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作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素质,受到高等教育的普遍关注。本文为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对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分析,以及对目前科技活动存在的意义进行分析,对强化科技活动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方法。
【关键词】大学教育;创新能力;课外科技活动
一、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课外科技活动是独立在学生基本课程之外的创新教学活动,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通过高于基础学科知识之上,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高校学生真正的进行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实践创新。在此过程中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过程,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在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中相互交流和不斷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塑造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最有利的载体
对于高等学校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课外科技活动是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最有优势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身努力探索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具有一定意义。通过一定规模的、已成系统的、公平规范的优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为学习提供的最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通过该优质载体,学生会收获其应变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完善。
二、为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几点探索
(一)选择具有创新点的课题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第一步必须进行有意义的课题的设置,所谓有意义的课题即是指所进行的科技创新的课题必须是具有创新点的,必须是符合现代科技潮流的,同时必须是在某一领域的比较前端的。针对不同水平及级别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主要是对其意识和兴趣的培养,在课题的难度上需进行控制。针对高水平学生则应注重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实践的课题可以选择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以及教师在某一领域上了解的新课题,对最新领域课题的开拓是最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并且,没有任何思维模式的束缚。例如水处理专业的课题可以是在某一工艺水处理领域的处理材料的开发。
(二)大力提供软硬件条件的支持
所谓开展高水平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对教学部门实力的考查,为保证课外科技活动的质量,对其进行软硬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硬件环境的便利支持,在实验中心及个专业研究实验室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研经费的支持。例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创新,则应该对其将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甚至是电镜等大型仪器的开发使用。使学生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进行科技创新。其次是教育部门对科技活动的软件支持,尤其是一些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由于其特定及高新的技术软件价格昂贵的特点,对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通过合理的配置才能令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上大展拳脚。再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有针对的培养及引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技创新方面的训练及培养,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进行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的推荐。一个优秀的带领人是一个创新团队走向良好道路的关键因素。
(三)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是对人才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工作心态、以综合素质的综合需求。因此,课外科技活动要秉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注重科技成果产出的多少。为提高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宗旨。所谓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是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的极大尊重,在因材施教的路途上给予培养。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这一优势平台,以学生兴趣出发,由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例如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培养课程,对其进行创新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一定的认识,令学生找准方向,塑造自我。
(四)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创新能力源于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后进行的基础创新行为。因此需要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将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学校进行组队,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人才,通过该种形式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令学生产生一定的高度。通过多种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组队,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优化,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进行综合性较强的训练,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例如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教学设计相关联,将教师科研项目的子项目给予学生进行一定的锻炼,该种形式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大的刺激,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丰富科技创新活动是有一定优秀效果的。其次是将科技创新活动不局限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进行在经、文、理、工多方面进行开展,令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一起碰撞、熏陶,提升学生们的眼界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为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创新能力对其均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的价值观及能力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应对更大的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从教育部门到学生自身应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吴汉玲,严莹.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动机探析--以“挑战杯”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4,(16):36-37.
[2] 胡爱祥,唐伟宇.基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36):146-147.
[3] 孙贤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提升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4,(4):125-129.
[4] 张岳.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3):61.
【关键词】大学教育;创新能力;课外科技活动
一、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课外科技活动是独立在学生基本课程之外的创新教学活动,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通过高于基础学科知识之上,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高校学生真正的进行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实践创新。在此过程中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过程,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在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中相互交流和不斷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塑造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最有利的载体
对于高等学校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课外科技活动是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最有优势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身努力探索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具有一定意义。通过一定规模的、已成系统的、公平规范的优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为学习提供的最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通过该优质载体,学生会收获其应变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完善。
二、为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几点探索
(一)选择具有创新点的课题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第一步必须进行有意义的课题的设置,所谓有意义的课题即是指所进行的科技创新的课题必须是具有创新点的,必须是符合现代科技潮流的,同时必须是在某一领域的比较前端的。针对不同水平及级别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主要是对其意识和兴趣的培养,在课题的难度上需进行控制。针对高水平学生则应注重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实践的课题可以选择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以及教师在某一领域上了解的新课题,对最新领域课题的开拓是最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并且,没有任何思维模式的束缚。例如水处理专业的课题可以是在某一工艺水处理领域的处理材料的开发。
(二)大力提供软硬件条件的支持
所谓开展高水平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对教学部门实力的考查,为保证课外科技活动的质量,对其进行软硬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硬件环境的便利支持,在实验中心及个专业研究实验室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研经费的支持。例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创新,则应该对其将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甚至是电镜等大型仪器的开发使用。使学生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进行科技创新。其次是教育部门对科技活动的软件支持,尤其是一些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由于其特定及高新的技术软件价格昂贵的特点,对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通过合理的配置才能令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上大展拳脚。再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有针对的培养及引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技创新方面的训练及培养,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进行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的推荐。一个优秀的带领人是一个创新团队走向良好道路的关键因素。
(三)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是对人才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工作心态、以综合素质的综合需求。因此,课外科技活动要秉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注重科技成果产出的多少。为提高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宗旨。所谓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是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的极大尊重,在因材施教的路途上给予培养。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这一优势平台,以学生兴趣出发,由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例如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培养课程,对其进行创新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一定的认识,令学生找准方向,塑造自我。
(四)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创新能力源于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后进行的基础创新行为。因此需要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将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学校进行组队,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人才,通过该种形式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令学生产生一定的高度。通过多种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组队,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优化,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进行综合性较强的训练,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例如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教学设计相关联,将教师科研项目的子项目给予学生进行一定的锻炼,该种形式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大的刺激,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丰富科技创新活动是有一定优秀效果的。其次是将科技创新活动不局限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进行在经、文、理、工多方面进行开展,令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一起碰撞、熏陶,提升学生们的眼界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为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创新能力对其均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的价值观及能力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应对更大的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从教育部门到学生自身应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吴汉玲,严莹.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动机探析--以“挑战杯”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4,(16):36-37.
[2] 胡爱祥,唐伟宇.基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36):146-147.
[3] 孙贤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提升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4,(4):125-129.
[4] 张岳.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