓励和强化学生形成某种良好的珍惜生命的行为。另外,可以辅之以主题班会、知识讲座等方式增进学生生命意识。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需要教师挖掘教材内涵,根据教材特点,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创建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梁高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新课程研究,2008(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思想品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广东省出版集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美育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泛美化”倾向,危害甚大。“某某美”名词满天飞,其结果是败坏了“语文教学美育”的声誉,误导了语文教学美育的走向。它给人们一个强烈的错觉:语
父亲扔掉过一条杂毛黑狗。父亲不喜欢它,嫌它胆小,不凶猛,咬不过别人家的狗,经常背上少一块毛,滴着血,或瘸着一条腿哭吟吟地从外面跑回来。院子里来了生人,也不敢扑过去咬,站在狗洞前
修订后的大纲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指定的20部名著,可以分为三类:文学作品18部,剧本2部,文艺理论2部,都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是他撰写的通俗美学读物
本文提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人的建设,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建设。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围绕这“四有”进行阐释。
理工科大学按其社会分工来说,是培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毋庸置疑,其大学生和研究生应以学习、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为主。然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刊发的《“学长式教学”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概要》,使我们对“学长式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感到,“学长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研究学
重庆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屏幕上显示出一组数据:嘉陵江大桥车流量达到每小时804次,这与该桥每小时1273次的平均流量和2280次的高峰流量还有一段距离;这一刻大桥占道率达到40%,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