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平谷区,著名的全国桃乡,22万亩的桃林总面积曾一度入选吉尼斯纪录。在这个以务农、种树为本的北京远郊区,80%的地是农业用地,80%的人口是农民,农村的和谐发展是永远的话题。
在平谷的270个村子里,有一种特殊的村长,叫法制村长。法制村长严格说来其实不是村长,他们未被纳行政编制,他们也并不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这些法制村长其实来自于平谷区检察院,是检察院的检察官,他们带着普法下乡的任务,为村民、村政府提供法律咨询、组织普法活动,解决村民的法律问题。
杜全堂,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监所处副处长,2009年被任命为平谷区山东庄镇大北关村、小北关村、北屯村的法制村长以来,一直尽心为村民解答各种法律疑难、调解各种矛盾,被村民称为“检察院来的村长”。
2011年10月20日上午8点半,杜全堂挎着公务包来到平谷区检察院监所处办公室,准备新一天的工作,这时,他接到一个来自小北关村党委书记杨长国的一个电话,对方的声音听起来很焦急。
放下了电话,杜全堂就驱车赶往了10公里外的小北关村。平谷秋天的清晨很冷,四处弥漫着晨雾,杜全堂只穿着一身单薄的检察官制服,冷得直打寒颤。检察院给每位检察官都发过御寒的大衣,但今天他对此并无准备,只好凑合着受点冻。
9点刚过,杜全堂赶到了小北关村村委会。
村委会门口有一个法制村长专用信箱,杜全堂每次来村里都要看看里面的信件。村民有任何法律上的问题都可以投信,或者直接打电话联系杜全堂。因为这个信箱的存在,杜全堂不得不让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着,检察院有规定,法制村长必须接村民的电话,投诉的或者倾诉的,任何电话都必须认真对待。
正当杜全堂打开信箱,读着里面的信件,杨长国已经出来迎接。
两人大致聊了一下村里的近况,杨长国说到了电话中的事情,原来是村里一户村民去镇上上访的事情。这户村民姓杨,杜全堂关注了很久了,他们一直向村委反映自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前前后后反映了有20多个问题,有不满所分土地质量的,有认为自己土地上的树木被无故损毁的,还有认为自己土地受到污染的,总之就是有关自己土地的各种琐事。其中许多事情都时间久远,最远的甚至发生在10年以前;而且证据也不充分,多数都是一面之辞。
杜全堂心里有了数,这问题没法就地解决,他对杨长国说:“那两口子我见过,脾气很倔,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不如我去看看他们,跟他们说说理。”
10点左右,杜全堂告别杨长国从村委会出来,天气已经变暖和,小北关村背后的青山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清晰可见。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气,山村里的味道还是那么清新怡人。
村委会旁边的小杂货店老板张春革看到了杜全堂,跟他打了声招呼。杜全堂笑着回话:“上次给你留的法宣手册发得怎么样了?”
原来,杜全堂上次过来,曾在这里放了几套法制宣传手册,请店主人张春革帮忙发放。他和张春革是老朋友了,每次过来他都来这里转转。张春革开这家杂货店,人来人往,村中10户她认识9户,所以有什么事杜全堂第一个找人打听就是找张春革。说起来,张春革也找过杜全堂帮忙。她孩子正在上高中,贪玩又不听话,她向杜全堂咨询怎么管孩子合适,杜全堂支了好几招,甚至给孩子打过电话,让他体谅母亲不要让母亲担心。
杜全堂在去杨姓农户家的路上,心里不禁有些紧张,村民有时候为了他们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急起来真是不好办。这次棘手的土地问题、见面时激动的神情都让他回想起以前去大北关村的遭遇。
今年9月的时候,大北关村一个厂闹劳资纠纷,厂里工人罢工,甚至聚众冲击村委会。杜全堂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刚到厂里就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来自检察院,是来了解情况并提供法律咨询的。尽管如此,他仍然遭到了30多个工人的围攻痛骂,差点受伤。工人们以为他是村委的人,对他怀有相当敌意。当时的情况很危险,他事后告诉妻子,妻子责怪他,说:“自己的本职做好就行了,‘法制村长’这种事要不给别人做好了。”杜全堂闷声想,说白了这“村长”就是个出气筒,让村民撒撒气就好了。
后来处理纠纷的时候,杜全堂这种心态就慢慢培养起来,他也适应了村民倾诉的需求。杨姓村户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人听他们说话吧?
杨姓农户家在村子的北边,靠着一脉群山,那里是一片玉米田地,杨姓农户也是以种玉米为生,他们家有两间房,简陋、朴实。
杨大妈弯着腰正在玉米田刈草,杜全堂远远的跟她打了个招呼,杨大妈就迎了过来,招呼杜全堂去屋里坐。
屋里除了一个土炕,一张小桌,没有多余的家具。杜全堂和杨大妈坐在炕上聊起了她家最近上访的事情。杨大妈把26个问题一一向杜全堂说了,说了很久,从10年前说到如今,杜全堂耐心地听着,拿着工作日志记着要点,并不时打断她问一点问题。杨大妈说完自己的问题,叹了一口气,说:“俺家的事情你们一定要管管啊。”杜全堂表示一定尽力,然后就退了出来。
杜全堂没敢给杨大妈作任何承诺,也是因为这件事情确实棘手,她反映的20多个问题需要村里一一调查取证,然后才能确认,有些陈年旧事光凭一家之言很难定论;而且,确认以后还要将这些事情分类,向不同的部门提出申诉,负责的部门不一样,程序也就不一样。
结束杨姓农户的家访,快到12点,杜全堂回到平谷检察院,正好赶上食堂还有吃的,但已经剩得不多了。有一道菜是苦瓜,杜全堂盛了一勺,心里琢磨,法制村长这个出气筒的角色其实也不错,就像吃苦瓜,嚼的时候觉得苦,咽下去后才回味无穷,不是说还有益健康么?
责任编辑:黄倩
早上9点,杜全堂来到小北关村村委会,现正在打开村委会门口的检察官信箱
小北关村村委会旁边的小杂货店里,杜全堂正在询问普法材料的发放情况
杜全堂去村里的时间不多,一有机会他就会步行上门,探望村民的情况
杜全堂和杨长国聊起了小北关村的近况
杜全堂远远跟杨大妈打了声招呼,杨大妈当时正刈杂草
杨大妈放下草篓,跟杜全堂一一说起自家的麻烦
杨大妈的家中炕上,两人说到高兴处,都绽放出难得的笑容
杜全堂跟杨大妈说明来意
临走时,杨大妈再三请求法制村长帮她“讨回公道”
中午回到检察院,杜全堂要为一上午的走访做工作记录
下午三点,杜全堂向法制村长办公室主任刘小东汇报本次走访情况
在平谷的270个村子里,有一种特殊的村长,叫法制村长。法制村长严格说来其实不是村长,他们未被纳行政编制,他们也并不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这些法制村长其实来自于平谷区检察院,是检察院的检察官,他们带着普法下乡的任务,为村民、村政府提供法律咨询、组织普法活动,解决村民的法律问题。
杜全堂,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监所处副处长,2009年被任命为平谷区山东庄镇大北关村、小北关村、北屯村的法制村长以来,一直尽心为村民解答各种法律疑难、调解各种矛盾,被村民称为“检察院来的村长”。
2011年10月20日上午8点半,杜全堂挎着公务包来到平谷区检察院监所处办公室,准备新一天的工作,这时,他接到一个来自小北关村党委书记杨长国的一个电话,对方的声音听起来很焦急。
放下了电话,杜全堂就驱车赶往了10公里外的小北关村。平谷秋天的清晨很冷,四处弥漫着晨雾,杜全堂只穿着一身单薄的检察官制服,冷得直打寒颤。检察院给每位检察官都发过御寒的大衣,但今天他对此并无准备,只好凑合着受点冻。
9点刚过,杜全堂赶到了小北关村村委会。
村委会门口有一个法制村长专用信箱,杜全堂每次来村里都要看看里面的信件。村民有任何法律上的问题都可以投信,或者直接打电话联系杜全堂。因为这个信箱的存在,杜全堂不得不让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着,检察院有规定,法制村长必须接村民的电话,投诉的或者倾诉的,任何电话都必须认真对待。
正当杜全堂打开信箱,读着里面的信件,杨长国已经出来迎接。
两人大致聊了一下村里的近况,杨长国说到了电话中的事情,原来是村里一户村民去镇上上访的事情。这户村民姓杨,杜全堂关注了很久了,他们一直向村委反映自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前前后后反映了有20多个问题,有不满所分土地质量的,有认为自己土地上的树木被无故损毁的,还有认为自己土地受到污染的,总之就是有关自己土地的各种琐事。其中许多事情都时间久远,最远的甚至发生在10年以前;而且证据也不充分,多数都是一面之辞。
杜全堂心里有了数,这问题没法就地解决,他对杨长国说:“那两口子我见过,脾气很倔,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不如我去看看他们,跟他们说说理。”
10点左右,杜全堂告别杨长国从村委会出来,天气已经变暖和,小北关村背后的青山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清晰可见。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气,山村里的味道还是那么清新怡人。
村委会旁边的小杂货店老板张春革看到了杜全堂,跟他打了声招呼。杜全堂笑着回话:“上次给你留的法宣手册发得怎么样了?”
原来,杜全堂上次过来,曾在这里放了几套法制宣传手册,请店主人张春革帮忙发放。他和张春革是老朋友了,每次过来他都来这里转转。张春革开这家杂货店,人来人往,村中10户她认识9户,所以有什么事杜全堂第一个找人打听就是找张春革。说起来,张春革也找过杜全堂帮忙。她孩子正在上高中,贪玩又不听话,她向杜全堂咨询怎么管孩子合适,杜全堂支了好几招,甚至给孩子打过电话,让他体谅母亲不要让母亲担心。
杜全堂在去杨姓农户家的路上,心里不禁有些紧张,村民有时候为了他们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急起来真是不好办。这次棘手的土地问题、见面时激动的神情都让他回想起以前去大北关村的遭遇。
今年9月的时候,大北关村一个厂闹劳资纠纷,厂里工人罢工,甚至聚众冲击村委会。杜全堂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刚到厂里就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来自检察院,是来了解情况并提供法律咨询的。尽管如此,他仍然遭到了30多个工人的围攻痛骂,差点受伤。工人们以为他是村委的人,对他怀有相当敌意。当时的情况很危险,他事后告诉妻子,妻子责怪他,说:“自己的本职做好就行了,‘法制村长’这种事要不给别人做好了。”杜全堂闷声想,说白了这“村长”就是个出气筒,让村民撒撒气就好了。
后来处理纠纷的时候,杜全堂这种心态就慢慢培养起来,他也适应了村民倾诉的需求。杨姓村户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人听他们说话吧?
杨姓农户家在村子的北边,靠着一脉群山,那里是一片玉米田地,杨姓农户也是以种玉米为生,他们家有两间房,简陋、朴实。
杨大妈弯着腰正在玉米田刈草,杜全堂远远的跟她打了个招呼,杨大妈就迎了过来,招呼杜全堂去屋里坐。
屋里除了一个土炕,一张小桌,没有多余的家具。杜全堂和杨大妈坐在炕上聊起了她家最近上访的事情。杨大妈把26个问题一一向杜全堂说了,说了很久,从10年前说到如今,杜全堂耐心地听着,拿着工作日志记着要点,并不时打断她问一点问题。杨大妈说完自己的问题,叹了一口气,说:“俺家的事情你们一定要管管啊。”杜全堂表示一定尽力,然后就退了出来。
杜全堂没敢给杨大妈作任何承诺,也是因为这件事情确实棘手,她反映的20多个问题需要村里一一调查取证,然后才能确认,有些陈年旧事光凭一家之言很难定论;而且,确认以后还要将这些事情分类,向不同的部门提出申诉,负责的部门不一样,程序也就不一样。
结束杨姓农户的家访,快到12点,杜全堂回到平谷检察院,正好赶上食堂还有吃的,但已经剩得不多了。有一道菜是苦瓜,杜全堂盛了一勺,心里琢磨,法制村长这个出气筒的角色其实也不错,就像吃苦瓜,嚼的时候觉得苦,咽下去后才回味无穷,不是说还有益健康么?
责任编辑:黄倩
早上9点,杜全堂来到小北关村村委会,现正在打开村委会门口的检察官信箱
小北关村村委会旁边的小杂货店里,杜全堂正在询问普法材料的发放情况
杜全堂去村里的时间不多,一有机会他就会步行上门,探望村民的情况
杜全堂和杨长国聊起了小北关村的近况
杜全堂远远跟杨大妈打了声招呼,杨大妈当时正刈杂草
杨大妈放下草篓,跟杜全堂一一说起自家的麻烦
杨大妈的家中炕上,两人说到高兴处,都绽放出难得的笑容
杜全堂跟杨大妈说明来意
临走时,杨大妈再三请求法制村长帮她“讨回公道”
中午回到检察院,杜全堂要为一上午的走访做工作记录
下午三点,杜全堂向法制村长办公室主任刘小东汇报本次走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