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新课改下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电教媒体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合理运用,能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一、电教媒体教学有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而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还很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跟着教师进行学习。而多媒体能够轻易、便捷地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呆板、单一、被动的学习由此转变为生动、多彩、主动的学习。
  电教媒体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直观、生动的效果。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通过“声、图、文、色”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它打破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课始播放《小燕子》歌曲,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兴致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电教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家特瑞赫拉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信息,2.5%来自味觉,7.5%来自嗅觉,32%来自听觉,58%来自视觉。所以,学习过程中如果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则能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觉主要来自老师的讲解,视觉主要来自课本和黑板,且内容均相对贫乏、单调。多媒体工具集图像、声音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它们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以《赶海》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翻涌的海浪,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中。在此课件中,多媒体展现了其在教学中对声、乐和影像的应用。利用声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以及所蕴含的情趣,较好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以《广玉兰》一文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影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广玉兰各种姿态的描写。影像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暂停定格,让学生细细欣赏不同阶段的各种姿态。教师可适时地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者是怎样写出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想象能力。
  电教媒体就是利用其优势变“单一、抽象语言”为“多个感官具体体验”,使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学习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题的教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智商、情商等方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这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利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获得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好电教媒体,为学生铺设好腾飞的跑道,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教育奇迹就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作者单位:沛縣张寨镇关帝庙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标志性阶段。面对着陌生的环境、相对严厉的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他们会出现很多不适应。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教育要求与小学教育要求不同,幼儿在常规管理方面缺乏过渡期,进入小学阶段后,有些学生明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入手,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何联系生活,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让数学中那些枯
集体荣誉感,是指集体成员意识到集体的作用和价值,并自觉维护集体声誉的一种道德情感。它是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纽带,它是推动集体成员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同时一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是他关心集体的内部动因,是学生表现出的一切关心集体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身心急剧变化的
(一)一般来说,大米分釉米、粳米、糯米3种。从外形上看,籼米的米粒瘦长,其特点是膨胀比较大,饭粒松散;粳米的米粒大而白,其特点是粘性适中,饭粒柔软香滑,可口耐饥;糯米的米粒呈椭圆形,其特
<正>2002年是中国入世元年,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渐进入并逐步在华展开业务,资本市场也将日渐国际化。日前中国证监会起草了《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经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素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
<正> 辛亥革命的重心在南方。南方12省全部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布“独立”。南方革命势力是推翻封建帝制的主要力量,但离不开北方革命势力的配合和支持,尤为宣布“独立”的陕西、山西两省。本文试对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作一具体评述。近畿重地山西始终为民军所控制正当袁世凯即将“出山”之时,1911年10月29日,山西起义爆发。起义的基干力量为驻太原的新军第43混成协。驻城外的第85
【正】晚娶为妙老张:老李,你儿子和老王的女儿订婚都有六年啦,你家为什么迟迟不迎娶进?
二十年代前后苏联的农民问题与社会稳定丁笃本20年代是苏联社会大变动时期。1921年苏维埃俄国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很快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折。可是到20年代末,苏联又匆匆中止新经济政策,全面火速推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果导致在30年...
<正> 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万松玉同志主编的《世界名女剪影》一书,1990年6月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9万字,荟萃了世界上各行各业的著名女性69人、内容丰富,思想高雅、生动活泼,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外国著名妇女的著作,不仅对研究外国妇女史、世界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也是激励广大青年,尤其是女青年自信、自重、自立和自强的一部难得的好书。