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总喜欢玩电脑游戏,聊天等,对于真正要求的学习任务却避而不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加强引导和掌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问题式;游戏;任务驱动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很轻易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兴趣教学法。
一、“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情景设置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1.转变教师的角色
“问题式”教学,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①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景。这时教师是指导者、主导者;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促进者。这一环节是“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③总结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和效果,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新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式”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因此,在问题设置时必须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2.创设优质高效的问题情景
“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一,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问题情境多元化。
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通过对有关的趣味故事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注意力;通过学生感兴趣动画片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激活思维;通过对作品的鉴别、比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利用不同对象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或矛盾创设问题情境,调动积极性;利用评价功能,创设问题情景,增强自信心。
第二,利用现有知识结构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之所以感到某个內容难学,主要由于该内容的操作要求高。因此,在问题设计上利用现有知识结构,使“较近发展区”依次地转化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在问题情景中拓展思维。
学生学习了一种应用软件的操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应用软件另外一些功能:如学生掌握了word的邮件合并操作后,可让学生去探究一个问题:为节约用纸,你能否在一页内打印多个通知单?等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挥,把凡是受课本知识触发而闪现的问题、或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或对教师的讲解不理解或认为不对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寻求解决方案,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得到了共享,创新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从爱好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学生利用猜想、观察和竞赛等形式,将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合作、创新思维等各种活动,完成三维教学教学目标。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知识繁多,不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游戏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包括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界面,熟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等。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序。学完新知识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时再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练习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能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
3.游戏教学法中应注意的以下问题
安排的游戏要适当、适度、适实;选择的游戏要讲究多样性、趣味性;保持课堂的严肃性。
通过游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共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真正体悟到成功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少地顾及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体现应用,将所要学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或几个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任务驱动”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纸上谈兵”“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接受任务后,学生可以自主地从原有知识技能的启发或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功能以及相关菜单、工具栏中的按钮中经过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中,我们既要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教学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爱好和一种信息的眼光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3月
[2]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2月
[3]叶平.《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研究2002.12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问题式;游戏;任务驱动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很轻易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兴趣教学法。
一、“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情景设置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1.转变教师的角色
“问题式”教学,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①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景。这时教师是指导者、主导者;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促进者。这一环节是“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③总结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和效果,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新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式”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因此,在问题设置时必须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2.创设优质高效的问题情景
“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一,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问题情境多元化。
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通过对有关的趣味故事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注意力;通过学生感兴趣动画片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激活思维;通过对作品的鉴别、比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利用不同对象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或矛盾创设问题情境,调动积极性;利用评价功能,创设问题情景,增强自信心。
第二,利用现有知识结构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之所以感到某个內容难学,主要由于该内容的操作要求高。因此,在问题设计上利用现有知识结构,使“较近发展区”依次地转化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在问题情景中拓展思维。
学生学习了一种应用软件的操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应用软件另外一些功能:如学生掌握了word的邮件合并操作后,可让学生去探究一个问题:为节约用纸,你能否在一页内打印多个通知单?等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挥,把凡是受课本知识触发而闪现的问题、或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或对教师的讲解不理解或认为不对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寻求解决方案,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得到了共享,创新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从爱好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学生利用猜想、观察和竞赛等形式,将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合作、创新思维等各种活动,完成三维教学教学目标。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知识繁多,不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游戏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包括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界面,熟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等。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序。学完新知识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时再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练习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能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
3.游戏教学法中应注意的以下问题
安排的游戏要适当、适度、适实;选择的游戏要讲究多样性、趣味性;保持课堂的严肃性。
通过游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共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真正体悟到成功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少地顾及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体现应用,将所要学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或几个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任务驱动”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纸上谈兵”“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接受任务后,学生可以自主地从原有知识技能的启发或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功能以及相关菜单、工具栏中的按钮中经过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中,我们既要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教学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爱好和一种信息的眼光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3月
[2]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2月
[3]叶平.《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研究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