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特殊设备保护司机免遭危险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公交车暴力事件,英国运输部门不仅颁布了详细的防暴指南,公交公司更是花大力气改善了公交车的硬件设施,这些特殊的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司机遭受乘客的暴力袭击。
  英国的公交车上都设有司机防护屏、警报、摄像头、闭路电视。公交车上的防护屏直接把司机和乘客相互隔开來。当司机进入驾驶室内,关上防护屏的门后,其他乘客不得随意打开。如果有要找碴的乘客强行推开写着“禁止入内”防护屏的门,安装在车上的警报立马会报警。这样,车内的其他乘客会协作司机一起应对危机,警察局也会彻查到底,严惩闹事的乘客。有的公交甚至车上配有DNA监测试剂盒,用来检测向司机吐口水的闹事的乘客。
  警报被安装在车上,当有乘客寻衅滋事时,警报装置就会自动闪光,并发出警报声;摄像头和闭路电视,可以识别进行攻击和搞破坏的乘客;有的公交还配有双向电台,有什么异常情况,司机可以立即上报情况,车内的乘客也可以随时向电台报告危害公交安全的闹事者,配合警局惩罚肇事者。这些硬件设施,给那些想要找司机挑事、可能威胁公交安全的人一种心理威慑,不要肆意妄为,不要轻而易举地以身试法,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其他文献
大多数人都害怕承担责任。这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事情发生。是的,无论是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逃避责任的现象。还有一些事情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的,大多数人都不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获得成功。这两种非常普通的现象之间有一种联系,你看到了吗?  做任何事情都负责任,你是最大得益者。但那只是个开始。很多时候,为他人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特别是在你是管理者或者领导
礼物,我们都收到过。难忘的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但它带来的美妙感觉,足以陪伴我们一生。  听父母说,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家里养着一只母鸡。我满周岁断奶后不久的一个早晨。父亲惊喜地发现鸡圈里竟然有一枚蛋!原来这只年龄已经不小的母鸡竟然会生蛋了。此后大约一年的光景,这只母鸡几乎每天都生一枚蛋,让我吃上了鲜美的蒸蛋羹。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只母鸡倾其所有,为我送上一份不错的成长礼物。  念小学时,去好
螳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已知有2000多种。它们喜欢捕食蚊蝇、蛾蝶、蝉等昆虫,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但是你听说过会捕鱼的螳螂吗?  在印度,却有一位研究者亲眼目睹了细齿斧螳的捕鱼过程。他在卡纳塔克邦一个屋顶花园的小喷泉旁,连续观察了这种螳螂5个夜晚。一只细齿斧螳每天都会来到这里,并一直蹲守至深夜。它利用漂浮的睡莲和水白菜叶作为捕鱼的平台,并耐心地等待孔雀鱼的靠近,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前爪插
【材料作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生命给我们带来希望,生命为宇宙创造奇迹;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特质乃是尊严;生命短暂有如天地之一瞬,生命漫长汇成历史的长河……  根据你对生命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敬畏生命”并不是新话题,但是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所发生了许多事情,很有必
《百年巨匠》拍摄尾声,总策划杨京岛想请莫言给该纪录片写歌词,而且歌词只能写6句,接到这个邀请,一开始莫言想都没想就一口答應了。结果后来他一了解,原来该片是一部全方位拍摄40多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的杰出代表,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梅兰芳、齐白石、冼星海等等这些大师泰斗,莫言登时压力陡增。这些在世界上名气都响当当的人物,涉及音乐、戏剧、文学、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且每个人都成就不凡,用6句歌词
2015年5月的一天早晨,在武汉大学读博的李龙俊正要出门,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一看手机号,是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打来的电话:“现在有一位美国患者的骨髓和您的初配成功,您是否愿意继续检测配合?”一听这话,李龙俊竟然有些激动。肯定地回答对方:“我愿意!我会积极配合各项检测。”  今年24岁的李龙俊,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一名博士新生。从2013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有人笑他傻,他只笑笑不说
有一种亲情跨越血缘  2009年11月7日,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在安徽宣城举行,聂卫平担任总裁判长。比赛结束后,他对当地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他很想见一个人。聂卫平要见的人叫龚义霞,聂卫平一家人叫她小霞。  这事还得从1985年说起。当年6月,聂卫平因父亲年纪大了,还有二姐聂姗姗的儿子然然很小,想找一个保姆照料父亲和然然。经人介绍,17岁的龚义霞来到聂卫平的家。小霞很快就融入这个家庭,将一切家务打理得井井
稚气未脱的男孩说:“我觉得人生很没意思,我渴望自由的生活。”这话诗意得滑稽,带着20世纪那种启蒙派电影的味道。一个满脸大胡子的诗人、画家或者音乐人,面对一个扎着双辫满脸稚气的文学女青年,在讨论形而上学、虚无缥缈的人生。  我看过柴静说的小段子:“1998年我刚来北京的时候,碰见的男青年,经常都是三句话,‘我漂在北京,我是搞艺术的,我总有一种想死的冲动。’有的还有第四句话,‘你们学校在哪儿?要不我到
曾经,她一直认为爸爸很爱“说谎”,因为每一回拒绝吃那些难吃得要命又贵得要死的各种药时,爸爸就会哄她:“乖,听话。吃了耳朵就好了啊,真的!”  吃了很多父母节衣缩食买的药,还是没有好。可爸爸好像从不灰心,总是“乐此不疲”地四处打听着药方,每打听到一次,就认定这才是能救她出无声世界的灵丹妙药。  她拒绝吃药的时候,爸爸就会在纸上写:“说不定啊,这次吃了就好了呢,想想你能听清了,又能弹琴唱歌了,那该多好
亲爱的孩子们:  谢谢你们昨天来看我,给了我无与伦比的荣誉。  昨天中午放学,你们在校门口站着,见我走过来,你们立刻向我包抄过来,一个女生从身后抽出一束康乃馨,“老师,节日快乐。”齐齐的声音引来学弟学妹们羡慕的眼神。  我愣住了,没想到毕业10年的你们还记得我。正想说点什么,一双手从身后蒙住了我的双眼:“老师,猜猜我是谁?我们会送您什么礼物?” “孩子们,猜不出哦。”“老师,摸摸您胸前挂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