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插上想象的彩翼飞翔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我是一颗蒲公英》;习作教学;语言创造力
  20世纪80年代初,李吉林老师就创造性地设计出想象性作文的范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和风格,让自然成为儿童学会观察、激发想象、表达真实感受、发展语言的真正源泉。《我是一棵蒲公英》便是李老师1981年执教的想象性作文的经典案例。生活、自然、儿童、语言、审美情趣、情感熏陶等语文教学的关键词语,在李老师的课堂上生动地呈现着。今天读来,依然给我们许多启迪。
  一、大自然是真正的语言源泉
  1. 优选鲜活的情境。
  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准备”中写道:“我带孩子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埂上,让他们去采集野花。不多一会儿,他们兴致勃勃地把采来的野花送给我看,要我告诉他们野花的名字。由于我事先请教了中草药的专家,所以孩子们拿来的野花,我基本上都能说出它们的名字:那开着小蓝花的婆婆纳,那开淡紫色花的紫薇,那开着一朵小红花的蛇莓,那金色的野菊花,那像小麦穗似的知风草……”
  大自然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诞生地,是儿童生命力量得到滋养和壮大的沃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真正泉源。这场与野花的相会,是李老师精心优选的鲜活的充满美感的自然情境,是精心预设过的蕴含着教师教学意图的自然之物。李老师不是只把儿童带入自然,随意观察,而是充分利用自然本身的优势,让儿童去发现小河边、田埂上自由绽放的野花。各种鲜亮的颜色、缤纷的样子与可爱的名字一一对应,不模糊、不笼统。具体而可感的野花形象清晰地留在儿童的脑海里。
  由于大自然的真实情境突破了传统课堂对儿童的束缚,儿童如小鸟般飞翔在野外,心灵是极度开放的。他们细致观察,与可爱的不起眼的小花相遇,眼睛变得异常敏锐,情感也与花儿相通。有指导的集体观察活动会影响到每个儿童。
  【片段一】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到野外去观察了野花,你们喜欢野花吗?
  生(齐声):喜欢。
  师:你们觉得野花怎么样?
  生:我觉得野花很美。
  生:我觉得野花是很小的,野花是很美的。
  生:因为野花不要人播种,不要人浇水,不要人施肥,所以我很喜欢野花。
  师:在这些野花里边,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生:我最喜欢蒲公英。
  生:我也喜欢蒲公英。
  师:这一堂课,我们就用蒲公英作题材,进行一次口头作文练习。
  因为是细致观察过的,所以儿童对野花的喜爱溢于言表。他们不仅用语词描述野花的形象,还用语言赞美野花的品质。也就是说,当他们在观察野花时,小小的、美美的、自然生长的特点已经印在脑海里。蒲公英“出色的外表”和“能飞翔”的种子,是儿童最爱的。就像给儿童广阔的野外空间去观察一样,课堂上,李老师依然给儿童宽广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李老师顺着学生的情感,宛如用相机镜头,巧妙地定位在习作的主角“蒲公英”上。
  2. 激发表达的冲动。
  【片段二】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出题目。大家想一想,老师要求同学们用第一人称,也就是用“我”的口气出题目,可以出什么题目?
  生:可以用《我飞呀,飞呀》来作题目。
  生:用《我的生活》作题目。
  师:同学们出的题目都很好。你们说,在这些题目里,哪个题目最好?
  生:《我是一棵蒲公英》
  师:就用这个题目,好不好?
  生(齐声):好。
  学生一口气出了五六个题目。李老师曾说,儿童的思想若是“鸟”,我们要为他们“开天”,儿童的思想若是“鱼”,我们应为他们“造海”。李老师为儿童“开天造海”,才有了儿童活跃的思维和热烈的课堂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要求用第一人称给蒲公英命题,儿童信手拈来。看得出,李老师经常“开天造海”,在情境中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结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进行想象性作文的训练。儿童的表达冲动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3. 依托生活的情境。
  【片段三】
  师:现在有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你们,你们得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
  生:先介绍我的名字。(板書:我的名字)
  生:我的姐妹。
  师:先说我的名字,然后要介绍我的什么?
  生:我的模样。(板书:模样)
  师:名字人家知道了,模样人家也知道了。那还可以告诉人家什么?
  生:还可以介绍我的家在哪儿?(板书:我的家)
  师(因势利导):你们的家在哪儿?
  生:我的家在小河边。
  生:我的家在墙角里。
  生:李老师,我们还可以说,我们的家祖国到处都有。
  师:这句话,怎么说就顺了?
  生:祖国到处都有我的家。
  师:对。下面接着介绍你们家里有什么人。先说我家里有哪些成员,然后说他们是谁。
  生:小草是我的兄弟,“婆婆纳”是我们的姐妹,野蔷薇是我们的姐妹,还有那爱戴白花的荠菜花,也是我们的姐妹。(板书:兄弟姐妹)
  师:谁是我们的姐妹,谁是我们的姐妹,这样说显得啰嗦,谁能用一句话讲?什么、什么、什么是我的姐妹。
  生:婆婆纳、荠菜花、紫薇,都是我们的姐妹。
  师:你们家兄弟姐妹都介绍了,你们还要介绍谁?
  生:家中的常客。(板书:常客)
  生:蜜蜂是我家的常客,蝴蝶妹妹也是我们家的常客。
  师:刚才有的同学又介绍了你们家的常客。你们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没介绍。(学生思考片刻,略感困难,教师折断蒲公英的茎,在行间走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花茎里冒出的白色的乳浆)你们看到蒲公英里面冒出白色的浆,你们想还可以介绍你家的谁?   生(领悟):我知道了,蒲公英里面的浆是吸取的土壤妈妈的奶汁。
  生:还要介绍土壤妈妈。(板书:土壤妈妈)
  师:土壤是你们的妈妈,你们是吃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你们长大了,准备到哪儿去?
  生:我要飞到荒山上去;我越过高山,飞过小河,来到了欢乐的草原上。…………
  师:同学们长大了,有的想飞到草原去,有的想飞到荒山上去,有的想飞到森林里去,有的想飞到祖国的首都去,还有想飞到哪儿去?
  生:飞到台湾去。
  在热烈的情绪支配下,儿童进入与主题相关的特意创设的想象情境中,将语言训练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他们化身蒲公英,自如地介绍“我的名字”“我的模样”“我的家”以及“家里人”,很顺畅地把握表达的顺序,这就是情境的暗示作用。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达,李老师是有严格要求的。不只关注说了什么,更会关注怎么说。“这句话怎么说就顺了?”“谁能用一句话讲,显得不啰嗦?”在老师的指导下,儿童一步步地建构“习作框架”,由表及里,充满条理性。“准备到哪儿去”这个开放的问题,让儿童想象的触角伸向了四面八方,像风一样飞起来。李老师曾说,想象是在情境不大明确的认识阶段上发生作用的,如果一切都是清晰的精细的,反而不大容易激起想象。这时,李老师提供的情境反而是粗略的。
  二、综合语言活动,让想象的翅膀高飞
  1. 有序思考,有理表达。
  【片段四】
  师:中心清楚了,条理也清楚了。现在一段一段地口述,第一段介绍蒲公英的名字和模样,你准备怎么介绍?按照什么顺序?你们昨天观察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的?
  生:我是先看花,然后看茎,再看叶子。
  师:要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茎—叶—花)
  生:也可以按花、茎、叶的顺序说。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同学们想想,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要把什么写清楚?(学生自由讲述)
  师(引导学生评价):有没有意见?
  生:刚才××说错了。二月的风是春风,不要说风伯伯,说姑娘更美。
  生:刚才××讲得很好,我帮她改一个地方。她说“又嫩又细的茎上托着一朵圆圆的金色小花”,因为我就是蒲公英,所以我可以不说“小花”而说“托着我的脸庞”。
  师:我的名字、模样讲清楚了,那么我的兄弟、姐妹、常客,准备介绍点什么呢?想想看。(提示)记住,我们的中心是要讲出蒲公英不怕苦、有理想,那么在这一段里,还可以讲些什么来突出蒲公英不怕苦的品格?
  生:可以讲风来了,我怎么样;雨来了,我怎么样。
  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启发):合起来就是—— 暴风雨来了我怎么样,风雨过了怎么样。我的家住在田边、地头、小河旁,生活条件虽然很差,但是我们生活得很好,你可以举个什么例子来说呢?
  生:可以说,早晨我们做着早操;傍晚,我们又讲着故事。
  生:风来了,我和伙伴们跳起了舞蹈;风过了,我们又讲起故事。
  师:那么,你们可以每个人选一个内容,或者是说雨来了怎么样,风雨过去了怎么样。也可以说,早晨怎么样,傍晚怎么样。就像《荷花》一课的写作方法。大家再把第二部分内容讲一讲。同座的,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结合起来,训练语言的条理性。因为用第一人称叙述角色定位,儿童容易进入角色,用亲身经历过的观察去叙述,主观色彩更浓厚,思维更活跃,还为后面进行详细细腻的心理描写做了铺垫。有顺序、有条理的指导,儿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从根、叶、茎、花描摹各个细部,杂而不乱。这对三年级儿童来讲,多么重要。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主动的讲、听、思、补,训练是有效的。
  2. 积极思维,丰富形象。
  【片段五】
  生:我的家住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我的兄弟姐妹可多啦!小草是我的弟弟,米粒大的荠菜花是我的妹妹。一阵风吹过,我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鸟在我们头上叽叽喳喳地叫,仿佛在给我们鼓掌。小河水淙淙地流着,好像在为我们演奏。
  师:××讲得不错。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我给××补充一下。一阵微风轻轻地
  拂过,我们翩翩起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静静地讲着故事。
  生:小蜜蜂是我们的常客。他常常在我的小脸庞上东瞧瞧,西瞧瞧,和我一起玩。一边给我增加营养,一边对我说“蒲公英啊蒲公英,你可真好,蜜汁可真多。”我不断地吸取土壤妈妈的奶汁。土壤妈妈总是说“孩子,多吸点儿,把身体养得壮壮的,妈妈才高兴呢”。
  师:“蜜蜂在我的小脸庞上东瞧瞧,西瞧瞧”,这儿不够好。
  生:我给他改为“亲吻着我的脸蛋”。
  生:××说错了。他前面说的蜜蜂给我增加养料,后面又说“蒲公英,你可真好,蜜汁可真多”。
  生:我帮××加一句,小鱼跳出水面,好像也要看看这愉快的场面。
  生:我也帮××改一下。她说,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我们鼓掌。我帮她改成,“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呢”。
  生:我帮××加一句——晚上,小河水轻轻地流著,好像唱着歌儿把我们送进了梦乡。
  毫无疑问,美丽而奇特的想象是从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真诚流淌出来的。特定的情境,弥合了符号认知和情感感受之间的鸿沟。儿童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带着热烈的情感去想象,从一个个的印象中重组一个个新形象。他们小脑袋里储存的词语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就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活娃娃,一下子跳到眼前,文字充满真实性和亲和力。
  3. 把握中心,生长精神。
  【片段六】
  师:这里是讲我们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我们生活得很愉快。同学们要注意,中心是要说蒲公英有理想,不怕苦,我们想一想这一段还可以怎样叙述?   生:我的家在小河边,这里虽然没有美丽的花园和高大的楼房,但是我和姐妹们生活得很快乐,我们汲取着土壤妈妈的奶汁,茁壮成长。我们经历过不少风暴。有一次,风咆哮着,雨怒吼着,我们在暴风雨中手拉着手,顽强地抵抗风雨的袭击,我们在风雨中摇摆着身体,但还是挺过来了。
  生:我帮××改一下。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照得他们闪闪发光。
  师:不要说“树叶上”,而说“我和姐妹身上滚动着露珠”,那就更好些。
  生:我帮他中间加一句。我们在风雨中摇摆,土壤妈妈不断鼓舞我们说“孩子要挺住,要挺住!”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对蒲公英的特点也清楚了。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它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蒲公英不要人浇水,不要人施肥,能够顽强地生长。(板书:不怕苦)
  师:蒲公英不怕苦,一点也不娇气,还怎么样?
  生:蒲公英有理想。(板书:理想)
  师:我们介绍蒲公英,就是要介绍它的特点。通过你们的自述,把蒲公英不怕苦、有理想的特点介绍清楚,这就是这篇口头作文的什么?
  生(齐声):中心。(板书:中心)
  连续地说同一种事物,学生看出了其中细微的变化。“我们手拉手,顽强地抵抗”“孩子要挺住,要挺住”,语言生长的同时,想象力在生长,审美力在生长,精神力也在生长。蒲公英的美不仅从外表更是从精神上滋养了儿童的心田,引领他们朝向更崇高的理想境界飞翔。李老师不仅教儿童掌握中心作文,更教儿童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有理想的人,让儿童在习作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1. 实物演绎,获得高峰体验。
  【片段七】
  师(老师在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种子飘飘悠悠地飞到窗外,边描述边启发):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飞了,飞向蓝天。你抬头往上看,看见什么?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你来到什么地方?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你来到什么地方?那儿你刚去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后来又是什么样子?你们看着想。(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向远方飞去,学生欣喜地望着……)
  生:我飞上了高空。抬头向上看,啊,瓦蓝瓦蓝的天空上飘浮着朵朵白云;低头往下看,一条条小河就像银带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我飞过高山,看到一群群高山像驼峰一样,连绵起伏。……啊,我的志愿终于实现了,荒山变成了花园。
  师:××同学讲得不错,讲出了他的美好理想,那么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怎么过渡呢?他没讲。应当怎么讲?还少哪几句话。
  生:过了几个月,我长大了。有一天,土壤妈妈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快去安家落户吧,于是我撑着小伞在蓝天中飞翔。
  师:谁带着你飞的?
  生:我撑着小伞,拽着风伯伯的衣角,飞呀,飞呀。
  师:××同学有一处讲得不好。他说“我几年来一直把小河当作镜子,打扮着自己”。打扮着自己不好。应该是打扮着什么?
  生:打扮着荒山。
  生(就连一个留级的孩子,他来到班上一年多也变得敏锐起来):低头往下看,小河像银带一样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应该是闪着银光。
  生:我帮××补充一下。我告别了紫薇姐姐,小草弟弟,婆婆纳妹妹,随着风伯伯去了。
  儿童的情感,随着老师吹起的毛茸茸种子,达到了高峰。他们对蒲公英人格化形象的认识越来越深,进一步触动了语词的萌发。所谓状桃花之鲜,尽杨柳之貌,学草虫之韵,逐黄莺之声。在温暖的课堂里,儿童再次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想象的世界里描述自然的神奇和美的图景。看得出,他们已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周身洋溢着神性的光辉。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阐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李老师把物、情、辞这一古代文论中强调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活生生地演绎。就连一个留级的孩子,感官也变得敏锐起来,获得探究欲望,审美情趣,热爱生命等身心品质的最佳滋养。在想象的情境里,儿童的主体性获得了更高层次的表现。
  2. 组段成篇,提升语言品质。
  【片段八】
  师:刚才我们一段一段地都练了,首先大家能围绕中心,讲出了蒲公英不怕苦、有理想的特点,而且一段一段讲得很有理。先讲了我的名字和模样,再介绍我的家,我们大家在一起怎么不怕苦、快乐地生活着,每一段里面也都注意了条理清楚。现在请小朋友从头至尾,完整地讲一下,能不能?
  生(齐声):能。
  学生各自默述,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把理想一段是放在和暴风雨作斗争一段说,这很好。这堂课同学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学得很好。通过这一堂课的练习,同学们进一步知道了无论是口头作文,还是书面作文,都要注意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上了这一堂课以后,同学们更了解蒲公英的特点。从同学的发言里,老师已经听出来了,有些同学从小想要学习蒲公英不怕苦有理想的品格,准备长大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安家落户,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在巨大的情感驅动下,儿童不断开拓和丰富着自身的能量,他们的语言创造也越来越精彩。按照现象学的思想,语言在本质上是栖居在大地之上的。李老师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宽广开放的境域,使儿童在与自然、与同伴的对话中,丰富感知,激发情思,活跃语词,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在口头作文的经历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熏陶。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我们和课堂里的儿童一样,经历着语言发展的全过程。学生只是三年级,却能有条理、有中心的口头叙述这么精彩的作文,水平之高让我们赞叹!李老师曾说,想象显示了儿童的智慧,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是的,身在李老师的课堂里,不管是谁,都会是幸福的!
其他文献
这个丹麦人常挂嘴边的陌生词语在全球迅速走红,它指创造舒适欢快、有益健康的氛围来提高幸福指数,有点像加长版的“小确幸”。正如丹麦人自己说的,“Hygge”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拿来翻译的,而是用来感受的。
【摘 要】双语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是实施双语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科学的双语教育课程设计,必须在遵循双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尊重其内在逻辑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在什么学科课程实施双语教育以及怎样实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课程资源,既包括高质量的双语学科教材,也包括依照双语教育的课程理论所开发的其他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并合理加以运用。唯有如此,双语教育课程的实施才能具备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谁的童年不蠢萌 等
编者按:辛亥革命至今,一晃百年。今年10月,我们可以从铺天盖地的史料重现中,林林总总的纪念活动中,全面了解那场改写中国历史的革命。只是,许多同学会问:100年前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些活在历史名录中的古老人物如何走到我们的眼前来呢?一场轰轰烈烈的纪念究竟要在人们心里留下些什么呢?小编觉得,站在宏大的历史面前,有一个词,比全面、深刻更重要,它叫:感动。  《中学生天地》7、8月合刊出版后,有不少
杜徐达,18岁,永康综合学校学生。今年四月,小杜跟朋友们一起,创建了可能是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纯民间的慈善团体——“永康综高爱心团”。  高中生,慈善,民间……这些关键词串起来,在记者的脑子里,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几乎是纯原创的“慈善机构”,又能闯出一条怎样的路呢?  “好吧,就算帮你个忙”  “爱心团”的点子其实来得相当偶然。一天晚上,杜徐达在湖南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
我的走班我做主  每当别人问起我,作为名震九州风华绝代号称“杭师大附中汤川学(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创造出的物理神探——小编注)”的物理大帝却为何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于名不见经传的物理B班的时候,我都会笑着说:年轻人呐,你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  其实,刚进杭师大附中时,我的物理成绩并不像如今这样傲视群雄独孤求败,有时也会考得不理想。在走班分层的时候,我被分去了B班。起初,我有点失落,毕竟物
我头也不回地在妈妈已经苍老已经不再年轻就像一个渐渐老掉的狮王般“你厉害你聪明我这么多年白养你了”的怒吼中关上了门。她一直都没有认清那个由她养大的拥有与她一脉相承的坏脾气的女儿已经青出于蓝,胜过她了。  从小我的妈妈就拥有让我惊恐的敏锐,所以在其他小孩子快快乐乐地与妈妈亲亲抱抱的时候我在考虑要怎么样才能让爷爷给我偷偷买根我最爱吃的玉米而不被妈妈发现。在其他小孩子哭着央求妈妈给他们玩电脑时我已经学会了
小学时的我,已经手捧着红白机,玩着《魂斗罗》和《坦克世界》了。那时候的我,一定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游戏的设计者,创造并掌握着那个游戏里的“世界”。  有人说90后是与游戏同时成长起来的一代,这话一点都不假。对于90后的我来说,游戏就是我成长路上不曾缺席的伙伴。  真人图书档案  安澜,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专业,《神来帮帮忙》游戏策划师。童年向往游戏,大学追逐游戏,现在是制造游戏的“游戏人”
他,4岁时拿起画笔,25岁红透台湾;他,描摹众生百态,以漫画引领流行文化20载;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和一颗孩童般单纯的心——他就是朱德庸,一个认为“世界荒谬又有趣,每一天都不会真正的重复”的悟道人,一个自称幽默仅仅是自己一个特长的“人性观察家”,一个不折不扣追求着自然生活、简单人生的“城市行走者”。他在四格漫画的方寸之间,挥洒自如。  在“不圆”里,找一个自己的角落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两年您
新学期,新气象。开学时,我们总是壮志凌云:这个学期,我一定要……结果呢?小编冲你一笑:呵呵。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这个学期,让我们大胆许愿,更学会坚持!  开学,打卡了  开学了,小编喊你打卡了!欢迎登录锐角网,让我们一起来坚持做一件事。  活动时间:9月1日至本学期结束  活动模式:每个周末网上打卡 学期末最后成果展示  玩法:登录锐角网,搜索关键词“开学打卡”,加入圈子后,发表你的学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