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药》的微言大义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qian3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学之一种的小说,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精神形式:它采用“隐蔽”的方式去呈示现实,而它的魅力也正在于它的隐蔽。对于该手法的另一语言表述为:含而不露。假如小说所描绘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亭阁,这个亭阁必须隐藏在绿荫如盖的密林深处——含而不露。读者只有穿过文字的密林才有可能看清这座亭阁,而“穿过”密林、看清“亭阁”的过程,就是一次寻觅与探胜的经历,就是阅读产生快感的过程。含而不露,造成了一种阻隔,阻隔反而刺激了一种行进与向纵深追究的欲望。
  与隐蔽相对立的便是“直露”,就是将自己的用意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就是将存在过于直截了当地呈示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来说,直露一直被视为思想与艺术上不成熟的标志。“隐蔽”显然包含这个意思:即使存在是实有的,因为它的分明或者过于袒露,也是不宜写进作品的,需要将这些不够含蓄或不利于含蓄的东西,从明处挪到暗处,从前台移到后台,从而保证作品自始至终没有“直露”的东西。“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当年就曾经批评过直露的写作,说“作者连胳膊带腿都露出来了”。为什么不能“直露”呢?因为,含蓄能产生追究的空间,从而也就产生了魅力。米兰·昆德拉也说:“如果说,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
  是的,许多文学经典被人们解读已有数十年甚至更久远,然而,它依然未被我们说穿说尽,它还在向我们翻转着无穷无尽的侧面,从而使作品看上去显得丰富而神秘。看来:以含蓄、隐蔽为方式实现主题,是不少经典文本所提供的经验,而这又是构成阅读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方式。
  像鲁迅这样的小说家、思想者,习惯于将小说作为刀光剑影的思想战场,一定深谙“含蓄”“隐蔽”之道,善于淡化、挪移,对如何叙说故事、设计情节、安排人物(包括人物的命名)等赋予匠心,其中留下了许多法宝: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隐喻,影射,多义,象征……以使作品更精彩迷人、更有寓意和张力,也更有出人意料的审美价值。
  细心的读者会记得:他在《〈呐喊〉自序》中说,有个老朋友“金心异”,实际指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其笔下鲜活人物阿Q的“Q”,有人说它是一个拖着细细小辫的圆圆脑袋,有人说它是仅有一条河道与外界沟通的未庄,有人说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民的弱点,为读者开辟了一条反省之路;读者还知道:从先生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命名,可见其心路历程、创作动机,1936年姚克、斯诺巧妙将两集子名嵌在献给先生的一副挽联中:“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隐喻,影射,多义,象征等是鲁迅常用笔法。其作品的构思、人物安排、取名等方面多有体现,大多富有匠心、独具魅力。学习他的名篇《药》(见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第四册《语文》),我们也应当“于细微处见精神”,深入体会作者的匠心、发现出人意料的审美价值。
  (一)微言大义的小说主色调。统计显示,小说使用色彩词共28处,其中红色6次,白色12次,黑色8次,乌蓝1次,碧绿1次。主色调是红、白、黑。世界名著有《红与黑》(斯汤达),社会生活中有红道、白道、黑道之说。本小说中的三色也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红色:有士兵衣服的暗红,它让人压抑;有人血馒头的鲜红,它令人触目惊心;也有坟顶小花的红白,它预示着微弱的希望……含义各不相同,表现当时社会与革命包含太多复杂的内涵。
  黑色:有黑沉沉的街、浑身黑的刽子手、烤熟的黑色馒头……从整体空间到具体事物,沉重而令人恐惧,暗示环境的阴森恐怖和恶势力的强横暴虐。
  白色:有灰白的路、惨白的脸、焦皮馒头窜出的白气……象征社会的中间势力,带着浓重的凄凉而迷茫的气息。
  总之,三色的综合效应表明了当时的沉郁、复杂、洋溢着“恶气”和“鬼气”的社会环境。
  (二)微言大义的人物安排及命名。小说具体表现的人物有11个: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夏三爷、花白胡子;康大叔;华小栓、夏瑜、“二十多岁的人”、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我们对这个人物群体作多方面分析,可以见出作者构思的奇巧。
  从年龄看,老、中、青的比例为5:1:5。在5名年青人中,1人(华小栓)病入膏肓,1人畸形(驼背),1人异常(红眼),社会的暮气沉沉、痼疾沉重可见一斑。
  从身份看,封建鹰犬3人,革命者1人,普通群众6人。反动落后势力与正义进步力量比为3:1,若将6个趋奉、害怕反动势力的群众算上,1个革命者要面临9个对手。可见,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正义的暂时失败在所难免。
  从姓名看,也寓意颇深,极具讽刺意味。吃人和被吃的悲剧就发生在“华”、“夏”两家,而“华夏”是我民族之谓也,原本一家却互相吞噬,悲莫大焉!刽子手康大叔专门夺人性命,何“康”之有?阿义劫人钱财何“义”之有?华家以挽留(“栓”住)儿子性命为最大希望,可“栓”者早夭;夏瑜(也被看成隐喻秋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共同构成了一部意味丰富、耐人咀嚼的悲剧。
  肖科,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Subject有很多词性。名词:主语,臣民等。形容词:(可能)受…影响的,受…支配的等。动词:使遭受等。其形容词和动词一般跟to搭配,这就使得译者在翻译时机动灵活,根据具体语境来
模因论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之上,应用于分析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模因作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它其实是一种文化基因。网络流行语是指那些最初在网络上流行而后被网民应
镇江市丹徒新城几年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而培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培养一支技术精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这就给如何加强
本文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及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并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论语》的文本,并进行了对比,从翻译史的角度看其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发展,以及有待完善的方面
鉴于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我们须经常深入小学听果,及时了解当前小学教育及各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小学教师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方案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教育技术是我国大多数的师范类高等院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既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教育技术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要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个专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本文将重点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为例,来深入地讨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指明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课堂教学中逐渐被采用。特别是“问题教学法”,由于理念先进,形式新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对“问题教学”进行了浅层次的理解,忽视了问题的设计。课堂上“你问我答”,热热闹闹,有单纯求热闹图形式的偏向。也有些时候,我们认为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连缀课堂,却缺少对问题的甄选,把问题教学变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于1937年12月28日。那是“七·七”事变后整个民族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中反抗挣扎的极端苦难的日子,正所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原本就因深重苦难而披遍“悲凉之雾”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土地上”,而今又遭民族命运空前危机的战争灾难之“雪”的覆盖。世纪的“悲凉”之感瞬间激化为异常尖锐的痛苦和快要破裂的悲哀与忧郁,于是,“寒冷”的抒情语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